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轮箍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999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轮箍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属于用于机车车轮装配和分解的装置。
中国专利ZL89212341.9公开了一种《轮箍加热炉》,是一种用于铁路机车车轮轮箍加热的工频电阻加热炉。该加热炉由于采用了双重对开式炉盖及可直接测量轮箍受热膨胀的膨胀测量装置,因而能适用不同尺寸轮箍的加热,并可通过热膨胀测量正确掌握加热套箍时机。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未能解决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加热后要移位进行脱箍、套箍操作的问题,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操作安全性差。以电为能源,辐射加热,能耗大,加热时间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能耗低的机车轮箍更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
一种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具有加热装置。水平设置的平台中间具有安装孔,轴线铅垂设置的转套一端装在平台的安装孔内,其下台肩与平台上对应开设的与轮箍同轴线的圆环凹槽内装有均布的支撑滚珠,转套上套装有支撑于上台肩上的以转套轴线为圆心的园形托盘,加热装置由支架、燃气输送管和喷管组成,支架为L型通过垂直于转套轴线的长孔及螺栓均匀分布安装在平台的以转套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支架上对应于轮箍位置安装有上下两层燃气输送管,喷管均布于燃气输送管上,其喷口所在圆周直径比轮箍的外径大200~300mm。
托盘上表面周边均匀布置有3~4个径向放置的对中垫板,对中垫板两端向相反的方向弯90°形成垂直面,位于托盘外侧向下弯的垂直面与托盘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内侧向上弯的垂直面位于托盘的同一圆周上,其高度小于等于轮箍的台肩高度。
平台的安装孔周围固定有垫板,支撑滚珠均匀分布安装在转套下台肩与垫板上对应开设的与转套同轴线的圆环凹槽内。
每层燃气输送管上均布有40~50个喷管,喷管焊接于燃气输送管上,其连接处留有助燃间隙。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机车轮箍更换装置的结构简图。
本实用新型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如图所示,主要由平台1、支撑滚珠2、转套3、垫板4、托盘5、对中垫板6和加热装置组成。水平设置的平台1中间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周围固定有垫板4。转套3的内径按最大规格车轮车轴直径设计,对其他小直径的车轴备有衬套,使车轴插入转套3内保持与其同轴线。转套3轴线铅垂设置,其一端装在平台1的安装孔内,其下台肩与平台1上的垫板4之间两对应的平面上各开设有一个与转套3同轴线的相配合的圆环凹槽,凹槽内装有均布的支撑滚珠2。转套3上套装有支撑于上台肩上的以转套3轴线为圆心的园形托盘5。托盘5上表面周边均匀布置有3个径向放置的对中垫板6,对中垫板6两端向相反的方向弯90°形成垂直面,位于托盘5外侧向下弯的垂直面与托盘5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内侧向上弯的垂直面位于托盘5的同一圆周上,其高度小于等于轮箍10的台肩高度。实际使用时,根据轮箍1的尺寸不同选择对中垫板6,以保证轮箍10与转套3同轴线。加热装置由支架7、燃气输送管8和喷管9组成,支架7为L型通过垂直于转套3轴线的长孔及螺栓均匀分布安装在平台1的以转套3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支架7上对应于轮箍3位置安装有上下两层燃气输送管8,燃气可以是煤气或者是液化石油气等。每层燃气输送管8上均布有45个喷管9,其喷口所在圆周直径比轮箍10的外径大260mm。喷管9焊接于燃气输送管8上,连接处留有助燃间隙。由于支架7是通过垂直于转套3轴线的长孔及螺栓安装在平台1上的,因此可径向调节支架1,改变其所在圆周直径的大小,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轮箍10,使喷管9的喷口与不同尺寸的轮箍10保持最佳距离。
在套箍作业中,根据轮箍1的尺寸选择对中垫板6。将轮箍10放置在托盘5上,由于对中垫板6的作用,确保轮箍10与转套3同轴线。推转轮箍10,打开燃气输送管8上的阀门并点火。依天气情况加热7~8分钟,关闭阀门熄火。即可操纵吊装着车轮轴11的行车,在不移动轮箍10位置的情况下,将轮纲套进轮箍10,完成套箍作业。经数十次试验表明,采用本装置在加热7~8分钟后,轮箍10的温度达到180℃左右,使过盈量在1~1.5‰之间的轮纲顺利地装入轮箍10中。
在脱箍作业中,卸下对中垫板6和托盘5,通过行车吊起轮对(套装着轮箍的车轮轴)将车轮轴11的的轴头插入转套3。推转轮对,打开燃气并点火。经数十次试验结果,加热3~4分钟,轮箍10的温度达到140℃左右时,即自动落在平台1上,完成脱箍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投资少。加热后不需移位即可完成套箍、脱箍操作,方便、安全。火焰直接作用在转动的轮箍表面,使其能够迅速、均匀地受热膨胀,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减少作业时间,而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套箍、脱箍作业,有助于提高轮箍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具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设置的平台(1)中间具有安装孔,轴线铅垂设置的转套(3)一端装在平台(1)的安装孔内,其下台肩与平台(1)上对应开设的与转套(3)同轴线的圆环凹槽内装有均布的支撑滚珠(2),转套(3)上套装有支撑于上台肩上的以转套(3)轴线为圆心的园形托盘(5),加热装置由支架(7)、燃气输送管(8)和喷管(9)组成,支架(7)为L型通过垂直于转套(3)轴线的长孔及螺栓均匀分布安装在平台(1)的以转套(3)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支架(7)上对应于轮箍(10)位置安装有上下两层燃气输送管(8),喷管(9)均布于燃气输送管(8)上,其喷口所在圆周直径比轮箍(10)的直径大200~3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5)上表面周边均匀布置有3~4个径向放置的对中垫板(6),对中垫板(6)两端向相反的方向弯90°形成垂直面,位于托盘(5)外侧向下弯的垂直面与托盘(5)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内侧向上弯的垂直面位于托盘(5)的同一圆周上,其高度小于等于轮箍(10)的台肩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1)的安装孔周围固定有垫板(4),支撑滚珠(2)均匀分布安装在转套(3)下台肩与垫板(4)上对应开设的与转套(3)同轴线的圆环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箍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层燃气输送管(8)上均布有40~50个喷管(9),喷管(9)焊接于燃气输送管(8)上,其连接处留有助燃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机车轮箍更换装置,轴线铅垂设置的转套一端装在水平设置的平台的安装孔内,其下台肩与平台上对应开设的圆环凹槽内装有均布的支撑滚珠,转套上套装有支撑于上台肩上的圆形托盘,支架为L型通过垂直于转套轴线的长孔及螺栓均匀分布安装在平台的以转套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支架上对应于轮箍位置安装有上下两层燃气输送管,喷管均布于燃气输送管上,其喷口所在圆周直径比轮箍外径大200~300mm。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能耗低。
文档编号B60B31/06GK2404730SQ9924935
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9日
发明者张友德 申请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