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及其应用和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_4

文档序号:9761962阅读:来源:国知局
衍生自式(3)所 示单体的结构单元。
[0076] 对比例1
[0077]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78] 在氮气保护下,向装有机械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将112. 5kg稀释油,加热至 83-91°C,在A进料口,以100kg/小时的速度将270k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 酸十四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烷基 酯(C 12 = 52 重量 %,C14 = 18 重量 %,C16 = 18 重量 %,C1S = 9 重量 %,C2。= 3 重量 % )、 32. 3kg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C16 = 68. 4重量%,C1S = 26. 3重量%,C2。= 5. 3重量% )、1.35kg过氧化苯甲酰、1.08kg十二烷 基硫醇的混合物滴加至反应釜中,用时约3小时,同时在B进料口以34kg/小时的速度将 34kg甲基丙烯酸甲酯滴加进入,用时1小时,当甲基丙烯酸甲酯加料结束后B进料口切换滴 加1. 7kg的甲基丙稀酸_十_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四烷基醋(C22 = 60重量%,C24 = 40重量% ),滴加速度为0. 85kg/小时,用时约2小时。滴加结束时,反应釜在95°C下继续 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〇. 3kg过氧化苯甲酰和114kg稀释油,升温至103°C下保持2小时后 结束反应,得到润滑油降凝剂DJ1。其中,润滑油降凝剂DJ1中单体转化率为97. 2 %,数均相 对分子质量为44321,并且以所述润滑油降凝剂DJ1的总重量为基准,共聚物的含量为58. 3 重量%,稀释油的含量为40重量%。此外,所述共聚物含有89.5重量%的衍生自式(1)所 示单体的结构单元、10重量%的衍生自式(2)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0.5重量%的衍生 自式(3)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
[0079] 对比例2
[0080]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81] 在氮气保护下,向装有机械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将113kg稀释油,加热至 83-91°C,在A进料口,以84kg/小时的速度将321k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十四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烷基醋 (C 12 = 52 重量 %,C14 = 18 重量 %,C16 = 18 重量 %,C1S = 9 重量 %,C2。= 3 重量 % )、10kg 甲基丙烯酸苄基酯、13. 5kg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C16 = 74. 6重 量%, C1S = 25. 4重量% )、1. 35kg过氧化苯甲酰、1. lkg十二烷基硫醇的混合物滴加至反 应釜中,用时约4小时。反应釜在95°C下继续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0. 3kg过氧化苯甲酰 和112. 4kg稀释油,升温至127°C下保持0. 5小时后结束反应,得到润滑油降凝剂DJ2,其中 仅含有共聚物M2,所述共聚物M2为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和式 (3)所示的第三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其中,润滑油降凝剂DJ2中单体转化率为98%,数 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6279,并且以所述润滑油降凝剂DJ2的总重量为基准,共聚物的含量为 58. 9重量%,稀释油的含量为40重量%。此外,所述共聚物含有93. 2重量%的衍生自式 (1)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2. 9重量%的衍生自式(2)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3. 9重量% 的衍生自式(3)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
[0082] 实施例4
[0083]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84] 在氮气保护下,向装有机械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将60kg稀释油,加热至 91-105°C,在A进料口,以50kg/小时的速度将150k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 酸十四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烷基 酯(C12 = 52 重量 %,C14 = 18 重量 %,C16 = 18 重量 %,C1S = 9 重量 %,C2。= 3 重量 % )、 0. 50kg过氧化苯甲酰、0. 51kg十二烷基硫醇的混合物滴加至反应藎中,用时约3小时。同 时在B进料口以1. 8kg/小时的速度将0. 8k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滴加进入,用时约0. 5小时, 当进料结束后B进料口切换滴加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C16 = 74. 6重量%,C1S = 25. 4重量% ),滴加速率为2. 2kg/小时,用时约2. 5小时,A、B进料口 均滴加结束时,反应釜在115°C下继续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0. 2kg过氧化苯甲酰和44kg稀 释油,升温至127°C下保持1小时后结束反应,得到润滑油降凝剂J4,其中,含有共聚物Ml、 M2和M3,所述共聚物Ml为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与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共聚得到的 聚合物,所述共聚物M2为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和式(3)所示 的第三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所述共聚物M3为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与式(3)所示的 第三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所述共聚物Ml中衍生自第二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大于所 述共聚物M2中衍生自第二单体的结构单体的含量,且所述共聚物M3中衍生自第三单体的 结构单元的含量大于所述共聚物M2中衍生自第三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其中,润滑油降 凝剂J4中单体转化率为94. 3%,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2429,并且以所述润滑油降凝剂J4 的总重量为基准,共聚物的含量为56. 6重量%,稀释油的含量为40重量%。此外,所述共 聚物含有96重量%的衍生自式(1)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0. 5重量%的衍生自式(2)所示 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3. 5重量%的衍生自式(3)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
[0085] 实施例5
[0086]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87] 在氮气保护下,向装有机械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将112. 5kg稀释油,加热至 103-107 °C,在A进料口,以60kg/小时的速度将264k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 酸十四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烷基 酯(C12 = 52 重量 %,C14 = 18 重量 %,C16 = 18 重量 %,C1S = 9 重量 %,C2。= 3 重量 % )、 1. 50kg过氧化苯甲酰、1. 13kg十二烷基硫醇的混合物滴加至反应藎中,用时约4. 4小时。 同时在B进料口以32kg/小时的速度将64kg甲基丙烯酸甲酯滴加进入,用时2小时,当甲 基丙烯酸甲酯加料结束后B进料口切换滴加24kg的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C 16 = 75重量%,C1S = 20重量%,C2。= 5重量% ), 滴加速率为l〇kg/小时,用时约2. 4小时,A、B进料口均滴加结束时,反应釜在115°C下继续 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〇. 2kg过氧化苯甲酰和117kg稀释油,升温至123°C下保持2小时后 结束反应,得到润滑油降凝剂J5,其中,含有共聚物Ml、M2和M3,所述共聚物Ml为由式(1) 所示的第一单体与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所述共聚物M2为由式(1)所 示的第一单体、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和式(3)所示的第三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所述共 聚物M3为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与式(3)所示的第三单体共聚得到的聚合物,所述共聚 物Ml中衍生自第二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大于所述共聚物M2中衍生自第二单体的结构单 体的含量,且所述共聚物M3中衍生自第三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大于所述共聚物M2中衍 生自第三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其中,润滑油降凝剂J5中单体转化率为98. 6%,数均相 对分子质量为39605,并且以所述润滑油降凝剂J5的总重量为基准,共聚物的含量为59. 1 重量%,稀释油的含量为40重量%。此外,所述共聚物含有75重量%的衍生自式(1)所示 单体的结构单元、18. 2重量%的衍生自式(2)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6. 8重量%的衍生 自式(3)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
[0088] 对比例3
[0089] 该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润滑油降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0090] 在氮气保护下,向装有机械搅拌的反应釜中加入将115kg稀释油,加热至 83-91°C,在A进料口,以34kg/小时的速度将170kg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 酸十四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八烷基醋/甲基丙稀酸-十烷基 酯(C 12 = 56 重量 %,C14 = 18 重量 %,C16 = 17 重量 %,C1S = 6 重量 %,C20 = 3 重量 % )、 1. 30kg过氧化苯甲酰、1. 10kg十二烷基硫醇的混合物滴加至反应藎中,用时5小时。同时 在B进料口以50kg/小时的速度将100k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 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C 4 = 20重量%,C6 = 30重量%,Cs = 15重量%,C1Q = 35重量% )滴加进入,用时2小时,当进料结束后B进料口切换滴加67. 6kg的甲基丙烯酸 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C16 = 74. 6重量%,C1S = 25. 4重量% ),滴加速率为 33. 8kg/小时,用时约2小时,B进料口滴加结束时,A仍继续滴加1小时,二者均滴加结束 后,反应釜在1 l〇°C下继续保持1小时,然后加入0. 5kg过氧化苯甲酰和110kg稀释油,升温 至120°C下保持2小时后结束反应,得到润滑油降凝剂JD3。其中,润滑油降凝剂JD3中单 体转化率为98. 1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6277,并且以所述润滑油降凝剂JD3的总重量为 基准,共聚物的含量为58. 9重量%,稀释油的含量为40重量%。此外,所述共聚物含有50 重量%的衍生自式(1)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30重量%的衍生自式(2)所示单体的结构单 元以及20重量%的衍生自式(3)所示单体的结构单元。
[0091] 测试例
[0092] 测试例用于说明润滑油降凝剂在基础油中降凝性能的测试。
[0093] 分别将润滑油降凝剂J1-J5以及参比润滑油降凝剂DJ1-DJ2加入基础油中,其中, 润滑油降凝剂的用量、基础油的种类以及所得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94] 表 2
[0095]
[0096] 注:表2中,润滑油降凝剂的加入量均以基础油的总重量为基准。
[0097] 从润滑油降凝剂J1和J2与参比润滑油降凝剂DJ1所得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对 于碳原子数分布较窄的基础油(基础油B),润滑油降凝剂J1和J2以及参比润滑油降凝剂 DJ1均具有优异的降凝效果;但是对于碳原子数分布较宽的基础油(基础油A和C),本发明 提供的润滑油降凝剂J1和J2仍然具有优异的降凝效果,而参比润滑油降凝剂DJ1的降凝 效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