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丙肝病毒的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23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抗病毒化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抗丙肝病毒的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输血后以及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目前公认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效药物是干扰素(IFN),但HCV感染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不一,平均应答率不足50%,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FDA于2011年批准了两个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elaprevir和Boceprevir上市,为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2013年FDA又批准了Sofosbuvir和Simeprevir上市。但是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的出现,使得HCV病毒的治疗仍然需要新型药物。

核苷类化合物对各种基因型均有作用,而且对病毒的耐药性具有很高的基因屏蔽作用。若是能筛选出病人所能承受的安全有效的化合物,很有可能成为重要的丙肝治疗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的盐,

A为O或C=CH2

B为核苷类碱基;

Z为连接键或CHR4

当W为连接键或C(O)时,R为CH(R′)C(Y)OR5;当W为CHC(Y)OR5时,R为H;R′为H、D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5个卤素取代的C1-6烷基或C3-8环烷基;

Y为O或S;

R1为H、D或CN;

R2为H、D、X、CN、CHCH2、CCH或N3

各R3独立地为H、D、X、OH、N3、NR″2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5个卤素取代的C1-6烷基、C2-6烯基或C2-6炔基;

R4为氢、氧代(=O)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5个卤素取代的C1-6烷基、C3-8环烷基、C2-6烯基或C2-6炔基;

R5为未被取代的或被1~5个卤素或C1-6烷氧基取代的C1-6烷基或C3-8环烷基;各Ra独立地为氢、X、CN、R″、NR″2、OR″或CO2R″,或者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的Ra与连接的碳原子形成3~8元碳环;

各R″独立地为D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5个卤素取代的C1-6烷基、C3-8环烷基、C1-6酰基或C1-6磺酰胺基;或者两个R″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形成4~8元环;X为卤素。

在本发明中,B为

即通式(I)变为通式(I a),

B1为N或NH,B2为N,B3为C或N,使得B形成一6元杂氮芳环;当Rp与Rq不相连成环时,戊糖上的C-1与6元杂氮芳环上的B2连接形成核苷键,此时Rp和Rq独立地为H、D、X、C1-6烷基、C2-6烯基或C2-6炔基; 本发明中,所述的戊糖为C-1如戊糖结构式中的1′所示。当Rp与Rq相连形成一未被取代或被1~2个Rc取代的5元杂氮芳环,且与6元杂氮芳环一起共同形成9元杂氮稠芳环时,戊糖上的C-1与9元杂氮稠芳环上的第9位元素连接形成核苷键;

在本发明中,9元杂氮稠芳环为B6为N或CRc,第9位元素为B5

Rb独立地为H、D、氧代(=O)、硫代(=S)、NR″2或OR″;

Rc为H、D、C1-6烷基、C2-6烯基或C2-6炔基。

式(I a)中的B为优选为

B4为N或CRc,B5为C或N,且B3、B4和B5至少有1个为N。

式(I a)中,B为优选地选自:

和其中,Rp与Rq分别为H,B4为N或CRc

在本发明中,代表既可以为单键,也可以为双键,以B为

为例,环状结构需要满足B为芳香环为准。当B优选为亦需要满足双环结构的B为芳香环为准。

具体地,可优选地选自

式(I a)中,可选自:

式(I)中选自: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

R′为H、D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3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或C3-6环烷基;优选地,R′为H、D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卤素取代的C1-2烷基或C5-6环烷基;

各R3独立地为H、D、X、OH、N3、NR″2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3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C2-4烯基或C2-4炔基;优选地,各R3独立地为H、D、X、OH、N3、NR″2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卤素取代的C1-2烷基、C2-3烯基或C2-3炔基;

R4为氢、氧代(=O)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3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C3-6环烷基、C2-4烯基或C2-4炔基;优选地,R4为氢、氧代(=O)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卤素取代的C1-2烷基、C5-6环烷基、C2-3烯基或C2-3炔基;

R5为未被取代的或被1~3个卤素或C1-4烷氧基取代的C1-4烷基或C3-6环烷基;优选地,R5为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卤素或C1-2烷氧基取代的C1-2烷基或C5-6环烷基;

各Ra独立地为氢、X、CN、R″、NR″2、OR″或CO2R″,或者相邻两个 碳原子上的Ra与连接的碳原子形成3~6元碳环,优选地5~6元碳环,更优选地6元芳环;

各R″独立地为D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3个卤素取代的C1-4烷基、C3-6环烷基、C1-4酰基或C1-4磺酰胺基;或者两个R″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形成4~6元环;优选地,各R″独立地为D或未被取代的或被1~2个卤素取代的C1-2烷基、C5-6环烷基、C1-2酰基或C1-2磺酰胺基;或者两个R″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形成5~6元环;

当Rp与Rq不相连成环时,Rp和Rq独立地为H、D、X、C1-4烷基、C2-4烯基或C2-4炔基,优选地Rp和Rq独立地为H、D、X、C1-2烷基、C2-3烯基或C2-3炔基;

Rc为H、D、C1-4烷基、C2-4烯基或C2-4炔基;优选地为H、D、C1-2烷基、C2-3烯基或C2-3炔基;

X为F或Cl。

在本发明中,具体地,

式(I a)中可选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式(I)中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抗丙肝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一种治疗丙肝疾病的方法,包括给予丙肝患者施加有效量的式(I)中所示的化合物的步骤。

本发明的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合成流程如下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一:中间体1A(2-羟基苯甘氨酸异丙酯)的合成

2-羟基苯甘氨酸2g(0.01197mol,1eq)溶在40mL的异丙醇中,滴入2eq的SOCl2(2.8g,0.239mol)升温回流过夜。母液旋干,加入1mol/L稀盐酸和甲基叔丁基醚萃取2次,水相用饱和碳酸氢钠调节pH到碱性,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乙酸乙酯层用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1.1g粗品,柱层析纯化,得到500mg中间体1A。

1H NMR(400MHz,CDCl3)7.211(td,J=7.2Hz,J=1.2Hz,1H),7.068(dd,J=7.2Hz,J=1.2Hz,1H),6.874(dd,J=8.0Hz,J=0.8Hz,1H),6.827(td,J=7.6Hz,J=1.2Hz,1H),5.072~5.134(m,1H),4.802(s,1H),1.282(d,J=6.4Hz,3H),1.191(d,J=6.4Hz,3H)。

步骤二:中间体1B的合成

2-羟基苯甘氨酸异丙酯(500mg,2.4mmol)溶入三氯氧磷(10mL)中,在100℃加热搅拌过夜。将该混合物浓缩干,用甲苯溶解,浓缩至干得中间体1B。

步骤三:化合物1的合成

将中间体1B溶解于四氢呋喃(4mL)中,加入(2′R)-2′-脱氧-2′-氟-2′-甲基脲苷(250mg,0.95mmol)和N-甲基咪唑(1.26g,15.4mmol),混合物室温搅拌过 夜。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1N盐酸调节pH至~3,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氯甲烷层用0.5N盐酸洗,饱和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粗产物。该粗产物用制备液相色谱(水-乙腈含0.01%甲酸)纯化得到化合物1(70mg,收率14%)。

1HNMR(400MHz,CDCl3)9.56-9.46(m,1H),7.67-7.62(m,1H),7.40-7.32(m,3H),7.21-7.14(m,1H),7.07(q,J=7.2Hz,1H),6.22-6.08(m,1H),5.55-5.38(m,2H),5.15-4.95(m,2H),4.73-4.42(m,2H),4.19-3.89(m,2H),1.42-1.35(dd,3H),1.34-1.26(m,3H),1.17-1.15(dd,3H);ES-LC/MS:m/z 514.1(M+H)。

实施例2

用原料异丁醇代替异丙醇,其他同实施例1,得化合物2(收率50%)。

1HNMR(400MHz,CDCl3)9.1-9.2(m,1H),7.67-7.64(m,1H),7.40-7.32(m,3H),7.20-7.16(m,1H),7.11-7.07(m,1H),6.22-6.19(m,1H),5.60-5.47(m,1H),5.42-5.32(m,1H),5.19-5.10(m,1H),4.73-4.42(m,2H),4.19-4.05(m,2H),3.96(d,J=8.0Hz,2H),1.89-1.95(m,1H),1.44-1.34(dd,3H),0.84-0.91(m,6H);ES-LC/MS:m/z 528.2(M+H)。

实施例3

用原料2-氨基-3-(2-羟基苯基)丙酸代替2-羟基苯甘氨酸,其他同实施例1,得化合物3(收率:70%)

ES-LC/MS:m/z 528.2(M+H)。

实施例4

步骤一:中间体4A的合成

将水杨醛(1.22g)溶解在1,2-二氯乙烷(20mL)中,加入L-丙氨酸异丙酯盐酸盐(1.68g)、三乙胺(1.01g)、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4.2g)和几滴醋酸。室温下搅拌直到反应完全。反应混合物加水稀释,用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柱层析纯化得中间体4A(收率:62%)。

ES-LC/MS:m/z 238.2(M+H)。

步骤二:中间体4B的合成

用中间体4A代替2-羟基苯甘氨酸异丙酯,其他同实施例1的步骤二,得中间体4B。

步骤三:化合物4的合成

用中间体4B代替中间体1B,其他同实施例1的步骤三,得化合物4(收率:48%)。

1HNMR(400MHz,CDCl3)8.25(brs,1H),7.49(d,J=8.4Hz,1H),7.32-7.28(m,1H),7.16-7.06(m,4H),7.11-7.07(m,1H),6.19(d,J=18.8Hz,1H),5.54(d,J=8.0Hz,1H),4.94-4.89(m,1H),4.51-4.46(m,3H),4.39-4.25(m,1H),4.12(d,J=8.8Hz,2H),3.96(brd,1H),3.26(brs,1H),1.58(d,J=7.2Hz,1H),1.41(d,J=22.4Hz,3H),1.18(d,J=6.4Hz,3H),1.05(d,J=6.4Hz,3H);ES-LC/MS:m/z 542.2(M+H)。

实施例5

中间体5A

向水杨酸(1.38g,10mmol)的二氯甲烷(20mL)中加一滴DMF(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在0℃滴加草酰氯(12mmol),2小时后,减压浓缩至干,然后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

将L-丙氨酸异丙酯盐酸盐(1.68g)和三乙胺(1.01g)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冷却至0℃,然后滴加上面制备好的水杨酰氯二氯甲烷溶液。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然后依次用40mL水、1N的盐酸洗涤,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至干,硅胶柱层析纯化得中间体5A(收率76%)。

1H-NMR(400MHz,CDCl3)12.2(s,1H),7.40-7.48(m,2H),7.03(brs,1H),7.00(dd,J=0.8,8.4Hz,1H),6.89(dt,J=0.8,8.0Hz,1H),5.13(m,1H),4.72(m,1H),1.54(d,J=7.2Hz,3H),1.34(d,J=6.4Hz,3H),1.31(d,J=6.4Hz,3H)。

中间体5B

中间体5A(251mg,1mmol)和三氯化磷(5mmol)的甲苯(5mL)溶液回流5小时,减压浓缩至干。加入5mL无水甲苯,减压浓缩至干得中间体5B。

化合物5

将中间体5B(~1mmol)溶解于四氢呋喃(4mL)中,加入(2′R)-2′-脱氧-2′-氟-2′-甲基脲苷(250mg,0.95mmol)和N-甲基咪唑(1.26g,15.4mmol),混合物室温搅拌过夜。将反应液倒入水中,用1N盐酸调节pH至~3,用二氯甲烷萃取。二氯甲烷层用0.5N盐酸洗,饱和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得到粗产物。该粗产物用硅胶柱色谱(二氯甲烷-甲醇100∶2至100∶10)纯化得到化合物5(收率34%)。ES-LC/MS:m/z 556(M+H)。

以下列原料为起始原料,再根据实施例1、4、5的方法,可得到相应的中间体化合物

表1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以下列中间体化合物和相应核苷为原料,按照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下列目标化合物

表2 目标化合物

效果实施例HCV复制子细胞抑制活性

按照文献(Science.1999Jul 2;285(5424):110-3以及J.Virol.2003,Mar; 77(5):3007-19)中所述方法,运用HCV基因型GT1b复制子细胞系统(稳定转染HCV 1b复制子的Huh7细胞)对化合物1~4进行HCV 1b复制子的抑制活性检测。

HCV复制子转染细胞:HCV复制子(野生型1b)转染的Huh7.5.1细胞。将转染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8000细胞每孔,在37℃、5%CO2培养24小时。

样品处理:在HCV复制子转染的Huh7.5.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4样品,每个浓度设二复孔,并设无样品对照孔。受试样品从受试最高浓度开始,用POD810全自动微孔板预处理系统加不同浓度化合物至细胞中;3倍稀释10个浓度;继续培养72小时。

化合物的活性及细胞毒性测定:

加入Cell Titer-fluor(Promega)测定荧光信号,获得的数据(RFU)用GraphPad Prism软件计算化合物的EC50

化合物1~4都表现出抑制HCV Gt1b基因型的活性,具体见表1。

表1 化合物1~4对HCV 1b基因型复制子的EC50

备注:A表示EC50≤1μM;B表示1μM<EC50≤10μ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