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

文档序号:31267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其上模座(1)顶部设有液压装置,上模座(1)底部通过固定座与上模本体固定连接;其下模座(2)顶部固定有下模本体,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与侧冲冲头(32)连接,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通过第一驱动块(21)作用下在上模座(1)上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机构(8),在下模座(2)上设有的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先将冲压件(5)压紧和限位,上模座(1)下行过程中,先触发斜楔机构(8)运动将侧整形镶块(86)作用于冲压件(5)的整形部(52),后触发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并最终使得侧冲冲头(32)作用于冲压件(5)的冲孔部(51),在同一工序中完成整形和冲孔。
【专利说明】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冲压模具多为安装在压力机上在室温下施加变形力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特殊专用工具。
[0003]对于冲压件来说,冲压件的不同高度位置可能需要进行不同的冲压处理,例如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进行侧整形和冲孔。现有冲压模具进行冲压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现有冲压模具对冲压件不同部位分别处理,将会增加冲压处理步骤,并且不同的部位分别冲压可能会造成不同部位的变形,影响到冲压件的质量和精度。
[0004]中国专利:一种解决冲压件侧面回弹的侧整形机构,申请公布号:CN102699148A,公开了一种侧整形机构,该侧整形机构中的斜楔结构是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内部,但是冲压模具内部空间有限而无法设置斜楔结构,因而造成模具制造的困难以及零件加工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冲压模具没有专门的专门设备对冲压件进行压紧和限位。(2)现有侧整形机构中的斜楔结构是设置在冲压模具的内部,但是冲压模具内部空间有限而无法设置斜楔结构,因而造成模具制造的困难以及零件加工工艺复杂。(3)现有冲压模具对冲压件不同部位分别处理,将会增加冲压处理步骤,并且不同的部位分别冲压可能会造成不同部位的变形,影响到冲压件的质量和精度。
[0006]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冲压模具,其上模座(1)顶部设有液压装置,上模座(1)底部通过固定座与上模本体固定连接;其下模座(2)顶部固定有下模本体,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与侧冲冲头(32)连接,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通过第一驱动块(21)作用下在上模座(1)上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机构(8),斜楔机构(8)连接侧整形镶块(86),侧整形镶块(86)不工作时位于上、下模座之间,侧整形镶块(86)工作时通过斜楔机构(8)送至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块将冲压件(5)进行压合折边;在下模座(2)上设有的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
(4)先将冲压件(5)压紧和限位,上模座(1)下行过程中,先触发斜楔机构(8)运动将侧整形镶块(86)作用于冲压件(5)的整形部(52),后触发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并最终使得侧冲冲头(32)作用于冲压件(5)的冲孔部(51),在同一工序中完成整形和冲孔。
[0007]进一步,所述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包括气缸(43)、冲压件压紧杠杆(45)、定位杆(49 )以及杠杆支架(47 ),气缸(43 ) 一端通过气缸固定端(42 )固定在下模座(41)外侧壁上,气缸(43 )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螺杆(44 )与冲压件压紧杠杆(45 )的一端连接,冲压件压紧杠杆(45 )通过支点螺栓(46 )与杠杆支架(47 )连接,杠杆支架(47 )固定在下模座(2 )顶面,冲压件压紧杠杆(45)的另一端为冲压件压紧部并开有U型通行槽,定位杆(49) 一端固定在下模座(41)顶面上,定位杆(49 )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中,定位杆(49 )穿过冲压件(5)上的定位孔。
[0008]进一步,所述斜楔机构(8 )包括驱动斜楔(81)、受动斜楔(82 )、第一连动杆(83 )、第二连动杆(84)以及第三连动杆(85),第一连动杆(83)为L型结构,受动斜楔(82)通过第一连接轴(832)与第一连动杆(83)中间部位连接,第一连动杆(83)一端设有驱动部(831),第一连动杆(83)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842)与第二连动杆(84)上端连接,第二连动杆(84)下端通过第二连接轴(841)与第三连动杆(85) —端连接,第三连动杆(85)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轴(828 )与受动斜楔(82 )连接;驱动斜楔(81)通过连接板(811)固定在上模座(O上;驱动斜楔(81)下方一侧设有驱动斜面(813),驱动斜楔(81)下方另一侧设有连动杆驱动块(814),连动杆驱动块(814)在上模做下降运动时作用驱动部(831)使得第一连动杆(83)绕着第一连接轴(832)转动,驱动斜楔(81)侧壁上还设有限位块(812);受动斜楔
(82)设置在下模座(2)上,受动斜楔(8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824),在下模座上的固定座(822)上对应设有滑槽(825),滑块(824)在滑槽(825)中水平移动;受动斜楔(82)设有与驱动斜楔(81)的驱动斜面(813)匹配的受动斜面(821);受动斜楔(82)与固定座(822)上的弹簧固定架(827)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8271),受动斜楔(82)与第一连动杆(83)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33);第二连动杆(84)为立杆,其顶端设有所述侧整形镶块(86)。
[0009]进一步,驱动斜楔(81)为U型结构,其两个U型臂与上模座(I)固定连接,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中间部位位于驱动斜楔(81)的U型通行孔中,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两端分别为侧冲冲头(32)和驱动部。
[0010]进一步,上模座(I)上设有侧冲孔斜楔滑动块限位滑槽(12),侧冲孔斜楔滑动块
(3)通过其第一滑板(33)在侧冲孔斜楔滑动块限位滑槽(12)中滑动。
[0011]进一步,在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移动行程方向上设有第三复位弹簧(34),第三复位弹簧(34 )固定在上模座(I)上。
[0012]进一步,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底部的驱动部为第一驱动上斜面(31),第一驱动块(21)对应地设有第一驱动下斜面(211)。
[0013]进一步,在所述下模本体上设有一导正销,在所述上模本体对应位置设有导正孔,利用导正孔和导正销的配合,使得上模本体每次压下后能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0014]该冲压模具冲压方法与传统冲压模具冲压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发明在下模座上设置一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该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不仅仅可以将冲压件进行定位和压紧,而且还可以起到卸料板的作用,避免冲压件随同上模一起上行。
[0015](2)本发明将斜楔机构设置在上、下模座上,而不设置在模具内部,通过四连杆连接机构,使得斜楔机构上的侧整形镶块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并最终与下模本体的侧整形部配合,通过模具自身产生的压力使得冲压件发生回弹的部位通过侧整形镶块与下模本体的侧整形部贴合压实,并大大节省了模具内部的布置空间。
[0016](3)本发明实现在同一工序中进行整形和冲孔,因而减少加工步骤和加工成本以及翻边起皱,并且提高了冲压精度和冲压件质量。
[0017](4)本发明利用导正孔和导正销的配合,使得上模本体每次压下后能够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使得冲压后成型的冲压件质量稳定,确保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发明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冲压模具的侧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冲压模具的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1一上模座;12—侧冲孔斜楔滑动块限位滑槽;2—下模座;21—第一驱动块;211—第一驱动下斜面;3—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1—第一驱动上斜面;32—侧冲冲头;33—第一滑板;34—第二复位弹簧;4一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1 一垫位片;42—气缸固定端;43—气缸;44一气缸连接螺杆;45—冲压件压紧杠杆;46—支点螺栓;47—杠杆支架;48—弹性保护件;49一定位杆;5—冲压件;51—冲孔部;52 —整形部;8—斜楔机构;81—驱动斜楔;811—连接板;812 —限位块;813—驱动斜面;814—连动杆驱动块;82—受:动斜模;821—受动斜面;822—固定座;823—后限位挡块;824—滑块;825—滑槽;826—前限位挡块;827—弹簧固定架;8271—第一复位弹簧;828—第四连接轴;83—第一连动杆;831—驱动部;832—第一连接轴;833—第二复位弹簧;84—第二连动杆;841—第二连接轴;842—第三连接轴;85—第三连动杆;86—侧整形镶块;87—。型通行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冲压模具,其上模座1顶部设有液压装置,上模座1底部通过固定座与上模本体固定连接;其下模座2顶部固定有下模本体,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与侧冲冲头32连接,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通过第一驱动块21作用下在上模座1上移动,还包括设置在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机构,斜楔机构连接侧整形镶块86,侧整形镶块86不工作时位于上、下模座之间,侧整形镶块86工作时通过斜楔机构8送至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块将冲压件5进行压合折边;上模座1下行过程中,先触发斜楔机构8运动将侧整形镶块86作用于冲压件5的整形部52,后触发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并最终使得侧冲冲头32作用于冲压件5的冲孔部51,在同一工序中完成整形和冲孔。
[0024]斜楔机构8包括驱动斜楔81、受动斜楔82、第一连动杆83、第二连动杆84以及第三连动杆85,第一连动杆83为I型结构,受动斜楔82通过第一连接轴832与第一连动杆83中间部位连接,第一连动杆83 —端设有驱动部831,第一连动杆83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842与第二连动杆84上端连接,第二连动杆84下端通过第二连接轴841与第三连动杆85 —端连接,第三连动杆85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轴828与受动斜楔82连接;驱动斜楔81通过连接板811固定在上模座1上;驱动斜楔81下方一侧设有驱动斜面813,驱动斜楔81下方另一侧设有连动杆驱动块814,连动杆驱动块814在上模做下降运动时作用驱动部831使得第一连动杆83绕着第一连接轴832转动,驱动斜楔81侧壁上还设有限位块812 ;受动斜楔82设置在下模座2上,受动斜楔8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824,在下模座2上的固定座822上对应设有滑槽825,滑块824在滑槽825中水平移动;受动斜楔82设有与驱动斜楔81的驱动斜面813匹配的受动斜面821 ;受动斜楔82与固定座822上的弹簧固定架827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8271,受动斜楔82与第一连动杆83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33 ;第二连动杆84为立杆,其顶端设有所述侧整形镶块86。
[0025]滑动块的滑动结构如下:驱动斜楔81为I型结构,其两个V型臂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中间部位位于驱动斜楔81的V型通行孔中,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两端分别为侧冲冲头32和驱动部。上模座1上设有侧冲孔斜楔滑动块限位滑槽12,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通过其第一滑板33在侧冲孔斜楔滑动块限位滑槽12中滑动。
[0026]侧冲孔斜楔滑动块的复位结构如下:在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移动行程方向上设有第三复位弹簧34,第三复位弹簧34固定在上模座1上。
[0027]侧冲孔斜楔滑动块的驱动结构如下: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底部的驱动部为第一驱动上斜面31,第一驱动块21对应地设有第一驱动下斜面211。
[0028]如图3所示,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包括气缸43、冲压件压紧杠杆45、定位杆49以及杠杆支架47,气缸43 —端通过气缸固定端42固定在下模座2侧壁上,气缸43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螺杆44与冲压件压紧杠杆45的一端连接,冲压件压紧杠杆45通过支点螺栓46与杠杆支架47连接,杠杆支架47固定在下模座2顶面,冲压件压紧杠杆45的另一端为冲压件压紧部并开有V型通行槽,定位杆49 一端固定在下模座2顶面上,定位杆49另一端插入V型通行槽中,定位杆49穿过冲压件5上的定位孔。冲压件压紧杠杆45另一端的冲压件5压紧部外部包覆有弹性保护件38。
[0029]为了适应冲压件5的高度,定位杆49上套有一垫位片41。
[0030]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的工作原理是:将冲压件5通过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杆49上;然后,启动气缸43,气缸43推动气缸杆向上运动,气缸推动冲压件压紧杠杆45 —端向上移动,冲压件压紧杠杆45另一端向下移动,冲压件压紧杠杆45通过V型通行槽进行限位并使得冲压件压紧杠杆45的冲压件压紧部最终顶住冲压件5。
[0031]本发明中斜楔机构8的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1、当上模下行时,上模座1上的驱动斜楔81的连动杆驱动块814首先向下推动驱动部831,第一连动杆83在杠杆的作用原理下,其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842将第二连动杆84抬起,侧整形镶块86也被抬起。
[0032]步骤2、驱动斜楔81继续下行,其限位块812顶住第一连动杆83保持抬起的状态。
[0033]步骤3、当驱动斜楔81的驱动斜面813作用于受动斜楔82的受动斜面821时,受动斜楔82向第二连动杆84方向移动,也使得侧整形镶块86向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块方向移动,并最终将冲压件5的整形部52通过侧整形镶块86与整形块贴合压实。
[0034]步骤4、当侧整形完成之后,上模上行使得驱动斜楔81与受动斜楔82分离,第一连动杆83在第二复位弹簧83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受动斜楔82在第一复位弹簧8271的作用下进行复位。
[0035]本发明冲压模具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1、将冲压件5放置在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之间并通过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进行压紧和限位;
步骤2、启动冲压模具,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机构通过上模向下运动产生的推力,将位于模具外部侧整形镶块86送至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块将冲压件5进行压合折边;
步骤3、上模座I继续下行,下模本体上的导正销开始进入到上模本体上的导正孔中确保上模本体行程没有出现偏差,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的第一驱动上斜面31接触到第一驱动块21的第一驱动下斜面211,第一驱动下斜面211推着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向冲压件5的冲孔部51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三复位弹簧34,与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连接的侧冲冲头32实现对冲压件5侧冲孔;此时上、下模本体闭合;
步骤4、上模本体中的卸料板弹出将冲压件5与上模本体分离,冲压件5的侧整形和侧冲压工艺完成;
步骤5、上模座I上行,第一驱动块21和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分离,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通过第三复位弹簧34进行复位;
步骤6、上模座继续I上行,受动斜楔82与驱动斜楔81分离,受动斜楔8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8271复位,第一连动杆83通过第二复位弹簧833复位;
步骤7、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解除对冲压件5压紧和限位,取出冲压完成的冲压件5。
[003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压模具冲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冲压件5放置在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之间并通过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进行压紧和限位; 步骤2、启动冲压模具,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机构通过上模向下运动产生的推力,将位于模具外部侧整形镶块86送至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块将冲压件5进行压合折边; 步骤3、上模座I继续下行,下模本体上的导正销开始进入到上模本体上的导正孔中确保上模本体行程没有出现偏差,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的第一驱动上斜面31接触到第一驱动块21的第一驱动下斜面211,第一驱动下斜面211推着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向冲压件5的冲孔部51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三复位弹簧34,与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连接的侧冲冲头32实现对冲压件5侧冲孔;此时上、下模本体闭合; 步骤4、上模本体中的卸料板弹出将冲压件5与上模本体分离,冲压件5的侧整形和侧冲压工艺完成; 步骤5、上模座I上行,第一驱动块21和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分离,侧冲孔斜楔滑动块3通过第三复位弹簧34进行复位; 步骤6、上模座继续I上行,受动斜楔82与驱动斜楔81分离,受动斜楔82通过第一复位弹簧8271复位,第一连动杆83通过第二复位弹簧833复位; 步骤7、冲压件压紧限位机构4解除对冲压件5压紧和限位,取出冲压完成的冲压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模具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11、将冲压件(5)通过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杆(49)上; 步骤12、启动气缸(43),气缸(43)推动气缸杆向上运动,气缸推动冲压件压紧杠杆(45 ) 一端向上移动,冲压件压紧杠杆(45 )另一端向下移动,冲压件压紧杠杆(45 )通过U型通行槽进行限位并使得冲压件压紧杠杆(45)的冲压件压紧部最终顶住冲压件(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压模具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21、当上模下行时,上模座(I)上的驱动斜楔(81)的连动杆驱动块(814)首先向下推动驱动部(831),第一连动杆(83 )在杠杆的作用原理下,其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842 )将第二连动杆(84)抬起,侧整形镶块(86)也被抬起; 步骤22、驱动斜楔(81)继续下行,其限位块(812)顶住第一连动杆(83)使得其保持抬起的状态; 步骤23、当驱动斜楔(81)的驱动斜面(813 )作用于受动斜楔(82 )的受动斜面(821)时,受动斜楔(82)向第二连动杆(84)方向移动,也使得侧整形镶块(86)向下模本体上的整形块方向移动,并最终将冲压件(5)的整形部(52)通过侧整形镶块(86)与整形块贴合压实。
【文档编号】B21D37/12GK104399825SQ201410618940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王飞 申请人:安徽久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