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吴茱萸碱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49414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吴茱萸碱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是吴茱萸碱的化学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吴茱萸碱(Evodiamine)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果实的有效成 分。味苦、怕热,有低毒。能理中散袋,疏肝止痛,具有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凝聚,抗炎和支 气管收缩,调节体温、减肥等作用。目前,市售的都是吴茱萸的中药材产品。吴茱萸碱的化学名称为8,13,13b,14-四氢-14-甲基吲哚[2',3' ;3,4]吡啶并 [2,1-b]喹吡啉-5(7H)_酮。其化学结构式为
权利要求
一种吴茱萸碱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制备色胺以吲哚乙腈为原料,经5%钯碳催化氢化制备得到色胺I,其中,温度控制范围25~100℃,溶剂为甲醇、乙醇、DMF、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按重量比,溶剂用量为吲哚乙腈的4~10倍;反应时间6~12h;具体反应如下2)甲酰化反应把上述中间体I与甲酸乙酯混合成溶液,回流反应12~24h,反应毕,浓缩回收过量的甲酸乙酯后,得到中间体II;其中,中间体I与甲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3~6;具体反应如下3)环合反应把溶有上述中间体II的二氯甲烷溶液,在0℃以下,加入三氟乙酸,升温至15~25℃反应2h,后处理,水洗,分层,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于燥后,得到中间体III的二氯甲烷溶液;其中,中间体II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为1∶1.2~1.5;具体反应如下4)异酐的制备由N 甲基邻氨基苯甲酸与过量的氯甲酸乙酯在回流状态下,反应12~24h,反应完毕,减压回收氯甲酸乙酯,残留液经重结晶,得到中间体IV;其中,N 甲基邻氨基苯甲酸与氯甲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3~6;具体反应如下5)缩合反应由中间体III和中间体IV在非极性溶剂体系下回流反应3h,冷却后经缩合反应得到最终产品V;其中,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中的一种;具体反应如下即为吴茱萸碱。FSA00000246917800011.tif,FSA00000246917800012.tif,FSA00000246917800013.tif,FSA00000246917800021.tif,FSA00000246917800022.tif
1. 一种吴茱萸碱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制备色胺以吲哚乙腈为原料,经5%钯碳催化氢化制备得到色胺I,其中,温度控制范围25 100°C,溶剂为甲醇、乙醇、DMF、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按重量比,溶剂用量为吲哚乙腈的 4 10倍;反应时间6 12h ; 具体反应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色胺过程中,溶剂用量为吲哚乙 腈的5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具体是一种吴茱萸碱的化学合成方法。本发明以吲哚乙腈为原料,钯碳催化氢化制备得到色胺,然后与甲酸乙酯混合成溶液进行甲酰化反应,再把反应物溶于二氯甲烷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进行环合反应,再由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与过量的氯甲酸乙酯在回流状态下制备另一中间体,最后把两种中间体在非极性溶剂体系下进行缩合反应。本发明的优点是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并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提高了收率,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具有对环境友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产品可广泛用于制药行业。
文档编号C07D471/14GK101941971SQ2010102654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吴永龙, 徐伟, 徐竹清, 陈长荣 申请人:杭州福斯特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