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适应发动机装配线上流转部件定位举升行程的停止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107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能适应发动机装配线上流转部件定位举升行程的停止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应任意定位举升行程的可调节缓冲的停止器,广泛运用于自动化程度高的工件生产或装配流水线体上,尤其是发动机装配线需要精确定位而被举升行程高的自动化工位。



背景技术:

在汽车厂发动机装配车间,当托盘装好发动机在生产线流转时,每到达一工位需要自动停止在指定位置,以便该工位对发动机精准定位。此时需要通过停止器来完成阻挡及放行动作。冷试台架作为发动机装配线上的一道重要工序,全自动化的设计更加凸显停止器的重要性。

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停止器结构,虽具备阻挡及放行的功能,但是,当工件要求被举升时,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发动机在进入冷试工位被阻挡定位后,会对其进行举升,当举升达到一定高度,托盘端面与停止器分离,停止器滚轮在缓冲器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测试完成后托盘下降,此时托盘会下压停止器阻挡滚轮,直接往前运行,进而造成托盘偏离目标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停止器结构不能精准定位被举升高于滚轮直径(即高于滚轮最上端面)的工件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实现一般停止器对装配线上流转部件的阻挡放行功能的前提下,也可对被举升后的流转部件(例如托盘)进行精确定位的停止器结构。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能适应发动机装配线上流转部件定位举升行程的停止器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驱动气缸(2),所述驱动气缸(2)的驱动杆前端连接一滚动轴承(5);所述滚动轴承(5)的滚轴与所述驱动杆的杆体相垂直,经所述驱动气缸(2)的驱动,所述滚动轴承(5)的辊面可选择性地与一具有固定转轴的随动体(8)接触或不接触,所述随动体(8)与所述辊面的接触面为非水平面;并且,在所述驱动气缸(2)的驱动杆的持续性伸缩下,所述随动体(8)经所述辊面的作用,形成一沿其固定转轴持续转动的运动趋势;所述随动体(8)上设置有一受力缓冲器(6),所述受力缓冲器(6)的受力缓冲面作用于一转动臂(11)转轴一侧的臂体上,所述转动臂(11)的转轴定位于所述随动体(8)上,所述转动臂(11)还具有一驱使其朝向装配线上流转部件来临方向转动的旋转扭簧(12),所述转动臂(11)顶端设有一阻挡滚轮(13),其特点为:

沿所述转动臂(11)转轴方向,在转动臂(11)两侧设置了一组相对的阻挡臂(10),所述阻挡臂(10)设于所述随动体(8)上,所述阻挡臂(10)的顶部设置有滚轮(15),所述滚轮(15)的滚轴与所述阻挡滚轮(13)的滚轴平行;并保持所述阻挡滚轮(13)沿其转轴转动到最高位时,其最上端的滚面与所述滚轮(15)最上端的滚面平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停止器结构还包括一在所述阻挡臂(10)随所述随动体(8)下降后,用于接纳或承载所述阻挡臂底部的减震块(9)。其中,所述减震块(9)优选为减震聚氨酯。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初始状态下,所述阻挡滚轮(13)的转轴相对于所述滚轮(15)的转轴,偏向于流转部件来临方向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受力缓冲器(6)为一液压缓冲气缸。

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随动体(8)为框架式结构,该框架式结构包括两片平行布置的定位夹板,所述转动臂(11)设置于两定位夹板间,相对于所述转动臂(11),相对的两个所述阻挡臂(10)分别定位于两定位夹板另一侧的板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停止器结构,在作为一种对接头应用于发动机装配线上流转部件的定位后,具有机构可靠、定位精确、通用性强的优点,是一种可适应自动工位的任意定位举升行程的停止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停止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止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剖视图,图2b为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停止器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中的a、b、c三个视图分别示意了对发动机托盘进行缓冲、停止、放行三个顺承的不同工作状态。

图中:1——停止器主体 2——气缸 3——气缸连接杆 4——滚子垫板 5——滚子轴承随动器 6——缓冲器 7——缓冲器安装块 8——随动夹板 9——减震聚氨酯 10——阻挡臂 11——转动杆 12——扭簧 13——阻挡滚轮 14——发动机托盘 15——滚轮 16——转轴 17——转轴 18——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的能适应发动机装配线上流转部件定位举升行程的停止器结构及其应用状态示意,在停止器主体1的框架结构左侧设置有水平的气缸2,气缸2的气缸连接杆3前端设置有滚子轴承随动器5,滚子轴承随动器5安放在滚子垫板4上,对称布置的两块随动夹板8经转轴16定位于停止器主体1的框架上,随动夹板8的曲面18与滚子轴承随动器5的辊面相接触,由于曲面18为非水平面,这样在气缸2伸缩过程中,在滚子轴承随动器5由右向左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其辊面对曲面18的顶靠,使得其施加了一个作用力到随动夹板8上,进而使得随动夹板8可以沿其转轴16顺时针转动,进而可以使得随动夹板8左侧部分被抬升,相反,也可以通过控制气缸2使随动夹板8左侧部分下降。相应的随动夹板8上的附属部件也一并随动。

如图所示,转动杆11通过转轴17被定位于随动夹板8左侧上部的位置,转动杆11的上部设置有阻挡滚轮13,还设有扭簧12以使转动杆11具有一个顺时针旋转的趋势或作用力。缓冲器6是一个液压缓冲油缸,其通过缓冲器安装块7被固定于随动夹板8上,其提供的缓冲作业面可以作用于转动杆11转轴17下部的扭臂上。

其中,转动杆11是设置在两块随动夹板8之间的空间位,在两随动夹板8的另一侧面板上分别设置了阻挡臂10,阻挡臂10的上部设置有滚轮15,滚轮15的转轴与阻挡滚轮13的转轴17相平行,并且转动杆11转动过程中阻挡滚轮13转到最高位时其辊面的最高位恰好可以与滚轮15辊面的最高位保持平齐,在没有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阻挡滚轮13相对滚轮15更靠近于发动机来源方向一侧。

当发动机在辊道线前进时,气缸2的活塞处于收缩状态,气缸2通过气缸连接杆3滚子轴承随动器5;这时随动夹板8的下边缘在重力作用下紧靠在滚子轴承随动器5的外缘,安装在随动夹板8上的转动杆11在扭簧12和缓冲器6的相互弹力作用下保持一种静态张力。当安装在转动杆11上的阻挡滚轮13与发动机托盘14接触时,在辊道滚轮的摩擦力作用下,发动机托盘继续前进。此时,发动机托盘需要克服缓冲器6的阻力,可通过调节液压缓冲器本身的弹力,也可通过调节缓冲器螺母来移动缓冲器的位置,达到一个合适的缓冲效果。

如图3中的a状态,按发动机前进方向,来自装配线上的流转部件——发动机托盘14与转动杆11的阻挡滚轮13开始接触并挤压,致使托盘紧靠阻挡臂10上的滚轮15时,即运行到图3中b状态,发动机托盘14停止前进。当发动机托盘14进入冷试工位后,冷试台架对其进行定位举升,此时的托盘紧靠安装在阻挡臂10上的滚轮15和转动杆11的阻挡滚轮13向上移动,直至托盘与停止器完全分离,此时转动杆11的阻挡滚轮13在(液压)缓冲器6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当冷试台架完成测试,托盘下降,托盘在下降过程中与阻挡臂10上的滚轮15接触,即使托盘下压安装在转动杆11上的阻挡滚轮13,也不会向前行进,从而完成该动作的精确定位。此后,气缸2的活塞向前伸出,随动夹板8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滚子轴承随动器5的外缘往下移动,直至阻挡臂10紧靠减震聚氨酯9,即运行至图3中的c状态。发动机托盘14越过停止器在辊道滚轮的摩擦力作用下继续前进,流向下一个工位。至此,停止器完成了缓冲、停止、放行等所有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