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梁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78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梁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梁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客车成为新能源客车发展主流趋势,电池安全问题频繁暴露。因此国家新增了电池侧面碰撞的实验。为保证电池安全,主流客车厂纷纷进行了电池防撞结构的设计。在各种结构设计中,某些设计中防撞梁与电池间隙过小,变形空间不足;某些设计为了满足防撞梁安装空间,舍弃了侧舱门气弹簧结构。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防撞梁与电池空间不足,通用性低,以及拆装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梁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防撞梁的结构,包括固定端头和防撞梁体,两所述固定端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防撞梁体的两侧;

所述防撞梁体包括一本体,该本体的两端均向上折弯并形成折弯边,在折弯边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本体的长度大于折弯边的长度;

所述固定端头包括平板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倾斜焊接在平板部上,连接部的倾斜角度与折弯边的折弯角度相同,在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70-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为腰型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体的本体为双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某些电池箱过大,防撞梁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适用于多种电池型号的电池仓;防撞梁体的折弯边增加了防撞梁的碰撞变形空间,保障了整车电池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防撞结构相对独立,有效解决了某些电池箱过大,防撞梁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增加了防撞梁的碰撞变形空间,保障了整车电池的安全,避让了气弹簧(一种侧舱门运动机构,由气压驱动,可使舱门开启一定角度后自动打开)的运动空间,适用于多种电池型号的电池仓,仅需依据电池仓大小来更改防撞梁体长度即可可实现标准化,无需再进行多种防撞结构的设计制造,节省时间,方便管理;结构简单强度高,易于加工,占用空间小,方便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梁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端头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端头和防撞梁体之间位置调节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撞梁的结构,包括固定端头1和防撞梁体2,两固定端头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防撞梁体2的两侧。

防撞梁体2包括一本体21,该本体的两端均向上折弯并形成折弯边22,在折弯边22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23,本体21的长度大于折弯边22的长度。

固定端头1包括平板部11和连接部12,连接部12倾斜焊接在平板部11上,连接部12的倾斜角度与折弯边22的折弯角度相同,在连接部12上设有第二连接通孔13。

平板部11和连接部12之间的夹角为70-80°,本实施例中取75°。

第二连接通孔13为腰型孔,使得固定端头1和防撞梁体2之间位置可调,可适应该车型的各变种平台。

使用时,固定端头1的平板部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固定端头1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便于拆装。

防撞梁体2的本体21为双梁结构,相比单梁结构抗弯强度增强许多。防撞梁体的折弯边22增加了防撞梁的碰撞变形空间,保障了整车电池的安全。固定端头1的连接部12倾斜,可避让气弹簧安装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