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63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架的前端的头管(head pipe)被前罩覆盖,且以能够操纵方向的方式由头管支承具有转向柱、和左右一对脚部的前叉,将在顶部具有供所述转向柱贯穿的贯穿孔并从上方覆盖前轮及所述两个脚部的前挡板安装在前叉的自动二轮车,其中,所述转向柱插穿所述头管,所述左右一对脚部连结在该转向柱的下部,并且,用下端部之间轴支承所述前轮。
背景技术
由专利文献1已知的有,将罩设置在前叉及前挡板之间的自动二轮车,所述罩以使前叉的转向柱插穿的方式从上方堵塞设置在前挡板的顶部的通孔。
专利文献1实开昭58-60588号公报以往,通过由罩从上方堵塞通孔,防止石头等窜入通孔内,但罩独立于前挡板及前叉,从而,增加部件件数,还增加组装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事实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部件件数并很好地防止异物窜入前挡板的通孔,并且,提高组装性的自动二轮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自动二轮车,车架的前端的头管被前罩覆盖,前叉以可操纵方向的方式被所述头管支承,所述前叉具备插穿在所述头管中的转向柱、和连结在该转向柱的下部的同时利用下端部之间将前轮轴支承的左右一对脚部,前挡板安装在前叉上,所述前挡板在顶部具有使所述转向柱贯通的通孔,并且所述前挡板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及所述两个脚部,所述自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挡板的顶部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将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围上的壁部,将在俯视时一部分与所述壁部重叠的车辆部件固定配置在所述前罩内。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限制所述前叉的相对于所述头管的转动范围的转向范围限制机构,在所述通孔的前半部与该通孔面临配置,所述壁部被配置成围上所述通孔的前半部。
进而,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结构之外,所述车辆部件是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知,通过在所述前挡板的顶部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并围上所述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部、和以在俯视的情况下一部分与所述壁部重叠的方式固定配置在所述前罩内的车辆部件,能够很好地防止异物窜入通孔内,能够由少的部件件数构成防止异物窜入通孔内的结构,还能够通过减少部件件数来减少组织工时。而且,在工厂的组装线上,能够将前叉及前挡板作为组件组装在车架,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知,能够由少的部件件数防止异物窜入转向范围限制机构内。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知,通过将具有较大宽度的电池配置在通孔的上方,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异物窜入通孔内。


图1是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前罩内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图2的3向视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向视图。
图中,6-前叉、8-头管、18-前罩、24-前挡板、24a-顶部、30-脚部、32-转向柱、33-通孔、37-壁部、38-转向范围限制机构、41-作为车辆部件的电池、F-车架、WF-前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1是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前罩内部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图2的3向视图,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2的5向视图。
首先,在图1中,作为自动二轮车的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F具有以使轴支承前轮WF的前叉6及与该前叉6连结的转向手把7能够操纵方向的方式支承的头管8、从该头管8的后部向下延伸的下向管(down pipe)9、前端接合在下向管9的下部两侧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低构架管10……、和一体式连在低构架管10……的后端的左右一对后构架管11……。后构架管11由以向后朝上的方式从低构架管10的后端延伸的斜向构架部11a、和以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式从斜向构架部11a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上构架部11b构成,两个后构架管11……的后部相互连结在一起。
在车架F的两个低构架管10……及两个后构架管11……的一体式连结设置部设置有托架12,该托架12经由连接机构13支承动力单元P的前部使之能够上下摇动,配置在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右侧的后轮WR轴支承在动力单元P的后部。另外,所述两个后构架管11……中的左侧后构架管11的后部及动力单元P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靠垫单元14。
在动力单元P的上方,配置有收容盒15、配置在该收容盒15的后方的燃料槽16,收容盒15及燃料槽16由所述后构架管11……支撑。
车架F被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17覆盖,该车体罩17具有由前方覆盖头管8的前罩18、覆盖驾驶人的腿的前方的腿屏蔽罩19、放置乘骑人的脚的与腿屏蔽罩19连结的低水平面式的踏板20、与踏板20连结并由前侧覆盖车体后部的侧罩21。在侧罩21上,以能够从上方开闭的方式覆盖收容盒15及燃料槽16的前后式乘车用座位22。
前叉6安装有从上方覆盖前轮WF的前挡板24,覆盖转向手把7的中央部把手罩25安装有前照灯26。另外,由后轮WR的后半部上方开始覆盖的后挡板27安装在后构架管11……,在侧罩21的后部,安装有后组合灯28。
在图2及图3中,前叉6在下端之间轴支承前轮WF,并且,具有配置在前轮WF的两侧的左右一对脚部30、30、连结两个脚部30、30的上端之间的桥接部31、和从桥接部31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的转向柱32,转向柱32插入头管8中,且以能够操纵方向的方式被该头管8支承,转向柱32的上端部与转向手把7连结。
与图4一同参考可知,所述前叉6的两个脚部30、30及覆盖前轮WF的前挡板24的顶部24a形成为向后朝向的方式平缓倾斜的平面状,通过这样的顶部24a的形状,扩大前罩18内的前挡板24的上方空间,从而,能够易于配置车辆部件,并且,能够提高设计上的自由度。
在前挡板24的所述顶部24a,设置有供转向柱32插穿的通孔33。另外,在前叉6的桥接部31的中央部,固定有向前方延伸的支撑板34,在通孔33的前方,从上方插穿所述顶部24a的螺栓35,与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4的下面的焊接螺母36螺纹结合,通过紧固螺栓35,将前挡板24安装在前叉6。
在前挡板24的顶部24a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有围上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部37,在该实施例中,配置为围上通孔33的前半部。
在所述通孔33的前半部,以与通孔33面临的方式配设有将前叉6相对头管8的转动范围设定在例如43度的转向范围限制机构38,该转向范围限制机构38由固定在头管8的下端前面并向前方突出的突起39、和在通孔33的前半侧配置在所述突起39的两侧的两个设定面40、40构成,两个设定面40、40以围上头管8的后方侧的方式形成为半圆状并形成在从前叉6的桥接部31的上端突出设置的突出部31a的两端,通过使设定面40、40与所述突起39抵接,设定前叉6相对头管8的转动范围。
同时参照图5可知,在前罩18内,以在俯视的情况下一部分与所述壁部37的整个部分重叠的方式固定配置有电池41。在电池41的下部,收容在开放上端的合成树脂制盒42,从盒42突出的电池41的突出部被罩部件43覆盖。而且,所述盒42以定位的方式收容在由金属板构成的收容盒44内,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有收容盒44,使由从上方抵接罩部件43的金属板构成的推压部件45从上方抵接罩部件43。
在头管8的前面的上下保持间隔的位置,固定有下部托架46及下部托架47,所述收容盒44的背面通过左右一对螺栓48……及螺母49……固定在下部托架46,并且,通过单个螺栓50及焊接螺母51固定在下部托架47。
设置在收容盒44的后部中央上端部的卡合突出部44b,与设置在推压部件45的后端部的卡合孔54卡合,推压部件45的前端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通过螺栓52、和固定在安装板44a的焊接螺母53,固定在一体式设置于收容盒44的前部中央上端部的安装板部44a。
另外,在收容盒44的前面,固定有向前方突出的托架55,在托架55上安装孔圈56。另外,在一体式突出设置在前罩18并从该前罩18的背面临后方突出的支撑突出部18a的前端,设置有卡合突出部57,该卡合突出部57与所述孔圈56弹性地插穿、卡合。
其次,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供前叉6的转向柱32贯穿的通孔33设置在前挡板24的顶部24a,所述前挡板24安装在前叉6上并覆盖前轮WF及前叉6的两个脚部30……,但是,在该顶部24a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有围上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部37,在前罩18内,固定设置有在俯视的情况下一部分与整个壁部37重叠的电池41。
从而,能够由壁部37、和电池41很好地防止异物窜入通孔33内,所述壁部37一体式突出设置在前挡板24的顶部24a的上面并围上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电池41以在俯视的情况下一部分与下部托架47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前罩18内,能够由少的部件件数构防止异物窜入通孔33内的结构,还能够通过减少部件件数减少组装工时。
而且,在工厂的组装线中,能够将前轮WF、前叉6及前挡板24作为组件组装在车架F侧,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通过将具有比较大宽度的电池41配置在通孔33的上方,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通孔33中。
另外,在通孔33的前半部,以面临该通孔33的方式配设有转向范围限制机构38,使壁部37围上通孔33的前半部,因此,能够以少的部件件数有效防止异物窜入转向范围限制机构38,其中,所述转向范围限制机构38设定前叉6相对头管8的转动范围。
还有,前挡板24的顶部24a形成为向后朝下的方向平缓倾斜的平面状,能够扩大前罩18内的前挡板24的上方空间,并易于配置车辆部件,并且,提高设计上的自由度,如果不对通孔33的前半部实施任何对策,则在维护时等情况下,下落的螺栓等在所述顶部24a上滚动,甚至可能到达通孔33,但通过将壁部37配置为围上通孔33的前半部,能够可靠防止螺栓等异物在顶部24a上滚动并窜入通孔33内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二轮车,车架(F)的前端的头管(8)被前罩(18)覆盖,前叉(6)以可操纵方向的方式被所述头管(8)支承,所述前叉(6)具备插穿在所述头管(8)中的转向柱(32)、和连结在该转向柱(32)的下部的同时在下端部之间将前轮(WF)轴支承的左右一对脚部(30),前挡板(24)安装在前叉(6)上,所述前挡板(24)在顶部(24a)具有使所述转向柱(32)贯通的通孔(33),并且所述前挡板(24)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WF)及所述两个脚部(30),所述自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挡板(24)的顶部(24a)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包围所述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部(37),将在俯视时一部分与所述壁部(37)重叠的车辆部件(41)固定配置在所述前罩(1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限制所述前叉(6)的相对于所述头管(8)的转动范围的转向范围限制机构(38),在所述通孔(33)的前半部面临该通孔(33)而配置,所述壁部(37)被配置成包围所述通孔(33)的前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部件(41)是电池。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二轮车,在所述前挡板(24)的顶部(24a)的上面,一体式突出设置有围上所述通孔(33)的至少一部分的壁部(37),将在俯视的情况下一部分与所述壁部(37)重叠的车辆部件(41)固定配置在所述前罩(18)内。从而,在具有转向柱、和左右一对脚部的前叉以能够操纵方向的方式被头管支承,所述转向柱插穿在头管内,所述头管被前罩覆盖,所述脚部连结在该转向柱的下部,前挡板安装在前叉,所述前挡板在顶部具有供所述转向柱贯通的通孔,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很好地防止异物窜入前挡板的通孔内,并且,提高组装性。
文档编号B62J15/04GK1840419SQ20061007155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1日
发明者吉村和则, 福间豪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