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83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合金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表面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材质为9Cr3Mo,直径为300mm的工作辊在制造过程中,淬硬层深度为15mm左右,且硬度为90HSD,而距表面20mm处硬度就低于90HSD,远远不能达到使用要求,急需设计一种新型淬火装置,增加淬硬层深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增加淬硬层深度,且硬度不低于90HSD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工频感应圈、中频感应圈、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连接杆;

所述工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中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工频感应圈位于中频感应圈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

所述工频感应圈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的高度;

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且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频感应圈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工频感应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固定在环形工频感应板上,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环形工频感应板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绝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装有第一冷却液接头;所述中频感应圈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中频感应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分别固定在环形中频感应板上,且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位于环形中频感应板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第四连接板绝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分别装有第二冷却液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频感应圈上设有第一测温孔,所述中频感应圈上设有第二测温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由两块翼板构成,且两块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两块翼板之间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相应的连接块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径和中频感应圈的外径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液接头,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冷却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工频感应圈、中频感应圈、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连接杆;所述工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中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工频感应圈位于中频感应圈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且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且位于冷却机构的上方,待工作辊预热后放置在机床上,所述工频感应圈为主加热圈,加热温度在910℃~920℃,频率为50Hz,中频感应圈作为辅助加热,加热温度在930℃~940℃,频率为250Hz,工作辊依次从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走过,然后进入冷却机构内冷却,由于所述工频感应圈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的高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的奥氏体化温度,也延长了工作辊在工频感应圈的保温时间,使其奥氏体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了淬硬层的深度,使得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硬度不低于90HSD,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工频感应圈1、中频感应圈2、第一冷却管3、第二冷却管4、第一连接座5、第二连接座6和连接杆7;

所述工频感应圈1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5,中频感应圈2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6,所述工频感应圈1位于中频感应圈2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6固定连接;

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2的高度;

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3,且第一冷却管3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2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4,且第二冷却管4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

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工频感应圈1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工频感应板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固定在环形工频感应板1-1上,且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位于环形工频感应板1-1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2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1-3绝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装有第一冷却液接头9;所述中频感应圈2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中频感应板2-1、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所述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分别固定在环形中频感应板2-1上,且第三连接板2-2与第四连接板2-3位于环形中频感应板2-1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2通过紧固件与第四连接板2-3绝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分别装有第二冷却液接头10。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工频感应圈1或中频感应圈进行测温,所述工频感应圈1上设有第一测温孔1-4,所述中频感应圈2上设有第二测温孔2-4。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两块相邻的连接板通电短路,所述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1-5,所述第三连接板2-2与第四连接板2-3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2-5。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均由两块翼板构成,且两块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两块翼板之间设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上相应的连接块8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合理性,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外径和中频感应圈2的外径相等。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冷却管与冷却液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液接头11,所述第二冷却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冷却液接头12。

本实用新型用来冷却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的冷却液为冷却水,所述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均选用紫铜板加工而成,所述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4管均选用的是空心水冷紫铜管。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将其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且位于冷却机构的上方,待工作辊预热后放置在机床上,所述工频感应圈1为主加热圈,加热温度在910℃~920℃,频率为50Hz,中频感应圈2作为辅助加热,加热温度在930℃~940℃,频率为250Hz,工作辊依次从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走过,然后进入冷却机构内冷却,由于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2的高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的奥氏体化温度,也延长了工作辊在工频感应圈的保温时间,使其奥氏体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了淬硬层的深度,使得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硬度不低于90HSD,满足了使用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