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1363发布日期:2019-11-12 23:2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送料装置是一种用于车床传输物料的装置,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

现有的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存在以下缺陷:送料装置送料时自动化处理性能差,工作效率低;且在传输物料时没有大小分类处理,实用性差;送料装置送料时没有回收处理,容易导致物料浪费,使用成本提高;制作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

如何设计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传输机,所述传输机的底部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脚架,所述传输机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且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之间并联,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传输机焊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安装有推头,另一端安装有气缸,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嵌入设置在气缸中,并与气缸间隙配合,另一端嵌入焊接在推头中,所述传输机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呈排列分布的出料架,且所述出料架位于支撑架的对侧,并与支撑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传输机的侧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三红外传感器和气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传输机的顶部嵌入设置有传输带和回收盒,所述传输带的底部安装有电机和传动带,所述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中心位置和传输带的一侧均安装有转轴。

优选地,所述传输机的一侧安装有电源线,且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三红外传感器、气缸、电机和控制器均与电源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侧面的转轴与传输带一侧的转轴通过传动带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贯通支撑架侧面的圆孔,并与圆孔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出料架的顶部与传输机焊接,且所述出料架与支撑架的数目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送料装置安装有控制器、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可由小到大的检测不同体积的物料,并在物料传输时可自动对物料进行大小分类,自动化处理性能好,实用性强,工作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送料装置安装有回收盒,当物料传输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可持续传输到回收盒的内部存放,待回收盒装满时,工作人员可将回收盒内部的物料回收使用,可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送料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输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示说明:1-第一红外传感器;2-连接杆;3-第二红外传感器;4-支撑架;5-第三红外传感器;6-圆孔;7-气缸;8-回收盒;9-转轴;10-传输机;11-出料架;12-推头;13-传输带;14-控制器;15-支撑脚架;16-电源线;17-电机;18-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CL-15车床自动送料装置,包括传输机10,所述传输机10的底部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脚架15,所述传输机10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和第三红外传感器5,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和第三红外传感器5分别可选用ZP-5H红外传感器、ZP-12H红外传感器和ZP-16H红外传感器,且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和第三红外传感器5之间并联,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和第三红外传感器5的底部均安装有支撑架4,且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与传输机10焊接,所述支撑架4的底部均安装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安装有推头12,另一端安装有气缸7,气缸7可选用SC63气缸,且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嵌入设置在气缸7中,并与气缸7间隙配合,另一端嵌入焊接在推头12中,所述传输机10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呈排列分布的出料架11,且所述出料架11位于支撑架4的对侧,并与支撑架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传输机10的侧面安装有控制器14,控制器14可选用STC89C52RC单片机,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第三红外传感器5和气缸7均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传输机10的顶部嵌入设置有传输带13和回收盒8,所述传输带13的底部安装有电机17和传动带18,电机17可选用Y132S2-2电机,所述电机17和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电机17的中心位置和传输带13的一侧均安装有转轴9。

所述传输机10的一侧安装有电源线16,且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第三红外传感器5、气缸7、电机17和控制器14均与电源线16电性连接,所述电机17侧面的转轴9与传输带13一侧的转轴9通过传动带18连接,所述连接杆2贯通支撑架4侧面的圆孔6,并与圆孔6间隙配合,所述出料架11的顶部与传输机10焊接,且所述出料架11与支撑架4的数目相等,通过设置的传动带18能够将电机17的传动力进行传递,通过设置的连接杆2便于气缸7带动推头12移动。

本实用新型图3的电路原理图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14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进行控制,STC89C52RC主要引脚功能为:

P0端口(P0.0~P0.7,39~32引脚):P0口是三态双向口,通称数据总线口,因为只有该口能直接用于对外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P0口也用以输出外部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由于是分时输出,故应在外部加锁存器将此地址数据锁存,地址锁存,信号用ALE。

P1端口(P1.0~P1.7,1~8引脚):P1口是专门供用户使用的I/O口,是准双向口。

P2端口(P2.0~P2.7,21~28引脚):P2口是从系统扩展时作高8位地址线用。不扩展外部存储器时,P2口也可以作为用户I/O口线使用,P2口也是准双向口。

P3端口(P3.0~P3.7,10~17引脚):P3口是双功能口,该口的每一位均可独立地定义为第一I/O功能或第二I/O功能。作为第一功能使用时操作同P1口。

RESET(9引脚):复位信号输入端。在震荡期稳定有效运行情况下,RESET端维持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便可复位器件。

ALE(30引脚):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29引脚):外部ROM的选通信号。

EA/VPP(31引脚):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X1(19引脚):片内振荡电路的反相输入端。

X2(18引脚):片内振荡电路的反相输出端。

VCC(40引脚):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20引脚):接地端。

本实用新型中STC89C52RC单片机时钟电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选用12M的晶振Y1和C2,C3两个22pF的电容与片内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进行工作,复位电路采用上电+手动复位。

工作原理:开始工作时,工作人员将传输机10通过支撑脚架15水平放置在地面,将物料放置在传输带13上,通过电源线16为装置接通电路后,传输机10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器14控制电机17工作,电机17通过传动带18和转轴9带动传输带13运作,将物料向右运输,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和第三红外传感器5分别检测由小到大体积的物料,物料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1底端时,第一红外传感器1对物料进行检测,当检测物料体积小于第一红外传感器1预设值时,第一红外传感器1向控制器14发送电信号,控制器14控制气缸7工作,气缸7通过连接杆2带动推头移动,将物料推到出料架11中,由出料架11将物料排出,当第一红外传感器1检测物料体积大于预设值时,不向发送控制器14发送信号,物料在传输带13上继续向右运输,经过第二红外传感器3底部时,第二红外传感器3对物料进行检测,当检测物料体积小于第二红外传感器3预设值时,第二红外传感器3向控制器14发送电信号,控制器14控制气缸7工作,气缸7通过连接杆2带动推头移动,将物料推到出料架11中,由出料架11将物料排出,当第二红外传感器3检测物料体积大于预设值时,不向发送控制器14发送信号,物料在传输带13上继续向右运输,经过第三红外传感器5底部时,第三红外传感器5对物料进行检测,当检测物料体积小于第三红外传感器5预设值时,第三红外传感器5向控制器14发送电信号,控制器14控制气缸7工作,气缸7通过连接杆2带动推头移动,将物料推到出料架11中,由出料架11将物料排出,当第三红外传感器5检测物料体积大于预设值时,不向发送控制器14发送信号,物料在传输带13上继续向右运输,当物料依次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1、第二红外传感器3和第三红外传感器5底端都没有排出时,则由传输带13传输到回收盒8中存放。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