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15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成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及精密机械的飞速发展,产品的微型化已经成为工业界的趋势之一,微成形技术由于能够满足微型化产业的大批量、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等需要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在现有的微挤压成形中,由于挤压件微小而脱模困难。其微成形挤压成形的零件尺寸较小其强度也较低,采用通用顶出方式取件容易造成对成形件的破坏和变形。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方便的取出挤压件的双哈夫锥形凹 模结构的微挤压模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挤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哈夫锥形凹模结构的微挤压模具,包括包括外模套(6)、下模座(I)、支撑板(2)、推销(3)、挤压用垫圈(4)、微正挤压限位板(8)、微正挤压压杆(10)、挤压杆导向块(11)、顶出块(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双锥哈夫结构,包括上哈夫锥形凹模座(7)、上哈夫锥形凹模(12)、下哈夫锥形凹模(5)及下哈夫锥形凹模座(17),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12)通过锥面与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座(7)配合以压紧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12);下哈夫锥形凹模(5)通过锥面与下哈夫锥形凹模座(17)配合以压紧下哈夫锥形凹模(5)。上述的微挤压模具,其中,外模套(6)与所述下模座(I)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19)实现紧密连接,支撑板(2)与挤压用垫圈(4)起到支撑下哈夫凹模座(17)与推销(3)的作用。上述的微挤压模具,其中,通过将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座(7)与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12)分离来使得微挤压成形件与余料和飞边的分离。上述的微挤压模具,其中,通过将所述下哈夫锥形凹模(5)及所述下哈夫锥形凹模座(17)之间分离得到微挤压成形件。上述的微挤压模具,其中,还包括了挤压垫片(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很好的解决微成形挤压成形件尤其是带有齿轮以及螺纹类的零件的脱模困难的问题;通过使用上哈夫锥形凹模能够有效的解决挤压件端部或者是坯料的与凹模型腔的分离,通过使用下哈夫锥形凹模能够有效的解决挤压件与模具工作带之间的分离,从而解决了微挤压成形件的脱模困难问题。


图I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双锥哈夫结构微型齿轮挤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上哈夫锥形凹模与上模座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下哈夫锥形凹模与下哈夫凹模座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上下哈夫锥形凹模之间接触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个齿形零件的三维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为了能够方便的取出挤压件,在微成形的模具中设计采用了双哈夫锥形凹模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在挤压成形过程中,通过下哈夫锥形凹模可以有效的解决齿形类零件的脱离凹模工作带困难问题,另外一方面,在挤压过程中多余的坯料与底部的已挤压成形件仍然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微成形零件的尺寸较小,一般直径均小于Imm左右,零件的强度也较低,因此在对挤压成形件的取件的过程中,容易因坯料与模具间的摩擦力导致微成形件在脱模时产生变形。通过采用上哈夫锥形凹模的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正挤压凹模套内工件的脱模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外模套、下模座、支撑板、推销、挤压用垫圈、下哈夫锥形凹模、上模座、微正挤压限位板、微正挤压压杆、挤压杆导向块、上哈夫锥形凹模、挤压垫片、顶出块。其中下哈夫锥形凹模通过锥面与下哈夫凹模座之间进行紧密连接,上哈夫锥形凹模通过锥面与上模座进行紧密连接。挤压成形主要是通过模具上部的挤压杆导向块的向下运动使得挤压杆对坯料产生挤压力促使坯料向下运动进入凹模型腔,最后得到挤压件。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主要结构有下模座I、支撑板2、推销3、挤压用垫圈4、下哈夫锥形凹模5、外模套6、上模座7、微正挤压限位板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9、微正挤压压杆10、挤压杆导向块11、上哈夫锥形凹模12、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3、挤压垫片14、坯料15、热电偶16、下哈夫凹模座17、顶出块1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9,其中通过内六角螺钉9实现微正挤压限位板8与上模座7之间的紧密连接,通过内六角螺钉13是实现上模座7与外模套6之间的紧密连接。如图2所示,上哈夫锥形凹模12通过锥面与上模座7来实现配合来起到压紧上哈夫锥形凹模的作用。如图3所示,下哈夫锥形凹模5通过锥面与下哈夫凹模座17来实现配合来起到压紧下哈夫锥形凹模的作用。如图4所示,上哈夫锥形凹模12与下哈夫锥形凹模17之间通过上哈夫锥形凹模上的凸台来实现接触,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挤压成形中的飞边的产生,必须使得上下哈夫锥形凹模之间实现紧密的接触。因此在微齿轮挤压成形中,通过压力机来使得上模座7与外模套6之间压紧,然后通过紧固螺栓的作用来压紧上下两个哈夫锥形凹模。在本模具中通过热电偶15来实现微挤压成形中温度的测量。外模套6与下模座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19实现紧密连接,支撑板2与挤压用垫圈4起到支撑下哈夫凹模座17与推销3的作用。同时在本模具中采用了挤压垫片14的方式来实现与坯料15之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挤压成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挤压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小从而能够降低挤压力的大小。同时由于采用了挤压垫片,因此降低了与上哈夫锥形凹模之间的配合面的高度有利于降低模具的加工成本。挤压流程下面以一个微型齿轮零件的挤压成形过程来说明该模具的挤压流程。图5是一个齿形零件的三维模型图,其齿数为11,模数为O. 08mm,齿顶圆直径为I. 08mm、齿根圆直径为O. 73mm,其还料的大小为03x3. 5mm,当还料放置在模具中,压力机通过作用在挤压杆导向块11来微正挤压压杆10产生向下的运动来推动挤压垫片14迫使坯料15进入下哈夫锥形凹模型腔中,从而完成微齿轮挤压成形。此时余料和飞边卡在上哈夫凹模型腔中,齿轮件卡在下哈夫凹模型腔中。成形完成后将上模座取出,然后通过将上哈夫凹模座与上哈夫凹模之间分离来使得挤压成形件与余料和飞边的分离。最后通过顶出块18和推销3的作用来实现下哈夫凹模与下哈夫凹模座之间的分离,从而得到微齿轮挤压件。然后再重新将上下哈夫块装配在模具上,进行下一次挤压成形循环。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 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微挤压模具,包括外模套¢)、下模座(I)、支撑板(2)、推销(3)、挤压用垫圈(4)、微正挤压限位板(8)、微正挤压压杆(10)、挤压杆导向块(11)、顶出块(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双锥哈夫结构,包括上哈夫锥形凹模座(7)、上哈夫锥形凹模(12)、下哈夫锥形凹模(5)及下哈夫锥形凹模座(17),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12)通过锥面与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座(7)配合以压紧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12);下哈夫锥形凹模(5)通过锥面与下哈夫锥形凹模座(17)配合以压紧下哈夫锥形凹模(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外模套(6)与所述下模座(I)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19)实现紧密连接,支撑板(2)与挤压用垫圈(4)起到支撑下哈夫凹模座(17)与推销(3)的作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座(7)与 所述上哈夫锥形凹模(12)分离来使得微挤压成形件与余料和飞边的分离。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下哈夫锥形凹模(5)及所述下哈夫锥形凹模座(17)之间分离得到微挤压成形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挤压垫片(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微成形产品制造领域的一种微挤压模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锥哈夫结构的模具结构设计,包括外模套、下模座、支撑板、推销、挤压用垫圈、下哈夫锥形凹模、上模座、微正挤压限位板、微正挤压压杆、挤压杆导向块、上哈夫锥形凹模、挤压垫片、顶出块。其中下哈夫锥形凹模通过锥面与下哈夫凹模座之间进行紧密连接,上哈夫锥形凹模通过锥面与上模座进行紧密连接。挤压成形主要是通过模具上部的挤压杆导向块的向下运动使得挤压杆对坯料产生挤压力促使坯料向下运动进入凹模型腔,最后得到挤压件。本发明适用于挤压加工尺寸小于1毫米以下的微挤压成形工艺,能够方便的取出挤压件。
文档编号B21C25/02GK102794326SQ20121029593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于沪平, 陈少东, 申昱, 赵雅珠, 陈金晶, 王俊园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