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12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二冷轧酸轧机组是武钢公司的重要机组。因生产量大,轧机换辊十分频繁。换辊车是换辊的重要设备,换辊车抓钩是抓住中间辊和工作辊轴头进行换辊的机构。参见图1和图2,现有的换辊车抓钩的上钳口 I和下钳口 2分别固定在抓钩座3上,其尾部由抓钩油缸4连接在一起。油缸4的动作控制抓钩的夹紧和打开。抓钩座3、油缸4、上钳口1、下钳口2形成四连杆机构,其自身不能定位。在夹紧状态下,上下钳口抓住中间辊和工作辊轴头5,相当于以轴头进行了定位,并实现装辊和抽辊的动作。在打开状态下时,由于没有了定位,将导致该四连杆机构处于自由状态,会造成不良后果。为避免打开时处于自由状态,在上下钳口根部分别设置了顶丝6,使其在油缸4收缩时靠顶丝6定位。然而每次抓钩打开时,顶丝6都撞击抓钩座3,长期运行后,顶丝6容易松动,造成抓钩钳口打开时定位不准。因上下钳口伸出抓钩座3的部分比未伸出抓钩部分加油缸的重量重,导致钳口下垂。若下垂过多,则在装辊完成后换辊车抓钩打开并退出时,上钳口 I的钩头仍然钩住工作辊或中间辊的轴头5,抓钩会将辊子拉出,此时必须调整抓钩钳口并重新换辊。若此时工作辊装入后传动轴轴头支承已打开,则会造成传动轴被拉脱的事故,这时需要10小时以上的抢修。在对上下钳口的顶丝6进行重新调整定位时,必须要求其上下钳口间的开口度满足要求,还要求上下钳口处于与其基座对称的位置。开口度过大,则抓钩容易处于自由状态;开口度过小,则动作时难以抓住工作辊轴头。而且由于抓钩座的设计原因,有时会在外力下变形,更加剧了抓钩钳口下垂造成故障的情况。还由于抓钩的形状不规则,很难找到基准点,导致不能精确的调整到位,故障频繁。亟需找出精确调整的方法。采用现有换辊车抓钩的调整方法是用尺比照抓钩缓冲垫调整上下钳口,再进行抓辊试验,发现有问题再进行调整,直至反复调整到位。这样不仅耗时长,而且需要的人员较多,精度低。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解决换辊车抓钩的调整定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的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它包括定位杆和与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前端设有通孔,定位杆穿过通孔与固定支架垂直。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定位杆的上部大于定位杆的下部,且定位杆的上部的下端的直径比通孔的直径大。按上述方案,在定位杆的中部设有螺帽和螺纹,螺帽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螺纹长10_20mm。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有卡槽和与卡槽垂直连接的横杆;所述的卡槽卡住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所述的通孔设置在横杆的前端。采用定位杆直接插入通孔进行调整定位的定位杆为固定式定位杆,采用定位杆的螺纹进行调整定位的定位杆为可调式定位杆。使用本实用新型调整换辊车抓钩钳口时,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对于未确定换辊车抓钩座是否变形,并且目测无明显变形的情况,属于一般情况,使用固定式定位杆进行调整a将换辊车抓钩移动出来,方便调整作业;b将抓钩上下钳口的顶丝都旋松;c将固定式定位杆插入固定支架的通孔中;d将固定支架放置在抓钩的缓冲垫上,注意使固定支架的通孔与缓冲垫垂直;e根据固定式定位杆调整上下钳口的顶丝,使钳口分别靠住固定式定位杆的上下端为止,即为调整到位。②对于换辊车抓钩座变形的情况,属于特殊情况,使用可调式定位杆进行调整a将换辊车抓钩移动出来;b将抓钩上下钳口的顶丝都旋松;c将固定支架放置在抓钩的缓冲垫上,注意使固定支架的通孔与缓冲垫垂直;d用T形尺靠在抓钩座上,并将其横向尺与抓钩底座中间的螺栓中心在同一水平上;e根据横向尺的水平与固定支架上通孔的中心相差的距离,调整可调式定位杆上的螺母;f将可调式定位杆插入固定支架的通孔中;g根据可调式定位杆调整上下钳口的顶丝,使钳口分别靠住可调式定位杆的上下端为止,即为调整到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操作简单,定位精确。2、节省人力和工时。3、在抓钩座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精确调整到位。

图1是现有的换辊车抓钩在夹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换辊车抓钩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1、上钳口,2、下钳口,3、抓钩座,4、油缸,5、轴头,6、顶丝,7、缓冲垫,8、固定支架,8_ I卡槽,8-2、横杆,9、定位杆,IO、螺帽,11、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3和图5,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它包括定位杆9和与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7连接的固定支架8 ;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前端设有通孔,定位杆穿过通孔与固定支架垂直;所述的固定支架8包括有卡槽8-1和与卡槽8-1垂直连接的横杆8-2 ;所述的卡槽8-1卡住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7 ;所述的横杆8-2的前端设有通孔;所述的定位杆9的上部大于定位杆9的下部,且定位杆9的上部的下端的直径比横杆8-2上的通孔的直径大。 该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是由固定支架8和定位杆9两个可分离的部分组成。在使用时,固定支架8放置在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7上,固定支架8的卡槽8-1的内圈直径Φ 121mm,比缓冲垫7直径大Imm。在固定支架8轴线上焊接一段长62mm,外径Φ 15mm,内孔Φ IOmm的钢管(横杆8-2),并在钢管距端面IOmm处钻通孔Φ 7mm,该通孔是放置定位杆所用,该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在放置时,该通孔应处于竖直方向。本实施例的定位杆9为固定式定位杆。该定位杆9上部为Φ8mm、下部为Φ6mm。定位杆9长度与抓钩上下钳口正常打开时所需的开口相同,为166mm。使用时,将定位杆9插入固定支架9的通孔中。上下钳口根据该定位杆9进行调节。该方法依靠缓冲垫7进行定位,保证了上下钳口在对称的位置上,可轻松快捷的调整到位。实施例2,参见图4和图5,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定位杆9的中部设有螺帽10和螺纹11,且所述的螺帽10的直径大于横杆8-2上的通孔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杆9为可调式定位杆,该定位杆上部为Φ8πιπι、中间部分有M6的螺纹11,并配套Μ6的螺母10、下部为Φ5ι πι,插入固定支架8的通孔中。螺母10在定位杆9中心上下各有IOmm的移动范围(即螺纹长20mm)。定位杆9长度与抓钩上下钳口正常打开时所需的开口相同,为166mm。可调式定位杆在抓钩底座变形时使用,使用时先将该定位杆9的螺母10调整到位。可借助T形尺,以抓钩底座中部的螺丝为基准,找到该工装的水平位置,以此来调节定位杆9的中心。调整完毕后,再以定位杆9来调整上下钳口。该方法以抓钩底座中部的螺丝为基准,保证精确调整定位。本实施例中的可调式定位杆也可制成是上部和下部一样的大小的定位杆。本实用新型,已于2012年I月加工完成,并投入到二冷轧酸轧机组的换辊车抓钩调整工作中,可在线对抓钩上下钳口进行调整,保证了上下钳口在正确的位置上。可轻松快捷的调整定位,避免了因抓钩造成的设备故障和产线停机。实施前,每个月因为抓钩调整不当造成轧机换辊中断8次,每次影响25分钟换辊时间,每年共40小时。每年因换辊造成传动轴拉开的故障2次,每次10小时。造成油气润滑缸、轴头支承损坏等每年12小时。实施后,定期在线对抓钩的钳口进行检查调整,不造成机组停机。投入使用后,由于对抓钩调整到位,未发生抓钩造成的设备故障。此项每年减少72小时停机时间。二酸轧生产率300吨/小时,工序效益150元/吨,则总工序利润324万元。[00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杆和与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前端设有通孔,定位杆穿过通孔与固定支架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杆的上部大于定位杆的下部,且定位杆的上部的下端的直径比通孔的直径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杆的中部设有螺帽和螺纹,螺帽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长10_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有卡槽和与卡槽垂直连接的横杆;所述的卡槽卡住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所述的通孔设置在横杆的前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辊车抓钩调整定位装置,它包括定位杆和与换辊车抓钩的缓冲垫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前端设有通孔,定位杆穿过通孔与固定支架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操作简单,定位精确。2、节省人力和工时。3、在抓钩座变形的情况下也可以精确调整到位。
文档编号B21B31/08GK202824138SQ2012205209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刘学政, 安妮, 郭利, 余敦华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