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056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电混合驱动是目前摩托车动力系统主要的研发方向,如中国专利 200810120273. 4于2009年1月14日公开的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装置,在发动机箱体上安装 电动机,发动机箱体内设有驱动轴,该驱动轴上套装从动轮及离合器,离合器的从动盘通过 拨杆与电动机输出轴上的转盘连接。以上结构通过爪盘连接进行动力转换,属于刚性连接, 在动力转换时冲击较大,振动也较大,对部件的使用寿命有影响;同时,在汽油机工作的时 候,电动机转子不能与汽油机驱动轴脱开,增加了汽油机的载荷,从而增加了油耗。另外,电 动机输出轴与发动机箱体内驱动轴的同轴度难以保证,在运转时容易产生扰动,会影响发 动机动力输出的平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以确保 两种动力的顺利转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包括发动机左曲轴 箱体、传动箱、左曲轴箱盖、电动机、驱动轴、从动轮、定位套、第一离合器主动盘、第一离合 器蹄块组件、第一离合器从动盘、第二离合器从动盘、第一花键轴套、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 和第二离合器主动盘,发动机左曲轴箱体的一端与传动箱固定,另一端与左曲轴箱盖连接, 在左曲轴箱盖上安装电动机;驱动轴穿设在发动机左曲轴箱体、传动箱及左曲轴箱盖内,该 驱动轴的中部设置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套装于定位套的一端,该定位套通过轴承支承于驱 动轴上,在定位套的另一端套装第一离合器主动盘,所述第一离合器主动盘的边缘安装第 一离合器蹄块组件,该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及第一离合器主动盘的外面罩有第一离合器从 动盘,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从动盘的旁边设置第二离合器从动盘,该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和第 一离合器从动盘相固定,一起固套在第一花键轴套上,第一花键轴套与驱动轴花键连接;在 所述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内罩有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该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安装在第二离 合器主动盘的边缘,而第二离合器主动盘的中部套装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以上技术方案中,从动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由汽油机的曲轴带动旋 转。电动机工作的时候,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离合器主动盘旋转,当达到设 定转速时,通过离心力将第二离合器主动盘上的蹄块甩出,依靠蹄块上的摩擦片与第二离 合器从动盘接合,当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达到一定值后,将带动第二离合器从动盘、第一离合 器从动盘及第一花键轴套一起旋转,而第一花键轴套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再通过变速 齿轮机构将动力传递給发动机输出轴,由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当速度升高到设定时,由控制电路自动停止电动机工作、同时起动汽油机,自动切 换驱动动力。此时,电动机输出轴的转速迅速降低,第二离合器蹄块上的摩擦片会与第二离
3合器从动盘脱开,由“电动机驱动”切换到“汽油机驱动”。汽油机工作时,汽油机曲轴的动 力带动主动轮旋转,主、从动轮之间的皮带逐渐收紧,通过摩擦带动从动轮、定位套及第一 离合器主动盘转动,当转速达到设定值时,通过离心力将第一离合器主动盘上的蹄块甩出, 通过安装在蹄块上的摩擦片与第一离合器从动盘接合,再通过第一花键轴套带动驱动轴转 动,驱动轴再通过变速齿轮机构将动力传递給发动机输出轴,由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当速度降低到设定时,由控制电路自动停止汽油机工作、同时起动电动机,自动切 换驱动动力。此时,第一离合器蹄块上的摩擦片将与第一离合器从动盘迅速脱开,由“汽油 机驱动”切换到“电动机驱动”,驱动力将又按照电动机工作时进行传递。如此,驱动装置完 成两种动力的转换。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离合器,利用离心力与摩擦力的工作原理,确保了两种动力 能够顺利转换,并且转换过程柔和、冲击及振动小,过渡平稳性好;特别是在汽油机工作的 时候,电动机的输出轴能够与发动机箱体内的驱动轴脱开,减少了汽油机的载荷,有效降低 了油耗。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并有利于离合器装配,所述第一离合器从动盘和第二离合 器从动盘背向设置,第一离合器从动盘的敞口朝向从动轮,第二离合器从动盘的敞口朝向 电动机。为了简化结构、减小体积,保证连接的牢靠性及动力传递的可靠性,所述第一离合 器从动盘和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固套于第一花键轴套的一端,第一花键轴套的另一端伸入定 位套内,并与定位套间隙配合。所述电动机包括机座、定子、转子和输出轴,其中机座通过螺栓与左曲轴箱盖相固定, 在机座内通过轴承支承输出轴,该输出轴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主动盘,输出轴的另一端安装 转子,与转子相配合的定子固定于机座的内壁。以上结构简单可靠、易于装配,并且成本低。为了方便加工,所述机座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为“H”形;机座的内腔由其中部带 加强筋的隔片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与左曲轴箱盖的内腔直接相通,另一个腔室由 防尘盖密封。防尘盖起防护的作用,能够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电动机及发动机箱体内部。所述第二离合器主动盘的中部固套于第二花键轴套的一端,该第二花键轴套与电 动机输出轴花键连接,在第二花键轴套的另一端嵌设有轴承,该轴承的内圈套装于驱动轴 的端部。以上结构能够保证电动机输出轴与发动机箱体内驱动轴的同轴度,有效解决了因 对中不好产生的扰动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动力输出的平稳性。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得摩托车既可以采用汽油机驱动,又可以采用电动机驱 动,并且油电驱动能够顺利转换,转换过程柔和、平稳,冲击及振动小,能确各相关部件的使 用寿命。在采用汽油机工作的时候,电动机的输出轴能够与发动机箱体内的驱动轴脱开,减 少了汽油机的载荷,有效降低了油耗,节能效果良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传动箱17、左曲轴箱盖18、电动机 2、驱动轴3、从动轮4、定位套5、第一离合器主动盘6、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第一离合器 从动盘8、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第一花键轴套10、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第二离合器主动 盘12、第二花键轴套13和轴承等部件构成。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的一端扣装在传动箱17 上,两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的另一端扣装左曲轴箱盖18,左曲轴箱 盖18与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之间也通过螺栓固定。驱动轴3穿设在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 传动箱17及左曲轴箱盖18内,并通过轴承与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及传动箱17支承。所述 驱动轴3的一端通过齿轮变速机构与发动机输出轴15的一端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5的另 一端伸出传动箱17外。所述齿轮变速机构及发动机输出轴的安装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在 此不做赘述。从图1中可知,在驱动轴3的中部设置从动轮4,该从动轮4通过皮带16与主动轮 (图中未画出)连接,主动轮由汽油机的曲轴带动旋转。所述从动轮4套装于定位套5的 一端,该定位套5通过轴承支承于驱动轴3上,在定位套5的另一端固套第一离合器主动盘 6。所述第一离合器主动盘6的边缘安装有多个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各第一离合器蹄块 组件7在圆周上均有分布。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由蹄块、摩擦片和弹簧等部件构成,各部 件的装配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及第一离合器 主动盘6的外面罩有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的敞口朝向从动轮4。在第 一离合器从动盘8的旁边设置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该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与第一离合器从 动盘8背向设置,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的敞口朝向电动机2。所述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和第 一离合器从动盘8的相对端相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和第一离合器从 动盘8 —起固套在第一花键轴套10的一端,第一花键轴套10与驱动轴3花键连接,第一花 键轴套10的另一端伸入定位套5内,并与定位套5间隙配合。从图1中还可知,在左曲轴箱盖18上安装电动机2,该电动机2由机座2a、定子2b、 转子2c、输出轴2d和防尘盖2e构成。所述机座2a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为“H”形,扣装于 左曲轴箱盖18上,并通过多颗螺栓与左曲轴箱盖18相固定。机座2a的内腔由其中部带加 强筋的隔片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与左曲轴箱盖18的内腔直接相通,另一个腔室由 防尘盖2e密封,防尘盖2e通过螺钉紧固在机座2a上。所述机座2a内隔片的中央通过轴 承与输出轴2d的中部支承,输出轴2d的轴线与驱动轴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且输出轴 2d的一端指向驱动轴3,另一端指向防尘盖2e。在输出轴2d指向防尘盖2e的一端安装转 子2c,与转子2c相配合的定子2b固定于机座2a的内壁。从图1中进一步可知,在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内罩有多个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 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的结构及布置形式基本与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基本相同。所述 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安装在第二离合器主动盘12的边缘,第二离合器主动盘12的中部 通过扁方孔和焊接方式固套于第二花键轴套13的一端,该第二花键轴套13与电动机输出 轴2d花键连接,在第二花键轴套13的另一端嵌设有轴承14,该轴承14的内圈套装于驱动 轴3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电动机2工作的时候,电动机2的输出轴2d转动,电动机的输出轴2d通过第二花 键轴套13带动第二离合器主动盘12旋转,当达到设定转速时,通过离心力将第二离合器主动盘12上的蹄块甩出,依靠蹄块上的摩擦片与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接合,当它们之间的摩 擦力达到一定值后,将带动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及第一花键轴套10 — 起旋转,而第一花键轴套10带动驱动轴3转动,驱动轴3再通过变速齿轮机构将动力传递 給发动机输出轴15,由输出轴15将动力输出。当速度升高到设定时,由控制电路自动停止电动机工作、同时起动汽油机,自动切 换驱动动力。此时,电动机输出轴2d的转速迅速降低,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上的摩擦片 会与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脱开,由“电动机驱动”切换到“汽油机驱动”。汽油机工作时,汽 油机曲轴的动力带动主动轮旋转,主、从动轮之间的皮带16逐渐收紧,通过摩擦带动从动 轮4、定位套5及第一离合器主动盘6转动,当转速达到设定值时,通过离心力将第一离合器 主动盘6上的蹄块甩出,通过安装在蹄块上的摩擦片与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接合,再通过第 一花键轴套10带动驱动轴3转动,驱动轴3再通过变速齿轮机构将动力传递給发动机输出 轴15,由输出轴15将动力输出。当速度降低到设定时,由控制电路自动停止汽油机工作、同时起动电动机,自动切 换驱动动力。此时,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上的摩擦片将与第一离合器从动盘6迅速脱开, 由“汽油机驱动”切换到“电动机驱动”,驱动力将又按照电动机工作时进行传递。如此,驱 动装置完成两种动力的转换。
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的一端与传动箱(17)固定,另一端与左曲轴箱盖(18)连接,在左曲轴箱盖(18)上安装电动机(2);驱动轴(3)穿设在发动机左曲轴箱体(1)、传动箱(17)及左曲轴箱盖(18)内,该驱动轴(3)的中部设置从动轮(4),所述从动轮(4)套装于定位套(5)的一端,该定位套(5)通过轴承支承于驱动轴(3)上,在定位套(5)的另一端套装第一离合器主动盘(6),所述第一离合器主动盘(6)的边缘安装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该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7)及第一离合器主动盘(6)的外面罩有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的旁边设置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该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和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一起固套在第一花键轴套(10)上,第一花键轴套(10)与驱动轴(3)花键连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内罩有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该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11)安装在第二离合器主动盘(12)的边缘,而第二离合器主动盘(12)的中部套装于电动机(2)的输出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从 动盘(8)和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背向设置,第一离合器从动盘(8)的敞口朝向从动轮 (4),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的敞口朝向电动机(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 器从动盘(8)和第二离合器从动盘(9)固套于第一花键轴套(10)的一端,第一花键轴套 (10)的另一端伸入定位套(5)内,并与定位套(5)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2)包 括机座(2a)、定子(2b)、转子(2c)和输出轴(2d),其中机座(2a)通过螺栓与左曲轴箱盖 (18)相固定,在机座(2a)内通过轴承支承输出轴(2d),该输出轴(2d)的一端连接第二离 合器主动盘(12),输出轴(2d)的另一端安装转子(2c),与转子(2c)相配合的定子(2b)固 定于机座(2a)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2a)沿其 轴线方向的截面为“H”形,机座(2a)的内腔由其中部的隔片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 与左曲轴箱盖(18)的内腔直接相通,另一个腔室由防尘盖(2e)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离合器主动盘(12)的中部固套于第二花键轴套(13)的一端,该第二花键轴套(13)与电动 机输出轴花键连接,在第二花键轴套(13)的另一端嵌设有轴承(14),该轴承(14)的内圈套 装于驱动轴(3)的端部。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油电动力转换装置,驱动轴的中部设置从动轮,从动轮套装于定位套的一端,在定位套的另一端套装第一离合器主动盘,第一离合器主动盘的边缘安装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该第一离合器蹄块组件及第一离合器主动盘的外面罩有第一离合器从动盘。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和第一离合器从动盘相固定,一起固套在第一花键轴套上,第一花键轴套与驱动轴花键连接;在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内罩有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该第二离合器蹄块组件安装在第二离合器主动盘的边缘,而第二离合器主动盘的中部套装于电动机的输出轴上。本实用新型既可以采用汽油机驱动,又可以采用电动机驱动,并且油电驱动能够顺利转换,转换过程柔和、平稳,冲击及振动小,能确保各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K6/20GK201659876SQ20102016750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王远, 鄢志钢, 骆红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