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66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下模板右侧上部通过一号螺钉、一号定位销连接有下模垫板,下模垫板左上部通过二号螺钉、二号定位销连接有下模,上模板右下侧通过三号螺钉、三号定位销连接有上模垫板,下模垫板右上部设有冲孔装置,下模右侧固连有下模镶块,上模垫板中部下侧通过五号螺钉、五号定位销连接有压料芯背托,上模垫板左部镶嵌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中部穿接有等高螺钉,等高螺钉下端连接有压料芯。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控方便和冲孔效率高等优点,能实现对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处理,确保了定位夹紧的可靠性,利用运动的滞后性保证顺利的开模,有效的避免了运动之间的干涉。
【专利说明】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转向管柱是用来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转向机构,在传递扭矩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助力,而转向管柱下支架是转向管柱上重要的连接部件。
[0003]在转向管柱下支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后通过拉深、修边冲孔、成型、翻边、冲孔切边和侧冲孔加工,最终形成成品。而正是由于转向管柱下支架的结构的特殊性,外形轮廓的曲面较多,这给侧冲孔加工时的定位安装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传统的侧冲模具无法保证侧冲孔的尺寸精度,使得冲孔后的侧孔存在安装误差,需要返修,耽误工时,致使工厂的生产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到转向管柱下支架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操控方便的、冲孔效率高的,能实现对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处理并能保证侧孔尺寸精度的装置,即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右侧上部通过一号螺钉、一号定位销连接有下模垫板,所述下模垫板的左上部通过二号螺钉、二号定位销连接有下模,所述上模板的右下侧通过三号螺钉、三号定位销连接有上模垫板,所述上模板的左部设有阶梯孔,所述下模垫板的右上部设有冲孔装置,所述下模的右侧固连有下模镶块,所述冲孔装置的上端通过四号螺钉、四号定位销与上模垫板的右下侧固连,所述上模垫板的中部下侧通过五号螺钉、五号定位销连接有压料芯背托,所述上模垫板的左部镶嵌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呈中空状,所述弹性元件的中部穿接有等高螺钉,所述等高螺钉的上端位于阶梯孔内,所述等高螺钉的下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压料芯,所述压料芯的右侧抵在压料芯背托上,所述压料芯下表面设有与转向管柱下支架上表面相适应的弯曲轮廓,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有与转向管柱下支架下表面相适应的弯曲轮廓,从而增加了压料芯、下模与转向管柱下支架的贴合度,保证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而传统的侧冲孔模具因为压料芯、下模与转向管柱下支架的贴合度低使得转向管柱下支架的右侧翘起,致使侧冲孔的尺寸出现加工偏差,需要修整,严重时会导致转向管柱下支架报废;在合模的时候,弹性元件被压缩,在合模完成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料芯紧紧的贴合在转向管柱下支架的上表面上,确保了定位夹紧的可靠性,避免了在侧冲时转向管柱下支架的晃动对侧孔加工精度的影响。
[0007]所述的下模板的中部设有一号落料通孔,所述下模垫板的中部设有与一号落料通孔轴线重合的二号落料通孔。[0008]所述冲孔装置包括上斜锲滑块、冲头固定板、斜锲后板、斜锲导板、六号螺钉、复位拉杆、复位压簧、七号螺钉、六号定位销、八号螺钉、七号定位销、复位弹套、冲头、斜锲滑移座、缓冲套、限位导板和九号螺钉,所述斜锲后板通过九号螺钉与下模垫板固连,所述斜锲导板的侧向通过六号螺钉紧固在斜锲后板的左下侧,所述复位拉杆与水平方向倾斜插接在斜锲后板的中上部,所述复位拉杆的右部设有压板,所述复位压簧空套在复位拉杆右部上,且复位压簧位于压板和斜锲后板之间,所述缓冲套空套在复位拉杆的左部上,且缓冲套的右侧壁与斜锲后板的左侧壁紧贴,所述斜锲滑移座安装在斜锲导板上,且斜锲滑移座的右下部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复位拉杆的左端相连,所述上斜锲滑块位于斜锲滑移座的右上方,所述上斜锲滑块的上端通过四号螺钉、四号定位销与上模垫板的右下侧固连,所述上斜锲滑块与斜锲滑移座间斜面配合,所述限位导板通过七号螺钉、六号定位销固定在斜锲滑移座的顶部,所述限位导板的右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导板位于限位导板的凹槽内,所述冲头固定板通过八号螺钉、七号定位销固定在斜锲滑移座的左侧,所述冲头卡装在冲头固定板的中部,所述复位弹套空套在冲头上。所述的下模镶块上设有竖直方向布置的且与二号落料通孔轴线重合的三号落料通孔,所述下模镶块的中上部设有倾斜布置的且与三号落料通孔相连通的导料孔,所述导料孔的上端口处镶嵌有导料护圈,所述导料护圈内设有与导料孔同轴的内导孔,所述内导孔与冲头间隙配合,所述下模镶块的右上部设有圆滑过渡部。圆滑过渡部能够与转向管柱下支架的弯曲的侧面相适应,保证转向管柱下支架的右侧壁能够与下模镶块紧密贴合,从而能够保证侧冲孔的尺寸精度。冲头将冲裁出的废料抵进内导孔内,利用导料孔、三号落料通孔、二号落料通孔、一号落料通孔的相互连通,从而将废料排出。
[0009]在初始状态下,复位拉杆在复位压簧的弹性推力的作用下,牵拉着斜锲滑移座,使冲头远离下模镶块,即可进行装件,将转向管柱下支架按压在下模的弯曲轮廓上,轻敲转向管柱下支架使转向管柱下支架与下模紧密贴合,接着即可进行合模。
[0010]合模时,利用外接设备驱动上模板向下运动,使压料芯向转向管柱下支架的上表面靠拢,并最终压在转向管柱下支架上,在上模板向下运动的同时,利用上斜锲滑块与斜锲滑移座的斜面配合,驱动斜锲滑移座沿着斜锲导板下移,使冲头逐渐向转向管柱下支架的待冲孔部位靠拢,复位压簧逐渐被压缩,随着上模板的继续下移,冲头会抵近并最终穿透转向管柱下支架的待冲孔部位,即完成了侧冲孔加工。
[0011]在开模时,利用外接设备带动上模板上移,进而同步使上斜锲滑块在限位导板的导向作用下向上运动,原本被压缩的复位压簧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复位拉杆,使冲头逐渐远离转向管柱下支架,原本被压缩的弹性元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压料芯先保持与转向管柱下支架上表面贴合,即静止不动,待上模板的上移距离达到阶梯孔上部所限定的行程时,此后上模板开始牵拉等高螺钉,使压料芯开始上移,这样压料芯的运动就与冲头的运动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正是利用这种滞后性,从而能够确保冲头能够顺利的从导料孔、内导孔中平稳的抽出,有效的避免了运动之间的干涉。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控方便和冲孔效率高等优点,能实现对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处理,确保了定位夹紧的可靠性,避免了在侧冲时转向管柱下支架的晃动对侧孔加工精度的影响;利用运动的滞后性保证顺利的开模,有效的避免了运动之间的干涉。【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的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的下模镶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的限位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经过侧冲处理后的转向管柱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板I和下模板11,所述下模板11的右侧上部通过一号螺钉23、一号定位销24连接有下模垫板10,所述下模垫板10的左上部通过二号螺钉12、二号定位销13连接有下模6,所述上模板I的右下侧通过三号螺钉20、三号定位销21连接有上模垫板2,所述上模板I的左部设有阶梯孔la,所述下模垫板10的右上部设有冲孔装置,所述下模6的右侧固连有下模镶块9,所述冲孔装置的上端通过四号螺钉18、四号定位销19与上模垫板2的右下侧固连,所述上模垫板2的中部下侧通过五号螺钉16、五号定位销17连接有压料芯背托3,所述上模垫板2的左部镶嵌有弹性元件15,所述弹性元件15呈中空状,所述弹性元件15的中部穿接有等高螺钉14,所述等高螺钉14的上端位于阶梯孔Ia内,所述等高螺钉14的下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压料芯5,所述压料芯5的右侧抵在压料芯背托3上,所述压料芯5下表面设有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上表面相适应的弯曲轮廓,所述下模6的上表面设有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下表面相适应的弯曲轮廓,从而增加了压料芯5、下模6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贴合度,保证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而传统的侧冲孔模具因为压料芯5、下模6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贴合度低使得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右侧翘起,致使侧冲孔的尺寸出现加工偏差,需要修整,严重时会导致转向管柱下支架38报废;在合模的时候,弹性元件15被压缩,在合模完成时,利用弹性元件15的弹性恢复力推动压料芯5紧紧的贴合在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上表面上,确保了定位夹紧的可靠性,避免了在侧冲时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晃动对侧孔加工精度的影响。
[0021]所述的下模板11的中部设有一号落料通孔11a,所述下模垫板10的中部设有与一号落料通孔Ila轴线重合的二号落料通孔10a。
[0022]所述冲孔装置包括上斜锲滑块4、冲头固定板7、斜锲后板8、斜锲导板25、六号螺钉26、复位拉杆27、复位压簧28、七号螺钉29、六号定位销30、八号螺钉31、七号定位销32、复位弹套33、冲头34、斜锲滑移座35、缓冲套36、限位导板37和九号螺钉22,所述斜锲后板8通过九号螺钉22与下模垫板10固连,所述斜锲导板25的侧向通过六号螺钉26紧固在斜锲后板8的左下侧,所述复位拉杆27与水平方向倾斜15°插接在斜锲后板8的中上部,所述复位拉杆27的右部设有压板27a,所述复位压簧28空套在复位拉杆27右部上,且复位压簧28位于压板27a和斜锲后板8之间,所述缓冲套36空套在复位拉杆27的左部上,且缓冲套36的右侧壁与斜锲后板8的左侧壁紧贴,所述斜锲滑移座35安装在斜锲导板25上,且斜锲滑移座35的右下部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复位拉杆27的左端相连,所述上斜锲滑块4位于斜锲滑移座35的右上方,所述上斜锲滑块4的上端通过四号螺钉18、四号定位销19与上模垫板2的右下侧固连,所述上斜锲滑块4与斜锲滑移座35间斜面配合,所述限位导板37通过七号螺钉29、六号定位销30固定在斜锲滑移座35的顶部,所述限位导板37的右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导板37位于限位导板37的凹槽内,所述冲头固定板7通过八号螺钉31、七号定位销32固定在斜锲滑移座35的左侧,所述冲头34卡装在冲头固定板7的中部,所述复位弹套33空套在冲头34上。所述的下模镶块9上设有竖直方向布置的且与二号落料通孔IOa轴线重合的三号落料通孔9a,所述下模镶块9的中上部设有倾斜布置的且与三号落料通孔9a相连通的导料孔%,所述导料孔9b的上端口处镶嵌有导料护圈9c,所述导料护圈9c内设有与导料孔9b同轴的内导孔9d,所述内导孔9d与冲头34间隙配合,所述下模镶块9的右上部设有圆滑过渡部9e。圆滑过渡部9e能够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弯曲的侧面相适应,保证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右侧壁能够与下模镶块9紧密贴合,从而能够保证侧冲孔的尺寸精度。冲头34将冲裁出的废料抵进内导孔9d内,利用导料孔%、三号落料通孔9a、二号落料通孔10a、一号落料通孔Ila的相互连通,从而将废料排出。
[0023]在初始状态下,复位拉杆27在复位压簧28的弹性推力的作用下,牵拉着斜锲滑移座35,使冲头34远离下模镶块9,即可进行装件,将转向管柱下支架38按压在下模6的弯曲轮廓上,轻敲转向管柱下支架38使转向管柱下支架38与下模6紧密贴合,接着即可进行合模。
[0024]合模时,利用外接设备驱动上模板I向下运动,使压料芯5向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上表面靠拢,并最终压在转向管柱下支架38上,在上模板I向下运动的同时,利用上斜锲滑块4与斜锲滑移座35的斜面配合,驱动斜锲滑移座35沿着斜锲导板25下移,使冲头34逐渐向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待冲孔部位靠拢,复位压簧28逐渐被压缩,随着上模板I的继续下移,上斜锲滑块4会下移并抵在缓冲套36上,利用缓冲套36起到很好的隔离保护的作用,避免了上斜锲滑块4对复位拉杆27的冲击,有助于延长复位拉杆27的使用寿命,冲头34会抵近并最终穿透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待冲孔部位,冲出侧孔38a,即完成了侧冲孔加工。
[0025]在开模时,利用外接设备带动上模板I上移,进而同步使上斜锲滑块4在限位导板37的导向作用下向上运动,原本被压缩的复位压簧28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复位拉杆27,使冲头34逐渐远离转向管柱下支架38,原本被压缩的弹性元件15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压料芯5先保持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上表面贴合,即静止不动,待上模板I的上移距离达到阶梯孔Ia上部所限定的行程时,此后上模板I开始牵拉等高螺钉14,使压料芯5开始上移,这样压料芯5的运动就与冲头34的运动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正是利用这种滞后性,从而能够确保冲头34能够顺利的从导料孔%、内导孔9d中平稳的抽出,有效的避免了运动之间的干涉。
[0026]本发明与传统的转向管柱下支架38冲孔模具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0027]I)定位夹紧牢固可靠:能够避免在侧冲的过程中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晃动对侧冲加工的影响,保证了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侧孔尺寸精度;
[0028]2)操控方便:只需简单的合模、开模,即可实现对转向管柱下支架38的侧孔加工;
[0029]3)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与转向管柱下支架38轮廓吻合,并利用运动的滞后性有效的避免了开模时各部件运动的干涉,确保顺利的开模;
[0030]4)耐用度高和使用寿命长:利用缓冲套36起到很好的隔离保护的作用,避免了上斜锲滑块4对复位拉杆27的冲击,有助于延长复位拉杆27的使用寿命。
[00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包括上模板(I)和下模板(11),所述下模板(11)的右侧上部通过一号螺钉(23)、一号定位销(24)连接有下模垫板(10),所述下模垫板(10)的左上部通过二号螺钉(12)、二号定位销(13)连接有下模(6),所述上模板(I)的右下侧通过三号螺钉(20)、三号定位销(21)连接有上模垫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I)的左部设有阶梯孔(Ia),所述下模垫板(10)的右上部设有冲孔装置,所述下模(6)的右侧固连有下模镶块(9),所述冲孔装置的上端通过四号螺钉(18)、四号定位销(19)与上模垫板(2)的右下侧固连,所述上模垫板(2)的中部下侧通过五号螺钉(16)、五号定位销(17)连接有压料芯背托(3),所述上模垫板(2)的左部镶嵌有弹性元件(15),所述弹性元件(15)的中部穿接有等高螺钉(14),所述等高螺钉(14)的上端位于阶梯孔(Ia)内,所述等高螺钉(14)的下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压料芯(5),所述压料芯(5)的右侧抵在压料芯背托(3)上,所述压料芯(5)下表面设有与转向管柱下支架上表面相适应的弯曲轮廓,所述下模(6)的上表面设有与转向管柱下支架下表面相适应的弯曲轮廓; 所述冲孔装置包括上斜锲滑块(4)、冲头固定板(7)、斜锲后板(8)、斜锲导板(25)、六号螺钉(26)、复位拉杆(27)、复位压簧(28)、七号螺钉(29)、六号定位销(30)、八号螺钉(31)、七号定位销(32)、复位弹套(33)、冲头(34)、斜锲滑移座(35)、缓冲套(36)、限位导板(37)和九号螺钉(22),所述斜锲后板(8)通过九号螺钉(22)与下模垫板(10)固连,所述斜锲导板(25)的侧向通过六号螺钉(26)紧固在斜锲后板(8)的左下侧,所述复位拉杆(27)与水平方向倾斜15°插接在斜锲后板(8)的中上部,所述复位拉杆(27)的右部设有压板(27a),所述复位压簧(28)空套在复位拉杆(27)右部上,且复位压簧(28)位于压板(27a)和斜锲后板(8)之间,所述缓冲套(36)空套在复位拉杆(27)的左部上,且缓冲套(36)的右侧壁与斜锲后板(8)的左侧壁紧贴,所述斜锲滑移座(35)安装在斜锲导板(25)上,且斜锲滑移座(35)的右下 部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复位拉杆(27)的左端相连,所述上斜锲滑块(4)位于斜锲滑移座(35)的右上方,所述上斜锲滑块(4)的上端通过四号螺钉(18)、四号定位销(19)与上模垫板(2)的右下侧固连,所述上斜锲滑块(4)与斜锲滑移座(35)间斜面配合,所述限位导板(37)通过七号螺钉(29)、六号定位销(30)固定在斜锲滑移座(35)的顶部,所述限位导板(37)的右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导板(37)位于限位导板(37)的凹槽内,所述冲头固定板(7)通过八号螺钉(31)、七号定位销(32)固定在斜锲滑移座(35)的左侧,所述冲头(34)卡装在冲头固定板(7)的中部,所述复位弹套(33)空套在冲头(3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板(11)的中部设有一号落料通孔(11a),所述下模垫板(10)的中部设有与一号落料通孔(Ila)轴线重合的二号落料通孔(1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镶块(9)上设有竖直方向布置的且与二号落料通孔(IOa)轴线重合的三号落料通孔(9a),所述下模镶块(9)的中上部设有倾斜布置的且与三号落料通孔(9a)相连通的导料孔(9b),所述导料孔(%)的上端口处镶嵌有导料护圈(9c),所述导料护圈(9c)内设有与导料孔(9b)同轴的内导孔(9d),所述内导孔(9d)与冲头(34)间隙配合,所述下模镶块(9)的右上部设有圆滑过渡部(9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下支架侧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15)呈 中空状。
【文档编号】B21D28/34GK103978097SQ201410214211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熊亚军, 胡辉, 王孝勇 申请人: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