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可侧向移动保护乘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95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可侧向移动保护乘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保护乘员装置,尤其是一种车用可侧向移动保护乘员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速度由高速突然降到零,所产生的惯性,使乘员以极大 的冲力向前冲去,致使头部撞击到方向盘及挡风玻璃,而形成致命伤害,为了防止此种事故 的发生,目前车用常采用的乘员保护装置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吸能转向管柱等,主要 的作用是当事故发生时,通过能量吸收的方式,降低乘员的伤害,但都是从乘员的正面碰撞 来考虑。在专利号97114509. 1,于2002年4月10日公告,公告号为CN1082468C,公开了 "一种安全带的固定装置"专利技术,就属于上述情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在车侧面碰撞发生时,能够使乘员提 前运动,远离碰撞一侧的保护乘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外部垫块、呈爪形的内部支架、呈一端 面呈凹圆弧形的内部垫块,其外部垫块一端面焊接有外部支架,外部支架的爪中焊接有齿 条A—端,齿条B—端焊接在内部支架的爪中,内部支架与内部垫块另一端面粘接,齿条A 与齿条B齿面之间装有已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事先外部垫块位于车门内外板之间,材料为钢材,内部垫块位 于车门内饰与乘员之间,内部垫块面向乘员的大腿根部及髋部位置。当车侧面碰撞发生时, 能够使乘员提前运动,远离碰撞一侧,关键在于增加运动的提前量,降低乘员胸部损伤值。 内外部垫块的材料不同,外部垫块为普通钢材,用于传递碰撞变形量,内部垫块为PP发泡, 用于柔性推开乘员,防止推动过程中伤害乘员;外部垫块的结构形式不同,外部垫块形式与 车门外板相同,以全面传递变形量;内部垫块呈圆弧状接触面,保证全面接触到乘员的大腿 部位;两根齿条,两个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2。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作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可适当减小乘员伤害 的风险等特点。
四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部垫块2-外部支架3-齿条A 4-主动齿轮5-被动齿轮6-齿条 B 7-内部支架8-内部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包括外部垫块1、呈爪形的内部支架7、呈一端面呈凹圆弧形的内部垫块8,其外部垫块1 一端面焊接有外部支架2,外部支架2的爪中焊接有齿条A3 —端,齿 条B6 —端焊接在内部支架7的爪中,内部支架7与内部垫块8另一端面粘接,齿条A3与齿 条B6齿面之间装有已啮合的主动齿轮4和被动齿轮5。
权利要求一种车用可侧向移动保护乘员装置,包括外部垫块(1)、呈爪形的内部支架(7)、呈一端面呈凹圆弧形的内部垫块(8),其特征在于外部垫块(1)一端面焊接有外部支架(2),外部支架(2)的爪中焊接有齿条A(3)一端,齿条B(6)一端焊接在内部支架(7)的爪中,内部支架(7)与内部垫块(8)另一端面粘接,齿条A(3)与齿条B(6)齿面之间装有已啮合的主动齿轮(4)和被动齿轮(5)。
专利摘要车用可侧向移动保护乘员装置涉及车用保护乘员装置。包括外部垫块(1)、呈爪形的内部支架(7)、呈一端面呈凹圆弧形的内部垫块(8),其特征在于外部垫块(1)一端面焊接有外部支架(2),外部支架(2)的爪中焊接有齿条A(3)一端,齿条B(6)一端焊接在内部支架(7)的爪中,内部支架(7)与内部垫块(8)另一端面粘接,齿条A(3)与齿条B(6)齿面之间装有已啮合的主动齿轮(4)和被动齿轮(5)。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作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可适当减小乘员伤害的风险等特点。
文档编号B60R21/02GK201457291SQ20092012811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
发明者万鑫铭, 程阔 申请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