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旋边去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8966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车轮旋边去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旋边在线去除装置,由机架、摆动气缸、抓取单元、气动马达、电动缸、导轨等组成,传感器首先使车轮定位,夹紧气缸驱动两个左滚轮向右运动,将车轮抬离辊道后夹紧;电动缸使底板压向车轮,通过拉线编码器测得旋边高度后,使气动手指定位在合适位置后夹紧旋边;电机驱动车轮及气动手指和底板旋转;气动马达使切片朝与车轮相反的方向旋转,进给气缸通过进给滑台和导轨Ⅱ使切片前进,当接触到旋边时开始切除;切除完毕后摆动气缸旋转180度将其放到辊道侧面,同时使用另一个抓取单元来工作。
【专利说明】车轮旋边去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旋边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铝合金车轮的生产过程中,铸造和锻造旋压工艺是目前能够获得最佳机械性能的生产工艺。但是在旋压过程中由于旋压毛坯、旋压工艺、以及一些参数的影响,旋压后的车轮毛坯在顶端会形成一个大的旋边,这对后序的机加工造成了很大影响;不仅严重降低了机加工效率,而且加剧了对机床和刀具的磨损,无形当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迫切需要发明一种装置快速有效的对旋边进行去除,以提高后序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旋边去除装置,它能在线快速的去除车轮旋压过程中形成的飞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旋边去除装置,由机架、支撑板、摆动气缸、导轨1、左滑板、小轴承座、平台板、左轴、左滚轮、大轴承座、旋转轴、基板、气动手指、底板、旋转环、顶板、电动缸、拉线编码器、导柱、导套、切片、气动马达、进给滑台、进给气缸、导轨I1、右滑台、电机、同步带、带轮、右轴、右滚轮以及夹紧气缸所组成。
[0005]下方安装有电机的右滑台和夹紧气缸固定在支撑板上方,夹紧气缸的输出杆与左滑板相连;上方固定有小轴承座的左滑板通过导轨I与支撑板连接;上方固定有左滚轮的左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小轴承座内;右轴固定在右滑台上方的小轴承座内,右轴上端固定有右滚轮,下端安装有带轮。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两个右滚轮旋转。滚轮下沿正好与辊道上端水平,夹紧气缸拉动左滚轮相右运动时会将车轮自动抬离辊道后夹紧。
[0006]旋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平台板上方的大轴承座内,平台板固定在机架上方。旋转轴上方与基板相连,下方与摆动气缸连接。
[0007]顶板通过旋转环与底板连接,顶板上方安装有导柱,底板固定若干个气动手指;与导柱配合的导套、电动缸和拉线编码器都固定在基板上,电动缸和拉线编码器的输出端都与顶板的上方相连;以上所述组成一个抓取单元。本装置基板上一共水平布置两个抓取单元,以旋转轴为中心水平旋转。
[0008]输出端安装有切片的气动马达固定在进给滑台的上方,进给滑台的右侧与进给气缸的输出杆相连,进给气缸固定在机架右侧,进给滑台下方通过导轨II与机架的上平面相连。
[0009]实际使用时传感器首先使车轮定位,夹紧气缸驱动两个左滚轮向右运动,将车轮抬离辊道后夹紧;电动缸使底板压向车轮,通过拉线编码器测得旋边高度后,使气动手指定位在合适位置后夹紧旋边;电机驱动车轮及气动手指和底板旋转;气动马达使切片朝与车轮相反的方向旋转,进给气缸通过进给滑台和导轨II使切片前进,当接触到旋边时开始切除;切除完毕后摆动气缸旋转180度将其放到辊道侧面,同时使用另一个抓取单元来工作。[0010]本发明在使用中能够实现车轮旋边的在线去除功能,减少预机加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性能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一种车轮旋边去除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发明一种车轮旋边去除装置的左视图。
[0013]图3是本发明一种车轮旋边去除装置的工作时主视图。
[0014]图中,I 一机架、2 —支撑板、3 —摆动气缸、4 一导轨1、5 —左滑板、6 —小轴承座、7 一平台板、8 —左轴、9 一左滚轮、10 —大轴承座、11 一旋转轴、12 —基板、13 —气动手指、14 一底板、15 —旋转环、16 —顶板、17 —电动缸、18 —拉线编码器、19 一导柱、20 —导套、21 一切片、22 —气动马达、23 —进给滑台、24 —进给气缸、25 —导轨11、26 —右滑台、27 —电机、28 —同步带、29 —带轮、30 —右轴、31 —右滚轮、32 —夹紧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0016]该装置由机架1、支撑板2、摆动气缸3、导轨I 4、左滑板5、小轴承座6、平台板7、左轴8、左滚轮9、大轴承座10、旋转轴11、基板12、气动手指13、底板14、旋转环15、顶板16、电动缸17、拉线编码器18、导柱19、导套20、切片21、气动马达22、进给滑台23、进给气缸24、导轨II 25、右滑台26、电机27、同步带28、带轮29、右轴30、右滚轮31以及夹紧气缸32所组成。
[0017]下方安装有电机27的右滑台26和夹紧气缸32固定在支撑板2上方,夹紧气缸32的输出杆与左滑板5相连;上方固定有两个小轴承座6的左滑板5通过导轨I 4与支撑板2连接;上方分别固定有左滚轮9的两根左轴8通过轴承固定在小轴承座6内;两根右轴30固定在右滑台26上方的小轴承座6内,右轴30上端固定有右滚轮31下端安装有带轮29。电机27通过同步带28驱动两个右滚轮31旋转。滚轮下沿正好与辊道上端水平,夹紧气缸32拉动两个左滚轮9相右运动时会将车轮自动抬离辊道后夹紧。
[0018]旋转轴11通过轴承固定在平台板7上方的大轴承座10内,平台板7固定在机架I上方。旋转轴11上方与基板12相连,下方与摆动气缸3连接。
[0019]顶板16通过旋转环15与底板14连接,顶板16上方安装有四根导柱19,底板14固定若干个气动手指13 ;与导柱19配合的四个导套20以及电动缸17和拉线编码器18都固定在基板12上,且电动缸17和拉线编码器18的输出端都与顶板16的上方相连;以上所述组成一个抓取单元。本装置基板上一共水平布置两个抓取单元,以旋转轴11为中心水平旋转。
[0020]输出端安装有切片21的气动马达22固定在进给滑台23的上方,进给滑台23的右侧与进给气缸24的输出杆相连,进给气缸24固定在机架I右侧,进给滑台23下方通过导轨II 25与机架I的上平面相连。
[0021 ] 在工作过程中,传感器首先使车轮定位,夹紧气缸32驱动两个左滚轮9向右运动,将车轮抬离辊道后夹紧;电动缸17使底板14压向车轮,通过拉线编码器18测得旋边高度后,使气动手指13定位在合适位置后夹紧旋边;电机27驱动车轮及气动手指13和底板14旋转;气动马达22使切片21朝与车轮相反的方向旋转,进给气缸24通过进给滑台23和导轨II 25使切片21前进,当接触到旋边时开始切除;切除完毕后摆动气缸3旋转180度将其放到辊道侧面,同时使用另一个抓取单元来工作。
【权利要求】
1.车轮旋边去除装置,由机架(I)、支撑板(2)、摆动气缸(3)、导轨I(4)、左滑板(5)、小轴承座(6)、平台板(7)、左轴(8)、左滚轮(9)、大轴承座(10)、旋转轴(11)、基板(12)、气动手指(13)、底板(14)、旋转环(15)、顶板(16)、电动缸(17)、拉线编码器(18)、导柱(19)、导套(20)、切片(21)、气动马达(22)、进给滑台(23)、进给气缸(24)、导轨II (25)、右滑台(26)、电机(27)、同步带(28)、带轮(29)、右轴(30)、右滚轮(31)以及夹紧气缸(3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下方安装有电机(27)的右滑台(26)和夹紧气缸(32)固定在支撑板(2)上方,夹紧气缸(32)的输出杆与左滑板(5)相连;上方固定有小轴承座(6)的左滑板(5)通过导轨I (4)与支撑板(2)连接;上方固定有左滚轮(9)的左轴(8)通过轴承固定在小轴承座(6)内;右轴(30)固定在右滑台(26)上方的小轴承座(6)内,右轴(30)上端固定有右滚轮(31),下端安装有带轮(29);电机(27)通过同步带(28)驱动右滚轮(31)旋转;滚轮下沿正好与辊道上端水平,夹紧气缸(32)拉动左滚轮(9)相右运动; 旋转轴(11)通过轴承固定在平台板(7 )上方的大轴承座(10 )内,平台板(7 )固定在机架(I)上方;旋转轴(11)上方与基板(12)相连,下方与摆动气缸(3)连接; 顶板(16)通过旋转环(15)与底板(14)连接,顶板(16)上方设置导柱(19),底板(14)固定气动手指(13);与导柱(19)配合的导套(20)、电动缸(17)和拉线编码器(18)都固定在基板(12)上,且电动缸(17)和拉线编码器(18)的输出端都与顶板(16)的上方相连;以上所述组成一个抓取单元;基板上水平布置两个抓取单元,以旋转轴(11)为中心水平旋转;输出端安装有切片(21)的气动马达(22)固定在进给滑台(23)的上方,进给滑台(23)的右侧与进给气缸(24)的输出杆相连,进给气缸(24)固定在机架(I)右侧,进给滑台(23)下方通过导轨II (25)与机架(I)的上平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旋边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缸(17)使底板(14)压向车轮,气动手指(13)夹紧旋边;电机(27)驱动车轮、气动手指(13)和底板(14)旋转;气动马达(22)使切片(21)朝与车轮相反的方向旋转;进给气缸(24)通过进给滑台(23)和导轨II (25)使切片(21)前进。
【文档编号】B23D17/06GK103658831SQ20131074677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薛博文, 郭建东, 刘洋, 陈鹤, 孙超 申请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