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的收纳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019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的收纳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收纳构造,更具体地说,涉及设置于覆盖车辆后 部的开口部的后尾门上的收纳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车厢内的壁面上形成凹部作为小物件或工具的收纳空
间的收纳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收纳构造中, 通过在后侧围装饰等内装部件上形成凹部而在车厢内壁面上设计出具有开 口部的收纳部。并且,在这种收纳构造中,为了防止收纳在收纳部中的小 物件或工具掉下,在开口部安装了能够在关闭时完全覆盖开口部来锁止的 开关自如的盖体。
此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收纳构造中,在设置于车辆后部的开口部 上的、能够在车辆的水平方向上开关自如的横向开启方式的后尾门上,形 成了在车门内饰板上具有开口部的袋状的收纳部。另外,通过不完全覆盖 收纳部的袋盖体,来防止小物件等落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9-109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42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8294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收纳构造仅限于设在车 厢内壁面,并未最大限度活用车辆的收纳空间。另外,对于如专利文献3 所记载的收纳构造那样利用后尾门内表面的车门装饰板的发明,由于不具 有完全覆盖开口部而固定的盖体,因此,在车辆行驶时或后尾门的开关时 恐怕收纳在收纳部中的小物件等会落下。特别是在后尾门不为横向开启方 式而采用分成上下两部分的门分别向上和向下开关的上下开启方式时,在 袋状的收纳部中,存在当后尾门打开时收纳在收纳部中的小物件等落下这
4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活用车辆的封闭空间且便利性高的车 辆用收纳构造。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的收纳构造,所述车辆配有与设在车辆后 部的车辆开口部连结并覆盖所述车辆开口部的后尾门,其中,所述车辆用 的收纳构造包括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为凹状,固定在设在所述后尾 门的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之间的加强构件上,并按照使得在所述内侧面板
侧具有收纳开口部的方式被嵌入;盖体,覆盖所述收纳开口部;卡合部
件,使所述盖体以相对于所述收纳开口部开关自如的方式卡合在所述收纳
部件上;以及锁部件,在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收纳开口部的位置上,将所述 盖体固定在所述收纳部件上。


图1是设在车辆2上的收纳构造1的立体图2是示出了在收纳构造1中盖体30相对于收纳部件20被关闭的状 态的平面图3是从上方看到的收纳部件20的立体图4是从下方看到的固定了盖体30的状态下的收纳部件20立体图; 图5是图4的I-I箭头方向的截面图6是图4的n-n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7是图4的in-ni箭头方向的截面图8是从上方看到的盖体30的立体图; 图9是锁部件40的平面图10是表示基于锁部件40的盖体30的锁止解除状态的图2的IV-IV 箭头方向的截面图11是表示基于锁部件40的盖体30的锁止状态的图2的IV-IV箭头 方向的截面图;说明书第3/10页图12是从下方看到的、处于锁止状态下的锁部件40周围部的收纳部
件2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车辆用的收纳构造的一个实施方
式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1至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构造1的简要结构。
图1所示的车辆2是在后部开口部6中包括后尾门10的SUV (Sports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车)型的车辆。后尾门IO包括覆盖后部开口 部6的上部的上部门11和覆盖下部的下部门12,分别经由铰链向车辆2 的上方或下方转动来进行开闭。另外,在后部开口部6中通过保持部件 (拉索)127来保持下部门12,为了容易装卸货物使得下部门12在开放 时其内表面相对于设在车辆后部的行李室4的地板5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在下部门12上设有收纳构造1。图2是将图1中设在车辆2中的收纳构造 1这部分放大后的平面图。其详细结构如后所述,在收纳构造1中,在形 成于下部门12的内表面上的凹部中嵌入凹状的收纳部件20,如图2所 示,能够在由盖体30覆盖其开口部22的状态下通过锁部件40固定收纳部 件20。如图1和图2所示,收纳构造1中,四个锁部件40邻接而并列排 列的长边侧是车辆2的后部方向。以下,当针对收纳构造1提到前后、左 右、上下方向时,指的是对应于车辆2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来说明。 另外,对上下方向而言,其指的是如图1所示那样下部门12打开时的方 向。
接着,参考图3至图7对作为收纳构造1的主要结构构件之一的收纳 部件20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3至图5来说明收纳部件20的简 要结构。如图3所示,收纳部件20包括凹部21,其被形成为沿车辆2 的左右方向具有长边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凹陷;以及外周部23,其被形成 为呈框缘状地包围作为凹部21的开口的开口部22。凹部21和外周部23 通过树脂一体形成。如图5所示,在构成下部门12的外廓的内侧面板121 和外侧面板122中,内侧面板121包括向外侧面板122方向凹入的凹部
6123。收纳部件20被嵌入在内侧面板121的凹部123内使得开口部22处于 内侧面板121侧,外周部23叠放在内侧面板121上,构成下部门12的车 门装饰板。另外,在内侧面板121的凹部123的底面上设有内侧面板开口 部124,凹部21的底面24隔着内侧面板开口部124与外侧面板122面 对。
接着,参考图3至图6对收纳部件20的凹部2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 明。如图3所示,凹部21被间隔壁25分成两个收纳区211、 212,所述间 隔壁25从凹部21的底面24延伸至与凹部21相同的高度而将长度方向 (车辆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分成两部分。因此,能够将多个物品分开收 纳在每一个收纳区域211、 212中。另外,在间隔壁25的中央部设有间隙 251,凹部21的两个收纳区211、 212通过该间隙251而连通。由此,无法 仅靠两个收纳区211或212的任一者收纳的细长物品能够横跨两个收纳区 211、 212而收纳。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凹部21的底面24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并 列设置为一列的四个(收纳区211、 212中各两个)螺栓安装孔241。如图 5所示,螺栓安装孔241包括设在凹部21的底面24上的圆盘状的凹 陷、以及在凹陷的中心挖空的圆形孔。另一方面,在内侧面板121和外侧 面板122之间、即凹部21的底面24和外侧面板122之间出于加强下部门 12的目的而配置了加强构件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栓242嵌入被设 置于底面24上的螺栓安装孔241的圆形孔中,并使螺栓242插穿加强构件 125而与螺母243拧合在一起,由此将收纳部件20固定到加强构件125 上。因此,在车辆2行驶时或下部门12开关时,不会由于收纳部件20摇 晃等而使针对下部门12的嵌合变得松动。螺栓安装孔241的凹陷部分被 构成使得当嵌入螺栓242时螺栓242的头部与所述凹陷部分等高。
此外,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凹部21的底面24上设有带安装 部27,所述带安装部27包括带安装孔271、带支承部273、肋274以及孔 盖275。如图3所示,带安装孔271是将相同的呈长方形形状的长孔272 沿长孔272的宽度方向排成2列来构成的,底面24上总共设有八个带安装 孔271。带安装孔271沿凹部21的底面24的宽度方向按每组两个而分成四组(收纳区211、 212中各有两组)排列。如图6所示,在凹部21的背 面中,在构成带安装孔271的一对长孔272、 272之间设有带支承部273, 所述带支承部273是以可滑动的方式对固定凹部21中的收纳物的带51进 行支承的突起。并且,带51从一对长孔272、 272的一者中从凹部21的内 侧穿到外侧,经由带支承部273经过另一个长孔272而从外侧穿到内侧, 从而在带安装孔271中截面呈U字状地撑挂。此外,带51在沿底面24的 宽度方向排列的另一对带安装孔271中也被同样撑挂。在带51的两端安 装有调节带51的长度并固定带51的两端的系紧部件52。另外,如图4和 图6所示,在凹部21的背面上立起设置有肋274,所述肋274保护撑挂在 带支承部273上的带51,并以俯视时为长方形的方式包围带安装孔271的 周围。此外,设在带安装孔271的周围的肋274形成的长方形的空间由孔 盖275封闭,使得不能通过带安装孔271看见加强构件125等。
接着,参考图3、图4以及图7来说明收纳部件20的外周部23的详 细结构。如图3和图7所示,外周部23设有阶梯,并形成为与开口部22 邻接的部分最低并且越接近外周部越高。这里,将位于最外侧并与开口部 22大体平行的平面称为外周面238,将从外周面238的内周向开口部22的 方向陷入的阶梯的壁面称为外周壁235。并且,从外周壁235的下端直至 开口部22的阶梯部分是后述的盖体30覆盖开口部22来进行封闭时嵌入的 盖体30的嵌合部231。从开口部22至外周面238的高度与盖体30的厚度 基本相等。
如图3所示,在车辆2的前方的外周壁235上设有在长度方向上排成 一列的六个卡止孔236。卡止孔236是用于通过插入后述的盖体30的卡合 片32从而将盖体30开关自如地卡止在收纳部件20上进行连结的孔。另 外,与所述的嵌合部231的开口部22邻接的面向车辆2的后方展宽,即向 将夹着凹部21而与设有所述卡止孔236的外周壁235相反一侧的面向后方 展宽,在这个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排成一列的四个锁孔232。如图3和图 4所示,锁孔232为细长的长方形状的孔,通过使设在盖体30上的锁部件 40与其卡合,在关闭盖体30的状态下能够将盖体30固定于收纳部件20。 关于盖体30向收纳部件20的安装以及固定动作将在后面进行详述。另外,如图4所示,位于外周部23的最外缘的外周面238的背面上, 外绕凹部21而设有多个夹箍座部28。如图7所示,将夹箍281的凸缘部 282嵌入夹箍座部28中,并将夹箍281的脚部283插入设在下部门12的 内侧面板121上的固定孔中,由此将收纳部件20固定在内侧面板121上。 如上所述,由于收纳部件20的底面24被螺栓242固定在加强构件125上 (参考图5),因此针对下部门12的固定是可靠的。在外周部23背面的 夹箍座部28附近设有围绕外周部23的带状的密封部件26,密封了外周部 23和内侧面板121之间的缝隙。
接着,参考图6、图8以及图10来说明盖体30的结构。如图6和图8 所示,盖体30通过将树脂进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为中空扁平状,俯视时为 车辆2的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的部件。当将盖体30相对于收纳部件20 关闭时,作为车厢内侧的表面301大体上为平面状,并粘贴有与行李室4 的底板5相同的地毯33。如图8所示,在对应于盖体30表面301的车辆2 的后方的长边边缘上,并列设有四个锁部件安装部35。如图10所示,锁 部件安装部35包括凹部351和插入孔352。凹部351为浅盘型的凹陷,当 安装后面详述的锁部件40时,锁部件40的旋钮44的上表面443与旋钮 44高度大体相同,以使其位于与盖体30的表面301大体相同的平面上。 另外,插入孔352是用于插入并安装后述的锁部件40的孔,被设置在锁 部件安装部35的底面上。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盖体30的背面302 上设有阶梯,以使其与所述的收纳部件20的嵌合部231嵌合。另外,在 将盖体30相对于开口部22关闭时与排列设置有一组带安装部27的部分相 对的背面302的部位上设有凹状的收纳部36,以便在用带51和系紧部件 52固定差不多达到凹部21的高度的收纳物时容纳系紧部件52。在背面 302上还沿盖体30的宽度方向并列排列设置有多个未图示的加强用的槽状 肋。
另外,如图8所示,在所述盖体30的对应于车辆2前方的长边上突出 设有六个卡合片32。卡合片32为如下部件通过插入上述的设在收纳部 件20的外周壁235上的六个卡止孔236中,以开关自如的方式来卡止盖体 30。另外,如上所述,收纳部件20的凹部21在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两个收纳区211、 212。因此,盖体30也被分割为对应于收纳区211、 212的右 盖部件311和左盖部件312这两个部件,并能够仅使右盖部件311或左盖 部件312打开或关闭。因此,能够打开右盖部件311和左盖部件312的一 者来取出或放入希望的物品。
接着,参考图2以及图9至图12来说明锁部件40的结构。如图2所 示,锁部件40为如下部件嵌入在所述盖体30的锁部件安装部35中,在 将盖体30相对于开口部22关闭的状态下固定于收纳部件20。如图10和 图ll所示,锁部件40包括盘型部件41、筒型部件42、锁销43、旋钮44 以及锁爪45。盘型部件41嵌合在盖体30的锁部件安装部35的凹部351 上。圆筒形状的筒型部件42与盘型部件41的底面相连结并贯穿盖体30。 棒状的锁销43插入筒型部件42内部。旋钮44与锁销43的一端相连结, 并被设置成从盘型部件41的底面向盖体30的表面301方向突出。锁爪45 在盖体30的背面302侧与锁销43相连结。
如图10和图11所示,盘型部件41沿锁部件安装部35的凹部351形 成为浅盘型,如图9所示那样当俯视时呈圆形,通过沿凹部351立起的最 外缘的外周部413而使边缘形成为环状。如图10和图ll所示,盘型部件 41的底面与设在凹部351的底面上的插入孔352相嵌合,在盘型部件41 的底面中心部设有比插入孔352小一圈的插入孔412。这两个插入孔412 与插入孔352重叠,形成贯穿盖体30的一个孔。
在插入孔412中,圆筒形状的筒型部件42被插入至与盘型部件41的 底面相同的位置上,该筒型部件42的外径与插入孔412的内径相同。筒 型部件42包括在盖体30的背面302侧与被嵌入至插入孔352的盘型部件 41的底面相抵接的凸缘状的固定部421,夹着盖体30来固定筒型部件42 的固定部421和盘型部件41。在筒型部件42中插入有棒状的锁销43,在 盖体30的表面301侧的一端连结有旋钮44,在背面302侧连结有锁爪 45。
通过用手指捏住并扭转旋钮44来使锁销43以锁销43的轴为中心转 动,并能够将后述的锁爪45在锁止状态和锁止解除状态之间切换。如图9 所示,当俯视时,旋钮44呈通过向圆中心部弯曲的两个圆弧来左右对称地切取盘型部件41的外周部413的内侧的圆的形状,并且旋钮44如图10 所示那样从盘型部件41的凹部411的底面突出至凹部411的高度。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锁销43向盖体30的背面302突出的部分上 连结有锁爪45。锁爪45呈细长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在盖体30的背面302 侧连结有锁销43,以使其在长度方向上与锁销43的轴垂直。锁爪45的俯 视形状是比设在所述收纳部件20上的锁孔232的形状小一圈的近似长方 形。并且,锁爪45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锁孔23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因此,只要使二者的长度方向一致即可使锁爪45脱出锁孔232。相反地, 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使锁爪45和锁孔232的长度方向不一致时,锁爪 45卡止在锁孔232中。
接着,对盖体30向收纳部件20上的安装及其开关动作、锁止及其解 除动作进行说明。此时,如图1所示,敞开后尾门10以使动作方便,并 打开下部门12使得盖体30朝向车辆2的上方。当盖体30安装在收纳部件 20上进行关闭的情况下,首先使设在盖体30上的六个卡合片32 (参考图 8)插入到设置在收纳部件20的外周壁235上的六个卡止孔236 (参考图 3)中。在卡止孔236中,在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设有些许的间隙, 因此,通过以插入的卡合片32和卡止孔236的抵接部为转动轴来使盖体 30在上下方向上转动,能够将盖体30相对于开口部22进行开闭。为了关 闭盖体30而转动锁部件40的旋钮44,如图10所示那样使盖体30的锁爪 45和收纳部件20的锁孔232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锁爪45和锁销43 都插入锁孔232中,能够结合盖体30的背面302的阶梯而与设在收纳部件 20上的嵌合部231相嵌合。之后,再次转动旋钮44,当如图11和图12那 样停留在锁爪45卡止在锁孔232中的状态时,则形成盖体30完全封闭开 口部22而固定的锁止状态(参考图4)。当打开盖体30时顺序相反。 即,首先从如图11和图12所示那样锁爪45卡止在锁孔232中的状态起转 动旋钮44,如图10所示那样使盖体30的锁爪45与收纳部件20的锁孔 232的长度方向一致来形成锁止解除状态。并且,用手指捏住锁部件40的 旋钮44,将盖体30向上提起。这样,盖体30将会以卡合片32为中心向 上方转动,能够打开盖体30至开口部22敞开的状态。当将盖体30从收纳
ii部件20中取出时,只要使盖体30的卡合片32从收纳部件20的卡止孔 236中脱出即可。
接着,参考图6来说明收纳部件20中收纳的收纳物的固定动作。如 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当如上述那样打开盖体30时,撑挂在带安装孔271 上的带51被置于凹部21的底面。因此,取下带51的系紧部件52而将例 如三角板、工具等收纳物收纳在凹部21中。并且,将带51搭在收纳物 上,通过系紧部件52来调节带51的长度并固定。此时,由于能够使带51 在带安装部27中滑动,因此能够将系紧部件52调节至希望的位置上。因 此,在收纳物到达凹部21的高度的情况下,只要调节使得当关闭盖体30 时系紧部件52处于盖体30的背面302的收纳部36的位置上,不必推起盖 体30就能够在凹部21中将其牢固收纳。对每个收纳区211、 212设有两根 带51,因此能够根据收纳物的大小来改变使用的带51的根数。另外,如 图3所示,在收纳区211、 212中,车辆2的左右方向上的带安装孔271的 间隔不同。因此,能够根据收纳物的大小来选择具有合适的带安装孔271 的间隔的收纳区域211、 212的某一个。由于如上述那样固定以使收纳部 件20中容纳的收纳物不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车辆2的行驶当中或下部 门12的开关当中出现收纳物散在收纳部件20内部乱或破损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收纳构造1,活用了至今未被使用的后 尾门IO中的封闭空间,能够增加在车辆行驶时或后围门IO打开关闭时收 纳物不会跳出的收纳空间。特别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包括上部门 11和下部门12的后尾门10中,在与底板连结而打开的下部门12上设有 收纳构造1。因此,由于当打开下部门12时开口部22向上,当打开盖体 30时收纳物也不会掉落,并且容易进行收纳物的取出或放入的操作。另 外,在上下开关方式的后尾门中,伴随着下部门12的开关,开口部22的 方向向上或朝向横向。但在盖体30相对于开口部22被关闭的状态下,能 够通过锁部件40来固定收纳部件20,因此收纳在收纳部件20中的小物件 等不会掉落。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出的收纳构造1仅为例示,当然本发明还可以进 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实施方式在上下开关式的后尾门10的下部门12中设有收纳构造1,但也可以将收纳构造1应用于使一个后尾门向车辆的水 平方向转动来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横向打开方式的后尾门中。另外,收纳构 造1的形状对应于下部门12的形状而在车辆2的左右方向上较长,但也可 以对应于所应用的后尾门的部位的结构进行改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凹部21和盖体30分割为两部分,但也可 以根据想要收纳的物品的大小而分割为多个区。此外,锁部件40不限于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或形状,只要能够在盖体30完全覆盖收纳开口部22的 状态下固定即可。因此,例如还可以使用滑动锁或夹箍式锁部件。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使得用带51来固定容纳在收纳部件20中的小物件 等,但还可以使用任何能够固定小物件等的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的收纳构造,所述车辆配有与设在车辆后部的车辆开口部连结并覆盖所述车辆开口部的后尾门,所述车辆用的收纳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收纳部件,所述收纳部件为凹状,固定在设在所述后尾门的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之间的加强构件上,并按照使得在所述内侧面板侧具有收纳开口部的方式被嵌入;盖体,覆盖所述收纳开口部;卡合部件,使所述盖体以相对于所述收纳开口部开关自如的方式卡合在所述收纳部件上;以及锁部件,在所述盖体覆盖所述收纳开口部的位置上将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收纳部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尾门包括上部门,该上部门覆盖所述车辆开口部的上部,通过向车辆的上方转 动而打开;以及下部门,该下部门覆盖所述车辆开口部的下部,通过向车辆的下方转 动而打开;所述收纳部件固定在设在所述下部门的下部门内侧面板和下部门外侧 面板之间的所述加强构件上,并在所述下部门内侧面板侧具有所述收纳开 口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被分为多个。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件包括间隔壁,该间隔壁的一部分具有开口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的收纳构造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被收纳在 所述收纳部件内部的物品。
全文摘要
一种收纳构造(1),设在与车辆的后部开口相连结的后尾门的下部门(12)上,其中,凹状的收纳部件(20)被嵌入形成于下部门(12)的内表面的凹部(123)中,在收纳部件(20)上安装打开或关闭开口部(22)的盖体(30),能够通过锁部件来切换盖体(30)的锁止状态和锁止解除状态。收纳部件(20)通过螺栓(242)被固定在下部门(12)内部的加强构件(125)上。因此,能够将作为封闭空间的下部门(12)内部作为在行驶时或下部门(12)开关时收纳物不跳出或者掉落的收纳空间来有效活用。
文档编号B60R7/02GK101528505SQ20078003947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8日
发明者江藤慎介, 福井隆二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