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72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员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冲突时保护汽车等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特别涉及构成为前冲突时约束乘员的腰部而防止乘员的身体向前方及下方移动的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冲突时保护汽车中的乘员的系统,为了防止系上安全带也在前方冲突时乘员要从卷带下侧钻出的下滑现象,在车辆冲突时垫高座垫前部或加强硬度的乘员保护装置被记载于特开10-217818号中。
同号公报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在座椅底板的前部设置凹陷部,并在该凹陷部内配置了气囊。
在该气囊内配置了圆柱状的充气机,并从该充气机向下方突设了双头螺栓。该螺栓通过气囊,再贯通座椅底板而向座椅底板下方突出。通过把该螺栓拧进螺母而该充气机安装到座椅底板而被固定,同时并列地气囊底部被夹持在充气机与座椅底板之间,从而气囊被连接在座椅底板上。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7818号上述特开平10-217818号公报的乘员保护装置,把充气机的双头螺栓贯通到气囊的孔中,再贯通到座椅底板的孔中,但把螺栓贯通到该座椅底板的孔之前为止螺栓容易从气囊孔脱落,从而有组装作业上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气囊组件的座椅的组装作业很简单的乘员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具备配置在座椅底板与座垫之间,并能膨胀为从下侧挤压该座垫的气囊、和配置在该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且该气囊及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在该座椅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该气囊与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后,该气囊及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在该座椅底板上。
这样的本发明的乘员保护装置,在气囊及气体发生器与座椅底板连接之前,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先连接,之后这些再一体地与座椅底板连接,因此在把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安装于座椅底板时螺栓不会从气囊孔脱落,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作业。
本发明的一状态中从气体发生器或气体发生器安装用保持器突设螺栓,且该螺栓贯通了该气囊和座椅底板,从而通过在该螺栓上拧入第1螺母而连接该气囊和气体发生器,再通过在该螺栓上拧入第2螺母而该气囊和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到座椅底板上。就这样通过在螺栓上预先拧入第1螺母,气囊和气体发生器被简单地一体化,且可确实地防止螺栓从气囊孔脱落。
本发明中优选在座椅底板上设置存放该第1螺母的凹处。
通过如此的构成,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的设置高度变低。即即使设置了第1螺母,气囊和气体发生器也不会配置在高于第1螺母厚度量的上位。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具备乘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架的透视图。
图2为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座椅底板的剖面透视图。
图4为图1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组件的透视图。
图5为图1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组件的分解图。
图6为图1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组件和座椅底板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状态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状态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包围体的另一构成例的透视图。
图10为表示用于在气囊内侧配置气体发生器和保持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1为把气体发生器和保持器向气囊内插入途中时的透视图。
图12为在气囊内配置气体发生器和保持器后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具备乘员保护装置的座椅架的透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为座椅底板的剖面透视图、图4为从下侧看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组件的透视图、图5为该气囊组件的分解图、图6为气囊组件和座椅底板的分解图。
构成汽车座椅的结构由底架1、以及通过轴承2和倾斜件(图示略)可转动地连接在该底架1上的靠背架4构成。在该靠背架4的上方装有头部靠枕6。
底架1具有左右的侧架1a、1b。在这些侧架1a、1b的前部相互之间架设了座椅底板8。在该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方向两端部分别立设了与该侧架1a、1b的内侧面(与该侧架1a、1b互相配合的侧面)重合的侧壁部8a、8b。在该侧架1a、1b和侧壁部8a、8b分别设置了能够贯通重合的两者的螺栓插通用的孔(图示略),并在该孔中分别插通螺栓1c,且通过在该螺栓1c拧入螺母8c而座椅底板8被固设在侧架1a、1b之间。
未图示,但在底架1和靠背架4上安装了由聚氨酯等构成的座垫和座椅靠背。座椅底板8配置在该座垫前部的下侧。
该座椅底板8上安装了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组件10。
该气囊组件10具备以折叠状态配置在该座椅底板8和座垫之间,且通过向内部导入气体而能膨胀为从下侧挤压该座垫的气囊12、用于膨胀该气囊12的气体发生器14、分别连接该气囊12和气体发生器14,且通过后述的双头螺栓20被固定在座椅底板8的保持器16、以及把该气囊12折叠体包围成把该气囊12约束为折叠状态的包围体18。该气囊12配置成向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方向(车体宽方向)延伸。
再者,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座椅底板8上面设置了由低于该气囊组件10高度(上下方向大小)量的凹陷部构成的气囊组件收容部8d(图3),且该气囊组件10设置在该收容部8d内。
保持器16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可向该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延伸的板状物。该保持器16配置在气囊12内部,并紧贴在该气囊12下部内表面上,以便从该气囊12内部侧把该气囊12的下部压向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从该保持器16的下面向下方突设了双头螺栓20。该双头螺栓20插通到穿设在气囊12的该下部的螺栓插通孔12a(图5)而向气囊12外部延出。根据在该双头螺栓20上通过垫片22拧入第1螺母24,气囊12被连接在保持器16上。图5的标号22a表示插通了双头螺栓20的垫片22的螺栓插通孔。
前述包围体18围着气囊12的下侧,以便覆盖该螺母24。该双头螺母贯20通该包围体18而进一步延伸至下方。
该双头螺母20还插通到穿设于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的螺栓插通孔8e(图6)。并且,通过从座椅底板8的下侧在该双头螺栓20上拧入第2螺母26,保持器16被固定在该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
如图6所示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设置了在把保持器16沿着该底面配置时正好能收容紧贴于气囊12下部外面的垫片22和第1螺母24等的深度的凹处28。该凹处的宽小于保持器16的宽。前述螺栓插通孔8e配置在该凹处28内。
因此,若把双头螺栓20插通到该螺栓插通孔8e而从座椅底板8下侧把螺母26拧进该双头螺栓10上,则如图2所示该垫片22和螺母24等被收容在凹处28内,从而保持器16通过气囊12的底布而紧贴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上。
前述气体发生器14通过肘板30安装在该保持器16的上面侧。该气体发生器14在该实施方式中为近似圆柱形,且在气囊12内配置成其轴线方向成为座椅底板8的左右宽方向。肘板30具有从该保持器16的前缘(车辆前方侧的缘部)突设,且在该保持器16的上面侧弯曲成绕回为近似C字形的C字形带部30a、和从该C字形带部30a的顶端侧延出为与保持器16上面重叠的法兰部30b。前述双头螺栓20从该法兰部30b下面侧向下方突设,并贯通该保持器16而向该保持器16下方延出。
在该C字形带部30a内侧插进气体发生器14,接着通过在该双头螺栓20上拧入螺母24而夹紧法兰部30b和保持器16,气体发生器14被固定到保持器16上。
前述包围体18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如图4所示可包入气囊12折叠体整体的带状物。该包围体18的周长设定成短于膨胀状态下的气囊12周长,因此气囊12膨胀时的最大周长限于包围体18的周长,从而构成气囊12内压升高。
如此构成的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组件10在安装到座椅底板8时首先气囊12和气体发生器14分别被连接到保持器16上,同时气囊12被折叠,从而组合成该气囊12的折叠体上装上了包围体18的图4的状态。
即首先,预先把气体发生器14插进肘板30的C字形带部30a,从而把保持器16配置到气囊12内侧。然后,如图5所示,把双头螺栓20插通到气囊12下部的螺栓插通孔12a中。接着,从气囊12外部侧通过垫片22把第2螺母24拧进该双头螺栓20上,从而连接气囊12和保持器16。此时,通过拧紧螺母24而夹紧了肘板30的法兰部30b和保持器16,从而气体发生器14被固定在保持器16上。然后,折叠气囊12,由此在该气囊12折叠体上套上包围体18。
然后,把如此组合而成的气囊组件10配置在座椅底板8的收容部8d内。此时,把双头螺栓20插通到螺栓插通孔8e中,然后从该座椅底板8的下面侧把第2螺母26拧进该双头螺栓20中。由此,气囊组件10被固设在座椅底板8上。
该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组件10在安装到座椅底板8时首先气囊12和气体发生器14被连接到保持器16上,而折叠气囊12也成为结束的状态,因此能够极为容易地进行该气囊组件10向座椅底板8的安装作业。
在该实施方式中把气囊12连接到保持器16上的垫片22和第1螺母24等从保持器16的下面侧向下方伸出,但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面形成了收容这些的凹处28,因此若把保持器16配置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内,则该垫片22和螺母24等被收容到该凹处28内,而该保持器16通过气曩12而紧贴在该收容部8d的底面。由此,气囊12的下部完全被在该保持器16和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部所夹持,从而能使气囊12膨胀时的姿势极为稳定。
上述的图1~6中省略了图示,但参照图10~12对用于把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配置到气囊12内侧的结构进行如下说明。
图10为表示用于在气囊12内侧配置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1为把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向气囊12内插入途中时的透视图、图12为在气囊12内配置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后的透视图。
如图10所示在气囊12的下面设置了用于把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插入到该气囊12内的狭缝(切口)50。而且,如图所示,在该气囊12的下面设置了用于分别插通从保持器12下面突设的2根双头螺栓20的2个螺栓插通孔12a、12a,且该狭缝50其两端分别连接在这些螺栓插通孔12a、12a上,但狭缝50的配置不限于此。例如狭缝50也可以设置在与该螺栓插通孔12a、12a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且该狭缝50的宽和长可与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大小对应地适当设定。
在气囊12的下面还设置了覆盖这些狭缝50和螺栓插通孔12a、12a的横向外罩52。该横向外罩52一半侧由通过缝合等安装方法安装在这些狭缝52和螺栓插通孔12a、12a的周缘部的基片部54构成,而另一半侧由折合在该基片部54的外罩部56构成。图11的标号58表示把该基片部54结合到气囊12下面的由缝线等构成的接缝。
在该基片部54上设置了与气囊12的狭缝50相同的狭缝60、和与该气囊12的螺栓插通孔12a、12a分别重叠为同心状,且双头螺栓20插通用的螺栓插通孔62、62。该狭缝60的两端也分别与该螺栓插通孔62、62连接,但不限于此,与前述的狭缝50一样例如与该螺栓插通孔62、62相隔一定距离而配置也是可以的。且该狭缝60的宽和长也与气体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大小对应地适当设定。
在外罩部56也设置了在该外罩部56折合到基片部54时分别与该基片部54的螺栓插通孔62、62重叠为同心状的双头螺栓20插通用的螺栓插通孔64、64。但在该外罩部56上未设置如上述的各狭缝50,60的狭缝,而构成为如果外罩部56折合到基片部54,则通过该外罩部56封锁该基片部54和气囊12的各狭缝60、50。
对于把气囊发生器14和保持器16配置在气囊12内侧时,首先预先把气体发生器14配合到保持器16的肘板30上。然后,如图11所示挤开横向外罩52的基片部54和气囊12的各狭缝60、50而从这些狭缝60、50向气囊12内插入附带气体发生器14的保持器16。
把附带气体发生器14的保持器16整体插进气囊12内以后,把横向外罩52的外罩部56折合到基片部54。此时,也可以在外罩部56和基片部54的接触面上涂上封闭材料。并且通过气囊12、基片部54以及外罩部56的各螺栓插通孔12a、62、64而使各双头螺栓20从气囊12内侧向外侧延出。
然后,在各双头螺栓20上拧进第1螺母24,从而连接气囊12和保持器16。此时,气囊12的底布、横向外罩52的基片部54以及外罩部56通过被保持器16和螺母24夹紧,该外罩部56紧贴基片部54而封锁狭缝60、50。因此,可以防止在气体发生器14作动时,来自该气体发生器14的气体通过这些狭缝50,60向气囊12外部流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底面(座椅底板8)上设置了收容该垫片22和螺母24等的凹处28,但例如还可以像图7的实施方式那样在保持器的下面设置收容这些的凹处。且也可以在保持器和座椅底板双方设置凹处,并根据配合为使这些对置而形成收容该垫片和螺母等的空间的构成。
图7的气囊组件10A,也在气囊12内部配置了保持器16A,而该保持器16A把该气囊12的下部从该气囊12内部侧压向座椅底板8的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面而紧贴于该气囊12的下部内表面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也从该保持器16A的下面向下方突设了双头螺栓20。该双头螺栓20插通到气囊12下部的螺栓插通孔(在图7中未图示)中,且根据从气囊12外部侧通过垫片22在该双头螺栓20上拧入第1螺母24而气囊12被连接到该保持器16A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面上没有设置用于收容该垫片22和螺母24等的凹处。取而代之在保持器16A的下面设置了收容这些该垫片22和螺母24等的凹处28A。
具备该气囊组件10A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其余构成与前述的图1~图6的乘员保护装置相同,且图7中与图1~图6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
该图7的乘员保护装置,把气囊12连接在保持器16A上的垫片22和螺母24等被收容在设置于保持器16A下面的凹处28A内。因此,若把保持器16A配置在气囊组件收容部8d内,不必从该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面相隔与该垫片22和螺母24等的厚度保持器16A相当的量,而该保持器16A通过气囊12可以紧贴于该收容部8d底面上。
如该图7的乘员装置在保持器上设置了收容气囊连接用的垫片和螺母等的凹处时,由于无需在座椅底板上设置这种凹处,因而作为座椅底板可以使用不具有这种凹处的现有品。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板状保持器,但保持器的构成不限于此。
例如在图8的气囊组件10B,作为保持器使用了近似箱状的气体发生器支架16B。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内设置了气体发生器14。
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的上面成为开放部16b,从而来自气体发生器14的气体从该开放部16b向上喷出。
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的下面成平坦状。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配置在气囊12内,且下面紧贴在气囊12的下部内表面上。从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的下面向下方突设了双头螺栓20,且该双头螺栓20插通该气囊12的下部的螺栓插通孔(图示略)而向该气囊12外部延出。根据在该双头螺栓20上通过垫片22拧入螺母24,气囊12被连接到气体发生器支架16B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底板8的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面形成了收容这些垫片22和螺母24等的凹处28。该凹处28的宽小于气体发生器支架16B的宽。因此,在气体发生器支架16B配置在了该气囊组件收容部8d内时,从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的下面侧向下方伸出的垫片22和螺母24等被收容在该凹处28内,且该气体发生器支架16B的下面通过气囊12紧贴到气囊组件收容部8d的底面。该图8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其余构成与前述的图1~图6的乘员保护装置相同。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包围把气囊约束为折叠状态的该气囊折叠体的包围体使用了正好能覆盖气囊折叠体整体的带状物,但包围体的构成不限于此。
例如图9(a)的气囊组件10C,气囊12A在其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用于把该气囊12A与座椅底板(图示略)连接固定的肘板40、40,而在包围体18A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了用于把该肘板40、40向外部延出的开口部18a、18a。而且,标号40a表示用于把各肘板40固定在座椅底板上的螺栓(图示略)插通的孔。
图9(b)的气囊组件10D,包围体18B为包围气囊12折叠体左右方向的中央区域的筒状物。
此外,图9(c)的气囊组件10E,包围体18C为被卷绕在气囊12折叠体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的带状物。
再者,如图9(b)的包围体18B和图9(c)的包围体18C,当使用构成为包围部分的气囊折叠体的包围体时,通过把包围体配置成从保持器突设的双头螺栓贯通该包围体或与该双头螺栓接触,可以防止包围体偏移。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一例,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把气囊连接到保持器上和把保持器固定到座椅底板上的操作由共同的双头螺栓进行,但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把气囊连接到保持器上的双头螺栓和用于把保持器固定到座椅底板上的双头螺栓。把气囊向保持器的连接设备和把保持器向座椅底板的固定设备不限于双头螺栓和螺母。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具备气囊,配置在座椅底板与座垫之间,并能膨胀成从下侧挤压该座垫;和气体发生器,配置在该气囊内,而且该气囊及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在该座椅底板上,其特征在于,该气囊与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后,该气囊及气体发生器被连接在该座椅底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该气体发生器或气体发生器安装用保持器侧突设螺栓,且该螺栓贯通该气囊及座椅底板,通过向该螺栓拧进第1螺母,连接该气囊和气体发生器,通过向该螺栓拧进第2螺母,使该气囊和气体发生器与座椅底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座椅底板上设置容纳该第1螺母的凹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组件向座椅安装作业很简单的乘员保护装置。保持器(16)紧贴于气囊(12)下部内表面上。从保持器(16)下面向下方突设的双头螺栓(20)插通到气囊(12)的螺栓插通孔(12a)中,而根据在该双头螺栓(20)上从气囊(12)的外部侧通过垫片(22)拧入第1螺母(24),气囊(12)被连接到保持器(16)上。气体发生器(14)通过肘板(30)被连接到保持器(16)上。在座椅底板(8)上设置了在安装预先连接了气囊(12)和气体发生器(14)的保持器(16)时收容垫片(22)和螺母(24)等的凹处(28)。
文档编号B60R21/207GK1590168SQ200410061929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6日
发明者吉川浩通, 坂井克行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