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齿轮模具的齿形铜电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806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齿轮模具的齿形铜电极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制造领域,涉及锥齿轮的模具加工,尤其是一种锥齿轮模具的齿形铜电极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锥齿轮模具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有部分模具是利用铜电极在电火花机床上电火花放电融化而成。由于电火花齿型模具在电火花过程中铜电极损耗非常大,所以在工艺流程上一般都采用两次电火花而成,既粗打一次,精打一次,在这过程中就需要对铜电极精确定位,来保证精打电极齿型在电火花粗打完成后能准确定位,从而保证质量和精度。由于铜电极制作昂贵,并需要多次利用,在重新制作铜电极时只需要再加工中心上精铣一遍就可以,所以保证铜电极精确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目前,铜电极的定位采用的是人工将电火花机床安装轴径向所安装的四个调整螺栓进行安装轴的调直调正定位,调整难度大,效率低,效果差,由此使得铜电极定位一直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难以保证锥齿轮模具加工的合格率。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或者相近的公开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锥齿轮模具的齿形铜电极定位装置,以解决锥齿轮铜电极在制造模具时粗、精替换加工的定位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锥齿轮模具的齿形电极定位装置,在电火花机床的连接轴下端焊接一连接圆板,该连接圆板与铜电极固装,在铜电极下底制有齿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电极与连接圆板之间水平固装一方形的定位板,该定位板与其上的连接圆板、其下的铜电极采用沉头螺栓进行同轴固装。

而且,所述铜电极下底的齿形模中间部位制有一校正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将铜电极与定位板连接在一起,采用高精度定位板的侧端面及底面作为基准面,利用百分表进行找平,即可实现铜电极粗、精替换加工的定位,且定位快速,精度高,可有效保证铜电极的定位精度,提高锥齿轮模具的合格率。

2、本装置的定位板制作精度高,先将校正孔钻铣出来,再采用高速加工中心将定位板侧面和上平面铣削而成,之后再使用平面磨床对其下平面磨削,保证平面的平行度,垂直度,粗糙度都在一个非常高的精度范围,进而保证铜电极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锥齿轮模具的齿形铜电极定位装置,现有的技术是:电火花机床通过多个径向调节螺丝固装一连接轴1,该连接轴下端焊接一连接圆板2,该连接圆板与铜电极4固装,在铜电极下底制有齿形模5。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所述铜电极与连接圆板之间水平固装一方形的定位板3,该定位板与其上的连接圆板、其下的铜电极采用沉头螺栓6进行同轴固装。

所述定位板,为正方形结构,其侧正面D面、侧端面C面要保证高精度的垂直度,其上平面B面保证高精度的水平度。

所述铜电极下底的齿形模中间部位制有一校正孔7,用于对锥齿轮模具的对正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是:

先将铜电极的校正孔钻铣出来,再采用高速加工中心将方形的定位板的侧正面D面、侧端面C面和上平面B面铣削出来,之后使用平面磨床对其三个平面进行磨削,以保证上平面的水平度,两个侧面的垂直度,保证三个平面的粗糙度都在一个非常高的精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方法是:

⑴将铜电极通过沉头螺栓固定于定位板上,将定位板通过连接轴安装在电火花机床接头上并采用径向调节螺丝固定,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对铜电极找正。找正方法是,将百分表座固定于机座上,测量检测面C面,移动电火花头Y方向,观察百分表表针跳动状况;调整电火花机床的调节螺丝,再找平D面;

⑵调整百分表座,检测上平面B面,确保B面的水平度。

⑶对校正孔进行校正。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是:

按照电火花机床的操作手册,开始粗打电极,粗打电极完成后,就需要卸下粗打电极,安装精打电极,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齿向的一致性,必须按照定位方法的一二步骤进行校正,然后对校正孔进行定位。只有这样,在定位齿形电极时才能完全找正,电火花时才能保证电火花时齿形两边所电火花余量一致,保证电火花模具的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