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压铸模具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压铸产品具有不管是动模方向上还是产品的侧面滑块方向上的通孔,如图1为这些压铸产品的传统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框,定模芯,动模框,动模芯,所述定模芯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带有台阶的长杆,而当这些压铸件分型面两侧的包紧力差不多时,如果定模和长杆固定连接,无论哪一侧做动模都容易发生开模后产品留在定模的现象,特别是在工艺调试验阶段与每次模具刚开始做的冷模具阶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压铸模具,这种模具能够有效解决有孔的压铸件由于压铸件分型面两侧的包紧力差不多使得产品在开模后容易留在定模上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框、定模芯、动模框、动模芯,定模芯内设置有若干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长杆,所述长杆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定模框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长杆有凸台的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沉孔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簧连接有弹簧推销,所述弹簧推销下端连接所述长杆。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通孔一端设置有弹簧堵头,所述弹簧堵头连接所述弹黃。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若干沉孔的深度不同。若干沉孔深度同可以使得开模时长杆逐个脱离时间错开,减少产品的变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模框上设置弹簧,弹簧连接长杆,在合模后弹簧被压缩,使得在开模时,弹簧的弹力使得长杆暂时没有脱模,当动模离开定模后,长杆才开始脱模,减小了产品对定模的包紧力,减小了产品留在定模上的可能性,使得产品脱模更加顺利。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2至图3,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框1、定模芯2、动模框3、动模芯4,定模芯2内设置有若干沉孔21,所述沉孔21内设置有长杆5,所述长杆5 —端设置有凸台51,所述定模框I上设置有与沉孔21对应的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固定设置有弹簧堵头8,所述弹簧堵头8固定连接有弹簧推销7,所述弹簧推销7下端与所述长杆5接触,所述沉孔21深度大于所述凸台51的高度,且所述若干沉孔21的深度各不相同。此种压铸模具在合模时,动模芯4接触所述长杆5,长杆5推动弹簧推销7压缩弹簧6,直到每个长杆5与定模框I接触为止,此时动模芯4与定模芯2也正好接触。合模过程结束。在模具开模过程中,当动模芯4离开定模芯2时,在弹簧6的弹力和产品9对长杆5的包紧力的作用下,长杆5与产品9 一起往动模芯4方向移动,当动模芯4离开定模芯2一定距离以后,由于若干沉孔21的深度各不相同使得若干长杆5开始逐个与产品9分离,直到最后一个长杆5与产品9脱离即完成了脱模具。
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框(I)、定模芯(2)、动模框(3)、动模芯(4),定模芯(2)内设置有若干沉孔(21),所述沉孔(21)内设置有长杆(5),所述长杆(5) —端设置有凸台(5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框(I)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固定设置有弹簧(6),所述长杆(5)有凸台(51)的一端与所述弹簧(6)连接,所述沉孔(21)深度大于所述凸台(51)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连接有弹簧推销(7 ),所述弹簧推销(7 )下端连接所述长杆(5 )。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一端设置有弹簧堵头(8 ),所述弹簧堵头(8 )连接所述弹簧(6 )。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沉孔(21)的深度不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框、定模芯、动模框、动模芯,定模芯内设置有若干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长杆,所述长杆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定模框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长杆有凸台的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沉孔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高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定模框上设置弹簧,弹簧连接长杆,在合模后弹簧被压缩,使得在开模时,弹簧的弹力使得长杆暂时没有脱模,当动模离开定模后,长杆才开始脱模,减小了产品对定模的包紧力,减小了产品留在定模上的可能性,使得产品脱模更加顺利。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894267SQ2012205099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赵俊 申请人:宁波爱柯迪压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