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4058发布日期:2019-03-22 21: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源的制造过程中,对于上壳与安装有电路板组件和电芯的移动电源的下壳之间的组装装配,主要采用人工的送料方式,将待压合的上壳移动至相应的压合模具内,利用该压合模具对上壳、下壳进行压合,故,人工放置待压合的上壳,对人力资源消耗大,劳动强度大,产能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放置待压合的上壳,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包括:

自动送料装置,其包括送料框、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送料框内的升降送料板、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升降送料板上且用于放置待压合的上壳的送料托盘和使所述升降送料板相对所述送料框移动的送料驱动组件;

压合装置,用于将待压合的上壳与半成品移动电源压合,所述压合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送料装置的一侧;以及

上壳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送料托盘上的上壳移动至所述压合装置上,所述上壳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送料装置与所述压合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驱动组件包括送料连接轴、使送料连接轴转动的送料电机和套设在送料连接轴上的送料螺母座,所述送料电机固定在所述送料框上,送料螺母座与所述升降送料板连接固定,所述送料螺母座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送料连接轴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送料螺母座螺纹配合的螺纹配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框与所述升降送料板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用以引导二者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送料框上的送料导轨和滑动设置在所述送料导轨上并与升降送料板连接固定的送料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底座、以垂直于所述上料底座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所述上料底座上的第一摆臂、使所述第一摆臂转动的第一摆臂驱动电机、以垂直于所述上料底座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所述第一摆臂上的第二摆臂、使所述第二摆臂转动的第二摆臂驱动电机、以垂直于所述上料底座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所述第二摆臂上的上料机械手以及使所述上料机械手转动的上料机械手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

压合导轨;

压合下模板,其具有用于自下而上顺序放入半成品移动电源和上壳的压合槽,所述半成品移动电源的下壳与所述上壳之间设置有黏胶,所述压合下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压合导轨上;

初压机构,用于顶压所述上壳并使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留有预设间隙,所述初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压合导轨的延伸方向上;以及

全压机构,用于将所述上壳压设在所述下壳上,所述全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压合导轨的延伸方向上并与所述初压机构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初压机构包括初压支架、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初压支架上且用于与所述压合下模板合模以顶压所述上壳的初压上模板以及驱动所述初压上模板运动的初压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初压驱动组件包括初压连接轴、使初压连接轴转动的初压电机和套设在初压连接轴上的初压螺母座,所述初压电机固定在所述初压支架上,初压螺母座与所述初压上模板连接固定,所述初压螺母座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所述初压连接轴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初压螺母座螺纹配合的螺纹配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全压机构包括全压支架、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全压支架上且用于与所述压合下模板合模以将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压合连接的全压上模板以及驱动所述全压上模板运动的全压动力件,所述全压动力件固定在所述全压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全压动力件为全压气缸,所述全压气缸通过全压连接轴与所述全压上模板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包括自动送料装置、压合装置和上壳上料装置,自动送料装置其包括用于放置待压合的上壳的送料托盘,压合装置用于将待压合的上壳与半成品移动电源压合,上壳上料装置用以将所述送料托盘上的上壳移动至所述压合装置上,这样,通过自动送料装置提供和输送待压合的上壳,再由上壳上料装置将上壳移动至所述压合装置上,这样,极大提高上壳的上料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能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省略进出料装置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省略进出料装置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送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70: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 701:机架

702:点胶装置 7021:点胶支撑底座

7022:导向滑板 7023:滑动固定座

7024:安装横梁 7025:点胶平移支架

7026:点胶升降板 7027:升降驱动组件

7028:第一点胶模组 70281:第一点胶安装座

70282:第一点胶筒 70283:第一竖直部分

70284:第一水平部分 70285:第一点胶动力件

7029:第二点胶模组 70291:第二点胶安装座

70292:第二点胶筒 70293:第二竖直部分

70294:第二水平部分 70295:第二点胶动力件

70261:第一点胶轨道 70262:第二点胶轨道

70231:电源夹持组件 70232:双轴气缸

70233:夹持板 70234:弹性橡胶件

70271:点胶丝杠 70272:点胶螺母座

70273:点胶丝杠动力件

703:自动送料装置 7031:送料框

7032:升降送料板 7033:送料托盘

7034:送料驱动组件 70341:送料连接轴

70342:送料电机 70343:送料螺母座

7035:送料滑块

704:压合装置 7041:压合导轨

7042:压合下模板 70421:压合槽

70422:引导斜面

7043:初压机构 70431:初压支架

70432:初压上模板 70433:初压驱动组件

70434:初压连接轴 70435:初压电机

70436:初压螺母座 70437:初压基板

70438:弹性凸包 70439:初压导向柱

7044:全压机构 70441:全压支架

70442:全压上模板 70443:全压动力件

70444:全压连接轴 70445:全压基板

70446:全压凸块 7045:下模滑座

7046:压合定位组件 70461:压合定位推板

70462:推板动力件 7047:滑座驱动组件

705:上壳上料装置 7051:上料底座

7052:第一摆臂 7053:第二摆臂

7054:上料机械手

706:进出料装置 7061:滑轨

7062:第一搬运装置 7063:第二搬运装置

7064:进出料同步带

707:进料拉带组件 708:出料拉带组件

200:移动电源 2003:电芯

200':半成品移动电源 2001a:下壳

2001a1:底板部 2001a2:侧壁部

2001b:上壳 2002:电路板组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8所示,本实施例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70,包括机架701、点胶装置702、自动送料装置703、压合装置704、上壳上料装置705和进出料装置706,机架701上设置有进料拉带组件707和出料拉带组件708,进料拉带组件707自左向右(图示的左右方向)输送来自于上游设备所组装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该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包括下壳2001a、安装在下壳2001a内的电路板组件2002及与电路板组件2002电性连接的电芯2003,经本实施例的全自动上料压合装置70组装后,再通过出料拉带组件708自左向右地将由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所组装得到的成品的移动电源传输给下游设备。

参见图1至4,本实施例的机架701包括位于该机架701左端的上料工位、位于上料工位一侧的点胶工位、位于点胶工位右侧的压合工位、位于点胶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的自动送料工位、位于压合工位右侧的空盘输送工位、位于空盘输送工位与压合工位之间的上壳2001b输送工位和位于机架701右端的下料工位。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拉带组件707设置在上料工位,出料拉带组件708设置在下料工位,进料拉带组件707和出料拉带组件708均包括传送皮带和使传送皮带转动的传送电机。

参见图5,点胶装置702,设置在点胶工位上,用于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涂胶,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包括下壳2001a和安装在该下壳2001a内的电芯2003,点胶装置702包括点胶支撑底座7021、导向滑板7022、滑动固定座7023、安装横梁7024、点胶平移支架7025、平移驱动组件(图未示)、点胶升降板7026、升降驱动组件7027以及第一点胶模组7028和第二点胶模组7029。在本实施例中,下壳2001a包括底板部2001a1和连接在底板部2001a1外周边的侧壁部2001a2,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图示D1方向,下面统称第一方向D1)和纵向(图示D2方向,下面统称第二方向D2);导向滑板7022设置在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上且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滑动固定座7023用于放置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滑动固定座7023滑动设置在导向滑板7022上;安装横梁7024设置在点胶支撑底座7021上方向且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点胶平移支架7025,滑动设置在安装横梁7024;平移驱动组件,使点胶平移支架7025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相对安装横梁7024移动,平移驱动组件为但不局限于丝杠驱动组件;点胶升降板7026可升降地设置在点胶平移支架7025上;升降驱动组件7027使点胶升降板7026相对点胶升降板7026移动;第一点胶模组7028用于对电芯2003表面涂胶,第一点胶模组7028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二点胶模组7029用于对侧壁部2001a2的顶端涂胶,第二点胶模组7029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并位于第一点胶模组7028的一侧。该点胶支撑底座7021内设置有固定座驱动组件(图未示),用以驱动滑动固定座7023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相对导向滑板7022移动,固定座驱动组件为但不局限于丝杠驱动组件。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第一点胶模组7028涂胶时,通过滑动固定座7023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安装横梁7024下方的点胶工位,驱动点胶平移支架7025将第一点胶模组7028移动至电芯2003上方对应位置,先控制点胶升降板7026下降,再使第一点胶模组7028下降至合适的高度,然后控制滑动固定座7023移动,从而对电芯2003的上表面涂覆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的胶条;待第一点胶模组7028涂胶完成后,控制第一点胶模组7028上移复位,再驱动滑动固定座7023使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安装横梁7024下方的点胶工位,第二点胶模组7029下降至合适的高度,并对侧壁部2001a2的顶端涂胶条。

参见图5,第一点胶模组7028包括与点胶升降板7026连接的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和固定在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上的两个第一点胶筒70282,两个第一点胶筒70282在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上并排且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呈L字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竖直部分70283和第一水平部分70284,第一竖直部分70283滑动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一点胶筒70282固定安装在第一水平部分70284上。

具体地,点胶升降板7026上设置有第一点胶轨道70261,第一点胶轨道70261沿垂直于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的第一竖直部分70283滑动设置在第一点胶轨道70261上,第一点胶模组7028还包括使第一点胶安装座70281移动的第一点胶动力件70285,第一点胶动力件70285固定安装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一点胶动力件70285为但不局限于气缸。

参见图5,第二点胶模组7029包括与点胶升降板7026连接的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和固定在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上的第二点胶筒7029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呈L字形,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二竖直部分70293和第二水平部分70294,第二竖直部分70293滑动设置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二点胶筒70292固定安装在第二水平部分70294上。

具体地,点胶升降板7026上设置有第二点胶轨道70262,第二点胶轨道70262沿垂直于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的第二竖直部分70293滑动设置在第二点胶轨道70262上,第二点胶模组7029还包括使第二点胶安装座70291移动的第二点胶动力件70295,第二点胶动力件70295固定安装在点胶升降板7026上,第二点胶动力件70295为但不局限于气缸。

参见图5,滑动固定座7023上设置有电源夹持组件70231,用于固定放置在滑动固定座7023上的待涂胶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夹持组件70231包括双轴气缸70232和安装在该双轴气缸70232上的一对夹持板70233。这样,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放入后,通过电源夹持组件70231将其固定,同时对其位置进行定位居中,能避免在滑动固定座7023移动时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与滑动固定座7023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影响点胶的精度。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夹持板70233的内侧表面固定有弹性橡胶件70234,用于与外壳的侧壁部2001a2外表面抵接。这样,能够夹紧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并能避免外壳破损。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7027包括以垂直于点胶支撑底座7021表面的方向为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点胶平移支架7025上的点胶丝杠70271、螺纹连接在点胶丝杠70271上的点胶螺母座70272以及与使点胶丝杠70271转动的点胶丝杠动力件70273,点胶丝杠动力件70273固定在点胶平移支架7025上,点胶螺母座70272与点胶升降板7026连接固定,点胶丝杠动力件70273为但不局限于电机,这样,采用丝杠传动机构,移动更加精确,从而提高了点胶的精度,保证了点胶质量。

参见图6和7,压合装置704,设置在压合工位上,用于将待压合的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压合,包括压合导轨7041、压合下模板7042、初压机构7043和全压机构7044,在本实施例中,压合导轨7041沿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压合下模板7042具有压合槽70421,用于自下而上顺序放入涂胶后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压合下模板7042滑动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上;初压机构7043,用于顶压上壳2001b并使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下壳2001a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初压机构7043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的延伸方向上;全压机构7044,用于将上壳2001b压设在下壳2001a上并消除二者之间的预设间隙,以压紧该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全压机构7044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的延伸方向上并与初压机构7043并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压合前,压合下模板7042移动至压合导轨7041的右端(图示的右端),以接收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以下壳2001a开口朝上的方式放置在压合槽70421内,再驱动压合下模板7042移动至压合导轨7041的左端(图示的左端),以接收上壳2001b,上壳2001b以其开口朝下的方式放置在压合槽70421内并位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之上,然后压合下模板7042自左向右依序经过初压机构7043、全压机构7044的压合,以得到压合后的移动电源200。

参见图6和7,初压机构7043包括初压支架70431、可升降设置在初压支架70431上且用于与压合下模板7042合模以顶压上壳2001b的初压上模板70432以及驱动初压上模板70432运动的初压驱动组件70433。在本实施例中,初压驱动组件70433包括初压连接轴70434、使初压连接轴70434转动的初压电机70435和套设在初压连接轴70434上的初压螺母座70436,初压电机70435固定在初压支架70431上,初压螺母座70436与初压上模板70432连接固定,初压螺母座70436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初压连接轴70434的外壁上形成有与初压螺母座70436螺纹配合的螺纹配合部。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初压驱动组件70433进行伺服定位压装,初压电机70435带动初压连接轴70434转动,使连接有初压螺母座70436的初压上模板70432以第一速度向下移动,在移动至一半行程(即位于初始位置高度的一半高度时),初压电机70435降低转速,使初压上模板70432以小于第一速度的速度向下继续移动,并在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下壳2001a之间留有预设间隙时停止初压上模板70432的移动,从而对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的下壳2001a之间的位置定位。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初压上模板70432包括初压基板70437和形成在初压基板70437底面的多个弹性凸包70438。这样,通过弹性凸包70438与上壳2001b的上表面的接触,形成多点接触,能够更好地对上壳2001b的位置进行对位。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初压支架70431具有多个初压导向柱70439,初压上模板70432通过初压直线轴承滑动连接于该初压导向柱70439上,从而可引导初压上模板70432的移动,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

参见图6和7,全压机构7044包括全压支架70441、可升降设置在全压支架70441上且用于与压合下模板7042合模以将上壳2001b与下壳2001a压合连接的全压上模板70442以及驱动全压上模板70442运动的全压动力件70443,全压动力件70443固定在全压支架70441上。在本实施例中,全压动力件70443为全压气缸,全压气缸通过全压连接轴70444与全压上模板70442连接固定。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气缸作为全压动力件70443,其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快速压合在压合下模板7042上,从而提高压合效率。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全压上模板70442包括全压基板70445和在与压合下模板7042时置入压合槽70421内的全压凸块70446,全压凸块70446凸设在全压基板70445底面中央。这样,通过全压凸块70446与上壳2001b的上表面的接触,形成面与面接触,能够更好地使上壳2001b与下壳2001a以及上壳2001b与电芯2003之间完全压合。

参见图6和7,压合下模板7042通过下模滑座7045滑动设置在压合导轨7041上,下模滑座7045上设置有压合定位组件7046,压合定位组件7046包括用于抵顶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的压合定位推板70461以及使压合定位推板7046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移动的推板动力件70462,推板动力件70462固定在下模滑座7045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板动力件70462为但不局限于气缸,压合装置704还包括用于驱动下模滑座7045移动的滑座驱动组件7047,滑座驱动组件7047包括滑座丝杠、使滑座丝杠转动的滑座驱动电机以及螺纹连接在滑座丝杠上的滑座螺母块,滑座螺母块固定连接于下模滑座7045。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放入后,推板动力件70462驱动压合定位推板70461移动,并将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和上壳2001b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定位和固定,滑座驱动组件7047可使压合下模板7042移动。

参见图6和7,在本实施例中,压合下模板7042具有从压合槽70421的槽壁向上并向外倾斜延伸至压合下模板7042的引导斜面70422,移动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上壳2001b放入压合槽70421时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以及上壳2001b进行定位引导。

参见图6和7,在本实施例中,压合下模板7042于压合槽70421的四周形成有多个缺口70423,以便对半成品移动电源200’以及上壳2001b的取放。

参见图8,自动送料装置703,设置在上壳2001b输送工位上,其包括送料框7031、可升降地设置在送料框7031内的升降送料板7032、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升降送料板7032上且用于放置待压合的上壳2001b的送料托盘7033和使升降送料板7032相对送料框7031移动的送料驱动组件7034。在本实施例中,送料驱动组件7034包括送料连接轴70341、使送料连接轴70341转动的送料电机70342和套设在送料连接轴70341上的送料螺母座70343,送料电机70342固定在送料框7031上,送料螺母座70343与升降送料板7032连接固定,送料螺母座70343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送料连接轴70341的外壁上形成有与送料螺母座70343螺纹配合的螺纹配合部。这样,通过送料电机70342的驱动,连接有送料螺母座70343的升降送料板7032上升,从而将送料托盘7033有序地上升(抬高)。需要指出的是,在位于最上层的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被移送完后,空置的送料托盘7033则通过人工或机械手移动至位于该上壳2001b输送工位一侧的空盘输送工位内,同样采用层叠放置方式,在该空盘输送工位内堆叠至一定高度后,移出空的送料托盘7033。

参见图8,送料框7031与升降送料板7032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用以引导二者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送料框7031上的送料导轨(图未示)和滑动设置在送料导轨上并与升降送料板7032连接固定的送料滑块7035。这样,能够提高升降送料板7032与送料框7031之间运动的平稳性。

参见图3至8,上壳上料装置705,用以将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移动至压合装置704上,上壳上料装置705设置在自动送料装置703与压合装置70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上料装置705包括上料底座7051、以垂直于上料底座7051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上料底座7051上的第一摆臂7052、使第一摆臂7052转动的第一摆臂驱动电机(图未示)、以垂直于上料底座7051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第一摆臂7052上的第二摆臂7053、使第二摆臂7053转动的第二摆臂驱动电机(图未示)、以垂直于上料底座7051表面的方向为轴的枢接在第二摆臂7053上的上料机械手7054以及使上料机械手7054转动的上料机械手电机(图未示)。特别的是,上壳上料装置705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图未示),用以捕获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的图像,根据所捕获的上壳2001b图像数据来驱动上料机械手抓取位于送料托盘7033上的上壳2001b,并将该上壳2001b移动并放置在压合装置704内。

参见图1至8,进出料装置706,用以将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移动至压合装置704上,并在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压合后将二者取离压合装置704。在本实施例中,进出料装置706包括沿平行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延伸的滑轨7061、第一搬运装置7062、第二搬运装置7063、第一搬运驱动组件(图未示)、第二搬运驱动组件(图未示),第一搬运装置7062滑动设置在滑轨7061上并用于拾取待压合的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第二搬运装置7063滑动设置在滑轨7061上并用于拾取压合后的上壳2001b与半成品移动电源200’;第一搬运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搬运装置7062移动;第二搬运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搬运装置7063移动。第一搬运装置7062与第二搬运装置706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搬运装置7062与第二搬运装置706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搬送机械手、使搬送机械手在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移动的搬运纵向驱动组件、使搬送机械手升降的搬运升降驱动组件7027,搬运纵向驱动组件、搬运升降驱动组件7027为但不局限于丝杠驱动组件。

具体地,进出料装置706还包括沿平行于滑轨706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进出料同步带7064,第一搬运驱动组件包括与进出料同步带7064啮合的第一搬运同步轮和使第一搬运同步轮转动的第一搬运电机,第一搬运电机固定于第一搬运电机;第二搬运驱动组件包括与进出料同步带7064啮合的第二搬运同步轮和使第二搬运同步轮转动的第二搬运电机,第二搬运电机固定于第二搬运电机。

作为进一步地优化,第一搬运装置7062和第二搬运装置7063均包括张紧轮,与进出料同步带7064啮合,以保证张紧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