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曲轴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轴飞轮孔的钻孔工装。
背景技术:
曲轴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一个即为在曲轴的断面钻飞轮孔,用于连接安装飞轮。但是,由于曲轴结构复杂,且钻孔位置处于曲轴的端面,因此需要将曲轴沿主轴颈的轴向在竖直方向上将曲轴固定,目前针对曲轴处于该位置的固定工装结构都十分复杂,操作不便,导致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曲轴飞轮孔的钻孔工装,采用液压缸等执行机构实现曲轴的快速夹紧固定,辅助实现对曲轴的飞轮螺孔及定位销孔的钻孔操作,更换简单且方便,进而有效提高钻孔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曲轴飞轮孔的钻孔工装,包括基座,基座包括立板,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曲轴装夹机构,所述的曲轴装夹机构包括设置在立板一侧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第四主轴颈夹持件、第一连杆颈夹持件和第一 主轴颈夹持组件;
所述的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包括与立板垂直固定的V型卡板,以及与立板垂直固定的支撑板,支撑板上铰接连接有用于V型卡板配合卡持主轴颈的卡勾板,卡勾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卡勾板围绕铰接点转动的驱动杆,驱动杆穿过立板与位于立板另一侧的执行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执行机构的立板侧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杆的弹簧套管,弹簧套管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杆复位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的V型卡板的两个内侧均嵌设有胶垫块。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主轴颈夹持件采用U型结构的板件,并垂直固定在立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主轴颈夹持件的上表面嵌设有凸出该表面的胶垫片。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杆颈夹持件采用弹性夹。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采用与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相同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执行机构为液压油缸。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曲轴飞轮孔的钻孔工装,支撑座的立板上设置有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第四主轴颈夹持件、第一连杆颈夹持件和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分别夹持曲轴的第五主轴颈、第四主轴颈、第一连杆颈和第一主轴颈,实现对 曲轴的轴向和径向的全方位固定,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和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均采用液压缸等执行机构驱动,操作简单,方便,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工装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工装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工装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孔工装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曲轴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1-V型卡板,12-卡勾板,13-胶垫块,14-驱动杆,15-支撑板,16-复位弹簧,17-弹簧套管;20-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1-胶垫片,30-第一连杆颈夹持件,40-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50-基座,51-立板,60-曲轴,61-第五主轴颈,62-第四主轴颈,63-第一连杆颈,64-第一主轴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6,一种曲轴飞轮孔的钻孔工装,包括基座50,基座50包括立板51,立板51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曲轴装夹机构,所述的曲轴装夹机构包括设置在立板51一侧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0、第四主轴颈夹持 件20、第一连杆颈夹持件30和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40。
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0包括与立板51垂直固定的V型卡板11,以及与立板51垂直固定的支撑板15,支撑板15上铰接连接有用于V型卡板11配合卡持主轴颈的卡勾板12,卡勾板12连接有用于驱动卡勾板12围绕铰接点转动的驱动杆14,驱动杆14穿过立板51与位于立板51另一侧的执行机构连接。执行机构优选为液压油缸。
为了使得卡勾板12在夹持结束后,能够快速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方便取出曲轴60,因此在连接执行机构的立板51侧还设置有用于容纳驱动杆14的弹簧套管17,弹簧套管17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杆14复位的复位弹簧16。
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40的结构采用与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0相同的结构。
为了避免夹持组件在夹持曲轴60时,V型卡板11划伤主轴颈,V型卡板11的两个内侧均嵌设有胶垫块13。
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采用U型结构的板件,并垂直固定在立板51上。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主要是依靠其上端面对曲轴60的止推面形成定位,因此在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的上表面嵌设有凸出该表面的胶垫片21,避免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对曲轴60的止推面造成伤害。
第一连杆颈夹持件30采用弹性夹,能够将曲轴60的第一连杆颈63迅速的卡入第一连杆颈夹持件30中,固定牢固;取出时,也可直接取出,十分方便。
参照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曲轴60飞轮孔的钻孔工装,第五主轴颈夹 持组件10是夹持曲轴60的第五主轴颈61,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夹持曲轴60的第四主轴颈62,第一连杆颈夹持件30夹持曲轴60的第一连杆颈63,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40夹持曲轴60的第一主轴颈64,首先将曲轴60按照该顺序卡入各个夹持或卡持部位,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为U型结构,主要是依赖于其上端面对曲轴60的止推面进行支撑,从而形成对曲轴60的轴向定位,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40和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0,均是通过油缸等执行机构带动驱动杆14动作,由驱动杆14带动卡勾板12围绕支撑板15上的铰接点转动,然后与V型卡板11配合,形成对曲轴60的第一主轴颈64和第五主轴颈61形成夹持;而第一连杆颈夹持件30为弹性夹持机构,实现对第一连杆颈63形成夹持后,能够有效防止曲轴60在周向的转动。最终,通过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0、第四主轴颈夹持件20、第一连杆颈夹持件30和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40的共同作用,完成对曲轴60的夹持固定。固定好后,即可开始钻孔等操作。钻孔完成后,分别松开第五主轴颈夹持组件10和第一主轴颈夹持组件40即可取出曲轴60,完成钻孔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