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通过压铸模具生产压铸件时,压铸件端面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孔位,当前的加工方法是:将其中一个孔位所在部位铸成实心,通过另一个孔位,采用一个滑块沿固定在滑块座上的导滑条实现抽芯,这种加工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增加了压铸件产品的后续机加工序,不仅增加加工成本,并且压铸件产品铸成实心孔位的部位质量也无法保证,容易出现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压铸件质量的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包括安装在模具上的第一滑块座、置于第一滑块座两端的第一导滑条以及相对第一导滑条配合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座上设有抽芯油缸,所述模具上设有第二滑块座,所述第二滑块座两端安装有第二导滑条,所述第二导滑条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座上,所述第二导滑条之间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穿设有导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座的端边与所述第一滑块座的端边所成的夹角为0度至3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滑条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导滑条通过螺栓 穿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座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滑条上开设有若干固接孔,所述第二导滑条通过螺丝穿过固接孔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座安装在模具外部且与模具水平方向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通过采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多方向抽芯机构实现了压铸件同一端面不同方向的孔位在压铸过程中多方向抽芯,减少机加工序,降低了成本,并避免压铸件出现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提高压铸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一种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包括安装在模具上的第一滑块座10、置于第一滑块座10两端的第一导滑条20以及相对第一导滑条20配合滑动的第一滑块30。
第一滑块座10安装在模具外部且与模具水平方向平行,第一滑块座10上设 有抽芯油缸70,以对压铸件抽芯时提供抽出力。
第一导滑条20为两条,且分布在第一滑块座10的两端,以便对压铸件抽芯时第一滑块30顺利滑动。具体地,第一导滑条20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图未示),第一导滑条20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座10的两端。
第一滑块30置于第一导滑条20之间,且可在第一导滑条20内滑动,第一滑块30配合压铸件的一个孔位,以对压铸件抽芯并成型平面,可实现压铸件在开模方向无斜度。
所述模具上设有第二滑块座40,第二滑块座40的端边与第一滑块座10的端边所成的夹角为0度至30度。
所述第二滑块座40两端安装有第二导滑条50,第二导滑条50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座10上,具体地,第二导滑条50上开设有若干固接孔(图未示),第二导滑条50通过螺丝穿过固接孔安装在第一滑块座10上。
所述第二导滑条50之间设有第二滑块60,第二滑块60可在第二导滑条50内滑动。第二滑块60配合压铸件的另一个孔位,所述第二滑块60上穿设有导柱80,以对第二滑块60对压铸件抽芯,实现压铸件的铸孔,避免压铸件出现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提高压铸件的产品质量。
模具开模时,第二滑块60在导柱80的作用下沿固定在第一滑块座10的第二导滑条50实现定距抽芯,开模完毕,第一滑块30在抽芯油缸70作用下实现抽芯同时拖动第二滑块60做水平移动,第一滑块30完成抽芯,压铸件顶出,进入下一个动作,第一滑块30插芯到位同时带动第二滑块60做水平移动复位,第一滑块30插芯完毕,开始合模,第二滑块60在导柱80作用下实现插芯到位,合模完毕,开始压铸,压铸完毕、保压,冷却、开模进入下一个动作循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抽芯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通过采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多方向抽芯机构实现了压铸件同一端面不同方向的孔位在压铸过程中多方向抽芯,减少机加工序,降低了成本,并避免压铸件出现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提高压铸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