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导套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27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枕导套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头枕导套。



背景技术:

头枕作为汽车座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属于相当重要的法规件。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可拆卸式头枕导套,其外盖与套筒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以方便在套筒上更换不同形状的外盖,然而可拆卸式头枕导套的缺点在于,外盖在连接到套筒上时,外盖缺乏有效支撑。又由于头枕杆在外盖中部的开孔中往复运动,使得外盖在缺乏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容易破裂,降低了头枕导套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需要一种能够对外盖形成有效支撑的可拆卸式头枕导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导套,所述头枕导套的外盖能够被有效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安装有外盖能被有效支撑的头枕导套。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头枕导套,用于伸入头枕杆,包括套筒和外盖,所述外盖中部具有供所述头枕杆伸入的第一通孔,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包括连接盘和支撑架;在所述套筒的轴向上,所述连接盘一侧与所述套筒本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所述外盖设置在所述连接盘上并与所述连接盘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与所述外盖之间;

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外盖顶部的内侧接触并抵靠在所述外盖上,所述连接盘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具有相同的轴线;

所述头枕杆能够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从而进入到所述套筒本体中。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接盘的边缘设置有卡槽,所述外盖的内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可脱扣地扣合于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外盖与所述套筒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支撑架包括圆筒状本体和围绕所述圆筒状本体且垂直于所述连接盘均匀设置的肋片;所述圆筒状本体具有开放的两端,所述圆筒状本体朝向所述外盖的一端与所述外盖顶部的内侧接触并抵靠在所述外盖上,所述圆筒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圆筒状本体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具有相同的轴线;

所述头枕杆能够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圆筒状本体和所述第二通孔,从而进入所述套筒本体中。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朝向所述外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和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外盖顶部的内侧接触并抵靠在所述外盖上;所述支撑筋围绕所述第三通孔设置;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具有相同的轴线;

所述头枕杆能够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从而进入所述套筒本体中。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支撑架还包括锁舌,所述锁舌中部具有第四通孔;在所述套筒的径向上,所述壳状本体具有开口,所述锁舌能够从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壳状本体,并且沿径向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内部,使得所述第四通孔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所述头枕杆能够依次伸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从而进入所述套筒本体中;

所述头枕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锁舌能够沿径向运动至所述凹槽中以锁定所述头枕杆,还能够沿径向运动至离开所述凹槽以释放所述头枕杆。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壳状本体内壁设置有导向筋,所述锁舌外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能够与所述导向筋可滑动地配合连接,以使所述锁舌沿径向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内部。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锁舌与所述壳状本体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用于驱动所述锁舌沿径向运动至所述凹槽中以锁定所述头枕杆;所述压缩弹簧还能够被压缩,以使所述锁舌沿径向运动至离开所述凹槽以释放所述头枕杆。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外盖在所述套筒的径向上具有导向口,所述锁舌能够从所述导向口穿过所述壳状本体的所述开口,并且沿径向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状本体内部。

所述的头枕导套,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外盖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外盖之间可以互相替换。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金属套筒,所述金属套筒焊接在所述座椅骨架上,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如上述的头枕导套,所述头枕导套适于安装在所述金属套筒中。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导套,在外盖可拆卸地设置在套筒上后,设置于所述连接盘与所述外盖之间的支撑架能够对外盖顶部的内壁形成有效支撑,显著加强了外盖的结构强度。此外,支撑架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用户在更换不同形状的外盖时避免对外盖与套筒之间的连接结构造成过大的冲击,方便用户更换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头枕导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中无锁圆盖头枕导套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中无锁长圆盖头枕导套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中有锁圆盖头枕导套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中有锁长圆盖头枕导套的示意图;

图2为无锁圆盖头枕导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无锁长圆盖头枕导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有锁圆盖头枕导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有锁长圆盖头枕导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无锁套筒的仰视图;

图6b为无锁圆形外盖的仰视图;

图6c为无锁长圆形外盖的仰视图;

图7a为有锁套筒的仰视图;

图7b为有锁圆形外盖的仰视图;

图7c为有锁长圆形外盖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锁舌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有锁套筒的示意图;

图10为锁舌锁定与解锁示意图;

图11a为无锁套筒的俯视图;

图11b为有锁套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a至图11b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轴向套筒本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径向是在空间内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方向。

如图1a-1b所示,本实用新的提供的头枕导套的外观具有多种形式,A为无锁圆盖头枕导套,B为无锁长圆盖头枕导套,C为有锁圆盖头枕导套,D为有锁长圆盖头枕导套。头枕导套A、B、C、D均包括套筒1和外盖2,套筒1和外盖2可拆卸地连接。外盖2的中部具有供头枕杆3(头枕杆3见附图10,下同)伸入的第一通孔201,套筒1内部具有空腔,该空腔可供头枕杆3伸入。头枕杆3的上端通常连接有座椅头枕,头枕杆3可沿套筒1内部的空腔滑动,以调节座椅头枕的高度。头枕导套A与头枕导套B的区别在于外盖2的形状不同,头枕导套A的外盖2的形状为圆形,头枕导套B的外盖2的形状为长圆形。头枕导套C与头枕导套D的区别也在于外盖2的形状不同,头枕导套C的外盖2的形状为圆形,头枕导套D的外盖2的形状为长圆形(附图7b-7c有更明确的图示)。头枕导套A的外盖2与头枕导套B的外盖2之间可互相替换,头枕导套C的外盖2与头枕导套D的外盖2之间可互相替换。外盖2的形状不限于头枕导套A、B、C、D中外盖的形状,并且外盖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外盖2之间可以互相替换。

图2至图5分别为头枕导套A、B、C、D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至图5所示,套筒1包括套筒本体11和连接端12,连接端12包括连接盘121和支撑架122;在套筒1的轴向上,连接盘121一侧与套筒本体11连接,另一侧与支撑架122连接;外盖2设置在连接盘121上并与连接盘121可拆卸地连接;支撑架122设置于连接盘121与外盖2之间。在外盖2与套筒1装配时,支撑架122与外盖2顶部的内侧接触并抵靠在外盖2上,更具体地,支撑架122围绕第一通孔201与外盖2顶部的内侧接触,即支撑架122与外盖2顶部的内侧接触的部分将第一通孔201所包围。由于支撑架122与外盖2顶部的内侧接触,使得外盖2能够得到有效地支撑,显著加强了外盖2的结构强度。此外,支撑架122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用户在更换不同形状的外盖2时避免对外盖2与套筒1之间的连接结构造成过大的冲击,方便用户更换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头枕导套的使用寿命。

连接盘12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24(第二通孔124在图2至图5被遮挡,在附图9中有标识,下同),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124具有相同的轴线;头枕杆3能够依次伸入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124,从而进入到套筒本体11中。

支撑架122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如图2、3所示,支撑架122可以是一种对头枕杆3无锁定作用的支撑架。支撑架122具有圆筒状本体122b和围绕圆筒状本体122b且垂直于连接盘121均匀设置的肋片122a;圆筒状本体122b具有开放的两端,圆筒状本体122b朝向外盖2的一端与外盖2顶部的内侧接触并抵靠在外盖2上,圆筒状本体122b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124连通;圆筒状本体122b与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124具有相同的轴线;头枕杆3能够依次伸入第一通孔201、圆筒状本体122b和第二通孔124,从而进入套筒本体11中。

对头枕杆3无锁定作用的支撑架还可以是具有壳状本体122c的支撑架(这一实施例附图没有明确示出),壳状本体122c整体为圆形并罩在连接盘121上。壳状本体122c朝向外盖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通孔126和支撑筋123,支撑筋123与外盖2顶部的内侧接触并抵靠在外盖2上,支撑筋123围绕第三通孔126设置;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124和第三通孔126具有相同的轴线;头枕杆3能够依次伸入第一通孔201、第三通孔126和第二通孔124,从而进入套筒本体11中。

对具有壳状本体122c的支撑架作进一步改进,可得到对头枕杆3具有锁定作用的支撑架。如图4、5所示,在套筒1的径向上,壳状本体122c开设有开口128,支撑架122还包括锁舌122d,锁舌122d能够从开口128进入壳状本体122c。锁舌122d中部具有第四通孔127。锁舌122d沿径向可运动地设置在壳状本体122c内部,使得第四通孔127在轴向上位于第三通孔126和第二通孔124之间;头枕杆3能够依次伸入第一通孔201、第三通孔126、第四通孔127和第二通孔124,从而进入到套筒本体11中。

图10示出了锁舌锁定与解锁的原理,头枕杆3的外壁设置有凹槽301,锁舌122d能够沿径向运动至凹槽301中以锁定头枕杆3,还能够沿径向运动至离开凹槽301以释放头枕杆3。同时参考图4、5,锁舌锁定与解锁的过程可通过在锁舌122d与壳状本体122c之间设置压缩弹簧131来实现。锁舌122d的两侧具有径向孔,压缩弹簧131的一端伸入径向孔中,压缩弹簧131的一端抵靠在壳状本体122c内部。压缩弹簧131用于驱动锁舌122d沿径向运动至凹槽301中以锁定头枕杆3,在锁舌122d保持锁定状态时,压缩弹簧131给予锁舌122d一个径向上的弹簧力,使得锁舌122d沿径向运动至凹槽301中并保持稳定;在锁舌122d受到外力推挤时比如来自于用户的推力,压缩弹簧131还能够被压缩,以使锁舌122d能够沿径向运动至离开凹槽301以释放头枕杆3。为配合锁舌122d的使用,外盖2在套筒1的径向上具有导向口132,在外盖2与套筒1装配完成后,锁舌122d能够从导向口132进入壳状本体122c。

图8与图9示出了一种锁舌122d沿径向可运动地设置在壳状本体122c内部的实施方式。壳状本体122c内壁设置有导向筋129,锁舌122d外壁设置有导向槽130,导向槽130能够与导向筋129可滑动地配合连接,以使锁舌122d沿径向可运动地设置在壳状本体122c内部。锁舌122d进行运动时,压缩弹簧131发生形变。

图6a至图7c均为仰视图,其示出一种套筒1和外盖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连接盘121的边缘设置有卡槽125,外盖2的内侧设置有卡扣202,卡扣202可脱扣地扣合于卡槽125,以使外盖2与套筒1可拆卸地连接。

图11a至图11b均为俯视图,其示出了套筒本体11内壁的筋位111,头枕杆3伸入套筒本体11的内部时与筋位111零贴,以实现头枕杆3在套筒本体11内部的定位。

继续参考图3和图5,图3和图5示出了头枕导套的安装方式。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附图未示出)和金属套筒4,金属套筒4焊接在座椅骨架上,汽车座椅还包括上述头枕导套,头枕导套适于安装在金属套筒4中。套筒本体11的下端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块,该限位块在头枕导套的下端从金属套筒4的下端伸出后弹出,对金属套筒4实现限位。套筒本体11的外壁设置有定位筋,定位筋与金属套筒4的内壁零贴,以实现套筒本体11在金属套筒4内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枕导套,在外盖可拆卸地设置在套筒上后,设置于连接盘与外盖之间的支撑架能够对外盖顶部的内壁形成有效支撑,显著加强了外盖的结构强度。此外,支撑架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用户在更换不同形状的外盖时避免对外盖与套筒之间的连接结构造成过大的冲击,方便用户更换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头枕导套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