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折弯机上的折角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01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折弯机上的折角柱。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中,不可以避免的需要使用到钢丝,钢丝在汽车中不是直接使用的,需要对钢丝进行折弯,平常的折弯操作一般是在折弯机上完成的,我们常用的是折角芯与折角柱相互配合来实现对钢丝的折弯,折角柱上的折角头为固定的,这就会造成钢丝表面在折弯时不可避免的具有划伤,内部支撑件对于收获厂家还是能够允许的,但是对于外观件,表面划痕过多会对后续处理造成麻烦,造成一定资源的投入用于修复,这些收货厂家是需要尽量避免的,所以这就需要生产厂家对钢丝的折弯进行改进,减少或者避免对钢丝表面的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划伤的折角柱。

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折弯机上的折角柱,折角柱设置在折弯机上的折角台上,所述折角柱包括柱体以及在柱体上端设有用于对零件折弯的折弯头,在柱体上设有用于安装的螺栓以及螺栓孔,所述折弯头能够转动。

所述折弯头通过转动轴与柱体上端相连接。

所述转动轴包括与柱体固定连接的下转动轴以及设置在下转动轴上能够转动的上转动轴。

所述下转动轴形状为十字型。

所述折弯头上设有与要折弯的骨架相适配的折弯槽。

所述柱体上设有用于放置转动轴的凹槽。

所述凹槽为十字型槽口。

所述柱体设为用于限位作用的阶梯状,柱体上端水平截面面积大于柱体端水平截面面积。

所述柱体上设有柱销孔以及设置在柱销孔内用于固定转动轴的柱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变传统折弯柱上折弯头的固定设置,减少了传统折弯柱上固定设置的折弯头对汽车外观件的磨损,减少后续修复的麻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多段转动轴的设置,方便固定,也方便更换,同时稳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柱体,2、柱销孔,3、折弯槽,4、上转动轴,5、折弯头,6、下凹槽,7、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表示的一种用于折弯机上的折角柱,折角柱设置在折弯机上的折角台上,折角柱包括柱体1以及在柱体1上端设有用于对零件折弯的折弯头5,在柱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的螺栓以及螺栓孔,折弯头5能够转动,折弯头5通过转动轴与柱体1上端相连接,通过折弯头5能够转动,改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因为摩擦对钢丝避免的损害,从而减少或者避免钢丝外观件折弯时折弯头5对钢丝的摩擦损害。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轴包括与柱体1固定连接的下转动轴7以及设置在下转动轴7上能够转动的上转动轴4,下转动轴7形状为十字型,下转动轴 7设置为十字型与设置在柱体1上的凹槽相适配,因为十字型的设置,使得转动轴与柱体1的连接更为方便也更为稳固,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轴分为上转动轴4与下转动轴7可以在实现固定连接保证折弯头5安装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折弯头5的转动,同时对于上转动轴4可以转动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上转动轴4包括与下转动轴7相连接的转动柱以及套接在转动柱上的转动套,另一种实现方式是折弯头5与上转动轴4之间加设轴承,也可以实现转动。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折弯头5上设有与要折弯的骨架相适配的折弯槽3,折弯槽3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折弯时对骨架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折弯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柱体1上设有用于放置转动轴的凹槽,凹型槽方便对转动轴的设置,同时凹槽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定位作用,增加了折角台对折角柱的固定方式,凹槽侧面起到对折角柱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外部施加在折角柱上的切向力。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凹槽为十字型槽口,这样的设置是与下转动轴7相适配的,通过十字型槽口以及十字型下转动轴7相配合,因为十字型具有很多棱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转动轴与柱体1连接的不稳定性,同时采用这样的配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其他固定方式,这样可以使得折角头便于更换,即使折角头使用寿命到限,只需要更换上端部件,不需要更换柱体1,不需要重新固定柱体1,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柱体1设为用于限位作用的阶梯状,柱体1上端水平截面面积大于柱体1端水平截面面积,柱体1设为阶梯型,方便安装,柱体1 上端尺寸大于下端尺寸,从而在柱体1上产生阶梯面,该阶梯面与折角台相接触,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柱体1上设有柱销孔2以及设置在柱销孔2内用于固定转动轴的柱销,柱销的设置起到一个固定作用,能够很好的实现转动轴与折角柱上端的连接,同时方便取出,这样会方便更换折角头,减少柱体1与折角头为整体结构不方便拆卸等问题,方便了折角头的更换,节约了资源。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