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罐车及其外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472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罐车及其外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罐车,尤其与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北方,气温通常都在0°C以下。在这种天气状况下,液罐车在 运输凝点较低的介质时不但要求罐体有保温层,还要求有加热装置,否则罐体内的液体会 凝固。如花生油在3°C时就凝固了,如果液罐车没有加热装置,花生油将无法卸货。现有 液罐车的加热装置主要有罐体内部焊加热管或罐体外部焊加热槽等方式。目前液罐车外部 的加热槽通常为长方形结构,但加热槽通常壁厚比较薄,加热时,加热槽存在内部压力,这 种长方形的加热槽容易发生崩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耐压性能 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包括一盒状 的第一加热槽,所述第一加热槽内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底面为弧 形面。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加热槽的空腔内设置有一将所述 空腔分隔成两通道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底部内壁相连,所述隔板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一端内壁相连,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另一端 内壁之间设置有一连通所述两通道的回流口。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 述第一加热槽两侧的第二加热槽和第三加热槽,所述第二加热槽和第三加热槽均为盒状, 所述第二加热槽和第三加热槽内均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所述第二加热槽的空腔与所 述第一加热槽的其中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加热槽的空腔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另一通道连通。[0007]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中,第二加热槽和/或第三加热槽的底面为弧 形面。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加热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供热介质 流入的进口,所述第三加热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供热介质流出的出口。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加热槽的槽壁上设置有排水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罐车,包括一用于装载货物的罐 体和上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槽焊接在所述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槽的 横截面为圆弧形,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长方形加热槽,其耐压性更好,能够有效避免液罐车加 热槽的崩裂问题;且弧形加热槽相比长方形加热槽在同等受热面积的情况下的自重更轻,符合液罐车轻量化设计的要求。三个加热槽同时加热,保证了罐体加热均勻,也提高了加热速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加热装置焊接在液罐车罐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热介质流动方 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液罐车外部加热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所示,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一焊接在液罐车罐体1的底部中心的第一加热槽2和分别焊 接在罐体1底部并位于第一加热槽2两侧的一第二加热槽3和一第三加热槽4。第一加热槽2呈盒状,其两端封闭,内部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21。为了提高第 一加热槽2的耐压性,避免第一加热槽2在加热过程中出现崩裂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 热槽2的底面设计成弧形,实验证明,该种底面为弧形的加热槽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长方形 加热槽的耐压性更好,且,同等受热面积的情况下的自重更轻,符合液罐车轻量化设计的要 求。为了延缓加热体通过该第一加热槽2的时间,保证热介质的热量被有效利用,本 实用新型还在第一加热槽2的空腔21内设置有一将空腔21分隔成两通道211、212的隔板 22。隔板22的底部与第一加热槽2的底部内壁相连,隔板22的一端与第一加热槽2 —端 的内壁相连,隔板22的另一端与第一加热槽2另一端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回流口 213。该 回流口 213用以连通该两通道211、212。第二加热槽3和第三加热槽4的结构与第一加热槽1大致相同,也呈盒状结构,其 内部也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31、41,只是第二加热槽3和第三加热槽4相对于第一加 热槽2的宽度更窄,其对耐压性的要求不如第一加热槽2耐压性要求高,所以,第二加热槽 3和第三加热槽4的底面可设计成弧形也可不设计成弧形。参阅图1,图2,第二加热槽3与第一加热槽2的通道211之间设置有使彼此连通的 连通管33,第三加热槽4与第一加热槽2的通道212之间设置有使彼此连通的连通管43, 以使该第二加热槽3、第一加热槽2以及第三加热槽4形成一个连通的可循环空间。该第二 加热槽3的槽壁上设置有供热介质流入的进口 32,第三加热槽4的槽壁上设置有供热介质 流出的出口 42,第一加热槽2的槽壁上还设置有一排水口 23。本实用新型液罐车外部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该外部加热装置通过高 温蒸汽或热水在加热槽内循环,把热量传递给罐体中的运输介质,从而完成加热过程。高温 蒸汽或热水等热介质在罐体1内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热介质从第二加热槽3的 进口 32进入,沿着第二加热槽3的空腔31向罐体1的后方流动,经过第二加热槽3与第一 加热槽2之间的连通管33进入第一加热槽2的通道211内,然后顺着通道211向罐体1的 前方流动,经过通道211与通道212之间的回流口 213流入通道212,然后顺着通道212向 罐体1的后方流动,经过第一加热槽2与第三加热槽4之间的连通管43流入第三加热槽4, 再顺着第三加热槽4的空腔41向罐体1的前方流动,最后到达出口 42,从出口 42流出加热
4槽,完成加热过程。由于第一加热槽2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中心,第二加热槽3和第三加热槽4分别 设置在罐体1上并位于第一加热槽2的两侧,而罐体1为圆形或近似圆形,所以第一加热槽 2的高度低于于第二、第三加热槽3、4,所以,加热完毕后,大部分热介质都从出口 42流出, 仍有少量热介质留在第一加热槽2的两通道211、212内。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加热 槽2上的排水口 23排出剩余热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部加热装置也可仅包括第一加热槽2,如果仅包括第一加热槽2,则 进口 32和出口 42分别设置在第一加热槽2的槽壁的对应通道211和通道212的位置。当 然,为了配合罐体1尺寸的要求,该外部加热装置也可包括第一加热槽2和第二加热槽3,或 者包括第一加热槽2和第三加热槽4。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 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包括一盒状的第一加热槽,所述第一加热槽内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底面为弧形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空腔 内设置有一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两通道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底部内 壁相连,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一端内壁相连,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 一加热槽的另一端内壁之间设置有一连通所述两通道的回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加热装置还包 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槽两侧的第二加热槽和第三加热槽,所述第二加热槽和第三 加热槽均为盒状,所述第二加热槽和第三加热槽内均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所述第二 加热槽的空腔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其中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加热槽的空腔与所述第一加 热槽的另一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加热槽和/或第三加 热槽的底面为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槽的槽壁 上设置有供热介质流入的进口,所述第三加热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供热介质流出的出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罐车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槽的槽壁 上设置有排水口。
7.一种液罐车,包括一用于装载货物的罐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意 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槽焊接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心。
专利摘要一种液罐车及其外部加热装置,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一盒状的第一加热槽,所述第一加热槽内设置有容纳热介质的空腔,所述第一加热槽的底面为弧形面。该液罐车的圆弧形加热槽的耐压性好,能够有效避免加热槽加热过程中的崩裂问题,且弧形加热槽相比长方形加热槽在同等受热面积的情况下自重更轻,符合液罐车轻量化设计的要求。
文档编号B60P3/22GK201633498SQ20102018613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张连超, 王新义, 申永辉, 袁彦华, 韩永涛 申请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