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1985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浇注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熔模铸造工艺,简单说就是用易熔材料制成可熔性模型,在其上涂覆若干层特制的耐火涂料,经过干燥和硬化形成一个整体型壳后,再用蒸汽或热水从型壳中熔掉模型,然后把型壳置于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最后将铸型放入焙烧炉中经过高温焙烧,铸型或型壳经焙烧后,于其中浇注熔融金属而得到铸件。但是铸件尺寸不能太大工艺过程复杂铸件冷却速度慢.熔模铸造在所有毛坯成形方法中,工艺最复杂,铸件成本也很高,但是如果产品选择得当,零件设计合理,高昂的铸造成本由于减少切削加工、装配和节约金属材料等方面而得到补偿,则熔模铸造才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提高产品性能,且具有良好经济性的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

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蜡模;将各种混合成分的制作蜡模的原料注入模具中,冷凝成型;所述各种混合成分的制作蜡模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方,包括:石蜡:40-50;硬脂酸辛酯:20-25;微晶蜡:20-30;聚乙烯蜡:15-20;二甲苯:3;

(2)制造型壳;在蜡模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涂料,然后撒砂加固,干燥、硬化后得到型壳;所述涂料包括:水玻璃、石英粉、硅砂、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和消泡剂;

(3)将所述型壳进行蒸汽脱蜡,焙烧;将带有蜡模的型壳放在75~85℃的热水中,使蜡料熔化后从浇注系统中流出;

(4)将型壳进行焙烧;再把脱蜡后的型壳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850~900℃,保温1~2小时,烧去型壳内的残蜡和水分;

(5)向焙烧后的型壳内浇注合金液,凝固后用人工或熔模铸造方法去掉型壳,将得到的铸件进行抛光处理,形成铸件。

本发明的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是一种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严格对各阶段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提高了产品性能,工序显著减少,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及其制造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蜡模;将各种混合成分的制作蜡模的原料注入模具中,冷凝成型;所述各种混合成分的制作蜡模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方,包括:石蜡:40-50;硬脂酸辛酯:20-25;微晶蜡:20-30;聚乙烯蜡:15-20;二甲苯:3;

(2)制造型壳;在蜡模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涂料,然后撒砂加固,干燥、硬化后得到型壳;所述涂料包括:水玻璃、石英粉、硅砂、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和消泡剂;

(3)将所述型壳进行蒸汽脱蜡,焙烧;将带有蜡模的型壳放在75~85℃的热水中,使蜡料熔化后从浇注系统中流出;

(4)将型壳进行焙烧;再把脱蜡后的型壳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850~900℃,保温1~2小时,烧去型壳内的残蜡和水分;

(5)向焙烧后的型壳内浇注合金液,凝固后用人工或熔模铸造方法去掉型壳,将得到的铸件进行抛光处理,形成铸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方法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模的铸造加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泵体铸造方法,包括采用树脂砂为原料,并采用树脂砂制作砂型,配模合箱后形成树脂砂型,再进行浇注液的制作,其原料化学成分的百分比含量如下:C:3.0‑3.2%;Si:1.8‑2.0%;Mn:0.4‑0.5%;P:0.08%;S:0.01%;Mg:0.03‑0.04%;Re:0.01‑0.02%;Cu:0.6‑0.8%或Sn:0.04‑0.05%;其余为Fe;将上述原料在电炉内加热至熔炼温度,使合金充分熔化形成铁水,形成浇注液;向树脂砂型中浇注所述的浇注液,凝固后形成铸件;待铸件全部冷却后,经清砂,再进行热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证了铸件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金兰压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3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