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及落轮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312361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及落轮调整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及落轮调整方法,该设备由落轮调整平台和辅助平台组成,通过落轮调整平台,各轮对通过车轮一侧螺旋顶推装置使轮背紧贴在处于同一平面对应的几块轮背贴靠板上,使各组成轮对的轴线平行;当转向架各轮对的内侧距存在差值时,最小内侧距轮对保持不动,通过回推装置,使内侧距较大轮对往轮背贴靠板侧分别回推与最小内侧距差值的一半,使每相邻两轮对的对角线测量点组成等腰梯形,进而保证转向架的对角线差值满足组装精度要求。通过辅助平台,完成与落轮和调整无关联性的工作,并实现将转向架可人工推送至下一工位,避免了天车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及落轮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例如:机车、普通客货车、动车组、地铁车辆等)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2轴、3轴及多轴转向架高效组装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平台。

【背景技术】
[0002]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一个关键部件,它直接承载车体自重和载重,引导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保证车辆顺利通过曲线,并具有减缓来自轨道带来振动和冲击的作用,因此转向架的设计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脱轨安全性和旅客乘坐舒适性。
[0003]转向架主要包括构架组成、轮对轴箱组成、油压减振器和基础制动装置等,在转向架零部件机械性能和加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转向架的组装质量尤其是其轮对轴箱组成与构架组成的连接组装质量(将构架组成与轮对轴箱组成的连接组装过程俗称落轮,其尺寸和公差调整过程称为调整)直接关系到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和脱轨安全。因此,国内外机车车辆制造厂商都非常重视转向架组装的落轮调整平台制作。
[0004]目前,国内现有的落轮和调整装置包括落轮子平台和调整子平台。工作时,首先将组装好的构架组成和轮对轴箱组成在落轮子平台上完成安装连接,再使用天车将其吊至调整子平台上进行安装尺寸和公差的调整,当这种调整始终不能满足设计值时,需重新吊至落轮子平台上将构架组成和轮对轴箱组成分离,重新组装,再吊至调整子平台进行调整,直至安装尺寸和公差满足设计值为止,此后,在调整子平台上完成转向架组装的其它工作。因此,现有工装会造成转向架组装效率低下和工序倒流,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的落轮调整设备及落轮调整方法,该设备通过一落轮调整平台快速完成落轮和调整工作,并通过一辅助平台完成转向架中与落轮和调整无关的零部件的安装和紧固,如联轴节螺栓紧固等,大大提高了转向架构组装效率、避免了因工序倒流产生的低效率、并保证了转向架的落轮和调整的精度。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包括落轮调整平台、与落轮调整平台相邻设置的辅助平台、以及一液压控制系统;
[0007]所述落轮调整平台包括主平台主体、定位机构、调整机构和升降机构;
[0008]所述主平台主体顶面相对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
[0009]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结构相同的定位单元,每组定位单元包括一轮背贴靠板、第一支撑装置和两顶推装置;所述轮背贴靠板设置在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之间,并与第一钢轨的侧边相邻且平行,且每组定位单元的轮背贴靠板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钢轨中与轮背贴靠板相邻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外;所述两顶推装置沿第一钢轨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两侧外;
[0010]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结构相同的调整单元,所述两组调整单元分别与所述两组定位单元一一对应,每组调整单元包括一回推支撑装置,所述回推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钢轨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外;
[0011]所述升降机构用于调整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水平高度;
[0012]所述辅助平台由液压控制系统调整其水平高度,以接收转向架或将转向架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转向架组装的落轮和调整过程中,一般车辆转向架的前后2条轮对或机车转向架的2?3条轮对或其他多轴转向架的多条轮对的轴线保持平行是满足转向架组装精度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为此,通过根据转向架轮对的数量设置的所述轮背贴靠板,使轮背贴靠板的数量与轮对数相等,通过各个轮背贴靠板的一侧与钢轨的侧边贴合,保证了各个贴靠板中与钢轨相对的一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内,则当轮对吊至组装主平台钢轨上时,在每条轮对轴线两侧、距离较远的轮辋处,本发明通过所述两顶推装置,将各轮对的轮背无缝隙地贴靠在轮背贴靠板,由于各轮背贴靠板在一个平面,实现了各轮对的轴线保持平行。另外,由于转向架中各轮对的内侧距是不相等的,以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轴距为2500mm、轮对内侧距为1353mm的2轴转向架为例,当内侧距的差值达到2mm时,理论上对角线差值已达到Imm以上,以一般动车组的转向架为例,该值应不大于1mm,由于存在其他加工误差,即无论如何,包括在各轮对的轴线均平行的条件下,该转向架的组装也不会满足设计组装精度要求。为此,通过回推支撑装置的回推作用,并使其设置于轴箱体下部支撑装置的中央,则其回推点刚好在左右轮轨接触斑纵向附近,这样形成的力臂很小,这种回推使轮对基本上平行地向轮背贴靠板侧平移。对2轴及以上的转向架,轮对内侧距最小的轮对保持不动,将其他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再通过各自的两回推支撑装置往轮背贴靠板分别回推其与最小内侧距差值的一半。另外,在转向架对角线测量过程中,通过升降机构使支撑转向架各轴箱体下部的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支撑高度相等,这样实现转向架两相邻轮对对角线上的4个测量点在理论上组成等腰梯形,由于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这就使得各轮对的中心连线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尽管在轮对转臂节点与构架在连接过程中,轮对将作适当纵向移动,但由于在将转向架各轮对放置在落轮调整平台上时,各轮对大体在轴距附近,则轮对纵向移动较小,约在10?20mm左右,并在轮轨蠕滑力矩的作用下,不会形成较大的轮对摇头角而影响组装精度。在目前的转向架各零部件的加工水平而言,通过上述结构,转向架的轴距和轴距差、对角线和对角线差均能一次性地满足组装精度。从而实现转向架的落轮和调整就在一个平台均可完成。进一步,若转向架的组装工装完全在落轮调整平台上完成,则工作量相对较大。为此,通过增设辅助平台,实现了当转向架的落轮调整工作完成后,将转向架推送过到该辅助平台上,并在该辅助平台上完成组装联轴节、一系垂向减振器和螺栓紧固防松等与落轮调整无关联的工作,这样既增大了作业空间,减少了窝工,同时,转向架无需天车,可直接将该辅助平台下降至地面高度,转向架就可往前推送至下一工位,进一步提闻了效率。
[0014]每个顶推装置包括支撑座、螺纹回推杆和旋转手轮;所述支撑座设有螺孔,所述螺孔沿其轴向贯穿支撑座;所述螺纹回推杆一端固定套设有旋转手轮,另一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手轮外围均匀刻印有24个等分刻度。此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落轮和调整的精度。
[0015]所述回推支撑装置由第二支撑装置和回推装置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有一基座以及一与升降机构输出端连接的立柱;所述基座设有沿横向贯穿其相对两侧壁的螺纹孔;所述立柱设置在基座中,且其中部设有竖直方向的长条形空腔;所述回推装置包括螺纹回推杆、表面铺设有硬质塑料层的铁板、以及旋转手轮;所述螺纹回推杆穿设于立柱的空腔中并与基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其一端外露于基座朝向第二钢轨的一侧并通过一球头与铁板连接,其另一端外露于基座的另一侧并固定套设有所述旋转手轮;旋转手轮外围均匀刻印有24个等分刻度。通过长条形空腔,在立柱升降时,回推装置不会对立柱的升降造成阻碍;安装有轮对时,通过螺旋回推杆与轮背相邻的一侧连接有铁板,也即螺旋回推杆朝向钢轨的一侧连接有铁板,并在铁板上粘贴铺设有硬质塑料,通过该硬质塑料层与车轮相接触,扩大了车轮轮背的受力面积,避免了因作用力过大致使轮背发生变形,且铁板通过球头与回推杆相连,使得铁板不随螺旋回推杆的转动而转动,避免了对轮背造成的损伤。
[001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输出端与第一支撑装置的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输出端与第二支撑装置的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此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各轮对同一水平高度,并方便调整。
[0017]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源和辅助液压升降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都为由液压源驱动的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源输出端分别与辅助液压升降装置输入端、第一升降装置输入端和第二升降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液压升降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辅助平台的底面。通过同一套液压控制系统,驱动辅助液压升降装置和落轮调整平台中的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大大降低了成本。
[0018]所述辅助平台包括辅助平台主体、以及设置在辅助平台主体顶面且相互平行的两条钢轨;所述辅助平台主体与所述主平台主体之间的水平距离为8_?12_ ;辅助平台的两钢轨和落轮调整平台的两钢轨正对设置,且其钢轨轨距相同。此处设置有利于方便转向架的推送。
[0019]利用上述落轮调整设备进行落轮调整的方法如下,其包括步骤:
[0020]S1:提供上述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调整各组定位单元的第一支撑装置和各组调整单元的回推支撑装置,使每对应的第一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间距与所要组装的转向架中与其对应的轮对轮距差值在5mm内;
[0021]S2:将转向架的轮对轴箱组成安放在落轮调整平台的主平台主体上,使轮对轴箱组成的轮对放置于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上,且轮对的中心距与轮对轴箱的实际轴距差值在20mm内,各轮对的轴箱体下部中央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上方,通过两顶推装置使各轮对的轮背紧贴在轮背贴靠板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面,实现轮对轴箱组成中各轮对的轴线相互平行;
[0022]S3:测量各轮对的内侧距,得出内侧距值最小的一轮对,并计算其它轮对内侧距与该轮对内侧距的差值;
[0023]S4:内侧距最小的轮对保持不动,对其余内侦彳距较大的轮对进行调整,松开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处的各顶推装置,通过回推支撑装置,回推轮对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回推量为该轮对的内侧距与最小内侧距轮对的内侧距差值的一半;
[0024]S5:松开各顶推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安装零部件;
[0025]S6:放置轴簧垫板和轴箱弹簧,吊运构架,将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调整定位节点的左右间隙,并紧固定位节点上的各螺栓;
[0026]S7:启动液压控制系统,升起转向架,调整各轮背与构架间的间隙;通过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固定各轮对,在各轮对踏面喷涂反差增强剂,利用划针在各轮对踏面的周向和径向划线,使各轮对踏面产生一个交点;松开各轮对处的回推支撑装置或顶推装置,将各轮对的交点旋转至最高点附近,再通过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固定各轮对,通过样冲将交点打成样冲点;
[0027]S8:测量每相邻两轮对中的4个车轮上的样冲点的间距,得出转向架的左右两侧的轴距及其差值,两条对角线的值及其差值;
[0028]S9: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升高辅助平台,使辅助平台与落轮调整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将转向架推送到辅助平台,在辅助安装平台完成转向架的联轴节、一系垂向减振器和螺栓紧固防松等工作;
[0029]S10: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下降辅助平台,使辅助平台位于地面,将转向架推送至下一工位。
[0030]通过上述落轮调整方法,转向架的轴距和轴距差、对角线和对角线差均能一次性地满足组装精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转向架落轮和调整的工作效率,并满足了组装精度要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没有出现工序回流现象。
[0031]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发明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发明的落轮调整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发明的落轮调整平台落轮调整时装有轮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包括相邻设置的落轮调整平台I和辅助平台2、以及一液压控制系统(图未示)。
[0036]具体地,所述落轮调整平台I包括主平台主体11、定位机构12、调整机构13和升降机构(图未示)。
[0037]所述主平台主体11顶面相对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钢轨111和第二钢轨112。
[0038]所述定位机构12用于使转向架的2对或多对轮对的轴线保持平行,其包括至少两组结构相同的定位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12包括3组结构相同的定位单元。每组定位单元包括一轮背贴靠板121、第一支撑装置122和两顶推装置123。所述轮背贴靠板121设置在第一钢轨111和第二钢轨112之间,并与第一钢轨111的侧边相邻且平行,且每组定位单元中的轮背贴靠板中朝向第一钢轨111的一侧均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22设置在第一钢轨111中与轮背贴靠板121相邻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外;所述两顶推装置123沿第一钢轨111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122相对两侧外。
[0039]进一步,每组定位单元的轮背贴靠板121具有相互垂直的且厚度不小于14mm的两平板;其中一平板紧密贴合于第一钢轨111的侧边,另一平板紧密贴合于平台主体顶面,且两平板之间通过增加加强筋,提高了贴靠板的刚度。实际操作过程中,贴靠板焊接后应退火处理,经过磨床加工,保证平面度和两垂直板的垂直度均不大于0.2mm。
[0040]进一步,每组定位单元的顶推装置包括支撑座、螺纹回推杆和旋转手轮。所述支撑座垂向设置,支撑座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沿其轴向贯穿支撑座;所述螺纹回推杆一端固定套设有旋转手轮,另一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手轮外围均匀刻印有24个等分刻度。
[0041]进一步,每组定位单元的第一支撑装置122包括一断截面结构为凸字形的箱体和一与升降机构输出端连接的立柱。所述箱体设有一空腔,所述立柱设置在该空腔内,并沿垂向贯穿该箱体的顶部,其与落轮调整平台I垂直。
[0042]为了进一步对轮对的轴箱体进行支撑,并方便地将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机构12还包括设置在每相邻两个定位单元之间的可升降的转臂支撑装置124。
[0043]所述调整机构13用于对转向架的轮对的横向位置进行调整,其包括至少两组结构相同的调整单元,所述两组调整单元分别与所述两组定位单元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机构13包括3组结构相同的调整单元,且3组调整单元分别与所述3组定位单元一一对应。每组调整单元包括一回推支撑装置131。所述回推支撑装置131设置在第二钢轨112中朝向第一钢轨111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外,并与其对应的定位单元中的第一支撑装置122共线且相向设置。
[0044]进一步,所述回推支撑装置131由第二支撑装置和回推装置组成。第二支撑装置和第一支撑装置的结构相似,其设有一凸字形箱体结构的基座以及一与升降机构输出端连接的立柱。所述基座设有沿横向贯穿其相对两侧壁的螺纹孔;所述立柱设置在基座中,其顶端沿垂向贯穿基座顶面,且其中部设有竖直方向的长条形空腔。所述回推装置包括螺纹回推杆、表面铺设有硬质塑料层的铁板、以及旋转手轮。所述铁板为圆饼形铁板或其它形状的铁板。所述螺纹回推杆穿设于立柱的空腔中并与基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其一端外露于基座朝向第二钢轨的一侧并通过一球头与铁板连接,其另一端外露于基座的另一侧并固定套设有所述旋转手轮。旋转手轮外围均匀刻印有24个等分刻度。
[0045]为了进一步对轮对的轴箱体进行支撑,并方便将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机构13还包括设置在每相邻两个调整单元之间的可升降的两转臂支撑装置132。
[0046]所述升降机构用于调整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水平高度,从而升降转向架的构架组成和轮对轴箱组成,以实现在轮对的车轮踏面采取多个测量样冲点,其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由于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12中具有3个第一支撑装置,调整机构13中具有3个回推支撑装置,因此,本实施例中具有3个分别与所述3个第一支撑装置一一对应的第一升降装置,并具有3个分别与所述3个回推支撑装置一一对应的第二升降装置,且每个第一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其对应的第一支撑装置中的立柱底端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支撑装置的立柱的升降;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其对应的回推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装置中的立柱底端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二支撑装置的立柱的升降。
[0047]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为由液压源驱动的液压升降装置,具体可为油缸或其它液压缸;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为由液压源驱动的液压升降装置,具体可为油缸或其它液压缸。
[0048]具体地,所述辅助平台2用于完成转向架中与落轮和调整无关的其它组装工作,其由液压控制系统调整其水平高度,以接收转向架或将转向架输送至下一个工位;其包括辅助平台主体21、以及设置在辅助平台主体21顶面且相互平行的两条钢轨22。所述辅助平台主体21与所述主平台主体1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8mm?12_ ;辅助平台2的两钢轨和落轮调整平台I的两钢轨(111和112)正对设置,且其钢轨轨距相同,也即,所述两条钢轨2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钢轨111和第二钢轨112之间的距离相同,当辅助平台主体21与主平台主体1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时,两条钢轨22之间的中线与第一钢轨111和第二钢轨112之间的中线共线,且所述两条钢轨22的两端外围分别设有一可卡在钢轨上的木质定位块23,以防转向架滑落。
[0049]具体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源和辅助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源输出端分别与辅助液压升降装置输入端、各个第一升降装置输入端和各个第二升降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液压升降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辅助平台2的底面。所述辅助液压升降装置为油缸或其它液压缸。
[005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落轮调整方法,包括步骤:
[0051]S1:提供上述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调整各组定位单元的第一支撑装置和各组调整单元的回推支撑装置,使每对应的第一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间距与所要组装的转向架中与其对应的轮对轮距差值在5mm内;
[0052]S2:将转向架的轮对轴箱组成安放在落轮调整平台的主平台主体上,使轮对轴箱组成的轮对放置于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上,且轮对的中心距与轮对轴箱的实际轴距差值在20mm内,各轮对的轴箱体下部中央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上方,通过两顶推装置使各轮对的轮背紧贴在轮背贴靠板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面,实现轮对轴箱组成中各轮对的轴线相互平行;
[0053]S3:测量各轮对的内侧距,得出内侧距值最小的一轮对,并计算其它轮对内侧距与该轮对内侧距的差值;
[0054]S4:内侧距最小的轮对保持不动,对其余内侦彳距较大的轮对进行调整,松开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处的各顶推装置,通过回推支撑装置,回推轮对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回推量为该轮对的内侧距与最小内侧距轮对的内侧距差值的一半;
[0055]S5:松开各顶推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安装零部件;
[0056]S6:放置轴簧垫板和轴箱弹簧,吊运构架,将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调整定位节点的左右间隙,并紧固定位节点上的各螺栓;
[0057]S7:启动液压控制系统,升起转向架,调整各轮背与构架间的间隙;通过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固定各轮对,在各轮对踏面喷涂反差增强剂,利用划针在各轮对踏面的周向和径向划线,使各轮对踏面产生一个交点;松开各轮对处的回推支撑装置或顶推装置,将各轮对的交点旋转至最高点附近,再通过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固定各轮对,通过样冲将交点打成样冲点;
[0058]S8:测量每相邻两轮对中的4个车轮上的样冲点的间距,得出转向架的左右两侧的轴距及其差值,两条对角线的值及其差值;
[0059]S9: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升高辅助平台,使辅助平台与落轮调整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将转向架推送到辅助平台,在辅助安装平台完成转向架的联轴节、一系垂向减振器和螺栓紧固防松等工作;
[0060]SlO: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下降辅助平台,使辅助平台位于地面,将转向架推送至下一工位。
[0061]在步骤S4中,通过回推支撑装置,回推轮对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具体是通过回推支撑装置中的回推装置,旋转螺纹回推杆,使螺纹回推杆施加一回推力于与其对应的轮对,以使该轮对和与其相邻的轮对上的4个测量点形成等腰梯形。
[0062]在步骤S6中,具体是通过定位机构12和调整机构13中的各个转臂支撑装置使得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
[0063]以下对本发明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的使用过程及其落轮调整过程进行简要说明,本实施例以常用的2轴转向架说明,对于3轴及以上转向架的落轮调整过程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0064]请同时参阅图3,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将第一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降至最低位,将两轮对组成A吊运至主平台主体11并使轴箱体下部中线大体对准回推支撑装置的中线,并将两轮对摆放在落轮调整平台I的两轮对定位块之间的第一钢轨111和第二钢轨112上,从而使得两轮对的轴线距离大体等于转向架的轴距,且各轴箱体下部位于各个第一支撑装置和各个第二支撑装置的上方;然后,通过转臂支撑装置支撑轴箱体的定位转臂;再通过顶推装置将两轮对中的轮背贴靠在轮背贴靠板,使两轮对的轴线平行;测量各轮对的内侧距,并计算轮对的内侧距与其中的内侧距最小值的差值;内侧距最小的轮对保持不动,对其余内侧距较大的轮对进行调整,松开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处的各顶推装置,通过回推支撑装置,回推轮对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回推量为该轮对的内侧距与最小内侧距轮对的内侧距差值的一半;安装零部件;放置轴簧垫板和轴箱弹簧,吊运构架,通过升降转臂支撑装置132,将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调整定位节点的左右间隙,使之满足要求,并紧固定位节点上的各螺栓;启动液压控制系统,将转向架升起来,调整各轮背与构架间的间隙,使之符合技术要求;再通过回推装置131或顶推装置123固定各轮对,在轮对的车轮踏面的合适位置喷涂反差增强剂,按规定利用划针在踏面的周向和径向划线,这样会产生一个交点;再松开固定轮对用的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将各轮对的上述交点旋转至最高点附近,再通过回推装置131或顶推装置123固定各轮对,利用样冲将交点打成样冲点;测量每相邻两轮对中的4个车轮上的样冲点的间距,得出转向架的左右两侧的轴距及其差值,两条对角线的值及其差值,此时,通过上述操作后得出轴距差值与对角线差值在技术要求允许范围内,升高辅助平台2,使辅助平台2的两钢轨与落轮调整平台I的两钢轨等高,将转向架推送至辅助平台2上,在辅助平台2上完成组装联轴节、一系垂向减振器和螺栓紧固防松等与落轮调整无关的剩余工作,然后,下降辅助平台2使其两钢轨与地面的钢轨等高,并将转向架推送至下一工位。
[0065]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其它变形实施例,例如:每组定位单元中的轮背贴靠板可被替代为一长条无凹凸不平的贴靠板,以使每条轮对轮背均可贴靠。
[006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使转向架的轴距和轴距差、对角线和对角线差均能一次性地满足组装精度,避免了工序倒流,大大提高了转向架落轮和调整的工作效率,并满足了精度要求。
[0067]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落轮调整平台、与落轮调整平台相邻设置的辅助平台、以及一液压控制系统; 所述落轮调整平台包括主平台主体、定位机构、调整机构和升降机构; 所述主平台主体顶面相对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结构相同的定位单元,每组定位单元包括一轮背贴靠板、第一支撑装置和两顶推装置;所述轮背贴靠板设置在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之间,并与第一钢轨的侧边相邻且平行,且每组定位单元的轮背贴靠板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钢轨中与轮背贴靠板相邻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外; 所述两顶推装置沿第一钢轨方向依次设置,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相对两侧外;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结构相同的调整单元,所述两组调整单元分别与所述两组定位单元一一对应,每组调整单元包括一回推支撑装置,所述回推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钢轨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外; 所述升降机构用于调整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水平高度; 所述辅助平台由液压控制系统调整其水平高度,以接收转向架或将转向架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顶推装置包括支撑座、螺纹回推杆和旋转手轮;所述支撑座设有螺孔,所述螺孔沿其轴向贯穿支撑座;所述螺纹回推杆一端固定套设有旋转手轮,另一端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手轮外围均匀刻印有24个等分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推支撑装置由第二支撑装置和回推装置组成; 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有一基座以及一与升降机构输出端连接的立柱;所述基座设有沿横向贯穿其相对两侧壁的螺纹孔;所述立柱设置在基座中,且其中部设有竖直方向的长条形空腔; 所述回推装置包括螺纹回推杆、表面铺设有硬质塑料层的铁板、以及旋转手轮;所述螺纹回推杆穿设于立柱的空腔中并与基座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其一端外露于基座朝向第二钢轨的一侧并通过一球头与铁板连接,其另一端外露于基座的另一侧并固定套设有所述旋转手轮;旋转手轮外围均匀刻印有24个等分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输出端与第一支撑装置的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装置输出端与第二支撑装置的立柱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源和辅助液压升降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都由液压源驱动的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源输出端分别与辅助液压升降装置输入端、第一升降装置输入端和第二升降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液压升降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辅助平台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平台包括辅助平台主体、以及设置在辅助平台主体顶面且相互平行的两条钢轨;所述辅助平台主体与所述主平台主体之间的水平距离为8mm?12mm ;辅助平台的两钢轨和落轮调整平台的两钢轨正对设置,且其钢轨轨距相同。
7.一种落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51:提供上述轨道车辆转向架落轮调整设备,调整各组定位单元的第一支撑装置和各组调整单元的回推支撑装置,使每对应的第一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间距与所要组装的转向架中与其对应的轮对轮距差值在5mm内; 52:将转向架的轮对轴箱组成安放在落轮调整平台的主平台主体上,使轮对轴箱组成的轮对放置于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上,且轮对的中心距与轮对轴箱的实际轴距差值在20mm内,各轮对的轴箱体下部中央位于与其对应的支撑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的上方,通过两顶推装置使各轮对的轮背紧贴在轮背贴靠板中朝向第一钢轨的一面,实现轮对轴箱组成中各轮对的轴线相互平行; S3:测量各轮对的内侧距,得出内侧距值最小的一轮对,并计算其它轮对内侧距与该轮对内侧距的差值; S4:内侧距最小的轮对保持不动,对其余内侧距较大的轮对进行调整,松开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处的各顶推装置,通过回推支撑装置,回推轮对内侧距较大的轮对,回推量为该轮对的内侧距与最小内侧距轮对的内侧距差值的一半; 55:松开各顶推装置和回推支撑装置,安装零部件; 56:放置轴簧垫板和轴箱弹簧,吊运构架,将轴箱上的定位节点准确嵌入构架定位臂梯形槽中,调整定位节点的左右间隙,并紧固定位节点上的各螺栓; 57:启动液压控制系统,升起转向架,调整各轮背与构架间的间隙;通过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固定各轮对,在各轮对踏面喷涂反差增强剂,利用划针在各轮对踏面的周向和径向划线,使各轮对踏面产生一个交点;松开各轮对处的回推支撑装置或顶推装置,将各轮对的交点旋转至最高点附近,再通过回推装置或顶推装置固定各轮对,通过样冲将交点打成样冲点; 58:测量每相邻两轮对中的4个车轮上的样冲点的间距,得出转向架的左右两侧的轴距及其差值,两条对角线的值及其差值; S9: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升高辅助平台,使辅助平台与落轮调整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将转向架推送到辅助平台,在辅助安装平台完成转向架的联轴节、一系垂向减振器和螺栓紧固防松等工作; S10: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下降辅助平台,使辅助平台位于地面,将转向架推送至下一工位。
【文档编号】B23P19/00GK104259810SQ20141048588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倪平涛, 欧阳咏亮, 陈钦成, 陈伟果, 钟志滔 申请人: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