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转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051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第四导出端口 28d通过第十配管22j而与设置在左侧前轮(在图1中未图示)上的盘式制动机构30d的车轮制动缸32FL连接。
[0053]这种情况下,通过与各导出端口 28a?28d连接的配管22g?22j对盘式制动机构30a?30d的各车轮制动缸32FR、32RL、32RR、32FL供给制动液(制动流体),使各车轮制动缸32FR、32RL、32RR、32FL内的液压上升,由此各车轮制动缸32FR、32RL、32RR、32FL工作,对对应的车轮(右侧前轮、左侧后轮、右侧后轮、左侧前轮)施加摩擦制动力。
[0054]输入装置14具有:通过驾驶员对制动踏板12的操作而能够产生液压的串列式的主液压缸34 ;附设于主液压缸34的第一贮存器36。在该主液压缸34的液压缸筒38内,滑动自如地配设有沿着液压缸筒38的轴向离开规定间隔的第二活塞40a及第一活塞40b。第二活塞40a接近制动踏板12配置,并经由推杆42与制动踏板12连结。另外,第一活塞40b以比第二活塞40a远离制动踏板12的方式配置。
[0055]在该第二活塞40a及第一活塞40b的外周面上经由环状台阶部分别装配有一对杯状密封44a、44b。在一对杯状密封44a、44b之间分别形成有与后述的供给端口 46a、46b连通的背室48a、48b。而且,在第二活塞40a与第一活塞40b之间配设有弹簧构件50a,在第一活塞40b与液压缸筒38的前端部之间配设有另一弹簧构件50b。
[0056]在主液压缸34的液压缸筒38上设有两个供给端口 46a、46b、两个放泄端口 52a、52b、两个输出端口 54a、54b。这种情况下,各供给端口 46a(46b)及各放泄端口 52a(52b)以分别合流而与第一贮存器36内的未图示的贮存室连通的方式设置。
[0057]另外,在主液压缸34的液压缸筒38内,设有产生与驾驶员踏入制动踏板12的踏力对应的制动液压的第二压力室56a及第一压力室56b。第二压力室56a以经由第二液压路58a与连接端口 20a连通的方式设置,第一压力室56b以经由第一液压路58b与另一连接端口 20b连通的方式设置。
[0058]在主液压缸34与连接端口 20a之间且在第二液压路58a的上游侧配设有压力传感器Pm,并且在第二液压路58a的下游侧设有由常开类型(常开型)的电磁阀构成的第二截止阀60a。该压力传感器Pm在第二液压路58a上对比第二截止阀60a靠主液压缸34侧的上游的液压进行检测。
[0059]在主液压缸34与另一连接端口 20b之间且在第一液压路58b的上游侧设有由常开类型(常开型)的电磁阀构成的第一截止阀60b,并且在第一液压路58b的下游侧设有压力传感器Pp。该压力传感器Pp在第一液压路58b上对比第一截止阀60b靠车轮制动缸32FR、32RL、32RR、32FL侧的下游侧的液压进行检测。
[0060]该第二截止阀60a及第一截止阀60b中的常开是指以通常位置(消磁(非通电)时的阀芯的位置)成为打开位置的状态(平时打开)的方式构成的阀。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第二截止阀60a及第一截止阀60b表示励磁时的状态(后述的第三截止阀62也同样)。
[0061]在主液压缸34与第一截止阀60b之间的第一液压路58b上设有从所述第一液压路58b分支的分支液压路58c,在所述分支液压路58c上,串联地连接有由常闭类型(常闭型)的电磁阀构成的第三截止阀62、行程模拟器64。该第三截止阀62中的常闭是指以通常位置(消磁(非通电)时的阀芯的位置)成为关闭位置的状态(平时关闭)的方式构成的阀。
[0062]该行程模拟器64在第一液压路58b上比第一截止阀60b靠主液压缸34侧配置。在所述行程模拟器64上设有与分支液压路58c连通的液压室65,从而经由所述液压室65能够吸收从主液压缸34的第一压力室56b导出的制动液。
[0063]另外,行程模拟器64具备相互串联地配置的弹簧常数高的第一复位弹簧66a和弹簧常数低的第二复位弹簧66b、以及由第一及第二复位弹簧66a、66b施力的模拟器活塞68,所述行程模拟器64在制动踏板12的踏入前期时(前半部分)将踏板反力的增加斜率设定得较低,在踏入后期时(后半部分)将踏板反力设定得较高,从而将制动踏板12的踏板感觉设定成与已存的主液压缸相同。
[0064]液压路大致区分时包括:将主液压缸34的第二压力室56a与多个车轮制动缸32FR、32RL连接的第二液压系统70a ;将主液压缸34的第一压力室56b与多个车轮制动缸32RR、32FL连接的第一液压系统70b。
[0065]第二液压系统70a包括:第二液压路58a,其将输入装置14中的主液压缸34 (液压缸筒38)的输出端口 54a和连接端口 20a连接;配管22a、22b,它们将输入装置14的连接端口 20a和马达液压缸装置16的输出端口 24a连接;配管22b、22c,它们将马达液压缸装置16的输出端口 24a和车辆行为稳定化装置18的导入端口 26a连接;配管22g、22h,它们将车辆行为稳定化装置18的导出端口 28a、28b和各车轮制动缸32FR、32RL分别连接。
[0066]第一液压系统70b具有:第一液压路58b,其将输入装置14中的主液压缸34 (液压缸筒38)的输出端口 54b和另一连接端口 20b连接;配管22d、22e,它们将输入装置14的另一连接端口 20b和马达液压缸装置16的输出端口 24b连接;配管22e、22f,它们将马达液压缸装置16的输出端口 24b和车辆行为稳定化装置18的导入端口 26b连接;配管221、22j,它们将车辆行为稳定化装置18的导出端口 28c、28d和各车轮制动缸32RR、32FL分别连接。
[0067]马达液压缸装置16为电动制动装置,其通过电动式的马达72的驱动力将第二从动活塞88a及第一从动活塞88b沿轴向驱动,从而产生制动液压。需要说明的是,在马达液压缸装置16中,将产生制动液压(上升)时的第二从动活塞88a及第一从动活塞88b的移动方向(图1中箭头Xl方向)作为“前”,将其相反方向(图1中箭头X2方向)作为“后”。
[0068]马达液压缸装置16具备:液压缸部76,其内置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第二从动活塞88a及第一从动活塞88b ;马达72,其用于驱动第二从动活塞88a及第一从动活塞88b ;驱动力传递部73,其用于将马达72的驱动力向第二从动活塞88a及第一从动活塞88b传递。
[0069]另外,第二从动活塞88a沿其外周在第二从动活塞88a的前后方向上固定有第二圆筒构件88al,它们以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而且,第二圆筒构件88al在液压缸部76内部滑动,从而沿前后方向驱动第二从动活塞88a。另外,第一从动活塞88b也沿其外周在第一从动活塞88b的前方向上固定有第一圆筒构件88bl,它们以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而且,第一圆筒构件88bl在液压缸部76内部滑动,从而沿前后方向驱动第一从动活塞88b。
[0070]驱动力传递部73具有驱动力传递机构74,该驱动力传递机构74包括:传递马达72的旋转驱动力的齿轮机构(减速机构)78 ;将该旋转驱动力转换成滚珠丝杠轴(螺杆)80a的直线方向驱动力的滚珠丝杠结构体80。
[0071]液压缸部76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液压缸主体82、附设于液压缸主体82的第二贮存器84。第二贮存器84通过配管86与附设于输入装置14的主液压缸34上的第一贮存器36连接,贮存在第一贮存器36内的制动液经由配管86向第二贮存器84内供给。
[0072]如上所述,在液压缸主体82内,设有驱动自如的沿着液压缸主体82的轴向离开规定间隔的第二从动活塞88a及第一从动活塞88b,第二从动活塞88a接近滚珠丝杠结构体80侧配置,与滚珠丝杠轴80a的前端抵接而与所述滚珠丝杠轴80a —体地向箭头Xl或X2方向进行位移。另外,第一从动活塞88b以比第二从动活塞88a远离滚珠丝杠结构体80侧的方式配置。
[0073]将固定在第二从动活塞88a上的第二圆筒构件88al的外周面与驱动力传递机构74之间液密性地密封的从动杯状密封90a(密封构件)设置于液压缸部76侧。另外,从动杯状密封90b (密封构件)以与从动杯状密封90a分离的方式也设置于液压缸部76侧,在从动杯状密封90a与从动杯状密封90b之间设有与后述的贮存器端口 92a连通的流路口。而且,在第二从动活塞88a与第一从动活塞88b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96a。并且,在从动杯状密封90a中的与从动杯状密封90b相反的一侧,从动杯状密封90e (密封构件)及储液部91设置于液压缸部76侧。通过设有从动杯状密封90e及储液部91,能够进一步液密性地进行密封。
[0074]另一方面,将固定在第一从动活塞88b上的第一圆筒构件88bl的外周面与后述的第一液压室98b之间液密性地密封的从动杯状密封90c (密封构件)配设于液压缸部76侧。另外,通过从动杯状密封90b和从动杯状密封90c,将后述的第二液压室98a液密性地进行密封。
[0075]另外,以与从动杯状密封90c分离的方式对第一液压室98b液密性地进行密封的从动杯状密封90d(密封构件)配设于液压缸部76侧。并且,在从动杯状密封90c与从动杯状密封90d之间设有与后述的贮存器端口 92b连通的流路口。而且,在第一从动活塞88b与闭塞液压缸主体82的开口(即,在液压缸部76的前端具备的开口 )的盖构件82c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96b。
[0076]在液压缸部76的液压缸主体82上设有两个贮存器端口 92a、92b、两个输出端口24a,24bο在该情况下,贮存器端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