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药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357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药肥,属于植物源农药、化学农药与肥料混合使用的药肥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肥料b的药肥,其中植物组织提取物a提取自油菜花序、姜黄块根、空茎乌头全草、香芹全草混合物,其中肥料b选自含氮、磷、钾的三元复、混肥料。
背景技术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拉丁文名为brassicacampestrisl.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其茎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花朵为黄色;农艺学上将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统称油菜,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白菜型油菜(brassicarapa(campestris)l.),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l.),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油菜花序中含有芸苔素内酯。姜黄,拉丁学名为curcumalongal.,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空茎乌头,拉丁学名为aconitumapetalum,毛茛科乌头属草本植物,茎粗壮,高达2米,粗达1.5厘米,基生叶片圆肾形;总状花序,具多数密集的花,苞片线形,萼片白色或淡黄色,上萼片高盔形,花瓣比萼片短,花丝全缘,心皮3,子房被短毛;生海拔1700~1900米间山地云杉林下或山谷草坡,分布于中国新疆巩留和哈萨克斯坦。聚六亚甲基双胍是一种由英国aveciago公司研制的被公认为21世纪最安全高效的广谱抗菌剂,无色无味,用量低,广谱低毒,作用速度快,泡沫量低,并且能后在在物品表面形成一层阳离子持续长时间的抑菌,并且不会致生成抗菌细菌特性,其安全性得到美国fda和epa认可,其对小鼠类的半致死量ld50>5000mg/kg,属实际无毒级。由于聚六亚甲基双胍作为阳离子杀菌剂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可迅速吸附于细菌细胞表面,快速攻击破坏细胞质膜,使胞浆成份渗漏,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灭毒效果,将致病菌、病毒斩草除根。常见的其衍生物如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香芹,拉丁学名为libanotisseseloides,伞形科芹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芹、早芹、香芹、蒲芹、药芹菜、野芫荽,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世界各国已普遍栽培。性凉,味甘辛,无毒;入肝,胆,心包经。主治清热除烦,平肝。主治高血压,头痛,头晕,暴热烦渴,黄疸,水肿,小便热涩不利,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瘰疬.痄腮等病症。芹菜性凉质滑,故脾胃虚寒,肠滑不固者食之宜慎。它有大量的胶质性碳酸钙,易被人体吸收,可补充双腿所需钙质,还能预防下半身浮肿。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复、混肥料中的全氮以n计算,全磷以p2o5计算,全钾以k2o计算。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侵染马铃薯引起,通过寄生在块茎和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它可以存活2~3年,翌年春季,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条件下,侵入马铃薯植株体内危害其生长发育,该病已经在我国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中,施用肥料和上述杀菌剂是分开的,要两次或多次使用上述杀菌剂和肥料的做法,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次数,不利农业发展。将药肥颗粒剂一次施用能同时完成施肥和防治枯萎病两道工序,避免了以往施药和施肥不能兼顾的情况,节省时间和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药肥。本发明有效、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减少农业投入及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技术方案:本发明该药肥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肥料b;其中植物组织提取物a提取自油菜花序、姜黄块根、空茎乌头全草、香芹全草混合物;其中肥料b选自含氮、磷、钾的三元复、混肥料,全氮(n)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全磷(p2o5)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全钾(k2o)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肥料b对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具有协同作用;其中优选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肥料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300~600,更优选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肥料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500,植物组织提取物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比例为1:4。所述的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其中油菜花序、姜黄块根、空茎乌头全草、香芹全草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2:4:12。所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的提取方法如下:油菜花序20份,姜黄块根20份,空茎乌头全草40份,香芹全草120份,分别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后混合在一起,加入eo-po嵌段聚合物30份、花生油10份、醋酸仲丁酯30份、去离子水230份,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混合液体置于每分钟5000转的离心机离心20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所述的的肥料b,其特征在于:全氮(n)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全磷(p2o5)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全钾(k2o)占肥料质份数百分比为15%。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的药肥,其制备方法如下:取若干份植物组织提取物a、若干份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若干份肥料b,a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合后通过喷雾设备喷洒到b上,使其均匀分布于b中,经烘干设备烘干后制得所述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的药肥;所述烘干指药肥中水的质量份数占所述药肥总质量份数的比例低于0.5%;所述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40±1摄氏度。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用对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2、所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用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3、所述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肥料b混用对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4、所述的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的药肥,其特征在于: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肥料b,其中a提取自油菜花序、姜黄块根、空茎乌头全草、香芹全草混合物,其中a的主要原料均源于植物,a对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能用于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所述的含量比例均为质量份。实施例一植物组织提取物a的提取方法。油菜花序20份,姜黄块根20份,空茎乌头全草40份,香芹全草120份,分别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后混合在一起,加入eo-po嵌段聚合物30份、花生油10份、醋酸仲丁酯30份、去离子水230份,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混合液体置于每分钟5000转的离心机离心20分钟后,取其上清液,即制得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其中油菜花序、姜黄块根、空茎乌头全草、香芹全草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2:4:12。实施例二肥料b。所述的的肥料b为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制得;其中全氮(n)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全磷(p2o5)占肥料质量份数百分比为15%,全钾(k2o)占肥料质份数百分比为15%;肥料b的制备方法如下:硝酸钾100份,尿素70份,重过磷酸钙102份,滑石粉28份,混合均匀,滚筒造粒,筛分保留直径在1.8-2.0毫米的颗粒,即制得所述肥料b。实施例三所述的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的药肥的制备方法。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的药肥,其制备方法如下:取若干份实施例一制得的植物组织提取物a、若干份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若干份实施例二制得的肥料b,a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合后通过喷雾设备喷洒到b上,使其均匀分布于b中,经烘干设备烘干后制得所述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的药肥;所述烘干指药肥中水的质量份数占所述药肥总质量份数的比例低于0.5%;所述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40±1摄氏度。表1实施例三所述方法制得的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b不同混合比例制得所述的含有植物组织提取物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药肥(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4,表1所述a为植物提取物a,所述b为肥料b)。实施例四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对立枯丝核菌的活性测定及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立枯丝核菌的联合作用测定,表2、表3举例说明。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表2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参照ny/t1156.2-2006,接种后3天调查)。序号(处理)处理浓度(毫克/千克)菌丝生长抑制率(%)1512.521027.632039.744048.558079.96160100.0表3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表3中所述的a为:植物组织提取物a)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室内联合作用测定结果(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参照ny/t1156.2-2006;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参照ny/t1156.6-2006,接种后3天调查)。表3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植物组织提取物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合重量比例在1:4时对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抑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实施例五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实施例二所述肥料b单用以及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实施例三记载的药肥1号、药肥2号、药肥3号、药肥4号、药肥5号、药肥6号)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起垄时喷垄或撒施,收获时调查薯块感病情况,表4、表5、表6、表7举例说明)。马铃薯薯块黑痣病分级标准(参照马永强、李继平等发表于《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底41卷第一期的文章:2种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比较中记载的病害分级方法):0级--薯块上无病斑;1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5%以下(含5%);2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6%-10%(含10%);3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11%-25%(含25%);4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26%-50%(含50%);5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51%-75%(含75%);6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76%-100%(含100%);病情指数=∑[(各级病薯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薯数×6)]×100colby等式用于确定混合物的期望的效果(colby,s.r.weeds15(1967),20-22.):下述等式用于计算含有两种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期望值:式中:a=所观测到的一定的(剂量)浓度的活性成分a的功效;b=所观测到的一定的(剂量)浓度的活性成分b的功效;观测值(e)为实际观测到功效;当混合物所用浓度(剂量)活性实际观测值(e)大于期望值(e0)时,a与b混合表现为对靶标具有意料不到的协同作用;就本发明而言,观测值(e)为实际观测到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期望值(e0)为a和b以一定浓度或剂量混合后的对马铃薯黑痣病的期望防治效果。表4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不同施用率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起垄时均匀喷垄,收获时调查)。注:每亩兑水30千克喷雾。处理编号使用剂量(克/亩)防治效果(%)12013.724019.236027.748032.9510038.8615050.4720063.5表5实施例二所述肥料b不同施用率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起垄时均匀撒施到垄上,收获时调查)处理编号使用剂量(千克/亩)防治效果(%)1100.02200.03300.04400.05500.06600.07700.08800.0表6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4)各处理起垄时均匀喷垄,各处理均为收获时调查马铃薯块茎的马铃薯黑痣病级数)表6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混用(质量份数比例为1:4)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具有协同作用。表7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实施例二所述的肥料b混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实施例二所述肥料b和实施例三所述药肥起垄时均匀撒施到垄上,实施例一所述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双胍盐酸盐混合物(a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4)起垄时均匀喷垄,各处理均为收获时调查马铃薯块茎的马铃薯黑痣病级数)表7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实施例一所述植物组织提取物a、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与实施例二所述的肥料b质量份数比例在1:200-1:700范围内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具有协同作用,e-e0大于0%;其中a与b质量份数比例在1:300-1:600范围内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协同作用较好,e-e0大于10%;a与b质量份数比例在1:500时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协同作用最好,e-e0大于1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