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片冲孔的气动冲孔机。
背景技术:
:
目前公知的冲孔机构是由动力源、机架、冲头、上模、下模、上料装置、下料装置组成。将物料由上料装置输送到下模,并定位后,在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作用下,冲头在一次行程中对物料施以压力,完成对物料的冲孔,再由下料装置将物料输送离开下模座。但是,在冲孔后很多加工物料会发生被冲压头带起无法脱离的现象,造成冲孔精度下降,无法自动下料,比如部分冲床在冲模中采用压料板(圈)压住冲压物料或工序件以控制材料流动,常用冲床压料装置类型有液压压料、气压压料等,液压压料利用液压装置在零件加工时,将模具中物料压紧,该方式压料平稳、压力可调,但成本较高,气压压料利用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顶杆传动从而将物料压住,该方式速度快,但压力不易控制,易造成材料表面划伤。
此外,冲孔机下料装置通常由单独的执行元件(气缸,电机,液压缸)和控制组件构成,造成下料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冲孔装置与下料装置需要分别设计控制模块,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料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气动冲孔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动冲孔机,包括机架,冲压装置,下压固定装置,导向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机架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冲压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机体的上模座,与上模座连接的上模,安装于所述上模座的至少一冲头和安装于所述上机体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下压固定装置包括压板和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上模上,且设有通孔与冲头间隙配合,所述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设置于压板和上模之间,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安装于上机体的导套和安装于下机体的导柱,所述卸料装置包括气压喷嘴,固定于所述下机座的下模座,与所述下模座连接的下模和带有导向槽的储料滑槽,所述气压喷嘴安装于所述上机体上,所述储料滑槽安装于所述下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双延时继电器,所述双延时继电器包括一第一延时元件和一第二延时元件,所述气缸和所述气压喷嘴的动作执行由所述双延时继电器控制,其控制电路包括由所述双延时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延时元件、一第一电磁阀串联形成的第一回路,和由所述双延时继电器与所述第二延时元件、一第二电磁阀串联形成的第二回路,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气缸,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气压喷嘴。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上模均设有凹槽用于定位所述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和所述下模座均设置有脱料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喷嘴与所述储料滑槽平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冲孔机,在所述压板和所述上模之间设置有聚氯乙烯塑料块作为弹性元件产生压力,在冲孔过程中,固定物料,在恢复形变时释放压力,使物料与所述压板分离,所述下压固定装置成本低、可靠性高,能够克服冲孔后物料与冲头无法分离的现象发生,所述卸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机体的气压喷嘴,通过高压气流推动物料进入所述储料滑槽,实现自动卸料,使卸料过程无需额外执行元件,下料过程高效且节约成本,同时冲孔及卸料过程均采用双延时继电器控制,结构简单,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冲孔机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冲孔机的气动控制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冲孔机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动冲孔机,包括机架,冲压装置,下压固定装置,导向装置和卸料装置。所述机架包括上机体12和下机体23,所述冲压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机体12的上模座22,与上模座22连接的上模17,安装于所述上模座22的至少一冲头13和安装于所述上机体12的气缸11,所述气缸11活塞输出端穿过所述上机体12与所述上模座22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且所述上模座22与上模17之间通过4个内六角螺栓26连接,冲头13与所述上模17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下压固定装置包括压板25和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14,所述压板25通过4个内六角螺栓18与所述上模17装配在一起,且所述内六角螺栓18的螺栓头部位于所述上模座22的通孔中,可在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压板25还设有通孔与冲头13间隙配合,在所述上模17与所述压板25之间固定有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14,通过压板25和上模17的凹槽定位所述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14。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机体12的导套15和安装于所述下机体23的导柱16,导套15和导柱16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上机体12和所述下机体23上。所述卸料装置包括气压喷嘴19,固定于所述下机体23的下模座21,与所述下模座21连接的下模20和带有导向槽的储料滑槽24,所述气压喷嘴19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上机体12上,所述下机体2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模座21,所述下模座21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所述下模20,所述储料滑槽24安装于所述下模20上,所述气压喷嘴19与所述储料滑槽24平行,便于高压气流将冲孔物料输送进储料滑槽24。
如图3所示,所述气动冲孔机的高压气源8经空气过滤器9与三通连接座10相连并分成两个支路,分别为所述三通连接座10与一第一电磁阀6、所述气缸11串联形成的第一支路,和所述三通连接座10与一第二电磁阀7、所述气压喷嘴19串联形成的第二支路。
如图4所示,控制所述气缸11和所述气压喷嘴19的动作时刻及动作时间的双延时继电器3,设置有两个延时元件,即第一延时元件4为常闭开关,第二延时元件5为常开开关,可按设定的时间接通或断开电路。所述第一延时元件4与所述第一电磁阀6串联,与所述双延时继电器3形成第一回路,用于控制所述气缸11的活塞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即控制所述冲头13的上、下两个行程的开始时刻及持续时间;所述第二延时元件5与所述第二电磁阀7串联,与所述双延时继电器3形成第二回路,用于控制所述气压喷嘴19的喷气及可持续时间。具体的,所述双延时继电器3的外部设有八个引脚,分别为第一引脚31,第二引脚32,第三引脚33,第四引脚34,第五引脚35,第六引脚36,第七引脚37和第八引脚38,其中第一引脚31和第七引脚37之间可接入复位开关2,第一引脚31和第六引脚36之间可接入暂停开关1,分别用于延时继电器的复位和暂停。所述双延时继电器3要预设所需延时时间,然后接通电源,开始工作,所述第一延时元件4闭合并开始延时,压缩空气经所述第一电磁阀6输送进所述气缸11,气缸活塞在压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连续完成向下、向上两个行程,实现对物料的冲孔;当所述第一延时元件4达到预制时间,延时元件转换,所述第一延时元件4断开,所述第二延时元件5闭合并开始延时,压缩空气经所述第二电磁阀7输送给气压喷嘴19,当所述第二延时元件5达到预制时间,延时元件再次转换,周而复始循环延时。
所述气动冲孔机的工作流程:首先物料可经手动或自动送料装置定位于所述下模20上表面,所述气缸11的活塞在第一电磁阀6控制下沿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在向下行程中,所述压板25首先与物料接触,继续下行,所述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14发生形变,产生弹力,使压板25压紧物料,然后,冲头13在所述导套15和所述导柱16的引导下完成冲孔,并将冲裁下的废料通过所述下模20和所述下模座20的脱料通孔与物料分离,接下来,在向上行程中,冲头13与物料分离,所述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块14形变减小,直至恢复原形,所述压板25与物料分离,上行至初始位置,接着,所述第二电磁阀7接通,压缩气体通过所述气压喷嘴19向已加工冲孔的物料喷气,使物料经所述储料滑槽24脱离冲孔机工作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