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风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23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丸机风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设备,尤其是抛丸机除尘系统的风管。
背景技术
抛丸机在工作时,由于钢丸在清理室体内的不规则反弹,部分进入到室体取风口中。一部分钢丸被高速气流吸走,另一部分的钢丸沉落在风管内。被高速气流吸走的钢丸进入除尘器,影响除尘过滤效果,缩短滤筒使用寿命。长时间的钢丸累积会导致风管的堵塞。
通常解决方法是在风管上加设集丸器,通过集丸器中的挡板格挡高速气流中夹带的钢丸,集丸器中收集的丸料通过软管回收进设备丸料回收系统中。这样的方法很有效的回收了高速气流带走的钢丸,缺点是集丸器的风阻过大,风速减小后导致一部分重量稍大的灰尘沉落在风管中,致使除尘效果差。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收集进入风管的钢丸,又不影响排风量,还有利于降低除尘器高度,净化提升器内粉尘的抛丸机风管组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抛丸机风管组件,它包括两段风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百叶窗;风管I进气端连接于取风口,出气端开口设置在提升机的提升筒侧面上;在提升筒上,与风管I出气端开口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风管II进气端开口,风管II出气端连接在除尘器上;提升筒上,风管II进气端开口低于风管I出气端开口,且风管II进气端开口安装有百叶窗。
进一步地说,设风管II进气端开口与风管I出气端开口的高度差为S,风管直径为 D,则 D/2 彡 S 彡 D/3。
本发明将风管连接到提升机的提升筒上,省去集丸器。夹带钢丸的高速气流进入提升机中时,提升斗及提升带挡住钢丸,从而让钢丸回收进提升机内。同时风管II进气端开口安装有百叶窗,降低了风阻,保证了风速。风管II进气端开口低于风管I出气端开口,利用位置的落差使得风向变化,进一步保证气流中钢丸掉落,同时,可降风管II高度,即降低了除尘器的高度,节省材料,方便运输。由于风管连接到提升机的提升筒上,提升机内粉尘也会被高速气流带走,从而保证了提升机内钢丸的清洁度。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取风口,2、风管I,3、提升机,4、提升带及提升斗,5、百叶窗,6、风管II。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抛丸机风管组件, 它包括风管I 2、风管II 6、提升机3和百叶窗5。风管I 2进气端连接于取风口 1,出气端开口设置在提升机3的提升筒的侧面上。在提升筒上,与风管I 2 出气端开口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风管II 6进气端开口,风管II 6出气端连接在除尘器上。 风管II 6进气端开口低于风管I 2出气端开口,且风管II 6进气端开口安装有百叶窗5。设风管II 6进气端开口与风管I 2出气端开口的高度差为S,风管直径为D,则D/2≤S≤D/3。 夹带钢丸的高速气流进入提升机3中时,提升斗及提升带4挡住钢丸,从而让钢丸回收进提升机3内。
权利要求
1.抛丸机风管组件,它包括两段风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百叶窗;风管I进气端连接于取风口,出气端开口设置在提升机的提升筒侧面上;在提升筒上,与风管I出气端开口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风管II进气端开口,风管II出气端连接在除尘器上;提升筒上,风管II进气端开口低于风管I出气端开口,且风管II进气端开口安装有百叶窗。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设风管II进气端开口与风管I出气端开口的高度差为S,风管直径为D,则D/2彡S彡D/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抛丸机风管组件涉及表面处理设备,尤其是抛丸机除尘系统的风管。它包括两段风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百叶窗;风管Ⅰ进气端连接于取风口,出气端开口设置在提升机的提升筒侧面上;在提升筒上,与风管Ⅰ出气端开口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风管Ⅱ进气端开口,风管Ⅱ出气端连接在除尘器上;提升筒上,风管Ⅱ进气端开口低于风管Ⅰ出气端开口,且风管Ⅱ进气端开口安装有百叶窗。本发明的优点是既能收集进入风管的钢丸,又不影响排风量,还有利于降低除尘器高度,净化提升器内粉尘。
文档编号B24C5/00GK103042472SQ20121056333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杨晨, 周圣祥, 朱锦, 徐健 申请人:盐城市丰特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