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6576发布日期:2020-04-17 22:06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悬架系统滤振,减少车辆倾斜的性能不好,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会很差,且驾驶员长时间的驾驶会感到疲劳,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悬架设计需要保证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对于上述情况,通常做法是减小悬架刚度,以增加悬架行程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种方法会大大降低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车辆载荷。在车辆快速转身起步和紧急刹车时出现不稳定甚至可能翻车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及其悬架互联结构,在不改变悬架刚度的情况下,通过连杆将车轮的上下跳动转化为水平面上的左右移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上悬臂通过斜杆铰接“旗”状结构顶端,“旗”状结构尾端铰接在第五直杆上,沿车辆行进方向前后两端的两“旗”状结构顶端之间铰接可伸缩的长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旗”状结构包括铰接在一起的第二直杆和三角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形结构由第一直杆、第三直杆和第四直杆铰接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角形结构通过圆柱形铰链固定在车辆底盘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长杆上设置弹簧。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包括上述悬架互联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应用本发明悬架互联结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在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车轮接触地面引起的上下运动经过悬架互联的传递分散到其余车轮上,具体为:车轮受到的路面冲击力经过斜杆后,再分别经过可伸缩长杆、“旗”状结构传递分散,使得车辆的整个车身保持平衡,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的悬架互联力传递示意图。

其中:1-球形铰链,2-圆柱形铰链,3-斜杆,4-长杆,5-第一直杆,6-第二直杆,7-第三直杆,8-第四直杆,9-第五直杆,10-弹簧,11-上悬臂,12-底盘,13-车轮,14-下悬臂,15-第二圆柱形铰链,16-减震器,1-1-球形铰链a,1-2-球形铰链b,1-3-球形铰链c,1-4-球形铰链d,1-5-球形铰链e,1-6-球形铰链f,1-7-球形铰链g,1-8-球形铰链h,2-1-第一圆柱形铰链a,2-2-第一圆柱形铰链b,2-3-第一圆柱形铰链c,2-4-第一圆柱形铰链d,2-5-第一圆柱形铰链e,2-6-第一圆柱形铰链f,2-7-第一圆柱形铰链g,2-8-第一圆柱形铰链h,2-9-第一圆柱形铰链i,2-10-第一圆柱形铰链j,3-1-斜杆a,3-2-斜杆b,3-3-斜杆c,3-4-斜杆d,4-1-长杆a,4-2-长杆b,5-1-第一直杆a,5-2-第一直杆b,5-3-第一直杆c,5-4-第一直杆d,6-1-第二直杆a,6-2-第二直杆b,6-3-第二直杆c,6-4-第二直杆d,7-1-第三直杆a,7-2-第三直杆b,7-3-第三直杆c,7-4-第三直杆d,8-1-第四直杆a,8-2-第四直杆b,8-3-第四直杆c,第四直杆d8-4,10-1-弹簧a,10-2-弹簧b,15-1-第二圆柱形铰链a,15-2-第二圆柱形铰链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车辆底盘12上固定四个车轮13,减震器16通过上悬臂11、下悬臂14与车轮13连接。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悬架互联结构,包括球形铰链1、第一圆柱形铰链2、斜杆3、长杆4、第一直杆5、第二直杆6、第三直杆7、第四直杆8、第五直杆9、弹簧10以及第二圆柱形铰链15。

球形铰链1包括球形铰链a1-1、球形铰链b1-2、球形铰链c1-3、球形铰链d1-4、球形铰链e1-5、球形铰链f1-6、球形铰链g1-7以及球形铰链h1-8,第一圆柱形铰链2包括第一圆柱形铰链a2-1、第一圆柱形铰链b2-2、第一圆柱形铰链c2-3、第一圆柱形铰链d2-4、第一圆柱形铰链e2-5、第一圆柱形铰链f2-6、第一圆柱形铰链g2-7、第一圆柱形铰链h2-8、第一圆柱形铰链i2-9以及第一圆柱形铰链j2-10,斜杆3包括斜杆a3-1、斜杆b3-2、斜杆c3-3以及斜杆d3-4,长杆4包括长杆a4-1和长杆b4-2,第一直杆5包括第一直杆a5-1、第一直杆b5-2、第一直杆c5-3和第一直杆d5-4,第二直杆6包括第二直杆a6-1、第二直杆b6-2、第二直杆c6-3和第二直杆d6-4,第三直杆7包括第三直杆a7-1、第三直杆b7-2、第三直杆c7-3和第三直杆d7-4,第四直杆8包括第四直杆a8-1、第四直杆b8-2、第四直杆c8-3和第四直杆d8-4,弹簧10包括弹簧a10-1和弹簧b10-2,第二圆柱形铰链15包括第二圆柱形铰链a15-1和第二圆柱形铰链b15-2。第二圆柱形铰链a15-1和第二圆柱形铰链b15-2分别用于将上悬臂11、下悬臂14固定在底盘12上。

球形铰链a1-1、球形铰链d1-4、球形铰链e1-5、球形铰链g1-7分别用于铰接上悬臂11与斜杆a3-1的一端、上悬臂11与斜杆b3-2的一端、上悬臂11与斜杆c3-3的一端以及上悬臂11与斜杆d3-4的一端。斜杆a3-1和斜杆b3-2之间铰接长杆a4-1,斜杆c3-3和斜杆d3-4之间铰接长杆b4-2。长杆a4-1、长杆b4-2上分别设有弹簧a10-1和弹簧b10-2,使得长杆可伸缩。

第一直杆5、第三直杆7、第四直杆8构成四个三角形稳定结构,可以绕着固定在底盘上的铰链整体旋转。

第三直杆d7-4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a2-1与第四直杆b8-2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b8-2另一端与第一直杆a5-1的一端、第二直杆b6-2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b2-2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a5-1另一端、第三直杆d7-4另一端、斜杆a3-1另一端以及长杆a4-1一端通过球形铰链b1-2铰接在一起;第三直杆c7-3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e2-5与第四直杆c8-3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c8-3另一端与第一直杆b5-2的一端、第二直杆c6-3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d2-4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b5-2另一端、第三直杆c7-3另一端、斜杆b3-2另一端以及长杆a4-1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c1-3铰接在一起;第三直杆b7-2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f2-6与第四直杆d8-4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d8-4另一端与第一直杆c5-3的一端、第二直杆d6-4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g2-7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c5-3另一端、第三直杆b7-2另一端、斜杆c3-3另一端以及长杆b4-2一端通过球形铰链f1-6铰接在一起;第三直杆a7-1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j2-10与第四直杆a8-1一端铰接,并固定在底盘12上,第四直杆a8-1另一端与第一直杆d5-4的一端、第二直杆a6-1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i2-9铰接在一起,第一直杆d5-4另一端、第三直杆a7-1另一端、斜杆d3-4另一端以及长杆b4-2另一端通过球形铰链g1-7铰接在一起。

第二直杆b6-2的另一端、第二直杆c6-3的另一端、第五直杆9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c2-3铰接,第二直杆a6-1的另一端、第二直杆b6-2的另一端、第五直杆9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圆柱形铰链h2-8铰接。

如图3所示,车轮受力时的互联结构力传递路径说明,当一个车轮受到一个路面凸起,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力,车轮的力传递给斜杆3,斜杆3通过球形铰链再传递给三角形稳定结构、长杆4,进而把受到的力传递给其他车轮,让其他车轮承担一部分的力,以此来减少冲击振动,保持车身的平衡。

实施例2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包括实施例1中的悬架互联结构,其结构及有益效果已在实施例1中进行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车轮、底盘都是常规部件。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增加了多个连杆、铰链,且增加两根附弹簧的杆,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明可以将单独一个车轮受到的力分配到其余车轮,以此来减少震动冲击,实现车身的平衡。

所述实施例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