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主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0477发布日期:2018-06-12 19:4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主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主轴箱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方案,特别提供了一种超薄主轴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床用主轴箱通常结构尺寸较大,可靠性高;尤其是轴向尺寸往往不能多到很小;这必将直接影响到可加工工件的轴向最大允许长度相对减小;不利于机床工作潜力的发挥。

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超薄主轴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超薄主轴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主轴箱,布置在车床上,用于装卡工件;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左箱体1、右箱体2、推套、ER筒夹5、凹凸盘7、带轮8;其中:推套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ER筒夹5布置在推套内腔中;凹凸盘7和带轮8二者配合布置在推套外部且用于改变推套和ER筒夹5沿其轴向的位置,从而使得ER筒夹5松开或者夹紧。

所述超薄主轴箱,还要求保护下述内容: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推套有两个,二者分别为左推套3、右推套4;左推套3、右推套4二者沿轴线方向从左至右依次同轴布置;其二者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ER筒夹5也有两个;

凹凸盘7和带轮8二者配合布置在左推套3、右推套4的外部且用于改变左推套3、右推套4的轴向位置从而改变左右两个ER筒夹5沿轴向的位置,从而使得两个ER筒夹5做松开或者夹紧操作。

左推套3、右推套4上设置有能够限制二者周向同步的凹凸配合的插接式结构;左推套3、右推套4二者都布置在环套6内部;且在左推套3、右推套4上分别各设置有两个错开180°布置且沿径向向外部伸出的推套外伸杆34;左推套3、右推套4上的推套外伸杆34交错布置;环套6上还设置有便于推套外伸杆34从环套6内腔中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孔或者槽结构;

带轮8转动后与之端面配合的凹凸盘7沿轴向动作,进而分别推动左推套3、右推套4上的推套外伸杆34使得插接在一起且相互之间周向同步的左推套3、右推套4这二者的轴向距离由小变大或者由大变小;从而使得不知在二者内腔中的两个同轴的ER筒夹5相互之间能够改变其轴向距离并做松开或者夹紧操作。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还设置有与配合使用的辅助推杆9;其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者远离凹凸盘7和带轮8的轴线;当辅助推杆9靠近凹凸盘7和带轮8的轴线时,其能够将凹凸盘7和带轮8周向固定锁死所装卡的工件;当辅助推杆9远离靠近凹凸盘7和带轮8的轴线时,凹凸盘7和带轮8二者能够周向各自独立活动,便于进行ER筒夹5松开或者锁死的调整操作。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还设置有左盘10、右盘11、轴承12;其中:左盘10、右盘11分别固定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上,用于限制左推套3、右推套4、ER筒夹5并使其能够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布置;轴承12内径内侧面与环套6、左盘10、右盘11接触;轴承12外径外侧面与左箱体1、右箱体2接触实现内外圈的相对运动隔离。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还设置有中垫13,其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的凹凸盘7和带轮8外部;其与左箱体1、右箱体2固定成一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主轴箱结构尺寸较小,可靠性高,设计方案集约;尤其是轴向尺寸明显变小;这必将直接影响到可加工工件的轴向最大允许长度相对变大;有利于机床工作潜力的发挥。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超薄主轴箱中整体结构示意简图剖视图;

图2为超薄主轴箱中整体结构示意简图立体图;

图3为超薄主轴箱中整体结构示意简图分解爆炸图;

图4为部分组件装配示意简图主视图;

图5为以图4为主视图对应的左视图;

图6为在图4正面立体视角的立体参考图;

图7为以图4为主视图对应的后视图;

图8为左推套3结构示意简图立体图;

图9为以图8右侧作为观察立足点的右视图;

图10为以图8左侧作为观察立足点的左视图;

图11为环套6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左箱体1、右箱体2、左推套3、右推套4、ER筒夹5、环套6、凹凸盘7、带轮8、弹簧孔31、推套外伸杆34、辅助推杆9、左盘10、右盘11、轴承12、中垫13。

实施例1

一种超薄主轴箱,布置在车床上,用于装卡工件;参见附图1~图11;其构成如下:左箱体1、右箱体2、推套、ER筒夹5、环套6、凹凸盘7、带轮8;其中:推套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ER筒夹5布置在推套内腔中;凹凸盘7和带轮8二者配合布置在推套外部且用于改变推套和ER筒夹5沿其轴向的位置,从而使得ER筒夹5松开或者夹紧。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推套有两个,二者分别为左推套3、右推套4;左推套3、右推套4二者沿轴线方向从左至右依次同轴布置;其二者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ER筒夹5也有两个;

凹凸盘7和带轮8二者配合布置在左推套3、右推套4的外部且用于改变左推套3、右推套4的轴向位置从而改变左右两个ER筒夹5沿轴向的位置,从而使得两个ER筒夹5做松开或者夹紧操作。

左推套3、右推套4上设置有能够限制二者周向同步的凹凸配合的插接式结构;左推套3、右推套4二者都布置在环套6内部;且在左推套3、右推套4上分别各设置有两个错开180°布置且沿径向向外部伸出的推套外伸杆34;左推套3、右推套4上的推套外伸杆34交错布置;环套6上还设置有便于推套外伸杆34从环套6内腔中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孔或者槽结构;

带轮8转动后与之端面配合的凹凸盘7沿轴向动作,进而分别推动左推套3、右推套4上的推套外伸杆34使得插接在一起且相互之间周向同步的左推套3、右推套4这二者的轴向距离由小变大或者由大变小;从而使得不知在二者内腔中的两个同轴的ER筒夹5相互之间能够改变其轴向距离并做松开或者夹紧操作。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还设置有与配合使用的辅助推杆9;其能够沿径向靠近或者远离凹凸盘7和带轮8的轴线;当辅助推杆9靠近凹凸盘7和带轮8的轴线时,其能够将凹凸盘7和带轮8周向固定锁死所装卡的工件;当辅助推杆9远离靠近凹凸盘7和带轮8的轴线时,凹凸盘7和带轮8二者能够周向各自独立活动,便于进行ER筒夹5松开或者锁死的调整操作。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还设置有左盘10、右盘11、轴承12;其中:左盘10、右盘11分别固定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上,用于限制左推套3、右推套4、ER筒夹5并使其能够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布置;轴承12内径内侧面与环套6、左盘10、右盘11接触;轴承12外径外侧面与左箱体1、右箱体2接触实现内外圈的相对运动隔离。

所述超薄主轴箱中还设置有中垫13,其布置在左箱体1、右箱体2之间的凹凸盘7和带轮8外部;其与左箱体1、右箱体2固定成一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所述主轴箱结构尺寸较小,可靠性高,设计方案集约;尤其是轴向尺寸明显变小;这必将直接影响到可加工工件的轴向最大允许长度相对变大;有利于机床工作潜力的发挥。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