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折叠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686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折叠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改良的折叠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折叠的自行车轮胎因其折叠后体积小,便于仓储、存放及运输的特点,在国内外自行车市场的普及度较高,实现轮胎可折叠效果的是有别于普通胎的特殊胎唇材质,其中一种是采用软性钢丝圈。图1所示为现行采用软性钢丝圈的折叠轮胎之胎唇结构10’,其包含由若干股软性钢丝圈20’组合而成的钢丝圈组30’,以及包覆钢丝圈组30’并向外翻卷延伸的胎体帘纱层40’。

现行钢丝折叠轮胎之胎唇10’结构简单,易于成型生产,但该结构轮胎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却有不足之处,影响轮胎的性能和寿命,具体分析为:帘纱层40’直接包裹住由若干股软性钢丝圈20’组合而成的钢丝圈组30’,胎唇10’在经过折叠储存之后,装配到轮辋上承受充气压力使用,特别是轮胎在负重行驶的情况下,在若干圈的钢丝圈20’之间、钢丝圈组30’和帘纱层40’之间的界面均会由于粘接强度不足,无法紧密组合成稳固的胎圈状态,从而影响轮胎胎唇10’和轮辋的装配性,造成胎唇10’的早期破坏,降低轮胎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折叠轮胎结构,其在确保钢丝折叠轮胎的折叠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加强胎唇结构的粘接强度,提升轮胎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良的折叠轮胎结构,其包括轮胎胎体及其两端的胎唇,该胎唇包含由若干股软性钢丝圈组合而成的钢丝圈组,以及包覆钢丝圈组并向外翻卷延伸的胎体帘纱层;其中:每股钢丝圈由直线软性钢丝以及以螺旋形式缠绕于直线软性钢丝外周的缠绕软性钢丝捻合而成。

所述直线软性钢丝与缠绕软性钢丝是分别由复数根构成,每根直线软性钢丝与缠绕软性钢丝的截面线径设置为0.1mm~0.4mm,且每根软性钢丝之间存在满足胎唇折叠和弯曲的间隙。

所述直线软性钢丝与缠绕软性钢丝的表面分别涂有镀层。

所述镀层包括有铜、锌两种成分,铜的成分占55%~75%,锌的成分占25%~45%。

所述各股钢丝圈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折叠轮胎胎唇处的每股钢丝圈是由中心直线排列、外周螺旋缠绕的若干软性钢丝捻合而成,以保证胎唇结构强度及轮胎的使用寿命。

另外,每根软性钢丝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且表面设置一层包含有铜、锌两种成分的黄铜镀层,每股钢丝圈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层,以确保加工时橡胶层中橡胶与钢丝圈之均匀粘附,以及受热硫化后钢丝圈组和帘纱层之界面化学粘接,从而确保胎唇整体结构强度,维持紧密、稳固胎圈状态,达到提升轮胎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折叠轮胎的胎唇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胎唇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单股钢丝圈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改良的折叠轮胎结构,其包括轮胎胎体1及其两端的胎唇10,该胎唇10包含由若干圈软性钢丝圈20组合而成的钢丝圈组30,以及包覆钢丝圈组30并向外翻卷延伸的胎体帘纱层40。针对自行车轮胎结构特性,通常情况下钢丝圈组30是由三股软性钢丝圈20卷绕一圈组合而成的“品”字状,以及由两股软性钢丝圈20卷绕两股组合形成的“田”字状两种,可以依据轮胎的不同等级需求而具体设计。软性钢丝圈20具有较佳的韧性与可绕性,以实现轮胎胎唇10可折叠的特性,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

每股钢丝圈20由直线软性钢丝21以及以螺旋形式缠绕于直线软性钢丝21外周的缠绕软性钢丝22捻合而成,即直线软性钢丝21是以直线形式排列于钢丝圈20的中心,而缠绕软性钢丝22是位于直线软性钢丝21外周并与之捻合而成。为了区别说明,图4中的填充有网格线表示直线软性钢丝21,未填充图案的表示缠绕软性钢丝22。

该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是分别由复数根构成,如图4,本实施例每股钢丝圈20是以中心三根直线软性钢丝21,外周八根缠绕软性钢丝22螺旋缠绕捻合。当然,可以依据不同的强度要求,进行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根数的调整组合。每根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的截面线径设置为0.1mm~0.4mm,每根软性钢丝之间存在一定的合理间隙,以满足胎唇10折叠和弯曲的需要。

为了加强胎唇10整体结构的粘接强度,首先,每根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的表面涂有一层镀层21a、22a,该镀层21a、22a包括有铜、锌两种成分,本实施例中镀层21a、22a总体成分以100%计算,其中铜的成分占55%~75%,锌的成分则占25%~45%为宜;镀层21a、22a均匀地涂抹在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的外表面,可以起到保护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的本体和减缓其老化的作用,降低直线软性钢丝21与缠绕软性钢丝22由于反复折叠变形而早期破坏的机率,提升轮胎使用寿命。

其次,为确保各钢丝圈20之间、钢丝圈组30和帘纱层40之间有较好的粘接强度,在每股钢丝圈20的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层23。该橡胶层23采用粘性好,厚度薄的橡胶材质均匀覆盖在每股钢丝圈20的外表面,以满足加工时橡胶层23中橡胶与钢丝圈20之均匀粘附,以及受热硫化后钢丝圈组30和帘纱层40界面之化学粘接。另一方面,镀层21a、22a中的铜和锌成分会在轮胎硫化时与橡胶层23中橡胶之树脂、硫磺发生化学交联反应,提升各股钢丝圈20之间的橡胶层23界面粘接强度,从而确保胎唇10整体结构强度,即使在轮胎胎唇10装配到轮辋上承受充气压力及负重行驶的情况下,也可维持紧密、稳固胎圈状态,达到提升轮胎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折叠轮胎胎唇结构设计:每股钢丝圈20是由若干中心直线排列的直线软性钢丝21、外周螺旋缠绕的缠绕软性钢丝22捻合而成,每根软性钢丝21、2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其表面设置一层包含有铜、锌两种成分的镀层21a、22a,每股钢丝圈20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层23,以确保加工时橡胶层23中橡胶与钢丝圈20之均匀粘附,以及受热硫化后钢丝圈组30和帘纱层40界面之化学粘接,从而确保胎唇10整体结构强度,维持紧密、稳固胎圈状态,达到提升轮胎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其实质作任何简单修改、修饰与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