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25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尤其涉及一种当维持高开口率和高亮度时致使亮室对比度提高的PDP设计。
背景技术
通常,PDP是一种显示设备,在其中在气体放电期间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层以产生可视图像。PDP因其屏幕尺寸大、厚度薄和分辨率高,它作为下一代显示设备已经吸引了广泛的注意。
PDP根据其驱动功率分为直流(DC)型和交流(AC)型。近来被广泛应用的AC PDP的其中一种类型是三电极型AC PDP,其具有寻址电极和一对显示电极。
PDP还可根据在其中发生独立放电的放电室的布局来划分。例如,PDP可被分为在其中红(R)、绿(G)、蓝(B)放电室以带状图案布置的带型(或直列型);或在其中放电室具有三角形形状的三角型。
在带型和三角型PDP中,寻址电极、障肋和荧光层形成在后基板上,并对应由障肋界定的每个放电室,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显示电极形成在前基板上。介电层形成在后基板和前基板上以覆盖显示电极和寻址电极。Ne-Xe气体混合物的放电气体填充位于寻址电极与放电电极交叉的位置的放电室。
用于发光的放电室通过当在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施加寻址电压时发生的寻址放电来选择。然后,通过在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施加维持电压并产生等离子体,在选择的放电室内部发生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真空紫外线,真空紫外线激发放电室内荧光层以发射可见光来形成图像。
在AC PDP中,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由透明材料如氧化铟锡(ITO)制成,从而可见射线可穿过它们。透明材料的低传导性由另外的汇流电极来补偿,该汇流电极由高传导性并不透明的金属制成,并且位于放电室区域的外面。
如上所述,可通过用透明材料制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以及将汇流电极置于放电室区域外可实现较高的开口比率。然而,因为外来光的低吸收效率,这种设计导致在亮室条件下操作的PDP亮室对比度差。因此,所需要的是一种AC PDP的设计,该设计可提供改善的亮室对比度,同时也具有高开口比率和高亮度特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的PDP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亮室对比度同时具有高开口比率的PDP的设计。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制造的PDP设计。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亮度特性的PDP设计。
由下述的PDP可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所述PDP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布置;寻址电极,在第一基板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障肋,位于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且将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放电室;荧光层,形成在放电室内侧;显示电极,其包括在第二基板上确定位置上形成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该确定位置对应于放电室。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分别包括第一主汇流电极和第二主汇流电极。每个主汇流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在对应于放电室的侧面的位置与寻址电极交叉。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还分别包括第一辅汇流电极和第二辅汇流电极,辅汇流电极的每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辅汇流电极和第二辅汇流电极中的每个将一个放电室中的第一主汇流电极连接到相邻放电室的第二主汇流电极。
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可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这两个透明电极分别部分重叠在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上。每个透明电极向相应的放电室的中心延伸并面向相邻透明电极布置。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和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优选地由高导电性和不透明的金属制成,这种材料可抑制入射光从放电室反射出去。
另外,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每个形成带状图案。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分别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相邻放电室中各自的第二和第一显示电极附近的位置。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位于放电室的边缘,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位于放电室的中心附近。
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的每个可在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的末端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另外,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的两个末端可分别向放电室的中心延伸超过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较小量。另外,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的两端在辅电极的末端还可连接到突起,所述突起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更完整的解释和其附带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同时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的PDP的局部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位于图1中的PDP的第二基板上的电极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位于PDP的第二基板上的电极的局部平面图,该第二实施例可用于图1的PDP设计中;和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位于PDP的第二基板上的电极的局部平面图,该第三实施例可用于图1的PDP设计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PDP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面向第一基板10并与第一基板10隔开确定的距离;放电室14R、14G、14B,由障肋13围绕,所述障肋13具有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确定距离相应的高度。
障肋13包括第一障肋构件13a,在第一方向(图中的y方向)上延伸;和第二障肋构件13b,在第二方向(图中的x方向)上延伸。障肋13以格子图案形成并独立地限定放电室14R、14G、14B,放电室14R、14G、14B用放电气体填充。R、G、B(红、绿、蓝)荧光层15R、15G、15B形成在障肋13的四个侧面和放电室14R、14G、14B的底部(-z端)上。
在第一基板10上,寻址电极11以带状图案形成并在第一方向延伸。每个寻址电极11对应14R、14G、14B放电室中的一个。每个寻址电极11相互隔开。在第一基板10的内侧(+z侧),介电层12覆盖寻址电极11。
在面向第一基板10的第二基板20的内侧(-z侧)形成了显示电极24,该显示电极24由第一显示电极21(或扫描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22(或维持电极)组成,二者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在第二基板20的内侧,介电层25和MgO保护层26覆盖显示电极24。
第一显示电极21和第二显示电极22对应于放电室14R、14G、14B被放置,并且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放电室14R、14G、14B的各自的第二和第一显示电极22、21的附近。因此,第一显示电极21和第二显示电极22相互成对并交替地放置。
第一显示电极21和第二显示电极22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21a、22a,其彼此相向,以放电间隙隔开,并向放电室14R、14G、14B的中心延伸。第一显示电极21和第二显示电极22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21b、22b,其中每个主汇流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具有带状图案,并且位于放电室14R、14G、14B的每侧相应的位置。第一显示电极21和第二显示电极22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每个第一辅汇流电极21c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将放电室14R、14G、14B的第一主汇流电极21b连接到相邻放电室的第二主汇流电极22b。第一辅汇流电极21c具有带状图案。第二附汇流电极22c也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将放电室14R、14G、14B的第二主汇流电极22b连接到另一相邻放电室的第一主汇流电极21b。第二辅汇流电极22c具有带状图案。
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21a、22a优选地由氧化铟锡(ITO)制成。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21b、22b以及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优选地由高导电性的不透明金属制成。
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21b、22b和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位于放电室14R、14G、14B中并吸收外来光,从而可通过抑制入射到放电室14R、14G、14B的光的反射来改善PDP的亮室对比度。
即使为了实现高亮度特性,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以较小的宽度形成时,在用于用金属制造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21b、22b以及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的蚀刻工艺期间,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很少被折断。这是因为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以直接与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21b、22b连接的方式被形成。
在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辅汇流电极21c在其端部23a、23b被连接到第一主汇流电极21b。同样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二辅汇流电极22c在其端部23a′、23b′被连接到第二主汇流电极22b。在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辅汇流电极21c的两个端部23a、23b可延伸穿过第一主汇流电极21b较小量,从而这两端分别向放电室14R、14G、14B的中心延伸。同样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辅汇流电极22c的两个端部23a′、23b′可延伸穿过第二主汇流电极22b较小量,从而这两端向放电室14R、14G、14B的中心延伸。除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辅汇流电极21c之外,在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辅汇流电极21c每个还包括分别在端部23a、23b的突起23c、23d。突起23c、23d分别在第二方向从端部23a、23b延伸。同样,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辅汇流电极22c每个还包括分别在端部23a′、23b′的突起23c′、23d′。突起23c′、23d′也分别在第二方向从端部23a′、23b′延伸。分别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显示电极21、22的设计可被包含在图1中的PDP设计中以实现较高的亮室对比度特性、较高的开口比率特性、较高的亮度和易于制造。
如上所述,因为外来光被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21b、22b以及位于放电室14R、14G、14B中的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吸收,所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可通过抑制入射光从放电室14R、14G、14B反射出去来改善亮室对比度。另外,不管辅汇流电极21c、22c被形成以具有较小宽度的形成事实,本发明的PDP可有效地被制造。辅汇流电极21c、22c可直接与主汇流电极21b、22b连接,因此在用于用金属制造主汇流电极21b、22b和辅汇流电极21c、22c的蚀刻工艺期间,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21c、22c很少被折断。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此提到的发明基本概念的很多变形和/或修改将仍落在由所述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并在其间隔开一定空间布置;多个寻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多个障肋,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放电室;荧光层,布置在所述放电室的内部;和多个显示电极,在对应于所述放电室的位置布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的显示电极包括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分别包括第一主汇流电极和第二主汇流电极,同时每个主汇流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放电室的侧面的位置与所述寻址电极交叉,每个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还分别包括第一辅汇流电极和第二辅汇流电极,每个第一辅汇流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将放电室的第一主汇流电极连接到相邻放电室的第二主汇流电极,每个第二辅汇流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将所述放电室的第二主汇流电极连接到另一相邻放电室的第一主汇流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第一显示电极和每个第二显示电极还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被分别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上,每个透明电极各自向所述放电室的中心延伸并彼此相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以及每个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由适用于抑制入射光从放电室反射出去的不透明金属材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和每个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以带状图案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分别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邻放电室的第二和第一显示电极附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主汇流电极被布置在放电室的边缘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和第二辅汇流电极被布置在放电室的中心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辅汇流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一主汇流电极,所述第二辅汇流电极被连接到所述第二主汇流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辅汇流电极向对应的放电室的中心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主汇流电极较小量,所述第二辅汇流电极向对应的放电室的中心延伸超过所述第二主汇流电极较小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辅汇流电极向对应的放电室的中心延伸超过所述第一主汇流电极较小量,所述第一辅汇流电极还包括附在所述第一辅汇流电极的端部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辅汇流电极向对应的放电室的中心延伸超过所述第二主汇流电极较小量,所述第二辅汇流电极还包括附在所述第二辅汇流电极的端部的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改善了亮室对比度同时实现了高开口比率和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所述PDP包括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包括抑制入射光从放电室反射出去的辅电极。寻址电极形成在后基板上,显示电极形成在前基板上,辅电极与成对的显示电极连接在一起。辅电极和主汇流电极延伸进入放电室并反射外来光。不透明的主和辅电极被与透明电极部分合并以形成显示电极,该透明电极部分覆盖在主汇流和辅电极部分。
文档编号H01J11/38GK1713328SQ20051007960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3日
发明者黃义晶, 李泰昊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