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94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利用气体放电所产生的放射进行显示的等离子体 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精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是一种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其 将排列着显示电极对群的前面板和排列着作为写入电极的数据电极群 的后面板配置为使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呈立体交叉的状态,在两个基 板之间设置放电空间;与此同时,在显示区域内的放电空间中封入可放 电气体,从而将放电单元排列成矩阵状。图6是表示现有实例中的AC型PDP的显示区域内的放电单元的结 构的概略透视图。在图6中表示出4个并联配置的放电单元,并将其一 部分切除从而显示出其内部结构。在图6所示的PDP中,前面板2和后面板3相对置,前面板2的玻 璃基板10上配设有由扫描(scan)电极5和维持(sustain)电极6构 成的显示电极对4,并且覆盖着显示电极对4形成有由电介质层7和MgO (氧化镁)等构成的保护膜8。另一方面,在后面板3的基板11上则形 成有用于写入显示信息的数据电极12,并覆盖着数据电极12形成有电 介质层13。此外,在电介质层13上形成有与数据电极12平行着位于相 邻放电单元之间的间隔壁14,在电介质层13的表面及间隔壁14的侧面 上形成有与各个放电单元相对应的RGB用荧光体层15。数据电极12和间隔壁14配置为与显示电极对4立体交叉,在数据 电极12和显示电极对4立体交叉的区域形成有1象素单位即》欠电单元。 以数十kPa的压力向放电空间1中填充Ne (氖)和Xe (氙)等的混合 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在PDP驱动时执行以下动作,即在数据写入期间之后的显示期间 内,在包夹着放电间隙G而构成显示电极对4的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 6之间施加AC电压,有选择地在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利用因放电而激 发的Xe原子和Xe分子发射出来的紫外线来激励荧光体层15,发出可见2光,由此进行显示。如图6所示,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6在平面视图中在相对于间隔 壁14的垂直方向上延伸设置为条紋状,其分别由透明电极55和供电用 汇流电才及59构成。透明电极55的透光率高,其包夹着放电间隙G,以充分宽的幅度相 互平行着形成在基板10上。在该透明电极55中,有时通过构图形成了 向放电间隙G —侧突出的突起形状。该透明电极55的材料中使用IT0 (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Sn02 ( NESA )等电阻较高而且可见 光透光率高的材质,并通过蒸镀或CVD等薄膜工艺等形成。汇流电极59是金属丝电阻小的带状金属电极,其形成在透明电极 55的上方,比透明电极55更细。汇流电极59使用Ag (银)、Al(铝)、 Cu (铜)或Cr (铬)与Cu的层叠膜等电阻较低的材质。汇流电极59的 形成方法众多,例如使用混合了有机粘结剂材料的Ag电极浆等厚膜 电极材料的印刷烧制工序形成厚膜电极的厚膜工艺,或者使用含有Al 或Cu等的薄膜电极材料进行的薄膜成膜工艺,或者使用光刻工序对其 进行构图从而形成薄膜电极的薄膜工艺等。这种PDP倾向于高精度化,例如已经开发出完全高清晰度(Full High Vision) ( 1920 x 1080 )级的产品。专利文献l:特开2003-123654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试图解决的课题在低精度PDP中,显示电极对4的汇流电极59是以例如约100|um 的宽度形成,因此,即使电极长度相应增加,电压下降也不会太大。因 此,在PDP的显示区域内,供电一侧和末端一侧之间也并不怎么产生亮 度差,能够确保面板面内的亮度均匀性。但是,如果试图实现高精度的 PDP,则第一个问题就是,与原来相比像素面积减小,因此在与原来相 同的电极宽度条件下像素开口率就会减小。因此,为了确保像素开口 率,要求将汇流电极做成细线状,但如果以目前的汇流电极材料和电极 形成工艺形成汇流电极的微细图案,则较长方向的金属丝电阻就会增 高,难以将充足的电力供应到电极延伸设置方向的末端。针对这个问题,在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4、图1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在形成在基板上的带状汇流电极中,与供电方向的上流一侧(电极引 出一侧)的线宽相比,将下流一侧的线宽做得更小。图7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中的PDP的显示区域内外的汇流电极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与图6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编号,并为了简略而做了部分省略。在专利文献1中的PDP中,如图7所示,在显示区域A内部,将汇 流电极69的线宽设定为在供电方向的上流一侧比下流一侧大,由此降 低供电方向上流一侧的电阻值,从而能够降低电极中的电力消耗。接着,说明PDP的密封部分和从汇流电极引出的电极引出部。图8是用于说明现有的PDP中从汇流电极引出的电极引出部的结构 的概略平面图,与图6、图7结构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编号,并为了简 略而估文了部分省略。在图8中,区域B是将从图6、图7中的显示区域A—侧的汇流电 极59或汇流电极69向显示区域外引出而形成的电极引出部71与由玻 璃粉等形成的密封部70形成交叉的密封部交叉部分72附近的区域放大 后所得的示意图。如图8的区域B所示,汇流电极59 ( 69 )不仅延伸设置在上述显示 区域A内部,而且在显示区域外部延伸设置有电极引出部71,该电极引 出部71穿过密封部70延伸到其外侧。电极引出部71的线宽是与显示 区域A—侧的汇流电极59 ( 69 )的线宽D2相同或更大的线宽,其与沿 着基板外周设置的密封部70在密封部交叉部分72处交叉,进而朝着为 了供应电力而设置在基板端部(省略图示)的外部驱动电路结合部(省 略图示)的方向延伸设置。对于上述第一个问题,仅靠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难以解决 的,特别是在大画面且高精度PDP中,汇流电极的线长相应变长,因此 很难确保大画面且高精度的PDP的画质。另外,在实现高精度的PDP方面存在着第二个问题,即伴随着汇 流电极的排列间距的减小,相邻的电极引出部的间隔变窄,在电极引出 部容易产生迁移(migration)现象。例如,为了实现符合完全高清晰度标准的高精度PDP,所配设的扫 描、维持电极的排列条数分别需要增加到约2000条,要求汇流电极的 排歹'J间距P比现有间距的约1/3还要小。
在现有的低精度状态下,汇流电极59的排列间距例如约为270|im, 各个密封部交叉部分72之间的间隔g2约为170|iim;与此相对,汇流电 极59的排列条数在如上述高精度状态下变为约2000x2条,则汇流电极 59的排列间距P2就会减小为例如约80,,电极引出部71的线宽D2也 变细为例如约70jLim。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密封部交叉部分72的线宽D21 设定为与线宽D2相等(约70iim),则各个密封部交叉部分72之间的间 隔g2会变得极为狭窄,约为10,。
这样,相邻电极引出部71之间的间隔变窄后,驱动时该间隙中会 产生大电场,会在相邻的密封部交叉部分72之间引发电迁移,穿过密 封部70而产生电流泄露。因此,面板的电力消耗增大,与此同时,密 封部也会恶化而出现裂紋。密封部中如果出现了裂紋,就会发生气体泄 露,导致面板可靠性下降。
本发明借鉴了这些课题而被提出,其目的是,在大画面且高精度的 PDP中确保像素开口率的同时将汇流电极的金属丝电阻控制得较低,从 而使电力充分供应到汇流电极延伸设置方向的末端,由此实现高亮度而 且低电力消耗,并且防止电极引出部的迁移现象,从而提高PDP的可靠 性。
课题解决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隔断相邻放电单元的间隔壁与显示电极交叉着配置的PDP 中,针对显示电极的汇流电极,在与间隔壁交叉而重叠的部分上设置突 起形状部分,形成比面对着放电空间的部分更大的线宽,并将该突起形 状部分的横宽设定为等于或小于间隔壁的最大宽度。这里所说的"线宽"指的是与汇流电极伸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 汇流电极宽度,"横宽"指的是汇流电极伸长的方向上的突起形状部分 的宽度(汇流电极伸长的方向的宽度)。
另外,所说的"间隔壁与显示电极交叉"指的是从PDP的前面透视 时间隔壁与显示电极相互交叉即可,既包含间隔壁与显示电极彼此接触 着交叉的情形,也包含彼此不接触而立体交叉的情形。另外,在汇流电 极中,所谓的与间隔壁交叉而重叠的部分也是从PDP的前面透一见时的重 叠部分。
(2 )在对相邻放电单元的边界附近区域进行遮光的遮光膜与显示
电极交叉着配置的PDP中,针对显示电极的汇流电极,在与遮光膜交叉而重叠的部分上设置突起形状部分,形成比面对着放电空间的部分更大 的线宽,并将该突起形状部分的横宽设定为等于或小于遮光膜的宽度。这里,所谓的"遮光膜与显示电极交叉"指的是从PDP的前面透视 时遮光膜与显示电极相互交叉即可,既包含遮光膜与显示电极彼此接触 着交叉的情形,也包含彼此不接触而立体交叉的情形。在上述(1 )、 ( 2 )的PDP中,突起形状部分的纵宽优选是在汇流电 极的放电空间部分的线宽的2倍至20倍的范围内。另外,当各个显示电极是在带状透明电极上层叠汇流电极而构成的 情况下,优选是将突起形状部分延伸设置到透明电极的放电间隙 一侧的 端部。
(3 )在具有将汇流电极从显示区域内部横穿过上述密封部引出到 显示区域外部而形成的电极引出部的PDP中,汇流电极的电极引出部中与密封部交叉的部分的线宽设定为小于显示区域内的线宽。
在(3)的PDP中,电极引出部优选是至少其横穿过密封部的部分由使用包含Al (铝)、Cu (铜)、Cr (铬)、Ni (镍)、Au (金)和Pd (钯)之中的至少一种的电极材料而形成的薄膜构成。另外,电极引出部中横穿过密封部的部分的线宽优选是5 ~ 10,。 另外,优选使用包含有机系材料和无机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密封部。
另外,密封部优选是至少其与电极引出部交叉并接触的密封部分使 用包含有机系材料和无机系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
另外,密封部优选采用在室温(25°C )到300。C的范围内的低温工艺密封形成。
在(1 )至(3)的PDP中,汇流电极优选是在显示区域内由包含Al (铝)、Cu (铜)、Cr (铬)、Ni (镍)、Au (金)和Pd (钯)之中的至少 一种的电极材料构成的薄膜形成,或者是由包含Ag (银)的电极材料构 成的厚膜形成。
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以上各结构可以相互组合。 发明效果借助于(1)的PDP,将汇流电极面对着放电空间的部分做成细线, 就能够抑制像素开口率的下降,同时也能够在线宽大的突起形状部分实
现汇流电极电阻的降低。另外,突起形状部分的宽度设定为等于或小于 间隔壁的最大宽度,因此,突起形状部分不会遮挡放电单元发出的光。因此,既能够确保像素开口率,又能够降低汇流电极的金属丝电 阻,使充足的电力供应到汇流电极延伸设置方向的末端。由此能够实现 高亮度且高精度的PDP。在(1)的PDP中,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并不一定要将从突起形状 部分的顶端部分直至根部的整个突起形状部分的横宽设定为小于等于 间隔壁的最大宽度,在局部上横宽也可以大于间隔壁的最大宽度。例如,将突起形状部分的顶端部分的横宽设定为小于间隔壁的最大 宽度,也能够获得上述效果。在此情况下,突起形状部分的根部优选是 设定为横宽大于间隔壁的最大宽度。上述突起形状部分如果是沿着间隔壁突出出来,则即使突出很大也 是与间隔壁重合,因此在确保像素开口率方面是可取的。如果使用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低的低反射材料形成汇流电极的显示 面一侧,就能够获得对比度提高效果。借助于(2)的PDP,将汇流电极面对着》文电空间的部分估支成细线, 就能够抑制像素开口率的下降,同时也能够在线宽大的突起形状部分实 现汇流电极电阻的降低。另外,突起形状部分的宽度设定为等于或小于 遮光膜的宽度,因此,突起形状部分不会遮挡放电单元发出的光。因此, 既能够确保像素开口率,又能够降低汇流电极的金属丝电阻,使充足的 电力供应到汇流电极延伸设置方向的末端。在(2)的PDP中,为了获得这种效果,并不一定要将从突起形状 部分的顶端部分直至根部的整个突起形状部分的横宽设定为小于等于 间隔壁的最大宽度,在局部上横宽也可以大于间隔壁的最大宽度。例 如,将突起形状部分的顶端部分的横宽设定为小于遮光膜的宽度,也能 够获得上述效果。在此情况下,突起形状部分的根部优选是设定为横宽 大于遮光膜的宽度。上述突起形状部分如果是沿着遮光膜突出出来,则即使突出很大也 是与遮光膜重合,因此在确保像素开口率方面是可取的。借助于(3)的PDP,汇流电极的电极引出部中与密封部交叉的部分 的线宽设定为小于显示区域内的线宽,因此,能够在维持显示区域内的 汇流电极的低电阻的同时,确保电极引出部的密封部交叉部分之间的间
隔。因此,防止了密封部交叉部分中电迁移的发生和电流泄露及气体泄露。由此,在高精度PDP中能够在降低电力消耗的同时提高可靠性。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PDP中显示区域内的放电单元的结构 的概略透视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PDP的放电单元单位的结构实例的概 略平面图。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PDP的放电单元单位的结构实例的概 略平面图。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PDP的面板整体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图5 (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PDP的密封部分中从汇流电极引 出的电极引出部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b)是该密封部交叉部分沿a-a 线剖面图。图6是表示现有实例中的P DP的显示区域内的电单元的结构的斗既 略透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现有实例中的PDP的显示区域内外的汇流电极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图8是表示现有实例中的PDP中密封部分中的从汇流电极引出的电 极引出部的结构的概略平面图。符号说明 1放电空间 2前面板 3后面板 4显示电纟及对 5扫描电^L 6维持电极 7电介质层 8保护膜 9汇流电核^
10玻璃基板 11玻璃基板12数据电极13电介质层14间隔壁15荧光体层31 PDP32密封部33电极引出部34密封部交叉部分91突起形状部分92 ;改电空间部分93间隔壁交叉部分94突起形状部分95 ;改电空间部分96遮光力莫交叉部分101放电单元102遮光膜103遮光膜141间隔壁201放电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PDP中显示区域内的放电单元的结构 的概略透视图。在图1中表示出并联配置的4个放电单元,但实际结构 是排列了许多发出红、绿、蓝各色光线的单元。图1中,为了表示出内 部结构而做了部分切除。图2 (a)、 (b)是针对该PDP表示其放电单元单位的结构实例的概 略平面图,其中只显示出一个方丈电单元101,并表示出从前面一反一侧观 察时前面板的显示电极的结构及与后面板的间隔壁的位置关系。
在图l、 2中,对于与图6、 7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号。 该PDP是例如符合完全高清晰度标准的高精度PDP,具有如下结构。前面板2和后面板3相对置,两者之间形成了放电空间1。在前面板2的玻璃基板10上配设了由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6构 成的显示电极对4,并覆盖着显示电极对4形成了电介质层7,在电介 质层7上形成有二次电子释放效率高且耐溅射性高、由透明Mg0 (氧化 镁)等构成的保护膜8。后面板3的基板11上形成有数据电极12,覆盖着数据电极12形成 有电介质层13,电介质层13上形成有与数据电极12平行着位于相邻放 电单元之间的条紋状或井字形间隔壁14,在电介质层13的表面及间隔 壁14的侧面上形成有与各个;j丈电单元相对应的RGB用荧光体层15。数据电极12和间隔壁14相对于扫描电极5和维持电极6呈立体交 叉配置,在该立体交叉的各个区域中形成有作为像素单位的放电单元。 以数十kPa的压力向放电空间1中填充Ne (氖)和Xe (氙)等的混合 气体作为放电气体。相邻放电单元之间通过间隔壁l4隔开,防止了驱动时发生误放电或光学式串扰。 说明上述PDP的制造方法。首先,按照以下方式层叠透明电极55和汇流电极9以形成显示电 极对4。玻璃基板10的内面上使用ITO(氧化铟锡)、Sn(M氧化锡、NESA)、 Zn0 (氧化亚铅)等构图形成膜厚约为IOOOA (IOO訓)的宽幅透明电极 膜,由此成对地形成透明电极55。透明电极55对沿着面板的较长方向 (X方向)延伸设置在前面板2的内面上,在放电单元内包夹着放电间 隙G彼此对置而形成。为了在驱动时以低电压产生放电,放电间隙G设 定为50至100,的宽度。在该透明电极55对的上方(放电空间一侧)层叠形成有用于降低 电阻的汇流电极9。此外,该汇流电极9上在薄膜电显示区域A内与间 隔壁14立体交叉的部分中形成有突起形状部分91,其详细情况在后面 叙述。汇流电极9位于显示区域A内的部分使用细密而金属丝电阻低的材 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烧制Ag材料的厚膜法形成电极,但从高精度 化的角度出发,优选是利用含有微量稀土类金属的Al系电极材料的
Al-Nd(铝-钕)或Al-Zr(铝-锆)等金属电极膜形成,或者是利用Cr/Cu/Cr 等层叠电极薄膜形成。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从A1 (铝)、Cu(铜)、Cr (铬)、Ni (镍)、Au (金)和Pd (钯)之中选出的1种以上的电极材料 形成薄膜电极。使用这些金属薄膜电极材料,能够形成细密而且金属丝 电阻低的薄膜电极,并且可以实现比厚膜电极更微细的构图,因此适合 于高精度的PDP。该薄膜形成工艺在真空等中实施,优选是在形成膜厚为0. 1至4, 的薄膜后利用光刻技术形成细长的图案。如图2所示,为了对在Y方向(面板纵向)上相邻的各个放电单元 之间的边界附近进行遮光,也可以在基板10的表面上与汇流电极9平 行且X方向上形成黑条紋形状的遮光膜102。在形成遮光膜102的情形 中,在汇流电极9和相邻;故电单元(省略图示)的汇流电极之间形成。无论是否形成有遮光膜102,在形成上述汇流电极9时,电极的显 示面一侧优选是使用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低的低反射材料形成,特别地, 优选是使用黑色的电极材料。依照此种方式,利用低反射材料形成汇流 电极9的显示面一侧,则即使间隔壁14中使用了反射率高的材料,入 射到间隔壁14的外来光线也会被遮蔽,因此驱动时减少了多余光线, 提高了对比度。薄膜法中使用的黑色电极材料可以举例如Cr或Ni,厚 膜法中使用的黑色电极材料可以举例如掺加了黑色导电材料的Ag 。此外,覆盖着显示电极对4、遮光膜102和玻璃基板10形成电介质 层7,在电介质层7上层叠形成二次电子释放效率高的保护膜8。在形成电介质层7时,可以借助于利用低熔点玻璃进行烧制的电介 质形成工艺形成厚膜电介质层,但如果使用含有TE0S (正硅酸乙酯)的 电介质层原料等,利用室温至30(TC的低温工艺,例如CVD法(化学汽 相沉积法)就能够形成含有Si02的膜厚为1至10,的细密的低介电常 数的电介质层。另外,如果使用ICP-CVD法(感应耦合式等离子CVD法), 能够进一步高速形成细密而且低介电常数的电介质层。保护膜8可以使用二次电子释放效率高、透明并且耐溅射性优异的 材料,例如MgO金属氧化物,能够利用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真空成膜 技术形成数千A的膜厚。另一方面,在后面板3的玻璃基板11的内表面上形成数据电极12。 数据电极12的电极材料可以使用Ag (银)、Cr (铬)、Cu(铜)、Ni (镍),
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这些金属的组合。另外,也可以按照形成上述汇流 电极同样的方式,使用Al系电极材料等薄膜电极材料形成薄膜电极。
此外,使用低熔点玻璃在后面板3的内面上覆盖着数据电极12形 成电介质层13。进而,在电介质层13上,在对低熔点玻璃材料进行涂 敷烧制的同时,使用喷沙法或光刻法等方法将其塑造成肋状,由此形成 间隔壁14。该间隔壁14沿着画面纵向(Y方向)形成条紋状或井字形, 将放电单元隔开。
此外,在形成了间隔壁14的后面板3上,在间隔壁14的侧面及电 介质层13的表面上形成发出红、绿、蓝色光的各个荧光体层15。该荧 光体层15使用(Y、 Gd) B03: Eu、 Zn2Si(k Mn和BaMg2Al"0": Eu等三 种颜色的荧光体,对每种荧光体颜色进行印刷涂敷、烧制工序而形成。
继而,将具备显示电极对4、电介质层7、保护膜8等的前面板2 和具备间隔壁14、焚光体层15等的后面板3包夹着放电空间1对置,使用密封材料将基板周围粘贴起来进行密封,形成发光板包容器,然后 将其内部排气成为高真空状态后,以约60kPa的压力向其中沖入包含稀有气体氙、氖的混合稀有气体作为放电气体后封闭起来,由此就能够制 造出高精度的PDP。
此外,在对上述PDP进行密封时,也可以在上述混合气体中同时进行密封和封固。
另外,荧光体材料或放电气体的种类、压力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 可以应用AC型PDP通常所4吏用的材料和条件。 (汇流电,及9的形状和效果)汇流电极9以微细的图案形状进行构图,形成为细线状。 汇流电极9在显示区域A内与各个间隔壁14立体交叉,因此,在 如图2 ( a )、 ( b)所示的平面视图中具有与间隔壁14不重叠的放电空间 部分92和与间隔壁14发生重叠的间隔壁交叉部分93。本实施方式的汇 流电极9被构图为在该间隔壁交叉部分93中具有突起形状部分91。换 句话说,如图2所示,突起形状部分91的线宽(纵宽)Dl形成为比放 电空间部分92的线宽D2更大。
汇流电极9具备这样的特征,由此所得的效果是,如上所述在汇流 电极9中,在间隔壁交叉部分93形成了突起形状部分91,从而使其线 宽Dl形成为比放电空间部分92的线宽D2更大,而由于间隔壁交叉部 分93与间隔壁重叠,因此不会影响像素开口率。因此,能够在确保像 素开口率的同时降低汇流电极9的较长方向的电阻(金属丝电阻)。亦即,如果对本实施方式的汇流电极9与线宽统一为D2的汇流电 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放电空间1的区域中的线宽同样都是D2,因此, 像素开口率是相同的,而在汇流电极9中,间隔壁交叉部分93的线宽 Dl比线宽D2大,因此间隔壁交叉部分93的金属丝电阻降低。特别地,在高精度PDP中,在确保像素开口率方面优选是将放电空 间部分92做成细线状并使其线宽D2保持固定值,线宽D2设定为5至 10fim是适当的。在高精度PDP中,如果使用这样的汇流电极9,则降低金属丝电阻 的效果大。亦即,在PDP中,如果显示画面的大小相同,那么精度越高,单位 像素面积就越小,因此为了保持像素开口率,就必须将汇流电极的放电 空间部分的线宽做得极细。例如,在符合完全高清晰度的高精度PDP中, 整个面板中扫描电极5、维持电极6的排列条数分别在约2000条以上, 汇流电极9也要配设约4000条以上,因此,必须将汇流电扨J故成非常 纟田的纟田纟戋。在这种高精度PDP中,如果使用统一的线宽形成全部汇流电极,则 金属丝电阻会变得相当高,难以将电力充分地供应到电极的末端;像本 实施方式的汇流电极9这样,通过在间隔壁交叉部分93中设置突起形 状部分91,间隔壁交叉部分93的线宽增大,使金属丝电阻(相对于X 方向的电阻)相应地降低,因此,即使PDP是高精度的,也能够降低汇 流电极的金属丝电阻,就能够将电力充分地供应到汇流电极延伸设置方 向的末端。接下来,详细叙述突起形状部分91的理想形态。突起形状部分91的形状既可以如例如图2(a)那样整体形成为矩 形,也可以如图2(b)那样形成为根部比顶端部分更宽。无论是哪一种形状,只要突起形状部分91是朝向间隔壁14伸长的 Y方向突出,则即使突出很大,由于其与间隔壁14重叠,因此都适合于保持像素开口率。突起形状部分91的顶端部分(除去根部附近的部分)的横宽Wl优 选是设定为与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相同或更小。这是因为,如果突
起形状部分91的根部部分以外的横宽Wl大于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则突起形状部分91就会从间隔壁14露出来,从放电单元向前面放 射出来的光会被这部分遮挡,导致放电单元的发光量减少,而如果将突 起形状部分91的横宽Wl设定为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以下,就能够 确保从放电单元发出的发光量。这里,间隔壁14的截面(沿图2 (a)中的Z-Z线的截面)通常是 如图1所示的梯形,根部一侧(基板ll 一侧)宽度大,间隔壁顶端(前 面板2—侧)的宽度有所减少,因此"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通常 是指间隔壁14在基板11 一侧的宽度。图2中表示间隔壁14的边缘线 条指示出最大宽度W2。另一方面,突起形状部分91的根部位于放电单元的角部,如果将 该根部的横宽Wl设定为大于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则虽然角部被遮 挡,但由于该角部几乎不参与放电发光,因此即使角部被遮挡住,从放 电单元向前面发出的光量也几乎不受影响。因此,即使将根部的横宽W1 做得比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大,实质的像素开口率也不会降低。由此,如图2 (b)中所示例那样,仅在突起形状部分91的根部附 近将横宽Wl设定为比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大,而在根部附近以外 的部分则将横宽Wl设定为比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小,这样的话, 实质的像素开口率不会降低,而且在根部附近能够相应于横宽Wl的增大量进一步降低汇流电极的金属丝电阻。另外,在将间隔壁14构造成井字形的情况下或者提高了放电气体 中的Xe分压的情况下,在放电单元的角部,放电难以扩散,因此,特 别是在高精度像素中将间隔壁形成为井字构造的情况下或者高Xe分压 的情况下,优选是将突起形状部分91的横宽Wl在顶端部分设定为小于 等于间隔壁的最大宽度,而在根部则设定得宽,由此降低金属丝电阻。突起形状部分91的线宽Dl优选是设定得较大,从而降低汇流电极 9的金属丝电阻,但如果所设定的线宽Dl很大而以至于突起形状部分91 的顶端从透明电极55上方露出来,则在驱动时,间隔壁上突起形状部 分91彼此相对的顶端之间变得容易发生放电,因此,线宽D1设定为使 突起形状部分91的顶端不至于从透明电极55上方露出来的程度。从这一角度出发,优选是将突起形状部分91的线宽D1设定为放电 空间部分92的线宽D2的2至20倍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那样使用低反射材料形成汇流电极9的显示面一侧的情况下,该汇流电极9覆盖间隔壁14的比例越大,对比度提高越大, 因此,突起形状部分91优选是延伸设置至透明电极55的放电间隙一侧 的端部。特别是在不设置遮光膜102的情况下,突起形状部分91优选 是延伸设置到透明电极55的》t电间隙一侧的端部。如上所述,借助于本实施方式的PDP,能够降低汇流电极的金属丝 电阻,而不会降低像素开口率。此外,也可以应用于低精度的PDP,特 别地,如果应用于50至100英寸或更大的大画面且高精度(例如完全 高清晰度)的PDP,则收效很大。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将透明电极55和汇流电极9层叠而形成了 显示电极对4,即使是不形成透明电极55而仅以一对汇流电极9构成显 示电极对4,也同样能够实施,并获得同样的效果。[第2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PDP的实施例的放电单元单位的结构 的概略平面图,与上述图2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引用编号。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汇流电极9中的放电空间部分95 (面对着显 示区域A内的放电空间1的区域)被做成了细线状,线宽D2为5至10,, 突起形状部分94的线宽(纵宽)D3形成为比放电空间部分95的线宽D2 更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壁141形成为井字形,黑色矩阵形状的 遮光膜103也与该间隔壁141同样地包围着放电单元而形成。与此同 时,汇流电极9在如图3所示的平面视图中与间隔壁1"及遮光膜103 交叉。上述突起形状部分94形成在该交叉部分,突起形状部分94的顶 端部分的横宽W3形成为比遮光膜103的宽度W4更小。既可以重叠透明电极55和汇流电4及9而形成显示电4及对4,也可以 不形成透明电才及55而^又以一对汇流电极9形成显示电极对4。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后面板3上的间隔壁141如图3所示那样在放电单元201的周围形 成为井字形。另一方面,在前面板2上覆盖着该井字形间隔壁141形成 了黑色矩阵形状的遮光膜103。亦即,在平面视图中,遮光膜103与间 隔壁141重叠着形成。该遮光膜103存在于相邻》t电单元之间,对》丈电 单元201的周围或单元边界附近进行遮光,由此提高显示对比度。在针对每个像素设置RGB各彩色滤光片(未图示)的情况下,遮光
膜103设置在RGB各彩色滤光片之间即可。沿着遮光膜103的Y方向形成的部分的宽度W4形成为比沿着间隔 壁141的Y方向形成的部分的最大宽度W2略宽。各汇流电极9沿着画面横向即X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在平面^L图 中,在显示区域A内与沿着画面纵向即Y方向延伸的间隔壁141及遮光 膜103交叉。在汇流电极9中与遮光膜103交叉重叠的遮光膜交叉部分96中, 通过形成突起形状部分94,该突起形状部分94的线宽D3比放电空间部 分95的线宽D2更大。此外,突起形状部分94的顶端部分的横宽W3设定为小于等于遮光 膜103的宽度W4。此外,如果将突起形状部分94的横宽W3设定为小于 等于间隔壁141的最大宽度W2,横宽W3就会被设定为小于等于遮光膜 103的宽度W4。只要突起形状部分94是朝向遮光膜103伸长的Y方向突出,则即 使突出很大,由于其与遮光膜103重叠,因此在维持像素开口率方面是可耳ju勺。本实施方式的PDP实现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亦即,汇流电极9中的放电空间部分95被做成细线状,突起形状 部分94在平面视图中与遮光膜103重叠,因此保持了像素开口率。另 外,突起形状部分94使汇流电极9的金属丝电阻降低,因此,能够将 充分的电力供应到延伸设置方向的末端。这种效果对于低精度的PDP也是有效,而特别地对于50至100英 寸或更大的大画面且高精度(例如完全高清晰度)的PDP,则上述效果 尤为显著。(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在上述图3所示的实例中,突起形状部分94是矩形,突起形状部 分94整体的横宽W3设定为小于等于遮光膜103的宽度W4,而在第1实 施方式中,如基于图2(b)所说明的那样,如果对于突起形状部分94 的根部将横宽W3设定为比遮光膜103的宽度W4更大,则能够进一步降 低金属丝电阻。另外,在上述图3所示的PDP中,在平面视图中遮光膜103与间隔 壁141重叠而形成,并且汇流电极9与遮光膜103及间隔壁141两者交
叉,但间隔壁141也可以不与汇流电极9交叉,只要遮光膜103与汇流 电极9交叉即可实施。另外,在上述图3所示的PDP中将遮光膜103形成为井字形,但即 使是仅沿着Y方向形成遮光膜103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实施,并实现同 样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PDP的面板整体的结构的概略平面 图,与图l、图2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考号。在PDP31中,为了密封配设在前面板2的较长的X方向上的汇流电 极9、配设在后面板3的画面纵Y方向的数据电极12及基板之间,在基 板周围设置了密封部32,而图4中表示的就是该密封部32的配置结构。PDP31是高精度PDP,在显示区域A中所排列的如第1和第2实施 方式中所说明的放电单元也比现有的低精度PDP多。因此,汇流电极9 和数据电极12的排列条数也远比现有的PDP多,汇流电极9的排列间 距设定为比现有的低精度间距的约1/3还要小。另外,从延伸设置在显 示区域A中而形成的汇流电极9向基板一端引出的电极引出部33的排 列条数增加,显示区域外的排列间距也比现有的PDP窄。同样地,后面 板3的数据电极12的排列条数增加。图5是用于说明PDP31的密封部分中从汇流电极引出的电极引出部 的结构的图,图5(a)是将图4所示的PDP31的显示区域外的密封部32 附近的区域E放大后的示意性平面图。如该图所示,在区域E中沿着基板外围形成了密封部32。该密封部 32是将密封材料(seal材料)进行涂敷印刷后硬化而形成的。根据使用状况,密封材料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系或 者将它们加以复合后的复合材料系的密封材料,可以使用有机树脂材 料、无机材料和金属材料之中的2种以上经混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等。 由此,可以采用室温到约300。C附近的低温工艺进行密封,因此,能够 在提高面板品质的同时,降低其制造工艺的成本。具体地,作为高气密的复合材料,既可以使用含有很多由Si02、玻 璃等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和金属碳化物等无机材料构成的粉状体或 晶须的丙烯酸盐系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或阳离子固化型紫外线固化环 氧树脂粘合剂,或者含有很多这些无机材料的紫外线固化型有机粘合材
料或仅含有少许这些无机材料的紫外线固化型有机粘合材料,或者也可 以使用不含无机材料的丙烯酸盐系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或阳离子固化 型紫外线固化环氧树脂粘合剂。各汇流电极9具有从显示区域A —侧引出的电极引出部33,该电极 引出部33横穿过密封部32,延伸设置到显示区域外。如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汇流电极9是金属电极,优 选是使用包括由Al系电极材料构成的薄膜电极、Cr/Cu/Cr等层叠薄膜 电极在内的、含有从A1、 Cu、 Cr、 Ni、 Au及Pd之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 电极材料形成的薄膜电极。(电极引出部33的特征)在高精度PDP中,汇流电极9的线宽D2设定为例如约20,,排列 间3巨P1较小,i殳定为例如约80pm。这种情况下,汇流电才及9之间的间 隙约为60,,当密封部交叉部分之间的间隙减小到60,左右时,在该 狭窄的间隙中所产生的电场容易引起电迁移。此外,如果在密封部产生 了电迁移,密封部就会恶化而发生电流泄露或气体泄露等。相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PDP中,从汇流电极9引出的电极引出部 33中的密封部交叉部分34的线宽D4比延伸设置在显示区域A内的汇流 电极9的线宽D2更细,设定在5至10|Lim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如果将密封部交叉部分34的线宽D4设定为比显示区域 中的线宽D2更小,就能够在确保显示区域中的汇流电极的导电性的同 时,使密封部交叉部分34的线宽减小,从而使相邻密封部交叉部分34 之间的间隔gl相应地增加同样大小,达到约7 0至75|iim,因此,相邻电 极引出部33之间不怎么产生电场。因此,在高精度的PDP中,既降低了电力消耗,又抑制了电迁移, 从而抑制了密封部的电流泄露和气体泄露,有助于提高可靠性。另外,如上所述,使用从A1、 Cu、 Cr、 Ni、 Au及Pd之中选出的电 极材料,利用薄膜电极形成电极引出部33的密封部交叉部分34,也有 助于防止密封部交叉部分的电迁移。此外,如图5(a)所示,电极引出部33穿过密封部32延伸到外侧, 在密封部32的外侧,也可以接触着各薄膜电极形成厚膜电极。图5 (b)是图5 (a)所示的汇流电极中的密封部交叉部分沿着a-a线的剖面图。
在密封部32中,优选是采用包含有机系材料和无机系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与电极引出部33交叉接触的密封部分322,这样能够防止密封 部分的泄露,有助于提高面板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与电极引出部33立体交叉但并不与其接触的密封部分 321中可以使用包含有机系材料和复合材料之中的至少1组的密封材 料,如图5(b)所示,由密封部分322和密封部分321这2层层叠形成 密封部32,使其具有层叠结构。以上说明了显示电极对的汇流电极9,而从数据电极12引出的电极 引出部也同样,如果将密封交叉部分的线宽设定为比延伸设置在显示区 域内的数据电极12的线宽更小,则相邻电极引出部之间产生的电场就 会降低,因此抑制了电迁移。(第1至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第l至第3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显示区域内的汇流电极主要 是由Al系电极材料等形成的薄膜电极,但也可以采用通过印刷Ag电极 浆等厚膜电极材料后进行烧制的厚膜工序所形成的厚膜电极。另外,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保护膜是由Mg0形成的, 如果使用其他金属氧化物,例如使用Ca0、 Ba0、 Sr0、 Mg冊、Zn0等形 成保护膜,同样也可以实施。工业上的可适用性借助于本发明,特别是在高精度PDP中,能够降低电极电阻而又不 会降低像素开口率,从而实现高亮度和低耗电,并防止电极引出部中的 电迁移,由此提高了可靠性,因此能够应用于从中小型到大型的高精度 电视机或者高精度信息显示终端等影像设备产业、信息设备产业及其他 工业领域中,其工业上的可适用性非常广泛。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前面板和后面板包夹着放电空间而对置,上述前面板上成对配设着包含汇流电极的显示电极,在显示区域内沿着上述显示电极形成了多个放电单元,在上述后面板上与上述显示电极对交叉着设置了将相邻放电单元分隔开的间隔壁,上述汇流电极在与上述间隔壁重叠的部分具有突起形状部分;该突起形状部分的线宽大于对着上述放电空间的部分的线宽;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横宽小于等于上述间隔壁的最大宽度。
2.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前面板和后面板包夹着放电空间而 对置,上述前面板上成对配设着包含汇流电极的显示电极,在显示区域 内沿着上述显示电极形成了多个放电单元,在上述后面板上与上述显示 电极对交叉着设置了将相邻放电单元分隔开的间隔壁,上述汇流电极在与上述间隔壁重叠的部分具有突起形状部分; 该突起形状部分的线宽大于对着上述放电空间的部分的线宽; 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顶端部分的横宽小于上述间隔壁的最大宽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 根部的横宽大于上述间隔壁的最大宽度。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突起形状部分沿着上述间隔壁突出。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汇流电极使 用低反射材料形成其显示面一侧。
6.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前面板和后面板包夹着》欠电空间而 对置,上述前面板上成对配设着包含汇流电极的显示电极,在显示区域 内沿着上述显示电极形成了多个放电单元,在上述后面板上与上述显示 电极交叉着设置了对相邻放电单元的边界附近区域进行遮光的遮光 膜,上述汇流电极在与上述遮光膜重叠的部分具有突起形状部分; 该突起形状部分的线宽大于对着上述放电空间的部分的线宽; 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横宽小于等于上述遮光膜的宽度。
7.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前面板和后面板包夹着放电空间而对置,上述前面板上成对配设着包含汇流电极的显示电才及,在显示区域 内沿着上述显示电极形成了多个放电单元,在上述前面板上与上述显示 电极交叉着设置了对相邻放电单元的边界附近区域进行遮光的遮光 膜,上述汇流电极在与上述遮光膜重叠的部分具有突起形状部分; 该突起形状部分的线宽大于对着上述放电空间的部分的线宽; 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顶端部分的横宽小于上述遮光膜的宽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 根部的横宽大于上述遮光膜的宽度。
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突起形状部 分沿着上述遮光膜突出。
10. 如权利要求l、 2、 6、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上述汇流电极在上述突起形状部分的线宽为对着上述放电空间的部分的线宽的2倍以上20倍以下的范围内。
11. 如权利要求l、 2、 6、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上述各显示电极是在带状的透明电极上由上述汇流电极重叠而构成,上述突起形状部分延伸至上述透明电极的放电间隙 一侧的端部。
12. —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前面板和后面板包夹着放电空间而 对置,同时其外围部分被密封部密封起来,上述前面板上成对配设着包 含汇流电极的显示电极,在显示区域内沿着上述显示电极形成了多个放 电单元,其具有上述汇流电极从显示区域内横穿上述密封部引出到显示区域外部而形成的电极引出部,上述汇流电极在该电极引出部中与上述密封部交叉的部分的线宽形成为小于其在显示区域内的线宽。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电极引出部中 至少横穿上述密封部的部分,使用由包含从铝、铜、铬、镍、金和钯之 中选出的 一种以上的电极材料构成的薄膜来形成。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电极引出部横 穿上述密封部的部分的线宽为5至10,。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密封部是由包 含有机系材料和无机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密封部中至少 与上述电极引出部交叉并接触的密封部分,是由包含有机系材料和无机 系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上述密封部是在室 温以上30(TC以下的范围内密封形成。
18. 如权利要求1、 2、 6、 7、 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 面板,上述汇流电极的显示区域内部分,使用由包含从铝、铜、铬、镍、 金和钯之中选出的 一种以上的电极材料构成的薄膜来形成。
19. 如权利要求1、 2、 6、 7、 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 面板,上述汇流电极在显示区域内以由含银的电极材料构成的厚膜形 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高精度的PDP中,在确保像素开口率的同时降低汇流电极的金属丝电阻,将充足的电力供应到汇流电极延伸设置方向的末端,从而实现高亮度和低耗电。为此,在PDP的后面板(3)上设置与显示电极对(4)立体交叉的将相邻放电单元(101)分隔开的间隔壁(14),在该PDP中,针对汇流电极(9),在与间隔壁(14)立体交叉的间隔壁交叉部分(93)中形成突起形状部分(91),将突起形状部分(91)的线宽(D1)设定为大于对着放电空间的放电空间部分(92)的线宽(D2)。此外,将突起形状部分(91)的横宽(W1)设定为小于间隔壁(14)的最大宽度(W2)。
文档编号H01J17/49GK101160640SQ200680012550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山北裕文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