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524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纳米粉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纳米粉体也叫纳米颗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有人称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而又小于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计算,假设每个原子尺寸为1埃,那么它所含原子数在1000个-10亿个之间。它小于一般生物细胞,和病毒的尺寸相当。纳米颗粒的形态有球形、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制成纳米颗粒的成分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氧化物,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化合物。纳米碳酸钙是纳米粉体的一种,它包括超细碳酸钙和超微细碳酸钙,它们是新型高档功能性填充材料。制备碳酸钙的方法一般有物理法、复分解法、碳化法、夹套反应釜法等。

采用夹套反应釜制备纳米CaCO3产品的优点是通过夹套可及时移去反应热,易于实现低温碳化反应,有利于纳米CaCO3的生成;通过搅拌,克服了传统鼓泡塔制得的产品粒度不均匀性,减小了气泡的体积,增大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碳化速度;便于在反应中引入各种助剂,及时均匀地分散在整个液体中,易控制CaCO3的粒径和晶形。但是现有反应装置在移去反应热时,为了较快的进行散热,通常会通入大量的冷却介质,造成冷却介质的过多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反应釜,该冷却装置通过对夹套进行进一步改进,能够有效移去反应热的同时,减少冷却介质的使用,避免了冷却介质的大量浪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反应釜,包括筒体、筒盖,筒盖盖合在筒体上,筒盖上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入口和电机,筒体外设置有中空的夹套,夹套包覆除筒体底部之外的外壁表面,夹套上方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管,夹套下方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管,夹套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分别设置在夹套内的两内壁上,且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为相对错位设置,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均与夹套内壁具有孔隙。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夹套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为了快速散热,通入的冷却介质快速而大量,这样造成了过多的浪费,二是,冷却介质的快速流通,会造成冷却介质和筒体之间的热交换不够充分,从而降低了冷却介质的利用效率。本发明在夹套内设置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通过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对冷却介质适当的阻挡作用,减缓了冷却介质在夹套内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冷却介质和筒体进行充分有效的热交换,避免现有的冷却介质在没有和筒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被排放出夹套内。本发明的冷却介质在夹套内的运动大致如下: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管处进入到夹套内,通过第一阻流板时,受到第一阻流板的阻挡,进入到第二阻流板处,再次受到第二阻流板的阻挡,冷却介质在受到阻挡后会减缓流速,能够与筒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冷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均向下倾斜设置。向下倾斜设置能够保证快速散热,同时也鞥能够赋予冷却介质一定的缓冲作用。

第一阻流板的上表面上设置左旋凸起。

第二阻流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右旋凸起。左旋凸起和右旋凸起的设置能够帮助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湍流,有利于热交换的充分进行。

与夹套接触的筒体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为了进一步快速移除热量,在筒体外壁上设置了多个凸起,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利于散热的进行。

还包括与电机相连的转动轴,转动轴延伸入筒体内,切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桨。

第一阻流板和第二阻流板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阻流板和多个第二阻流板交替分别相对设置在夹套内的两内壁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夹套进行进一步改进,能够有效移去反应热的同时,减少冷却介质的使用,避免了冷却介质的大量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筒盖,2-筒体,3-凸起,4-冷却介质入口管,51-第一阻流板,52-第二阻流板,6-搅拌桨,7-冷却介质出口管,8-二氧化碳气体入口,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反应釜,包括筒体2、筒盖1,筒盖1盖合在筒体2上,筒盖1上设置有二氧化碳气体入口8和电机9,筒体2外设置有中空的夹套,夹套包覆除筒体2底部之外的外壁表面,夹套上方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管,夹套下方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管7,夹套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分别设置在夹套内的两内壁上,且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为相对错位设置,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均与夹套内壁具有孔隙。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夹套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为了快速散热,通入的冷却介质快速而大量,这样造成了过多的浪费,二是,冷却介质的快速流通,会造成冷却介质和筒体2之间的热交换不够充分,从而降低了冷却介质的利用效率。本发明在夹套内设置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通过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对冷却介质适当的阻挡作用,减缓了冷却介质在夹套内的流动速度,有利于冷却介质和筒体2进行充分有效的热交换,避免现有的冷却介质在没有和筒体2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就被排放出夹套内。本发明的冷却介质在夹套内的运动大致如下: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管4处进入到夹套内,通过第一阻流板51时,受到第一阻流板51的阻挡,进入到第二阻流板52处,再次受到第二阻流板52的阻挡,冷却介质在受到阻挡后会减缓流速,能够与筒体2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冷却介质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均向下倾斜设置。向下倾斜设置能够保证快速散热,同时也鞥能够赋予冷却介质一定的缓冲作用。

第一阻流板51的上表面上设置左旋凸起3。

第二阻流板5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右旋凸起。左旋凸起3和右旋凸起的设置能够帮助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湍流,有利于热交换的充分进行。

与夹套接触的筒体2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3。为了进一步快速移除热量,在筒体2外壁上设置了多个凸起3,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利于散热的进行。

还包括与电机9相连的转动轴,转动轴延伸入筒体2内,切转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桨6。

第一阻流板51和第二阻流板52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阻流板51和多个第二阻流板52交替分别相对设置在夹套内的两内壁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