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及退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66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火炉及退火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退火炉及退火设备。



背景技术:

退火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退火炉是退火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通常是先将工件装入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炉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现有的退火方式下,工件进入炉膛之后一直保持平移,再输出炉膛。由于工件放置于传送设备上,可能造成放置面与上表面受热不均,影响退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炉,其能够更加均匀的加热工件,退火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火设备,其能够更加均匀的加热工件,退火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退火炉,其包括形成加热空腔的炉壁、设于加热空腔内的发热体、传送装置、驱动传送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翻转装置,炉壁设有入口和出口,传送装置位于退火炉内,传送装置连接入口和出口,翻转装置包括翻转轴、以及设于翻转轴的翻转件,翻转轴与炉壁转动连接,翻转件具有开口,翻转件自身形成容置空间,翻转装置位于传送装置的传送路线上以翻转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翻转件包括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第一翻转部与第二翻转部分别为板状,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的一侧分别与翻转轴固定连接,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相互平行或斜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第一传送部连接入口,第二传送部连接出口,第一传送部与第二传送部之间设有间隙,翻转件位于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之间的间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第一传送部靠近间隙的一端高于第二传送部靠近间隙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第一翻转部包括多个第一杆体,多个第一杆体平行间隔设置于翻转轴,第一杆体与翻转轴垂直;第二翻转部包括多个第二杆体,多个第二杆体平行间隔设置于翻转轴,第二杆体与翻转轴垂直,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互平行或斜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传送装置包括多条平行的传送带,多条传送带分别连接入口和出口,翻转件的多个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可随翻转轴转动至与多条传送带交错。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翻转轴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垂直,翻转轴的一端伸出侧壁,翻转轴伸出侧壁的一端设有转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退火炉的发热体从入口向出口呈螺旋状延伸,螺旋状的发热体将传送装置包围于螺旋内部。

一种退火设备,其包括上述的退火炉、连接至入口的输入传送部、连接至出口的输出传送部以及位于输出传送部下游的冷却装置,输入传送部与输出传送部均分别连接于入口和出口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工件从退火炉的入口传送至出口的过程中,由翻转装置对工件进行翻转,因此工件受热均匀,退火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退火炉的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退火炉的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退火炉的翻转装置和轨道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退火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标:100-退火炉;110-炉壁;111-入口;112-出口;113-入炉感应器;114-出炉感应器;115-温度测头;120-传送装置;121-第一传送部;122-第二传送部;130-翻转装置;131-翻转轴;132-第一翻转部;133-第二翻转部;134-侧板;140-发热体;200-退火炉;220-传送装置;221-传送带;230-翻转装置;231-翻转轴;232-第一翻转部;233-第一杆体;234-第二翻转部;300-退火设备;310-输入传送部;320-输出传送部;330-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退火炉100,其包括形成加热空腔的炉壁110、设于加热空腔内的传送装置120、驱动传送装置120的驱动装置(图未示)、设于加热空间内用于翻转工件的翻转装置130以及给工件加热的发热体140。

炉壁110整体为筒状,其两端分别设有入口111和出口112,炉壁110的入口111处设有入炉感应器113,出口112处设有出炉感应器114,工件进入退火炉100时,入炉感应器113收到信号,由控制系统控制发热体140运作,对工件进行加热;当工件离开退火炉100时,出炉感应器114收到工件抵达的信号,由控制系统控制发热体140停止运作。炉壁110的内衬采用耐火材料制成,比如成分主要为氧化镁的耐火材料。

传送装置120的一端连接至入口111,传送装置120的另一端连接至出口112,工件从入口111进入,由传送装置120输送至出口112,并退出退火炉100。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20包括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第一传送部121的一端连接至入口111,另一端向出口112所在一侧延伸;第二传送部122的一端连接至出口112,第二传送部122的另一端向入口111所在一侧延伸。

第一传送部121远离入口111的一端和第二传送部122远离出口112的一端分别大致延伸至退火的中部,且第一传送部121与第二传送部122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均水平设置,并且第一传送部121高于第二传送部122,入口111的位置高于出口112的位置。优选地,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均采用辊道的形式进行对工件的输送,辊道采用耐热钢制成。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20采用两段式(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并且第一传送部121的位置高于第二传送部122,是为了工件更好地翻转。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之间的预留间隙位于退火炉100大致中间的位置,是为了工件两侧的受热时间能够大致相同,使得受热更加均匀。传送装置120采用辊道形式更加稳定,负载能力、耐热能力较为优秀。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20可以采用一段式;或者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在同一水平面上;或者第一传送部121与第二传送部122之间的预留间隙可以位于入口111和出口112之间的任意位置;辊道也可以被耐热的传送带等其他设备取代。

请参照图1和图2,翻转装置130包括翻转轴131与设置于翻转轴131的翻转件,翻转件自身形成容置空间。翻转轴131的形状为杆体,翻转轴131的两端分别与炉壁110可转动地连接。翻转轴131位于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之间的间隙处,并且翻转轴131与传送装置120的传送方向垂直。翻转轴131的一端伸出炉壁110,其伸出炉壁110的一端设有转动部(图未示)。翻转装置130主要由耐热钢制成,转动部上设有隔热的材料,方便技术工人使用,防止烫伤。

翻转件固定连接于翻转轴131,翻转件包括第一翻转部132、第二翻转部133以及侧板134,第一翻转部132和第二翻转部133为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板状。第一翻转部13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翻转轴131,第二翻转部1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翻转轴131,第一翻转部132和第二翻转部133的自由端向垂直于翻转轴131的方向伸展,第一翻转部132与第二翻转部133呈一定夹角。两个侧板134平行地设置于第一翻转部132和第二翻转部133的伸展方向的两侧。第一翻转部132、第二翻转部133和侧板134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以容纳工件。

当工件从入口111通过第一传送部121输送至退火炉100的中间位置时,翻转件的开口对应第一传送装置120靠近退火炉100中部的一端,由第一传送部121将工件送入翻转件中。然后翻转件随翻转轴131转动至第二传送部122一侧,将工件放下至第二传送部122,继续传送,工件完成翻转。

应当理解,在翻转装置130的翻转轴131设于第一传送部121和第二传送部122之间且垂直于传送装置120的传送方向,是为了更好地将第一传送部121输送而来的工件装入,并翻转至第二传送部122上。转动部是为了方便技术人员转动翻转装置130。而翻转件的形状设计成具有开口的斗型,是为了更好地容纳工件,防止工件掉落。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翻转轴131不必严格垂直于传送装置120的传送方向,翻转轴131也不必为直杆。翻转件的第一翻转部132和第二翻转部133可以平行。翻转件的第一翻转部132、第二翻转部133可以为弧形,也可以为栅形,翻转件的侧板134可以省略。在其他实施例中,翻转轴131可以设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设置于翻转轴131与炉壁110交接处,用于感应工件是否落入翻转件内。同时,翻转轴131可以省略翻转部而直接与电机相连,当工件落入翻转件后,电机驱动翻转轴131转动,实现对工件的翻转操作。

发热体140为条状,其从退火炉100的入口111向出口112螺旋状延伸。螺旋状的发热体140整体上将传送装置120包围在发热体140的中部,从而能更好地从各个角度对传送装置120上的工件进行加热。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螺旋状的发热体140可以由设于传送装置120周围的多个发热元件替代,多个发热元件圆周阵列于传送装置120的周围。

退火炉100的入口111处、出口112处以及中部分别设有温度测头115以检查各个位置的温度。应当理解,温度测头115可以设置于退火炉100内的更多位置,例如输送方向上的1/4处和3/4处等。

退火炉100的工作原理是:工件从退火炉100的入口111进入,入炉感应器113收到信号,加热体开始发热。工件由第一传送部121传送至退火炉100的中部,此时翻转装置130的翻转件的开口对应第一传送部121的端部,工件落入翻转件,并靠于第一翻转部132。此时转动翻转轴131,翻转件随着翻转轴131转动至第二传动部一侧,工件先翻转至第二翻转部133,然后滑落至第二传送部122。第二传送部122将工件传送至退火炉100的出口112,出炉感应器114收到信号,发热体140停止发热。期间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温度测头115的数据,调整发热体140的发热功率以控制炉温。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退火炉200,其与第一实施例的退火炉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传送装置220与翻转装置230与第一实施例有所不同。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传送装置220包括多条传送带221,多条传送带22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同一水平高度上的入口111和出口112。优选地,传送带221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保持水平。应理解,入口111和出口112高度相等,传送带221水平设置仅为更好地输送工件及翻转工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传送带221可以是倾斜的、非平行的。

翻转装置230设于传送装置220的传送路线的中间位置。翻转装置230的翻转件包括第一翻转部232和第二翻转部234。第一翻转部232有多个第一杆体233组成,第一杆体233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一端与翻转轴23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翻转部234由多个第二杆体(图未示)组成,第二杆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杆体的一端与翻转轴23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杆体233和第二杆体相互平行且间隔,且均垂直于翻转轴231,第一翻转部232和第二翻转部234之间形成容纳工件的容置空间。多个第一杆体233可以翻转至与多个传送带221交错;多个第二杆体可以翻转至与多个传动带相互交错。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翻转装置230可以设在出口112与入口111之间的其他位置而非传送路线的中间位置,第一杆体233和第二杆体可以不平行而是具有一定夹角,只要多个第一杆体233和多个第二杆体之间能容置工件即可。

退火炉200的工作原理为:当工件由传送装置220传送至翻转装置230时,第一翻转部232的多个第一杆体233翻转至多个传送带221之间的间隙内或者多个传送带221之下。第二翻转部234位于传送带221之上,工件由传送带221输送入第一翻转部232和第二翻转部234之间。此时转动翻转件,第一杆体233将工件托起,然后翻转件转至另一侧,由第二杆体托起工件。当第二杆体进入传送带221的间隙时,工件落在传送带221上,工件继续向退火炉200的出口112移动。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退火设备300,其包括退火炉100、设置于入口111外部的输入传送部310、设置于出口112外部的输出传送部320以及输出传送部320下游的冷却装置330。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退火炉100可由退火炉200(见图3)替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退火炉及退火设备中的工件从退火炉的入口传送至出口的过程中,由翻转装置对工件进行翻转,因此工件受热均匀,退火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