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661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冶炼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



背景技术:

合理使用中间包冲击板可避免高温钢水直接冲击中间包包底,有效延长中间包内衬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中间包冲击板具有的特点为:中间包冲击板安装方便,烘烤无爆裂,耐钢水、熔渣的冲蚀,不污染钢水,可以满足钢厂提高中间包耐材综合寿命、降低消耗、并可提高连浇率。中间包冲击板作用:冲击板用于中间包钢水冲击区,水口座砖用于安装水口,用户可根据冶炼工艺条件和中间包的使用情况对挡板、冲击板、水口座砖进行合理搭配。由于炼钢行业中的连铸中间包冲击板在工作时,承受着大包铸流熔融钢水的巨大热能和动能冲击,其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中间包的安全和寿命,因此,冲击板是影响中间包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中间包干式振动料工作层的开发,为中间包使用寿命的提高打下基础。然而现有冲击板均是一个点直接承受钢水的动能冲击,导致冲击板上的一个点在钢水长期冲击下容易发生破裂,进而导致冲击板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可以将钢水冲击进行分散的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利用增强腔的弧形顶壁和与之配合的耐火砖使得冲击在冲击板上一个点上的作用力被分散开,增强了冲击板的抗冲击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下板体上板面设置有开口位于所述下板体侧板面上的U形槽,所述上板体设置在所述U形槽内且与所述下板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板体内设有增强腔,平于所述下板体侧板面的所述增强腔截面的顶壁为弧形,所述增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增强腔形状和体积相同的耐火砖。

上述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所述上板体内设置有上增强筋网,所述上增强筋网包括斜插筋和平行筋,所述平行筋与所述下板体上板面平行,所述斜插筋与所述下板体上板面的夹角α为45°。

上述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所述下板体内设置有下增强筋网,所述下增强筋网包括纵向筋和横向筋,所述纵向筋垂直于所述下板体上板面。

上述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所述上板体内设有大于或等于两个所述增强腔。

上述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所述增强腔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平于所述下板体侧板面的所述第一腔室截面的顶壁为弧形,平于所述下板体侧板面的所述第二腔室截面为倒梯形,平于所述下板体侧板面的所述第三腔室截面为正立梯形,平于所述下板体侧板面的所述第四腔室截面的底壁为弧形,所述第一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腔室的空腔与所述第二腔室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二腔室的空腔与所述第三腔室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三腔室设置于所述第四腔室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三腔室的空腔与所述第四腔室的空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带有弧形顶壁的增强腔和与之配合的耐火砖可以使冲击在冲击板上作用力在传递过程得到有效分散,从而削弱冲击力对冲击板局部区域的冲击作用,从而减少钢水冲击对冲击板的破坏作用。

2.本实用新型利用倒梯形的增强腔可以有效降低冲击力对下板面的冲击作用,避免上板体发生破损出现裂纹时裂纹过快扩散到下板体上,有效延长了冲击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的上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的下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板体;2-下板体;3-耐火砖;4-上增强筋网;5-下增强筋网;6-U形槽;7-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第四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连铸中间包长寿命双浇位冲击板,包括上板体1和下板体2,所述下板体2上板面设置有开口位于所述下板体2侧板面上的U形槽6,所述上板体1设置在所述U形槽6内且与所述下板体2固定连接;所述上板体1内设有增强腔,平于所述下板体2侧板面的所述增强腔截面的顶壁为弧形,所述增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增强腔形状和体积相同的耐火砖3。其中,所述上板体1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增强腔。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冲击力,同时将钢水冲击在所述上板体1上板面的冲击力进行初步分散,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板体1内设置有上增强筋网4,所述上增强筋网4包括斜插筋和平行筋,所述平行筋与所述下板体2上板面平行,所述斜插筋与所述下板体2上板面的夹角α为45°。并在所述下板体2内设置有下增强筋网5,所述下增强筋网5包括纵向筋和横向筋,所述纵向筋垂直于所述下板体2上板面。

而为了避免所述上板体1出现裂纹后裂纹向所述下板体2扩散,同时减少冲击力对冲击板局部的冲击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增强腔包括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三腔室9和第四腔室10,平于所述下板体2侧板面的所述第一腔室7截面的顶壁为弧形,平于所述下板体2侧板面的所述第二腔室8截面为倒梯形,平于所述下板体2侧板面的所述第三腔室9截面为正立梯形,平于所述下板体2侧板面的所述第四腔室10截面的底壁为弧形,所述第一腔室7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8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腔室7的空腔与所述第二腔室8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8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9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二腔室8的空腔与所述第三腔室9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三腔室9设置于所述第四腔室10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三腔室9的空腔与所述第四腔室10的空腔连通。

当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板体1上板面局部受到钢水冲击时,所述上板体1上板面会将钢水的冲击力先传递到所述上增强筋网4,所述上增强筋网4的结构有利于钢水的冲击力通过所述上增强筋网4向所述上板体1其他部分传递,以使得所述上板体1能够整体承受钢水的冲击力,而当钢水冲击力由所述上板体1上板面部分传递到所述增强腔时,钢水冲击力由所述耐火砖3承受,首先利用所述第一腔室7的弧形结构对钢水冲击力进行进一步分散,同时利用所述第二腔室8的倒梯形结构减少钢水冲击力由所述上板体直接向所述下板体2传递的可能性,同时截断钢水冲击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然后利用所述第三腔室9的正立梯形和所述第四腔室10的底壁弧形结构进一步对钢水冲击力进行分散。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钢水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分散,避免了钢水冲击力对所述上板体1上板面局部连续冲击带来的危害,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