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成型时通常会残留毛刺,精加工时需通过打磨装置去除毛刺。一般打磨装置将毛刺去除后,在工件的打磨部位的边缘处沿切削方向产生毛刺,因此需打磨装置再次打磨加工,从而造成打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工效率较高的打磨装置。一种打磨装置,其包括承载座、第一打磨机构及控制器,该第一打磨机构安装于该承载座上,并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该打磨装置还包括第二打磨机构,该承载座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件,该两个安装件之间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均包括驱动件及打磨件,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对应地安装于该两个安装件上,该第一打磨机构的打磨件与该第一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相连接,该第二打磨机构的打磨件与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相连接,并相对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均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在该控制器的控制下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驱动相应的打磨件以相反方向转动。打磨装置的两个安装件之间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相应地安装于两个安装件上,且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的打磨件分别相应的驱动件相连接,并相对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驱动相应的打磨件,以相反方向转动以去除工件的侧面上的毛刺及沿第一打磨机构的打磨方向`产生的毛刺,从而无需多次打磨仅经一道工序即可完成打磨加工,进而提高了打磨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打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打磨装置III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打磨装置 100工件200底面201侧面203顶面205[0015]承载座10支撑件11安装件13收容空间 130固定槽1331第一打磨机构30驱动件31、51驱动轴313打磨件33、53打磨针335打磨面3351第二打磨机构50如下具 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打磨装置100用于对工件200进行打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200通过机械臂(图未示)吸附,且移动至打磨装置100处,以使机械臂与打磨装置100相配合对设有多个面的工件200进行打磨。工件200包括底面201及由底面201四侧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侧面203。侧面203上远离底面201的周缘形成顶面205。打磨装置100包括承载座10、第一打磨机构30、第二打磨机构50及控制器(图未示)。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承载座10包括支撑件11及两个安装件13。支撑件11大致呈矩形板状,两个安装件13分别相对安装于支撑件11上,且两个安装件13之间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130。两个安装件13远离支撑件11的一侧上凹设有固定槽1331。 第一打磨机构30及第二打磨机构50的结构相同,本实施方式中,重点介绍第一打磨机构30。第一打磨机构30包括驱动件31及打磨件33。驱动件31装设于承载座10的其中一个安装部133,并部分固定收容于固定槽1331内。驱动件31包括驱动本体311及凸设于驱动本体311 —端的驱动轴313。驱动本体311固定收容于固定槽1331内,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驱动轴313位于收容空间130内。打磨件33与驱动轴313固定连接,且收容于收容空间130内。打磨件33大致呈圆盘状,其包括主体(图未示)及安装于主体上的多个打磨针335。主体大致呈圆柱状,其一端与传动轴311固定连接。多个打磨针335围绕主体外壁间隔设置,多个打磨针335远离主体的一端共同形成一个打磨面3351。在驱动件31的驱动下打磨件3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打磨面3351对工件200的侧面203及顶面205上的毛刺进行打磨。第二打磨机构50包括驱动件51及打磨件53。第二打磨机构50的驱动件51装设于承载座10的另一个安装部133,并部分固定收容于对应的固定槽1331内,且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打磨机构50的打磨件53与驱动件51相连接,并与第一打磨机构30的打磨件33相对收容于收容空间130内。在驱动件51的驱动下打磨件3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去除第一打磨机构30的打磨件33旋转打磨时沿打磨方向产生的毛刺。可以理解,第一打磨机构30的打磨方向也可以是逆时针方向,对应地,第二打磨机构50的打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可。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打磨针335由尼龙材质制成。可以理解,多个打磨针335也可以由毛材质制成。可以理解,打磨件33、53可以是砂轮。控制器靠近承载座10设置,其分别与第一打磨机构30、第二打磨机构50及机械臂电性连接,以控制机械臂将工件200相对第一打磨机构30及第二打磨机构50移动,且控制第一打磨机构30及第二打磨机构50进行打磨作业。使用时,首先,机械臂吸附工件200的底面201远离侧面203的一侧,且移动至打磨装置100处;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打磨机构30的驱动件31及第二打磨机构50的驱动件51,以使第一打磨机构30的驱动件31驱动第一打磨机构30的打磨件3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第二打磨机构50的驱动件51驱动第二打磨机构50的打磨件5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接着,机械臂带动工件200相对第一打磨机构30及第二打磨机构50移动,此时,在工件200的侧面203上产生沿第一打磨机构30的打磨方向延伸的毛刺,第二打磨机构50的打磨件53去除打磨方向延伸的毛刺,以满足工件200的侧面203加工面的粗糙度的要求。打磨装置100包括相反方向旋转的第一打磨机构30及第二打磨机构50,第一打磨机构30去除工件200的侧面203上的毛刺,且第二打磨机构50去除在工件200的侧面203产生第一打磨机构30的打磨方向毛刺,从而无需多次打磨仅经一道工序即可完成打磨加工,进而提高了打磨效率。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而,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 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打磨装置,其包括承载座、第一打磨机构及控制器,该第一打磨机构安装于该承载座上,并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打磨装置还包括第二打磨机构,该承载座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件,该两个安装件之间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均包括驱动件及打磨件,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对应地安装于该两个安装件上,该第一打磨机构的打磨件与该第一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相连接,该第二打磨机构的打磨件与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相连接,并相对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均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在该控制器的控制下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驱动相应的打磨件以相反方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磨件包括主体及多个打磨针,该主体一端与该驱动件固定连接,该多个打磨针围绕该主体外壁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打磨针远离该主体的一端共同形成一个打磨面,以与工件相抵持进行打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驱动本体及凸设有该驱动本体一端的驱动轴,该驱动本体固定装设于该承载座的安装件上,并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该驱动轴与该打磨件固定连接,以使在该驱动本体的驱动下该驱动轴带动该打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还包括支撑件,该两个安装件分别对应地安装于该支撑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安装件上靠近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的一侧上凹设有固定槽,该第一打磨机构及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对应安装于该两个安装件的固定槽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打磨针由毛或尼龙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磨件为砂轮。
专利摘要一种打磨装置包括承载座、第一打磨机构、第二打磨机构及控制器。承载座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件,两个安装件共同形成一个收容空间,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均包括驱动件及打磨件,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相应地安装于两个安装件上,第一打磨机构的打磨件与该第一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相连接,第二打磨机构的打磨件与该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相连接,并相对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第一打磨机构及第二打磨机构的驱动件分别驱动相应的打磨件,以相反方向转动。打磨装置具有打磨效率较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24B9/00GK203125269SQ20122057677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
发明者苏荣春 申请人: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