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取代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88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式II所示化合物,

所述式Ⅱ中,X为甲基、乙基、异丙基、环丙基、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丙酰基、甲氧酰基、乙酰氧基、二甲氨基、乙酰氨基、甲氧基、乙氧基、甲硫基、甲基二硫基或硝基;

Y为氢、氧或硫;

Z为氧、亚氨基或亚甲基;

R为乙氧基乙酰基、丙氧基乙酰基、乙磺酰基、2-甲氧基乙基、乙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4-硝基苄基、1-氯乙氧基乙酰基、1,1-二氯乙氧基乙酰基、1,1,1-三氯乙氧基乙酰基、异丙氧基乙酰基、异丁氧基乙酰基、新戊氧基乙酰基、甲氧甲氧基乙酰基、2-羟乙氧基乙酰基、乙酰氧基乙酸基或乙酰氧基乙酸甲酯基。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催化剂和碱存在的条件下,将式I所示化合物与反应物III进行酰基化反应,反应完毕得到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

所述反应物III为

所述式I中,X的定义与权利要求1中的相同;

所述中,R1W为C或S;

所述中,R2为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或三乙胺;

所述碱为二乙胺、三乙胺、碳酸钾或N,N-二异丙基乙胺;

所述催化剂与式I所示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0.5-5:100;

所述碱与式I所示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2-3:1;

所述式I所示化合物与反应物III的摩尔比为1:(0.8-1.5);

所述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具体选自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和乙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应物III为时,所述酰基化反应在-5℃-5℃或室温中进行;反应时间为3-12h;

所述反应物III为时,所述酰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所用溶剂的回流温度;反应时间为2-5h;

所述反应物III为所述酰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3-12h。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进行纯化;

所述纯化的方法具体为重结晶或溶剂打浆;

所述重结晶和溶剂打浆步骤中,所用溶剂具体为乙醇或由体积比为2:1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组成的混合液;

所述溶剂打浆步骤具体包括:向所述反应体系中加入打浆所用溶剂,搅拌至产物析出,抽滤;

所述反应体系与纯化溶剂的用量比具体为1g:5mL。

5.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述化合物在调节植物生长活性中的应用;

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式II化合物的植物生长活性调节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或植物生长活性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植物生长活性为如下任意一种:

1)促进植物生长;

2)促进茎杆伸长和/或增粗;

3)提高种子萌发率;

4)提高产量;

5)改善品质;

6)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7)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能;

所述植物生长活性调节剂为具有如下功能的至少一种的调节剂:

1)促进植物生长;

2)促进茎杆伸长和/或增粗;

3)提高种子萌发率;

4)提高产量;

5)改善品质;

6)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7)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能;

所述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能具体为增强植物的耐盐胁迫能力;

所述植物具体为水稻、玉米、小麦或油菜。

7.权利要求1所述式II所述化合物在除草中的应用;

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式II化合物的除草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或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草为禾本科杂草;具体为野燕麦、节节麦、稗草、狗尾巴草或山羊草。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所述的应用或植物生长活性调节剂或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长活性调节剂或除草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片剂或微胶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