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44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化的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压铸加工时一般需要采用一个静模和一个动模,静模和动模合模后形成工件型腔,然后在压力作用下将金属熔液压入到工件形腔内,冷却后即得到成型的工件。压铸工艺在生产一些带有孔的工件时,需要在模具型腔内设置一个和孔相匹配的型芯,为了节省材料和便于过程质量控制,该孔一般采用型芯和模具(模芯)配合形成或者是直接使用抽芯而形成。现有的这种模具型芯结构,包括一个位于前端的成型段,位于中部的配合于模具内的配合段,位于后端周向外凸的轴向定位台阶,其中成型段延伸出模芯并用于工件孔的成型。目前由于有一些产品孔和动静模面不垂直,无法在动模和静模内设置型芯,所以就必须在动静模上设置抽芯,为了抽芯孔能够顺利出模,液压抽芯器的方向就必须和产品孔的轴向成一条直线,液压缸伸缩机构的液压伸缩臂前端固定连接到型芯后端, 靠液压伸缩臂的伸缩进行抽芯。但由于液压缸伸缩机构体积较大,特别是其伸缩臂方向的长度较大,而型芯的安装方向是确定的,无法更改。由于伸缩臂需要顺着型芯的安装方向设置,才能顺利抽芯,故模具安装到压铸机后,现有的液压式抽芯器会与压铸机的模板发生干涉,造成模具无法安装。存在操作不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该机构能够转变抽芯的方向,便于液压缸的设置,避免抽芯机构对压铸设备的干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同轴向连接在液压缸伸缩臂上的第一传动杆,一个用于同轴向连接到模具型芯后端的第三传动杆,还包括横向连接于第一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之间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结构,所述第三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齿条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二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液压缸伸缩臂将伸缩运动传递到第一传动杆,通过第一齿条结构与第一齿轮的配合,将抽动转化为第二传动杆的旋转运动;然后再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三齿条结构的配合,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三传动杆的伸缩运动,再靠第三传动杆将该伸缩运动传递到模具型芯。从而完成模具型芯的抽芯程序。故本实用新型中,巧妙的靠两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改变了伸缩运动传递的方向。故液压伸缩杆可以不用设置在模具型芯轴向的延伸端,而可以改设到其他合适的位置,进而避免液压抽芯机构对压铸设备其他构件的干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包括一个同轴向连接在液压缸伸缩臂上的第一传动杆1,一个用于同轴向连接到模具型芯后端的第三传动杆3,还包括横向连接于第一传动杆1和第三传动杆3之间的第二传动杆2,所述第一传动杆1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结构4,所述第三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齿条结构5,所述第二传动杆2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条结构4啮合的第一齿轮6和与第二齿条结构5啮合的第二齿轮7。
权利要求1. 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同轴向连接在液压缸伸缩臂上的第一传动杆,一个用于同轴向连接到模具型芯后端的第三传动杆,还包括横向连接于第一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之间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结构,所述第三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齿条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二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抽芯转向机构,包括一个同轴向连接在液压缸伸缩臂上的第一传动杆,一个用于同轴向连接到模具型芯后端的第三传动杆,还包括横向连接于第一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之间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齿条结构,所述第三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齿条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第二齿条结构啮合的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变伸缩运动传递的方向。故液压器可以不用设置在模具抽芯轴向的延伸端,进而避免抽芯器与压铸机动定模模板干涉,造成模具无法安装在压铸机上,解决了产品上存在角度的抽芯孔都可以被抽芯出来。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291354SQ2011204456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梁朝坚 申请人: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