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板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11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副仪表板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锁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副仪表板解锁机构,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在副仪表板位置通常设有用于搁置手肘的扶手。扶手下方为一个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集成于扶手总成内,扶手作为空间的盖板,在需要取出或放置物品时,驾驶员或乘客通过按动解锁机构的按钮来打开扶手盖板以便进行操作。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解锁机构,如中国专利cn105480159a公开的,包括扶手下外盖板、按钮部件和锁壳,锁壳通过螺钉固定在扶手下外盖板上,所述按钮部件的后端设置有导向销,在锁壳上设有导向孔,按钮部件的导向销滑动插装在锁壳的导向孔中,在按钮构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凸起,锁壳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凸起滑动配合在对应的导向槽内。其解决了以往按钮式解锁机构的异响问题,并避免按钮部件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卡滞情况。但是通过分析其解锁过程可知,实现闭锁功能的部件是与按钮同向移动,因此在整个解锁机构的设计上需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使闭锁功能部件有重组的位移空间进行闭锁和解锁动作。这使其无法应用于对于某些安装空间要求较高的车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仪表板解锁机构,实现操控方向与解锁方向的成180°的相反方向的解锁,结构紧凑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副仪表板解锁机构,包括壳体、滑块、操作盖、摆杆、解锁导杆,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导杆孔,所述解锁导杆为折线型包括解锁段和滑动段,所述滑动段从导杆孔伸入所述壳体,所述滑动段的两侧设有凸块,所述壳体设有与凸块匹配的槽使所述滑动段沿所述槽滑动,所述摆杆铰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滑块与壳体配合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滑块移动时推动所述摆杆的一端,摆杆的另一端推动所述解锁导杆的滑动段滑动,所述操作盖与滑块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摆杆和解锁导杆均设有两根。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导杆的滑动段设有通孔,所述摆杆的下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摆杆的侧方,所述滑块移动时推动所述摆杆的上端摆动。

进一步的,包括转轴,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设有转轴孔,所述摆杆的中部设有铰接孔,所述转轴伸入所述转轴孔和铰接孔使摆杆与壳体铰接。

进一步的,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解锁导杆的滑动段与壳体之间,所述滑动段滑动时,复位弹簧压缩。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为扭力弹簧,所述滑动段设有卡钩,所述扭力弹簧的扭臂设置于所述卡钩内。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导杆的解锁段套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设有通孔以及由通孔内壁向通孔中央弯曲的曲臂。

进一步的,所述曲臂设有四根并且以通孔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曲臂的头端向通孔内壁弯曲成钩状。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突破传统的操作和解锁同方向形式,采用180°反向平行的操作与解锁,更大程度的提供了操作的选择性及舒适性;所有转向结构压缩在壳体结构内,更方便后期的平台化生产,不同车型便于整体移植;解锁导杆上增加导套,不仅能控制解锁导杆的变形导致导向出现偏差,更能控制因摩擦而导致的操作力过大的问题;操作盖采用卡接形式,便于更换及维修,并且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车型的各种外观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副仪表板解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副仪表板解锁机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解锁操作时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副仪表板解锁机构包括壳体1、滑块2、操作盖3、摆杆4、解锁导杆5、转轴6和复位弹簧7。壳体1呈长方体盒状设置,壳体1的前侧设有导杆孔8,左右两侧壁设有转轴孔9。解锁导杆5为折线型包括解锁段5a和滑动段5b,滑动段5b从导杆孔8伸入壳体1。滑动段5b的两侧设有凸块10,壳体1设有与凸块10匹配的槽使滑动段5b沿槽滑动。解锁导杆5的滑动段5b的头端下侧设置了卡钩11,卡钩11开口朝向滑动段5b的头端。在卡钩11和壳体1之间设置复位弹簧7,解锁导杆5在滑动时卡钩11和壳体1配合压缩该复位弹簧7。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7采用的是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其中一根扭臂设置于卡钩11内。

壳体1内,推动解锁导杆5的是摆杆4。摆杆4铰接于壳体1的内部,具体的摆杆4的中部设有铰接孔12,摆杆4置于壳体1内时,壳体1的转轴孔9与摆杆4的铰接孔12对准,转轴6则贯穿转轴孔9和铰接孔12构成摆杆4的转动轴。摆杆4和解锁导杆5均设有两根,每根解锁导杆5与一根摆杆4配合。解锁导杆5的滑动段5b设有通孔13,摆杆4的下端设置于通孔13内。在闭锁状态时,摆杆4的下端是与通孔13的位于滑动段5b的头端的一侧靠拢。

该机构用于推动摆杆4摆动的是滑块2,滑块2与壳体1配合可滑动设置于壳体1的顶部,其滑动方向也可通过滑槽与凸起相配合实现。同时滑块2设置在摆杆4的上端的一侧,即位于摆杆4朝向滑动段5b的头端的一侧。操作盖3与滑块2卡接,在滑块2与操作盖3卡接的位置背部增加3mm宽度的筋,加强卡接强度,周边增加4根0.5mm高度的筋,避免操作盖3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晃动现象。推动操作盖3时,使滑块2移动时,并推动摆杆4的上端向操作盖3的推动方向移动(与滑动段5b的头端方向相反),摆杆4的下端则向滑动段5b的头端方向摆动,进而推动解锁导杆5的滑动段5b向滑动段5b的头端方向滑动,解锁导杆5向壳体1内部移动解锁。

为了避免解锁导杆5的变形导致导向出现偏差,并控制解锁导杆5移动时摩擦力。在解锁导杆5的解锁段5a套设有导套14。请结合图4,导套14设有通孔14a以及由通孔14a内壁向通孔14a中央弯曲的曲臂14b。曲臂14b设有四根并且以通孔14a的圆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曲臂14b的头端向通孔14a内壁弯曲成钩状。

副仪表板解锁机构通过推动操作盖3使摆杆4摆动,由于摆杆4的上下端运动方向相反,由摆动4下端推动解锁导杆5移动,实现了操作方向与解锁方向的180°方向,而该换向结构集中设置在壳体1内,便于整体移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仪表板解锁机构包括壳体、滑块、操作盖、摆杆、解锁导杆,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导杆孔,所述解锁导杆为折线型包括解锁段和滑动段,所述滑动段从导杆孔伸入所述壳体,所述滑动段的两侧设有凸块,所述壳体设有与凸块匹配的槽使所述滑动段沿所述槽滑动,所述摆杆铰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滑块与壳体配合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滑块移动时推动所述摆杆的一端,摆杆的另一端推动所述解锁导杆的滑动段滑动,所述操作盖与滑块卡接。该副仪表板解锁机构通过摆杆的摆动实现180°反向平行的操作与解锁,操作便捷舒适,结构紧凑,便于后期生产移植。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陈裕虎;刘嘉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市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4
技术公布日:2017.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