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628阅读:10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丝绳校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校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绳在捻制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将钢丝捻制成单股钢丝绳,然后将单股钢丝绳捻制成钢丝绳成品。生产出的单股钢丝绳需要校直,校直器的作用就是控制单股钢丝绳的直线度及消除单股钢丝绳的内应力,使钢丝经捻制成为符合要求的单股钢丝绳。钢丝绳校直技术多用于钢丝绳加工的后部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品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校直器与机架固定连接,校直器的水平校直轮组和垂直校直轮组对钢丝绳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校直。如CN 204194660 U公开的可移动平板校直器,包括水平校直器和垂直校直器,水平校直器和垂直校直器依次安装在压线模的钢丝绳出线口处,并可随压线模移动,出线口轴线与水平校直器、垂直校直器的校直辊中心对称轴处于同一平面内。但是,钢丝绳股之间的受滑轮轮面压力塑性变形不一,导致钢丝绳中存在内应力作用,最终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钢丝绳股受压均匀、校直效果好的钢丝绳校直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丝绳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沿钢丝进料方向依次设置有引线对轮和校直器,校直器上设置有校直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校直轮组和第二校直轮组,校直器通过回转机构与机架连接,回转机构用于驱动校直器以引线对轮间钢丝绳中心轴为中心双向旋转。

双向旋转即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避免单向元转滚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钢丝绳的扭力。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回转机构包含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减速机和传动机构,校直器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减速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校直器配合连接。

由于校直器以引线对轮间钢丝绳中心轴为中心双向旋转,因此需要保证轴承的中心轴与钢丝绳中心轴相重合,上述的传动机构可为瞬时传动准确的齿轮传动机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回转机构为分别设置在校直器两端的中空回转油压缸;中空回转油压缸的转子与校直器连接,中空回转油压缸的定子与机架连接,中空回转油压缸的通孔中孔用于穿设钢丝绳。

为了保证两校直轮组对钢丝绳轴向的绳股压力均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校直器双向旋转的角度不小于45°。

为了减小钢丝绳与滑轮之间的静摩擦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引线对轮和校直器之间设置有钢丝绳润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钢丝绳校直装置结构合理,通过将校直器设置成绕钢丝绳中心轴旋转的结构,使钢丝绳周向各绳股受滚轮压力均匀,校直器双向旋转可平衡钢丝绳扭力,保证绳股之间的受滑轮轮面压力塑性变形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丝绳校直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丝绳校直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引线对轮;3、校直器;31、第一校直轮组;32、第二校直轮组;4、驱动电机;5、减速机;6、传动机构;7、轴承;8、中空回转油压缸;9、钢丝绳润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钢丝绳校直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钢丝进料方向依次设置有引线对轮2和校直器3,校直器3上设置有校直方向相垂直的第一校直轮组31和第二校直轮组32,校直器3通过回转机构与机架1连接,回转机构用于驱动校直器3以引线对轮间钢丝绳中心轴为中心双向旋转。

回转机构包含依次连接的驱动电机4、减速机5和传动机构6,校直器3通过轴承7与机架1连接,减速机5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减速机5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校直器3配合连接。

实施例1中的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余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回转机构为分别设置在校直器两端的中空回转油压缸8;中空回转油压缸8的转子与校直器3连接,中空回转油压缸8的定子与机架1连接,中空回转油压缸的通孔中孔用于穿设钢丝绳。

引线对轮2和校直器3之间设置有钢丝绳润滑装置9。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校直器双向旋转的角度均不小于45°。

使用时,首先根据钢丝绳的外径、材质等调节校直器中第一校直轮组和第二校直轮组的错位量,然后将钢丝绳自引线对轮引入校直器中,实施例1的驱动电机和实施例2的中空回转油压缸的驱动下校直器双向回转,钢丝绳周向受对象压力反复弯曲,产生多个方向上的变形,最终达到矫直的效果。

校直器旋转的角速度需要根据钢丝绳的材质、捻距等确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