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压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279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模具压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力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模具的型腔内注入金属熔融液,待金属熔融液冷却后形成工件,是一种常见的制造机械零件的手段。模具一般包括上下两部分,对模具注入金属熔融液后,在型腔中的金属熔融液冷却成型前,需要对模具的两部分进行压紧,是由于模具没有被压紧时,型腔中可能未被金属熔融液充满,对模具的上下两部分压紧,使金属熔融液在受到合模的压力时挤入模具的型腔内,使原本未被充满的模具型腔内充满金属熔融液。

模具如果在型腔中未充满金属熔融液时过早的受到冷却,会导致成型的工件不合格。最好是在型腔充满金属熔融液的同时开始对模具进行冷却,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压铸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模具压铸装置中金属熔融液在未充满模具型腔时过早地凝固导致成型的工件不合格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模具压铸装置,包括底座、支架、轴筒和转轴,所述轴筒通过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轴筒竖直布置,轴筒上设有轴向方向的内螺纹,转轴包括光滑部和设有外螺纹的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和轴筒螺纹连接,转轴的上端连接有旋转电机,转轴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模板,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有外齿轮,所述外齿轮位于螺纹部的下方,还包括筒状结构的罩筒、接近开关和与接近开关电连接的冷风机,所述罩筒位于底座上,罩筒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罩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齿轮相配合的内齿轮,所述罩筒和内齿轮均与转轴同轴,所述内齿轮位于外齿轮的下方,所述压模板位于内齿轮的下方,所述接近开关位于压模板的下方,所述冷风机包括朝向罩筒的出风口。

本基础方案的技术原理为:

轴筒通过支架固定,轴筒对竖直布置的转轴起到支承和限位的作用,转轴包括螺纹部和光滑部,当转轴和轴筒之间为螺纹部和轴筒配合时,转轴的运动方式为:相对轴筒转动,同时沿自身轴向即竖直方向移动。当转轴与轴筒之间为光滑部与轴筒的配合时,转轴的运动方式为:相对轴筒转动,竖直方向没有移动。

首先,打开旋转电机,旋转电机正向旋转并带动转轴转动,由于转轴和轴筒之间为螺纹部和轴筒的配合,因此转轴相对轴筒转动,由于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连接,转轴转动的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带动转轴上的外齿轮和压模板向下运动,压模板逐渐靠近位于压模板下方的模具。当转轴的螺纹部运动到离开轴筒的位置时,转轴和轴筒之间转为光滑部与轴筒的配合,此时压模板刚好运动到与模具接触并施加一定压力的位置,且外齿轮移动到与内齿轮啮合的位置,另一方面,压模板移动到触发接近开关的位置。

因此,当转轴和轴筒之间转为光滑部与轴筒的配合,转轴在竖直方向上不再移动,压模板持续地对模具施加压力,并且外齿轮带动内齿轮和与内齿轮固定连接的罩筒旋转。另一方面,与接近开关电连接的冷风机通过出风口对罩筒吹冷却风,冷却风通过通风口进入罩筒内。罩筒内由于罩筒的旋转,冷却风作螺旋状运动形成旋风,对位于罩筒中心位置的模具进行冷却,加快模具内的金属熔融液冷却形成工件。

模具内的工件形成后,使旋转电机反向旋转,带动转轴反向转动,转轴和轴筒之间重新转为螺纹部和轴筒的配合,因此,转轴在反向转动的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由于内齿轮和外齿轮啮合,带动内齿轮和与内齿轮固定连接的罩筒随转轴向上移动,接近开关由于压模板的远离被关闭,冷风机被关闭。罩筒向上移动后,取出模具。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中的压模板以一定的速度靠近模具,将模具的上下两部分逐渐压紧,模具内的金属熔融液在受到合模的压力时挤入模具的型腔内,使原本未被充满的模具型腔内充满金属熔融液。压模板压紧模具的同时,内齿轮和外齿轮转为相互啮合,压模板靠近到触发接触开关的位置,开始对模具进行冷却。本方案在压紧模具的同时开始对模具进行冷却,能够避免模具内的金属熔融液在未充满模具型腔时过早地凝固,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

本方案中的压模板在压紧模具的同时在不停旋转,能够保证模具的整个顶部均匀地受到压力,保证模具的每部分均被压紧。

冷却一段时间后,模具内的工件成型,通过旋转电机反向旋转,带动内齿轮和与内齿轮固定连接的罩筒随转轴向上移动,接近开关由于压模板的远离被关闭,冷风机被关闭。罩筒向上移动后,便于取出模具。

本方案在压紧模具的同时冷风机开始对模具进行冷却。在型腔充满金属熔融液的同时开始对模具进行冷却,能够保证成型的工件符合要求。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环形的罩筒座,所述罩筒座上设有延周向的环形的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个细棍,所述细棍呈辐射状分布且沿凹槽的周向均布,所述细棍上均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上设有通孔,滚珠通过通孔转动连接在细棍上,所述罩筒位于罩筒和底座之间。

由滚珠对罩筒起支承的作用,当罩筒旋转时,带动滚珠旋转,罩筒在罩筒座上旋转,罩筒座对罩筒的阻力小。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或方案一的优选,内齿轮与罩筒通过销固定连接。

优选方案三:作为方案二优选,所述光滑部和螺纹部上均涂有耐磨涂层。

优选方案四:作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冷风机的出风口为喇叭状,出风口距离罩筒3-5c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模具压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罩筒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支架2、轴筒3、转轴4、内螺纹301、螺纹部401、光滑部402、旋转电机5、压模板6、外齿轮7、罩筒8、通风孔801,内齿轮9,接近开关10、冷风机11,出风口12、罩筒座13、凹槽14、细棍15、滚珠16、销17。

如图1所示的一种模具压铸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轴筒3和转轴4,所述轴筒3通过支架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轴筒3竖直布置,轴筒3上设有轴线方向的内螺纹301,转轴4包括光滑部402和设有外螺纹的螺纹部401,光滑部402和螺纹部401上均涂有耐磨涂层,螺纹部401与轴筒3螺纹连接。转轴4的上端连接有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5能够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转轴4远离旋转电机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模板6,转轴4上还固定连接有外齿轮7,所述外齿轮7位于螺纹部401的下方。

还包括筒状结构的罩筒8,罩筒8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801,所述罩筒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齿轮7相配合的内齿轮9,罩筒8和内齿轮9通过销17固定连接,所述罩筒8和内齿轮9均与转轴4同轴,所述内齿轮9位于外齿轮7的下方,所述压模板6位于内齿轮9的下方。

还包括接近开关10和与接近开关10电连接的冷风机11,冷风机11的出风口12朝向罩筒8,出风口12与罩筒8的距离为4cm,接近开关10位于压模板6的下方。

还包括如图2所示的环形的罩筒座13,罩筒座13位于罩筒8和底座1之间,所述罩筒座13上设有延周向的环形的凹槽14,凹槽14内设有若干个细棍15,所述细棍15呈辐射状分布且沿凹槽14的周向均布和滚珠16,所述细棍15上均设有滚珠16,所述滚珠16上设有通孔,滚珠16通过通孔转动连接在细棍15上,罩筒8的底部下沿位于凹槽14内。

模具压铸装置工作时,打开旋转电机5,旋转电机5带动转轴4转动,由于轴筒3被固定在底座1上,转轴4通过外螺纹与轴筒3转动连接,因此转轴4相对轴筒3转动,由于外螺纹和内螺纹301的配合连接,转轴4转动的同时,沿自身轴向即竖直方向运动。

首先,转轴4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带动转轴4上的外齿轮7和压模板6向下运动,压模板6逐渐靠近位于压模板6下方的模具。由于转轴4包括螺纹部401和光滑部402,当转轴4的螺纹部401运动到离开轴筒3的位置时,转轴4与轴筒3之间为光滑部402与轴筒3的配合,此时压模板6刚好运动到与模具接触的位置时,且外齿轮7移动到与内齿轮9啮合的位置。压模板6开始对模具施加压力,并且外齿轮7带动内齿轮9和与内齿轮9固定连接的罩筒8旋转,同时,由于压模板6靠近接近开关10,接近开关10被触发打开,与接近开关10电连接的冷风机11通过出风口12对罩筒8吹冷却风,冷却风通过通风口进入罩筒8内。罩筒8内由于罩筒8的旋转,冷却风作螺旋状运动形成旋风,对位于罩筒8中心位置的模具进行冷却,加快模具内的金属熔融液冷却形成工件。

模具内冷却形成工件后,使旋转电机5反向旋转,带动转轴4反向转动,转轴4和轴筒3之间重新转为螺纹部401和轴筒3的配合,因此,转轴4在反向转动的同时,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由于内齿轮9和外齿轮7啮合,带动内齿轮9和与内齿轮9固定连接的罩筒8随转轴4向上移动,接近开关10由于压模板6的远离被关闭,冷风机11被关闭。罩筒8向上移动后,便于取出模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