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7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通过避免乘客传感器过载而能够增强乘客传感器的耐用性和可靠性的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座垫构架的透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部分座椅支架和导轨的透视图。
现有技术的车辆座椅包括允许乘客坐于其上并支撑乘客载荷的座垫部件,以及与该座垫部件的上部耦合以支撑乘客的背的座椅靠背部件。
座垫部件包括形成构架的座垫构架2,以及与座垫构架2耦合并由泡沫或纤维材料制成的座垫(未示出)。
座垫构架2被安装成可借助于导轨4前后滑动,该导轨4位于汽车的地板(未示出)上。
座椅支架6安装在导轨4的上侧,并包括带扣安装孔6a以便允许保护乘客用的带扣(未示出)安装于其上。
用于探测乘客载荷的乘客传感器10安装在车辆座椅上,特别是位于座椅支架6和座垫构架2之间。
这里,乘客传感器10通过弯曲形成的耦合支架12固定于座垫构架2上。
乘客传感器10是用于探测乘客载荷的压力传感器,它与在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保护乘客的气囊系统的气囊控制单元(未示出)电连接。
乘客传感器10根据从座垫构架2施加的压力来探测乘客的载荷,体形和位置,并且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气囊控制单元(未示出)根据来自乘客传感器10的信号控制气囊的展开。
然而,现有技术的车辆座椅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当座垫构架2超载时,乘客传感器10也过载,因此会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被设计成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通过避免乘客传感器过载而能够增强乘客传感器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足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包括用于形成乘客就坐于其上的部分的座垫构架;用于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引导座垫构架的导轨;设置在座垫构架下侧并探测乘客载荷的乘客传感器;位于座垫构架与导轨之间的支撑单元,当座垫构架过载时支撑座垫构架的过量载荷。
支撑单元是安装在导轨上的制动器,当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限制该座垫构架向下移动。
支撑单元包括突出地形成于座垫构架侧面的限位钩形件,以便当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所述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允许该座垫构架被制动器制动。
制动器安装在座椅支架上,该座椅支架安装在导轨上侧。
座椅支架包括用于将制动器安装于其中的制动器安装孔。
制动器被螺栓接合于制动器安装孔中。
限位钩形件包括允许制动器贯穿于此的制动器通孔。
制动器通孔的内圆周面与制动器的外圆周面相隔规定距离。
限位钩形件包括带扣安装孔,该带扣安装孔允许保护乘客用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安装于其中。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会更显然。


附图,也用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合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该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的附图例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辆座椅的座垫构架的透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装配好的座椅支架和导轨的透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的透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座垫构架的透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座椅支架的透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耦合状态的制动器的透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耦合状态的制动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的透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座垫构架的透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座椅支架的透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耦合状态的制动器的透视图,图7为本发明的耦合状态的制动器的侧视图。
如图3-7所示,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包括形成乘客就坐于其上的部分的座垫构架50,用于沿着向前或向后方向滑动地引导座垫构架50的导轨52,位于座垫构架50下侧并探测乘客载荷的乘客传感器54,以及位于座垫构架50和导轨52之间并且当座垫构架50过载时支撑该座垫构架50的支撑单元。
座垫构架50由泡沫或纤维材料制成的座垫(未示出)覆盖。
支撑单元包括制动器60和限位钩形件62,所述的制动器60安装在导轨52的侧面,当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比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限制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所述的限位钩形件62从座垫构架50的侧面伸出,从而当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比所述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该座垫构架会被制动器60制动。
导轨52安装在汽车的地板(未示出)上,座椅支架56安装在导轨52的上侧。
制动器60固定安装在座椅支架56上,用于将制动器60固定安装于其中的制动器安装孔56a形成于座椅支架56中。
作为制动器60,可使用固定压配合于座椅支架56的销,并且在本发明中,制动器60被螺栓固定接合于制动器安装孔56a中。
参照图4,限位钩形件62从座垫构架50的侧面伸出并向下弯曲以面对座椅支架56的侧面。
制动器通孔62a形成于与制动器安装孔56a对应的限位钩形件62的一位置中,制动器60贯穿该制动器通孔62a。
这里,制动器通孔62a的内圆周面与制动器60的外圆周面分离。
也即,为了使制动器60仅当座垫构架50过载时被限位钩形件62制动,优选地,制动器通孔62a的半径大于制动器60的半径。
制动器通孔62a与制动器60之间的空间取决于当座垫构架50过载时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的距离。
带扣安装孔62b形成于限位钩形件62中,用于保护乘客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安装于该带扣安装孔中。
乘客传感器54是用于探测乘客载荷的压力传感器,并与用于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客的气囊系统的气囊控制单元(未示出)电连接。
乘客传感器54安装于座椅支架56与座垫构架50之间。乘客传感器54的下部固定安装于座椅支架56的上表面,该乘客传感器的上部借助于耦合支架与座垫构架50耦合。
下面将解释如上述构造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的操作。
当乘客坐在车辆座椅上时,就将相应载荷施加于座垫构架50上,从而使得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
这里,由于制动器通孔62a与制动器60之间具有足够空间,当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规定距离时,限位钩形件62不被制动器60制动。
相应地,座垫构架50在其向下移动所述规定距离的过程中不受限制,座垫构架50挤压乘客传感器54。于是,乘客传感器54探测座垫构架50所施加的压力,并将相应信号传送给气囊控制单元(未示出)。
一旦接到信号,气囊控制单元(未示出)就根据来自乘客传感器54的信号确定乘客的体形、载荷和位置,并控制气囊(未示出)的展开。
其间,如果座垫构架50过载并因此向下移动比所述的规定距离远的距离,制动器通孔62a的内圆周面就会被制动器60制动。
换句话说,限位钩形件62被制动器60制动,此时,制动器60在限制座垫构架50向下移动的同时支撑该座垫构架50。
相应地,由于施加于座垫构架50的过量载荷可分布于乘客传感器54和制动器60,过量压力不是全部施加于乘客传感器54上,因此,乘客传感器可避免被损坏或变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具有以下的效果。
首先,由于施加于座垫构架的过量载荷不会全部被施加于乘客传感器,所以乘客传感器可避免被损坏或变形。
第二,由于支撑元件被用作限制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所述规定距离远的距离的制动器,所以其结构简单并且其易于组装。
第三,由于限位钩形件一体形成于座垫构架上,这样当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所述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该限位钩形件可被制动器制动,这种结构简单并可降低成本。
出于例示和说明的目的,上文已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它并非是详尽的或限制本发明从而精确构建所披露内容,根据上文的教导可以进行修改和改变,或者可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获得。本发明的范围意欲由附随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包括座垫构架,用于形成乘客就坐于其上的部分;导轨,用于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引导座垫构架;设置在座垫构架下侧并探测乘客载荷的乘客传感器;位于座垫构架与导轨之间的支撑单元,当座垫构架过载时支撑座垫构架的过量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是安装在导轨侧面的制动器,当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限制该座垫构架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突出地形成于座垫构架侧面的限位钩形件,以便当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所述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允许该座垫构架被制动器制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安装在座椅支架上,该座椅支架安装在导轨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将制动器安装于其中的制动器安装孔形成于座椅支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被螺栓接合于制动器安装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允许制动器贯穿于此的制动器通孔形成于限位钩形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通孔的内圆周面与制动器的外圆周面相隔规定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安装孔形成于限位钩形件中,该带扣安装孔允许保护乘客用的座椅安全带的带扣安装于其中。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包括用于支撑过载的座垫构架的支撑单元,以防止施加于该座垫构架的过量载荷全部施加于乘客传感器上,由此避免乘客传感器被损坏或变形。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用于限制座垫构件向下移动比规定距离远的距离的制动器,和一体形成于座垫构架上的限位钩形件,当座垫构架向下移动比所述规定距离远的距离时,该限位钩形件被制动器制动。因此,这种结构简单且可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60N2/44GK1986291SQ20061006494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吴承奎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