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钢带的自动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3289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型钢带的自动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薄型钢带的自动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钢带叠加后的电阻焊(也叫点焊):两片钢带相叠加,夹在导电的电极内,对电极通电,钢带上下通电流,在钢带上焊接几个点;如图1和图2所示,将第一条钢带1和第二条钢带2的端部叠加,并在叠加位置部分设置焊接点3。

钢带对接后的闪光电阻焊:两片钢带相对接触,中间留一条缝隙,把钢带用导电电极夹紧固定后,对电极通电,使中间留有缝隙的地方融化后焊接;如图3和图4所示,将第一条钢带1和第二条钢带2的端部对接并留有缝隙,通电焊接并在缝隙处形成焊缝4。

对于目前的这两种焊接技术应用在流水线作业的钢带生产厂商都有弊端:

采用点焊:由于两片钢带相叠加,焊接后,焊接那部分钢带的厚度为原钢带的两倍,这样钢带流动时就通不过原先的定位夹具,因为原先的定位夹具间隙都为一条钢带的厚度;另一个原因,这样焊接的钢带只是几个点,焊接强度不够牢固,有可能脱焊,导致钢带在流动过程中分离,这样对整个流水线作业的带来很大的隐患;

采用闪光对接焊:虽然对接后钢带厚度也为一条钢带的厚度,焊接也比较牢固,但焊接后中间会鼓起一条焊缝,这条焊缝高度,大小不一,因此钢带流动时仍然会卡住夹具,必须把这条焊缝用人工打磨掉,这样又增加一道工序,降低了效率,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型钢带的自动焊接设备,在钢带焊接过程中,逐渐增加夹紧钢带的压力,钢带压平,使焊渣往上下两边走,提高钢带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型钢带的自动焊接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的两侧安装有输送钢带的导轨,两个导轨之间设置有剪切工位和焊接工位;

在所述的剪切工位内,活动安装有切刀;

在所述的焊接工位内,设置有压台以及驱动所述压台的压紧气缸,所述压台上安装有用于闪光对接焊的电极。

为便于焊接设置的移动,作为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车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高度可调的支腿。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腿具有顶部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带内螺纹的套杆,螺纹配合在套杆底部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支撑杆底部的底盘。

作为优选的,所述剪切工位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钢带夹紧机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带夹紧机构包括沿所述导轨滑动的夹紧座,钢带放置在夹紧座内的夹紧腔中,所述夹紧腔的一侧设有活动的夹板,以及驱动所述夹板夹紧钢带的夹紧气缸。

作为优选的,所述焊接工位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钢带夹紧机构,与所述第一钢带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焊接的钢带能有效解决钢带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流动时钢带的厚度问题,同时焊接也比较牢固,能解决钢带的连续传送,能为流水线作业的钢带生产商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点焊的效果图;

图2为点焊的侧面图;

图3为闪光电阻焊的效果图;

图4为闪光电阻焊的侧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焊接设备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焊接设备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局部放大图;

图8为焊接前的钢带图;

图9为焊接后的钢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图7所示的自动焊接设备,包括机架504,机架504顶部的两侧安装有输送钢带的第一导轨510和第二导轨514,两个导轨之间设置有剪切工位501和焊接工位502;

在剪切工位501内,活动安装有切刀511,切刀511由相应的气缸驱动,用于剪切进入的钢带;

在焊接工位502内,设置有压台513以及驱动压台513的压紧气缸512,压台513上安装有用于闪光对接焊的电极(图中未示出)。

为便于焊接设置的移动,机架504的底部安装有车轮509,每个车轮509的旁边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支腿506,用于支撑地面,保持设备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支腿506具有顶部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带内螺纹的套杆505,螺纹配合在套杆505底部的支撑杆507,以及固定在支撑杆507底部的底盘508。

剪切工位501的侧面设置有可沿第一导轨510滑动的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包括沿导轨滑动的夹紧座,钢带放置在夹紧座内的夹紧腔中,夹紧腔的一侧设有活动的夹板,以及驱动夹板夹紧钢带的夹紧气缸。当钢带放入夹紧座内时,夹紧气缸驱动夹板夹紧钢带,由相应的驱动机构带动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沿第一导轨510滑动,从而输送钢带进入剪切工位501。

焊接工位502的侧面设置有可沿第二导轨514滑动的第二钢带夹紧机构515,与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的结构相同,用于拉动钢带穿过剪切工位501。

利用上述自动焊接设备实现的焊接工艺,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沿第一导轨510输送第一条钢带1进入剪切工位501内,由切刀511对钢带进行剪切,然后继续输送剪切后的第一条钢带1,在钢带的端部进入第二钢带夹紧机构515内时,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松开,由第二钢带夹紧机构515沿第二导轨514滑动并拉动第一条钢带1穿过剪切工位501,直至第一条钢带1的端部恰好进入焊接工位502内;

其次,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沿第一导轨510输送第二条钢带2进入剪切工位501内,由切刀511对钢带进行剪切,然后继续输送剪切后的第二条钢带2,在钢带的端部进入第二钢带夹紧机构515内时,第一钢带夹紧机构516松开,由第二钢带夹紧机构515沿第二导轨514滑动并拉动第二条钢带2穿过剪切工位501,直至第二条钢带2的端部恰好进入焊接工位502内,且第一条钢带1和第二条钢带2的端部部分重叠,如图8所示;

最后,压紧气缸512驱动压台513,电极夹紧在两条钢带的叠加部分,使叠加部分瞬间融化,同时逐渐增加压力,直至焊接部位的厚度等于单条钢带的厚度,焊接后的效果图如图9所示,焊渣5位于钢带的两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