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组装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331815阅读:来源:国知局
TBD的2/3左右位于比车轮H的上面(外观设计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即,呈没有落入于轮辋R内的状态。另外,关于上侧胎圈TBU,其整个圆周位于比车轮H的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0074]在该状态下,控制器90开始进行下侧胎圈嵌入工序。下侧胎圈嵌入工序开始时的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开始位置被设定在第一初始位置START.1。如图7所示,该第一初始位置START.1为,从基准位置绕顺时针转动了仅角度Θ1的位置。表示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位置的角度为,将倾斜地临时卡合于车轮H的轮胎T的最下方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时,由连接该基准位置和装置中心O的基准线L0、和连接装置中心O和胎圈引导件50的中心的线所构成的角度(顺时针的转动角度)。以下,在轮胎T以及车轮H的圆周方向位置被特定的情况下,使用该角度来进行说明。图7中,虚线表示收容在车轮H的轮辋R内的下侧胎圈TBD的内周线,双点划线表示没有收容在车轮H的轮辋R内的下侧胎圈TBD的内周线。虚线和双点划线均表示下侧胎圈嵌入工序的开始时的内周线。在下侧胎圈嵌入工序中,使没有收容在车轮H的轮辋R内的下侧胎圈TBD (位于比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更靠上方的下侧胎圈TBD)落入于轮辋R内。
[0075]控制器90使单元升降驱动部80运作从而使向上方位置退避的组装单元20下降,并将胎圈引导件50配置在规定的高度上。由此,引导部底面53以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面向于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另外,如上所述,胎圈引导件50的径向位置设定在,使胎圈引导件50的最外侧圆筒面比车轮H的外周端稍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位置上。另外,胎圈引导件50的转动位置设定在第一位置。此外,下侧胎圈嵌入工序中,不使用滚轮62。因此,滚轮62配置在与轮胎T不抵接的上方的退避位置。
[0076]临时卡合于车轮H的轮胎T的下侧胎圈TBD在第一初始位置START.1中,落入于轮辋R内。在该状态下,控制器90使轴转动驱动部22运作,从而使中心轴21绕顺时针转动。由此,胎圈引导件50开始绕顺时针旋转。该旋转的途中,胎圈引导件50的R部51R抵接于没有落入于轮辋R内的下侧胎圈TBD的内周端,如图9所示,R部51R将下侧胎圈TBD向车轮径向外侧推出。此外,图7、图8中,记载了多个胎圈引导件50,但这只是用于表示旋转着的胎圈引导件50的轨迹,并非像该图中那样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胎圈引导件50。另夕卜,并非使胎圈引导件50断断续续地进行旋转。
[0077]轮胎胎圈TB的表侧面是顺滑的,且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因此,下侧胎圈TBD受到由胎圈引导件50的R部51R施加的朝向车轮径向外侧的力时,能够在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以及外周端面顺畅地滑动。因此,如图9所示,即使在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形成有辐条等引起的阶梯形状S,下侧胎圈TBD也不会挂在阶梯形状S而是向车轮径向外侧被推出,并通过自身重量而落下从而收容于轮辋R内。
[0078]通过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下侧胎圈TBD沿着圆周方向依次落入于轮辋R内。对于向下侧胎圈TBD的轮辋R内的落入,会在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的途中完成。即使下侧胎圈TBD的落入结束,控制器90也会在该状态下使胎圈引导件50旋转。并且,当胎圈引导件50到达超过第一初始位置START.1的第一结束位置END.1时,会停止轴转动驱动部22的运作。由此,下侧胎圈嵌入工序便结束了。此外,在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途中,控制器90停止轮胎横按压驱动部82的运作并解除轮胎T的按压。
[0079]接着,开始上侧胎圈嵌入工序。在下侧胎圈嵌入工序结束后,使上侧胎圈TBU的整个圆周位于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的上方。此外,在上侧胎圈嵌入工序开始时,进行将上侧胎圈TBU的一处嵌入于轮辋R内的处理。此时,控制器90使轮胎纵按压驱动部84运作,并通过按压构件84b将胎侧TW在基准位置从上向下方向按压。控制器90在该状态下使轮胎横按压驱动部82运作,并通过按压构件82b将胎面TT向车轮径向内侧按压。图8中,使用按压构件82b、84b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两个按压构件82b、84b的按压位置。
[0080]这样,在以基准位置为中心的范围内,将上侧胎圈TBU嵌入于轮辋R内。该状态下的上侧胎圈TBU的内周线示出于图8中。图中,虚线表示收容在轮辋R内的上胎圈TBU的内周线,双点画线表示没有收容在车轮H的轮辋R内的上侧胎圈TBU的内周线。
[0081]此时,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位置为,下侧胎圈嵌入工序结束时的位置即第一结束位置END.10因此,上侧胎圈嵌入工序的胎圈引导件50的初始位置即第二初始位置START.2为,与第一结束位置END.1相同的位置。此时,轮胎T的上侧胎圈TBU在比该第二初始位置START.2更靠基准位置侧收容于轮辋R内。因此,第二初始位置START.2中,轮胎T的上侧胎圈TBU位于比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0082]在该状态下,控制器90将胎圈引导件5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即,在第二初始位置START.2处使伸缩杆转动驱动部41运作,并使伸缩杆44进行转动,直至引导板52的前端位于比轮辋R的外周线更向外侧突出的第二位置。由此,如图8所示,引导板52的前端绕逆时针转动,并进入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与上侧胎圈TBU的间隙中。因此,能够使引导板52进入上侧胎圈TBU的下方。
[0083]在伸缩杆转动驱动部41运作时,控制器90先使轮胎升降驱动部86运作,再提升轮胎T。这是为了扩大第二初始位置START.2的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与上侧胎圈TBU的间隙。此时,在上侧胎圈TBU在第二初始位置START.2良好地提升的位置,轮胎升降驱动部86向上方推压轮胎T的胎侧TW。图8中,将轮胎升降驱动部86的升降构件86b推压胎侧TW的位置,使用升降构件86b的附图标记示出。此时,控制器90继续使上述的轮胎横按压驱动部82以及轮胎纵按压驱动部84运作的同时,使轮胎升降驱动部86运作。因此,基准位置侧的上侧胎圈TBU不会从轮辋R偏离,能够稳定地提升轮胎T。
[0084]对于控制器90,在将胎圈引导件5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如图6、图8所示,使胎圈引导件50绕柱状部51的轴心逆时针进行转动。即,绕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转动。另一方面,使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与上侧胎圈TBU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从第二初始位置START.2向着旋转方向侧变宽。因此,胎圈引导件5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引导板52从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与上侧胎圈TBU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呈较宽的部分进入。因此,使引导板52能够切实地进入到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与上侧胎圈TBU之间。而且,引导板52形成为向着胎圈引导件50的转动方向延伸的圆弧状,因此能够从引导板52的以圆弧状延伸的前端进入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与上侧胎圈TBU的间隙。
[0085]当胎圈引导件50切换为第二位置,控制器90使轮胎升降驱动部86的升降构件86b后退,并停止推压胎侧TW。
[0086]接着,控制器90使滚轮升降驱动部61运作,并将滚轮62下降至预先设定的高度位置。该高度位置以使在滚轮62的下端能够适当按压上侧胎圈TBU的方式而位于比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的高度低于规定距离的位置。另外,相对于滚轮62的装置中心O的径向位置设定在比车轮H的外周端更靠外侧的位置。
[0087]在该状态下,控制器90使轴转动驱动部22运作并使中心轴21绕顺时针进行转动。由此,胎圈引导件50和滚轮62开始以一体方式绕顺时针旋转。此时,胎圈引导件50在滚轮62的前面先进行转动。该旋转时,滚轮62将上侧胎圈TBU从上下向下方按压,但是由于引导板52突出至比车轮H的外周端更靠径向外侧,因而能够使上侧胎圈TBU的里面搭载于引导板52的上面并支撑。因此,如图10所示,上侧胎圈TBU的里面不会按压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以及外周端,而是触动引导板52的上面。另外,上侧胎圈TBU的前端通过柱状部51的圆筒侧面向径向外侧被推压。向径向外侧被推压的上侧胎圈TBU,在其后方(旋转方向的后方)通过滚轮62向下方向被按压,因此,如图11所示,滑动在引导板52的上面并降落在轮辋R内。因此,即使在车轮H的外周侧上面形成有辐条等引起的阶梯形状S,上侧胎圈TBU也不会挂在阶梯形状S上并能顺畅地嵌入于轮辋R。
[0088]上侧胎圈TBU通过胎圈引导件50以及滚轮62的旋转沿着圆周方向依次嵌入于轮辋R内。并且,如图8所示,若胎圈引导件50的旋转位置到达上侧胎圈TBU的嵌入结束当即的复归开始位置BACK.1,控制器90会将胎圈引导件50的转动位置从第二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此时,控制器90继续维持胎圈引导件50和滚轮62的旋转动作,并使伸缩杆转动驱动部41运作。由此,胎圈引导件50在该旋转位置到达复归结束位置BACK.2时切换到第一位置。通过使该胎圈引导件50向第一位置进行复归动作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