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与驱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36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滑板车,纵向部件与底盘连接构成 L型车架,特征包括 A--E中的一种或其各种结合:

A,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具有人机混合助动力系统;

B,L型滑板车具有自动化驾驶控制系统;

C,L型滑板车,包含电机驱动装置的不同种驱动控制系统,其包括人力滑行驾驶、人力操控进行纯电动驱动驾驶、人机混合助动力驾驶、自动化驾驶中的任意三种;

D,L型滑板车,纵向部件与底盘是可拆装模式,车头的转向轴组件与自行车相同,其包括前轮、前轮轴支架、车头轴套管、轴承、纵向部件,具有前后脚轮的相同底盘在拆除纵向部件或安装纵向部件时都支持驾驶,在机动状态下支持无纵向部件的行驶模式;

E,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纵向部件与底盘为快速拆装模式;

F,滑板车,包括纵向伸缩机构,其具有滑动配合伸缩的两个部件,其表现为外套部件和内芯部件,外套部件固定设置于车轮的侧上方,收缩时,内芯部件与外套部件滑动且内芯部件的下部位于车轮侧面;

G,滑板车,包括纵向伸缩机构,其具有滑动配合伸缩的两个部件,其表现为外套部件和内芯部件,外套部件固定设置于车轮的前上方,收缩时,内芯部件与外套部件滑动且内芯部件的下部位于车轮前部;

H,滑板车,包括纵向部件的折叠机构其包含两个铰接的部件,铰接折叠轴部设置于车轮的前上方,折叠时,内芯部件与外套部件滑动且内芯部件的下部位于车轮前部。

2. 滑板车,纵向部件与底盘连接构成 L型车架,特征在于车架,其包括 A--F中的一种特征:

A,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车架,踏板具有折叠机构使踏板变体,在展开状态下,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踏板折叠状态下,第二踏板或者第二踏板后部至少能容纳单脚踩踏滑行,从而减小车体长度,并且,展开状态下,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相邻,两个踏板沿行驶方向排列且两个踏板上表面能分别容纳双脚踩踏进行驾驶;第一踏板尾部具有折叠轴,沿行驶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折叠轴之轴向,折叠轴横向于车体,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借助折叠轴铰接;踏板折叠时,第二踏板的尾端移动以折叠轴为轴心从上部旋动翻折靠近第一踏板头部;踏板展开时,沿着折叠轴上翻折向车尾方向展开,延长第一踏板的长度且两个踏板呈近似一字型;折叠状态下,踏板叠层式布设且第二踏板位于第一踏板上部,第一踏板的底面朝上且容纳至少一只脚踩踏,两个踏板的上表面靠近或贴合;

B,根据特征 A所述,并且,踏板展开状态下,沿行驶方向的前中后三段设有至少 2个或 3个接触地面的脚轮,和/或,踏板折叠状态下,底盘具有至少 2个或 3个脚轮接触地面;

C,根据特征 A所述,并且,踏板侧面具有小型外凸部,以便于展开或者折叠,和 /或,第二踏板比第一踏板短;

D,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车架,踏板具有折叠机构使踏板变体,在展开状态下,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踏板折叠状态下,第二踏板或者第二踏板后部至少能容纳单脚踩踏滑行,从而减小车体长度,并且,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轮轴组件,第二踏板尾部具有第二轮轴组件,第二踏板为折叠式且中部具有横向设置的折叠轴,折叠时,第二踏板头部向上提升趋向于直立;折叠状态下,第二踏板具有的两个部分呈直角或者钝角且尾部沿地面布设趋向于水平;展开使用状态下,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叠层设置,第二踏板的前部位于第一踏板之上;

E,根据特征 D所述,并且,车头与第一踏板头部非轴动固定连接且第一踏板沿地面水平布设,踏板折叠或者展开时,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尾部套叠滑动伸缩连接;

F,小 L型滑板车,踏板设置于纵向部件的侧方或者侧后方,和 /或,踏板设置于纵向部件下部的脚轮侧方或者侧后方,不是将踏板设置于纵向部件以及脚轮的后方,踏板为折叠式或不可折叠式,踏板至少能容纳单脚踩踏滑行,从而减小车体长度;

G,根据特征 F所述,并且,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车架是,踏板具有折叠机构,在展开状态下,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踏板折叠状态下,第二踏板或者第二踏板后部至少能容纳单脚踩踏滑行,从而减小车体长度。

3.滑板车,纵向部件与底盘连接构成 L型车架,其特征包括,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车架,踏板具有折叠机构使踏板变体,在展开状态下,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踏板折叠状态下,踏板至少能容纳单脚踩踏滑行,从而减小车体长度,其在于 a或 b:

a,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首尾两个踏板之间具有一个垂向设置的折叠轴机构,尾部的第二踏板沿地面侧向旋摆,沿地面方向折叠时,以垂向轴为轴心旋动,折叠状态下,两个踏板叠层布设,展开状态下,两个踏板近似一字型,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脚轮,第二踏板设置有第二脚轮其选择性的设置适向脚轮,并且,第一踏板前端与第二踏板尾端之间不具有脚轮,或者,第一踏板前端与第二踏板尾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脚轮其选择性的设置适向脚轮;

b,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首尾两个踏板之间具有至少两个垂向设置的折叠轴机构且沿车辆行驶方向排列,尾部的第二踏板沿地面侧向旋摆,沿地面方向折叠时,以垂向轴为轴心旋动,折叠状态下,两个踏板并列布设,展开状态下,两个踏板近似一字型,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脚轮,第一踏板尾部具有第二脚轮,第二踏板设置有第二脚轮其选择性的设置适向脚轮,并且,第一踏板前端与第二踏板尾端之间不具有脚轮,或者,第一踏板前端与第二踏板尾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脚轮其选择性的设置适向脚轮。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滑板车,特征包括,变体型踏板的小 L型滑板车,在展开状态下,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其还在于以下至少一种:

a,纵向部件与第一踏板相邻,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轮轴组件,第二踏板尾部具有第二轮轴组件,车头与第一踏板之间具有横向于车身的折叠轴,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之间具有横向于车身的折叠轴,折叠时,踏板中部向上提升,两个踏板枢向直立设置且相互贴合呈近似一字型,或者,两个踏板枢向直立设置且相互靠近呈倒 V型,第一踏板位于纵向部件与第二踏板之间;

b,纵向部件与第一踏板相邻,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轮轴组件,第二踏板尾部具有第二轮轴组件,纵向部件与第一踏板之间不具有横向于车身的折叠轴,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之间具有横向于车身的折叠轴,折叠时,第二踏板尾部向下翻折,两个踏板沿地面方向设置且相互贴合呈近似一字型,或者,两个踏板沿地面方向设置且相互靠近呈 V型,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叠层设置且第二踏板位于第一踏板之下;并且,折叠状态下,第二轮轴组件靠近第一轮轴组件;

c,根据特征 b所述,并且,第一踏板尾部具有脚轮接触地面,或者,第二轮轴组件与第一轮轴组件沿水平方向具有一段距离,使踏板在折叠状态下也能滑行或者拖行; L型车架是折叠式或者不可折叠式,如果 L型车架是折叠式,车头与第一踏板之间设有横向于车身的车架折叠轴,在折叠状态下,纵向部件与两个踏板枢向基本一致,且第一踏板位于纵向部件和第二踏板之间;

d,纵向部件与第一踏板相邻,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轮轴组件,第二踏板尾部具有第二轮轴组件,车头与第一踏板头部轴动连接,第一踏板尾部与第二踏板中部轴动连接,这两个轴的轴向沿着车体横向布设,折叠时,第二踏板头部向上提升,两个踏板枢向直立设置且相互贴合呈近似一字型,或者,两个踏板枢向直立设置且相互靠近呈倒 V型,展开使用状态下,两个踏板叠层设置,第二踏板的前部位于第一踏板之上,第一踏板比第二踏板短;

e,车头与第一踏板相邻,第一踏板的尾部与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的头部相邻,三个踏板之间具有两个垂向设置的折叠轴机构且沿车体的横向排列,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沿地面侧向旋摆,沿地面方向折叠时,以垂向轴为轴心旋动,折叠状态下,三个踏板并列布设,展开状态下,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呈夹角且轴动旋摆,纵向部件下部具有第一脚轮,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各自设有适向脚轮,并且,第一踏板前端与第二踏板和第三踏板尾端之间不具有脚轮或者设置有第四脚轮且为适向脚轮。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滑板车,其还包括车体结构特征和 /或供电电池特征,供电电池向驱动电机供电,其是外置式和/或内置式,其包括 a--p任意一个特征或其各种组合:

a,第一踏板的长度是 20至 40厘米之间,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在展开状态下,长度是 30至 70厘米之间;

b,踏板折叠状态下,前后轮轴距 25--50厘米;

c,脚轮设置是 2轮、3轮、四轮中的一种,在适宜时包括至少一个适向轮;

d,双子型小 L滑板车,支持用户选择性的同时使用两辆小 L滑板车,双脚分别脚踩两个小 L滑板车,左右两个手分别把握两个纵向部件或把手;

e,驱动电机转动的轻型电池是内置式,其位于纵向部件内,并且,纵向部件与底盘是可拆装模式,选择性的车把手与纵向部件是可拆装模式,或者车把手不是明显的 T字形不是明显的 7字形;

f,驱动电机转动的轻型电池是外置式,其外设于纵向部件或外挂于车体;

g,向驱动电机供电的电池也对人体和/或电池调节温度的恒温装置供电;

h,外置式轻型电池与车体具有一易于拆装的有线电连接装置,其包括,具有磁铁吸合装置的电连接接头;

i,外置式轻型电池与车体具有一无线式电连接装置;轻型电池与车体为分体式,轻型电池以可穿戴方式外置于驾驶者或者外置于车体并且与车体分开,轻型电池与车体之间的电连接装置是无线电力传送装置,无线电力传送装置不具有金属触点接触电极;

j,外置式轻型电池与车体电连接时,电池具有线路固设于裤口、脚部、鞋部、衣袖、手腕或手臂中的任何部位,延伸出电线端子与车体电连接,电线端子不用时,收纳不外露;

k,双电池电源模块组分别向电机供电或电连接之后向电机供电,双电池电源模块组包括但是不限于:至少两个外置式轻型电池模块组、一个外置式轻型电池模块组和一个内置式轻型电池模块组;

l,外置于车体的人体可穿戴式轻型电池与车把扶手电连接装置且向驱动电机供电;

m,外置式轻型电池与车体具有有线电连接装置,其包括,电线是螺旋线或曲回波纹线,伸缩弹性能缓解意外拉扯,或者,坚韧的柔性不易延展的加固绳和柔性电线组合而成,电线至少一段区域弯曲松弛的盘绕于加固绳,加固绳两端分别与电池和电线接插头固定连接;

n,轻型电池与车体是分体式,人可以穿戴的物品与轻型电池适配结合成为可穿戴式电池,轻型电池具有接口用于提供电力给车体的驱动装置;可穿戴式轻型电池是若干个电池单元由可弯曲的连接件进行串并联,电池单元之间的可弯曲连接件不容易延展且弯曲曲回区间的结合于不易延展的至少部分能弯曲的主体材料,电池单元之间能弯曲活动且分布布设穿戴于人体;

o,可穿戴式大功率大容量电池,人穿戴物与轻型电池适配结合成为可穿戴式大功率大容量电池向车辆供电;可穿戴式轻型电池包含若干个电池单元电连接形成的电池组,电池单元和连接件结合于主体材料而且电池单元之间的结合部是能弯曲但不易延展的材料,电池组以扁平分布式穿戴于人体,其还包括 p1至 p11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p1,轻型电池包括柔性或半刚性或可弯曲的电池; p2,轻型电池是板片式电池; p3,若干个圆柱型电池之间相互平行且垂向于人体躯干或者沿着人肢体的方向布设; p4,布设于腰部表现为腰饰,或者,穿戴在颈部或肩部,置于前身或后身; p5,电池单元之间的可弯曲连接件不容易延展且弯曲曲回区间的结合于不易延展的至少部分能弯曲的主体材料; p6,电池电压 6V至 70V,电池容量 2AH--30AH,重量在 200克至 2000克之间; p7,电池具有线路固设于裤子或者衣袖; p8,可穿戴式大功率大容量电池在寒冷环境下接近人体依靠人的体温维持理想的温度环境; p9,可穿戴式大功率大容量电池组是若干个电池单元弧形阵列布设于人体; p10,可选择性的向车辆或其他电子设备供电充电;P11,若干个电池单元间隔分开一段距离布设。

6.驱动控制系统,适用于滑板或者 L型滑板车或小轮径轻型车辆,适用但是不限于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 A与 B、C、D的各种组合; B与 C、 D的各种组合;C和 D的组合;C、D中的一种:

A,驱动电机是轻型高速大功率的无刷式和 /或直流式;驱动电机是风冷式电机或者半封闭的风冷式电机;电机转子运转时带动气流从电机内部穿过且沿着电机轴向流动,电机的布设包括但是不限于轮内或者轮轴支架桥内,选择性的将风扇轴心与电机轴部同轴连接设置,加强风冷性能;

B,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控制系统,包括,人机混合动力驱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包含数据处理器、速度传感器和 /或力矩传感器,人脚部踏地滑行车辆时,当速度和 /或力矩达到预设参数值时,电机启动运转并且在预设的参数值内停止运转,以此重复工作成为人机混合动力驱动车辆行驶;

C,由温度传感器实施的驱动电机热保护控制系统,至少包括 abc三种模式,其中: a,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高温时供电系统则停止向电机传送电力防止电机持续运转,驱动电机处于高温热保护断电状态; b,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正常温度时则供电系统持续传送电力使电机运转,驱动电机处于正常温度工作状态; c,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温度为高温但是在许可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则间断性供电使电机运转维持电机许用温度内,这时,驱动轮在人动力模式、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或者间断性的纯电动模式下运转,使用者选择性的切换实施不同的运转模式,间断性供电或者断电状态下,驱动轮能在人力滑行模式下转动,当驱动轮在人动力模式、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或者间断性的纯电动模式下运转,并且,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温度恢复到正常温度时,则持续传送电力使电机运转,所述间断性供电其间隔的时间与驱动电机的温度相关; d,选择性的设置提示设备,驱动装置处于高温接近耐热极限值时,温度传感器接通提示设备的电路向用户发出提示,提示设备包括声、光、振动中的至少一种; D,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D1,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模式是根据预设的集成运动学数据模型做出柔性变量指令,驱动轮随之加减速变频驱动,柔性变量指令是预先调节设置的,并且由人机交互装置调控,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调节设置电机的运转策略,人机交互装置借助电线或者借助无线通讯与控制中心连接;

D2,驱动模式选择切换装置:具有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包含超越离合器的人力滑行模式、纯电动模式,人机混合助动力是根据不同的人机混合配比,划分设置成2 个或更多个不同等级的模式;

D3,驱动模式选择切换装置:选择性的切换设置成为人力驱动车辆模式、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纯电动模式中的某一种模式,其中,人机混合助动力是根据不同的人机混合配比,划分设置成2个或更多个不同等级的驱动模式;

D4,驱动模式选择切换装置:选择性的切换设置成为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纯人力模式、纯电动模式、变频驱动模式中的某一种模式,其中,人机混合助动力包含两种或更多种模式,其是根据人机混合所占的不同配比,划分设置成的2个或更多个不同等级。

7.驱动控制系统,适用但是不限于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所述的滑板车,适用于滑板或具有 L型滑板车或小轮径轻型车辆或者权利要求 6所述的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还在于,基础特征+核心特征,或者,基础特征+核心特征+从属特征,其中,

基础特征,包括,

驱动电机是轻型高速大功率的无刷直流电机;风冷式或者半封闭风冷式,电机转子运转时带动气流从电机内部穿过且沿着电机轴向流动,电机的布设包括但是不限于轮内或者轮轴支架桥内,选择性的将风扇轴心与电机轴部同轴连接设置,加强风冷性能;核心特征,包括 a至 g中的任意一项或其各种组合,

a,自动化驾驶模式和/或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模式;

b,纯电机驱动模式和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

c,纯电动模式和人力滑行模式,人力滑行模式包括但是不限于,电机输出端至车轮之间设置超越离合器或者单向轴承;

d,同时具有纯电动模式、人力滑行模式、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自动化驾驶模式中的任意三个模式;

e,电机具有空气导流罩,电机驱动模式下,气流从空气导流罩内部流通;

f,电机驱动模式下,气流入口处设置有过滤层;

g,轮毂电机与轮轴支架的结合处,其轮轴为空心式,电机转子转动时产生的气流从空心轮轴中流通;从属特征,包括以下一个特征或者更多个特征:

h,湿度传感元件监测运行环境的湿度并向数据处理器发送信号,当湿度大于预设值的时候,电机电路被切断,电机停止运转;

i,电机是棒式或者盘式,电机重量在 200克--850克之间,电机功率是 800--3000W;

j,风冷式电机调节控制器是 60--200A;

k,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模式是根据预设的集成运动学数据模型做出柔性变量指令,驱动轮随之加减速变频驱动,柔性变量指令是预先调节设置的,它与下列条件相关:电机启动运转的先决条件、电机持续运转的时间、电机间断运转的时间周期、电机瞬时运转或延时运转的时间周期、电机在运转初期在短时间内的运转速度提升和扭转强度、轮或轴或电机转子的位置反馈;

k1,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模式是根据预设的集成运动学数据模型做出柔性变量指令,驱动轮随之加减速变频驱动,柔性变量指令是预先调节设置的,它与下列条件相关:电机启动运转的先决条件、电机持续运转的时间、电机间断运转的时间周期、电机瞬时运转或延时运转的时间周期、电机在运转初期在短时间内的运转速度提升和扭转强度、人力脚部踩踏地面和离开地面进行驱动时的不同时间节点由电机启动介入运转、轮或轴或电机转子的位置反馈;

l,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模式是根据预设的集成运动学数据模型做出柔性变量指令,驱动轮随之加减速变频驱动,柔性变量指令由人机交互装置调控,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调节设置电机的运转策略,人机交互装置借助电线或者借助无线通讯与控制中心连接;

m,电机的首和 /或尾部具有空气导流罩沿电机轴向且朝向电机中部延伸的弯曲曲回板片结构;

n,电机的首和/或尾部具有空气导流罩朝向车体上方延伸;

o,电机的首和/或尾部具有半封闭式防护罩,防护罩与电机留有间隙,不妨碍气流由此通过; p,导流罩的长度大于 3--10厘米之间的任意区间值;

q,气流入口处设置过滤层,防止水或者杂物直接进入电机;过滤层不限于带孔隙的过滤层、多曲折迷宫管、涡轮管中的至少一种;

r,驱动电机、电机控制模块、散热器一体式;

s,电机转子转动时产生的气流从电机内部流通穿过的同时促进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动散热,或者,电机控制模块的散热器的风扇转动时,气流促进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动散热同时,气流从电机内部的空气流通,所述的散热器是电机控制模块的散热器;

t,用于电机变流系统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位于散热气流通道内;

w,电机的空气导流罩内部具有消音器;

y1,电机出轴为轮轴,电机转子转动时带动脚轮转动,选择性的,电机输出轴与弹性车轮之间设置有超越离合器;

y2,电机出轴为轮轴,或者电机出轴经由变速器之后为轮轴,电机转子转动时带动脚轮转动,并且,电机支架的一端为环状套装固定于电机定子外部或电机外壳,电机支架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所述的滑板车,或者,权利要求 6或7所述的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还包括:车架 A、机械部件 B、电器部件 C中的一种或其各种结合,其中,

车架 A,纵向部件,纵向部件与机车底盘呈 L型,或者,纵向部件根部具有便于拆装的机械结构,纵向部件与机车底盘呈 L型;其选择性的包括 A1至 A6中的任意一项或更多项:

A1套叠伸缩的拉杆或者翻转折叠的拉杆,和 /或,拉杆端部设置舵机,用于控制并旋动拉杆端部的人机交互系统之不同角度;

A2,纵向部件内部设置驱动电机的轻型电池成为棒形电池;和 /或,纵向部件侧面设置可拆卸选装的支撑架运载物品或安装容器或安装电池包向驱动电机供电;

A3,纵向部件与底盘呈 L型,这两者是折叠型,折叠状态下,两者近似一字形或者近似 U形;

A4,纵向部件扶手、拖拽臂呈 L型、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垂直方向布设的机车底盘以及载体,这三部分的各种组合设置,成为便于拆卸安装的三部分或者两部分;

A5,当纵向部件内置和 /或外置电池时,且纵向部件根部与机车底盘为快拆式时,选择性的车把手与纵向部件是可拆装模式,或者车把手不是明显的 T字形不是明显的 7字形,其成为独立的便携式移动电池;

A6,纵向部件与拖拽臂呈 L型,拖拽臂尾部具有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垂直方向布设的底盘以及载体且至少能容纳双脚踩踏,拖拽臂与载体共同构成底盘,载体以及载体两端分别布设至少两个脚轮;

车架 A,底盘,其包括 A7至 A13中的至少一种,

A7,根据 A6所述,并且,拖拽臂尾部与机车底盘以及载体的连接部包含弹性变形材料和 /或回旋扭转机构,以便于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垂直方向为轴向进行旋动和 /或沿车辆行驶方向为轴向进行旋动;

A8,根据 A6所述,并且,所述载体为两个载体其被回旋扭转机构固联和 /或所述拖拽臂具有回旋扭转机构;

A9,具有左右布设的两个脚轮,脚轮与载体之间设置有偏压倾斜转向机构;

A10,布设双轮的轮轴支架采用传统滑板车的悬架,其带有弹性复位和倾斜设置的回旋扭转轴机构,车体倾斜偏压时,执行机构联动的使轮架旋动实现转向,当压力消失时借助弹性回旋复位;

A11,布设双轮的轮轴支架采用传统滑板车的悬架,其带有弹性复位和倾斜设置的回旋扭转轴机构,车体倾斜偏压时,执行机构联动的使轮架旋动实现转向,当压力消失时借助弹性回旋复位,在轮架两端分别增设两个适向轮,进一步提高转向效率;

A12,机车底盘具有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垂直方向布设的载体以及位于载体的左右两个脚轮; A13,纵向部件与机车底盘呈 L型,重力负荷变化传感器控制驱动装置的电路从而车辆加减速;

机械部件 B,包括B1至少B6中的至少一种:

B1,载体的上部设置座椅,其包括但是不限于可拆卸选装的座椅;

B2,机车底盘是比较大型的三轮车,载体上部安装设置储物箱或容器,成为内置轻型电池的箱梁,箱梁上部设置座椅供人乘坐;

B3,机车底盘上面设置可拆装的桁架;

B4,纵向部件侧面设置可拆卸选装的支撑架运载物品或容器;

B5,相同的载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并更换适配的不同脚撑,其包括:三角形布局的三轮脚撑、两轮脚撑、地面使用的滚动式脚轮、冰面用的叶片或者雪地用的叶片、履带轮、适用于人机混合动力的 PU轮、适用于电动模式的发泡轮或者充气轮弹性骨架轮;

B6,脚轮支架沿车辆左右两侧延伸且分别具有脚轮,并且,脚轮支架或踏板载体包含弹性变形元件,其受力变形时以便于车体倾斜转向,当偏压倾斜力消失时,借助弹性变形元件的材料弹性复位;

电器部件 C,包括C1至少C8中的至少一种:

C1,纵向部件具有图像采集装置、显示器、声音采集装置、声音播放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C2,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具有保持朝向车前方的图像采集装置,和 /或,与车辆的控制中心保持通讯状态的语音采集装置位于人嘴附近;

C3,与车载的电气设备电讯连接的数据处理器,与数据处理器电讯连接的无线通讯设备;

C4,车载有供电接口和硬性固定式安装座,终端控制器与之匹配结合固定连接; C5,车载有终端操控器的供电接口和硬性固定式安装座,终端操控器借助易拆装的机械机构安装于此与之匹配结合固定且控制线路与车载设备电讯连接;

C6,终端操控器或者车载的立体视觉传感器朝向行驶方向,其采集的数据被处理后生成相关指令发送给车辆驱动装置,对车辆行驶进行控制;

C7,传感器操控器,当传感器接收或者发出的信号达到预先设置的条件时,传感器发出的信号经由处理器和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动并驱使脚轮转动,实现车辆的控制,所述的操控器及其设备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陀螺仪传感器、负荷感测传感器、力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

C8,智能识别操控器,数据处理器对相关信号处理后向驱动脚轮转动的电机控制器发送指令,所述的相关信号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语音或者声音生成的信号、由颜色或者图像的形状生成的信号、人或者人的器官产生动作生成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所述的滑板车,或者,权利要求 6或7所述的驱动控制系统,其还包括电子操控系统及驱动装置 A、自动化驾驶系统 B、多模式操控系统 C、自动保护系统D中的一种或其各种组合,其中,

电子操控系统及驱动装置 A,包括 A1至 A17中的至少一种:

A1,电子操控:操控器及控制单元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信号之后对驱动装置发出控制信号,使车辆完成不同指令,轻型电池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装置驱动脚轮转动,车辆前行时左右两个脚轮等速转动行驶,车辆转向时两个脚轮差速转动;或者,至少一个主驱动轮以便于车辆行驶,至少一个转向电机扭转回旋扭转机构以便于车体转向;

A2,电子操控至少包括有线操控、无线操控、负荷重力变换感测操控中的至少一种;

A3,电子操控包括电控转向驾驶模式:借助转向电机扭转回旋扭转机构以便于车体转向;

A4,由人机交互装置调控不同模式选择切换电机驱动装置的电路,设置成为人力滑行模式或者滑行后电机启动的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完全依靠电机原地启动的电动模式、借助电机以及轮轴部位的超越离合器断电或通电时的纯人力滑行模式中的某一种模式,或者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中具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等级的变频驱动模式,设置成为人机混合助动力模式中的某一种模式;

A5,双电池电源分别向驱动装置供电,一种模式下,车载的第一电池系统向驱动装置供电,另一种模式下,穿戴外设于人体的第二电池系统向驱动装置供电保持车辆运转;

A6,常态下,车载的一个相同电机执行正反转控制车辆加减速和刹车,手持式无线操控器发出紧急刹车信号给电磁刹车装置;

A7,左右两个手控制的两个操控器掌管两个系统,每只手操控一个系统并掌管一个电机的运转,两个系统掌管的两个电机都可以执行加减速,常态下,其中一个系统控制车辆加减速和刹车,意外情况时,另一个系统控制车辆加减速和刹车,当两个系统同时控制两个电机加速时扭矩增强,可以用于爬坡,当两个电机分布于两个车轮内部时,能减小轮径减小体积;

A8,至少由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前后脚轮成为驱动轮,其还包括 A8.1至 A8.5中的任意一个特征: A8.1,双电机同时运转用于更沉重的负荷应对大扭矩输出,双电机中一个电机运转应对小扭矩输出; A8.2,双电机同时运转用于更沉重的负荷应对大扭矩输出,双电机中一个电机运转应对小扭矩输出,并且,由感测设备感测负荷或者扭矩自动启动另一个电机运转; A8.3,双电机同时运转用于更沉重的负荷应对大扭矩输出,双电机中一个电机运转应对小扭矩输出,并且,由人工进行切换启动另一台电机运转; A8.4,双电机是相同的电机; A8.5,双电机是不相同的电机,其中,第一电机是大扭矩转速慢的电机,第二电机是小扭矩转速快的电机; A9,甲板型载体具有左右并列布设的双轮,驱动轮还包括 A9.1至 A9.6中的一种, A9.1,左右布设的双轮固设于一轴元件,至少一个驱动电机驱动轴元件,双轮与轴元件同步转动,轴元件外部径向设置轴承和轴套,轴套与轮轴支架固联,轮轴支架与载体结合; A9.2,左右布设的双轮固设于一轴元件,至少一个驱动电机驱动轴元件,双轮与轴元件同步转动,轴元件外部径向设置轴承和轴套,轴套与轮轴支架固联,轮轴支架与载体结合,其中,驱动电机借助齿轮驱动轴元件或者驱动电机借助齿带驱动带齿的轴元件或者驱动电机借助皮带驱动轴元件; A9.3,左右布设的双轮固设于一轴元件,驱动电机驱动轴元件,双轮与轴元件同步转动,轴元件外部径向设置轴承和轴套,轴套与轮轴支架固联,轮轴支架与载体结合,其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机位于车轮内; A9.4,轮轴支架安装座与载体结合,轮轴支架两端分别固设两个脚轮;至少一个驱动电机驱动差速装置,差速装置分别驱动两个脚轮或者同时驱动两个脚轮; A9.5,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两个脚轮运转成为驱动轮; A9.6,驱动电机是直流无刷电机,或者,驱动电机是直流无刷电机,且具有行星齿轮传动变速机构;

A10,驱动装置中的驱动轮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A10.1,电机位于脚轮侧面或者脚轮附近,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轮毂或者驱动轮胎或者驱动脚轮的轴部导致脚轮转动; A10.2,电机借助传动机构驱动脚轮转动,传动机构是柔性传动机构,包括齿带轮或皮带轮或链轮; A10.3,电机借助传动机构驱动脚轮转动,传动机构是轴传动机构,借助轴端具有的锥形齿轮驱动脚轮; A10.4,电机至少部分的位于脚轮内部,包括但是不限于轮毂电机或者轮内设有传动机构的轮毂电机; A10.5,电机位于脚轮侧面或者脚轮附近,电机的输出端是齿轮其驱动轮毂或者脚轮的轴部的齿轮导致脚轮转动; A10.6,电机位于轮轴支架或者轮轴桥架的内部; A10.7,有限定向驱动轮与车体的电连接装置,包括,电池与车体电连接,有限定向脚轮的支架固定设置电机,柔性电线一端固定于车体且与电池连接,柔性电线另一端固定并接入电机,柔性电线中部为自由活动的架空的桥接区域,借助柔性电线进行电力传导,定向驱动轮与车体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使定向驱动轮在有限角度内绕轴心往复旋摆; A10.8,定向驱动轮与车体的电连接装置,包括,电池与车体电连接,定向脚轮支架连接轮内电机或驱动电机位于定向脚轮支架,成为自动定向的驱动轮,并且,定向脚轮支架与车体之间具有一环形电导体组件,车体上的电池电力经由环形电导体组件传导给电机,环形电导体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对应接触且电连接的部分,一部分位于车体,另一部分位于定向脚轮支架,环形电导体两部分活动适配,以地面为基准,定向驱动轮与车体之间沿 360度自由旋转定向或者设置限位机构使定向驱动轮在有限角度内绕轴心往复旋摆;

A11,无线通讯系统包括可以接入互联网的远程无线移动通讯模块,包括 WIFI、CDMA、3G、 4G的互联网无线通讯;无线通讯系统包括可以接入局域网的短程无线移动通讯模块,包括射频、红外线、蓝牙、WIFI、NFC、RFID、超声波、Zigbee;

A12,有线遥控与手持式操控器:柔性操控线一端与车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把连接,柔性操控线将两者的电路电连接,柔性操控线时螺旋线或者柔性操控线由柔性防拉扯加固绳和柔性电子控制线组合而成,和/或手把设置有握柄拉拽钢丝绳对脚轮实施刹车;

A13,轻型电池与车辆为分体式,在驾驶的时候,轻型电池电源与车体借助柔性的电连接线连接,电连接结合的接头具有磁铁吸合装置;

A14,有线遥控与手持式操控器,柔性操控线一端与车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持式操控器连接,柔性操控线将两者的电路电连接,手持式操控器包括指动式和 /或掌动式,可选的设置有 led或激光二极管照明灯;

A15,无线遥控与手持式操控器,手持式操控器发射无线的操控信号,车体上的接收器接收无线操控信号,信号接收器向信号处理器发送信号,信号处理器向驱动装置发出指令从而控制车辆,无线通讯信号及其设备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射频、红外线、蓝牙、 WIFI、 NFC、RFID、超声波、Zigbee;

A16,位于人体和 /或车载的数据处理器、主驱动板、无线通讯系统、传感器、数据存储单元、人机交互装置电讯连接运行相关可执行程序;

A17,检测微型路障的辅助驾驶系统,其在于,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测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微型路障的距离和大小;车辆本体的速度测量装置;基于运动学模型的柔性变量条件及其可执行程序由存储单元记录;数据处理器用于管控检测到的信息并调用相应的可执行程序与电机控制器协调并发出柔性变量指令;电机以及驱动轮执行柔性变量指令,其适用但是不限于车辆上一个相同的驱动轮电机来执行基于正转行驶反转减速、刹车或倒车;测量传感器检测微型路障并将探测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根据预设编写的参数调用可执行程序,实施相应的柔性变量指令用于控制电动驱动轮的加减速和制动;其还包括 A17.1至 A17.13任意一项或更多项: A17.1,显示器及界面、操作平台、通讯模块及接口用于传输数据对相关设置进行切换、调节,其适用但是不限于终端操控器; A17.2,运动学模型是基于以下条件预设参数值的动态数据库:微型路障的的当前间距、微型路障的大小、车辆本体行驶的实时车速、相关交通环境; A17.3,运动学模型还基于以下条件预设参数值的动态数据库:非机动力的人力模式下或者非机动力的滑行模式下,结合人力滑行时的持续时间、单次滑行距离、阻力的排斥过程,动态数据库预设的参数值作为变量条件; A17.4,相关交通环境包括:路面颠簸程度、微型路障大小以及分布比率、车载重量、电机当时的转动力矩、安全刹车距离; A17.5,柔性变量指令是根据不同的运动及动力学模式预设柔性曲线化的变量值由微型电脑处理作出不同级别的驱动制动执行指令,实行不同运转持续时间、不同反应、不同强弱程度、不同频率、不同行驶距离、定速巡航的驱动策略; A17.6,路微型障是指 0.4--4厘米的凹/凸,或者,微型路障是指 4--8厘米的凹/凸; A17.7,车辆本体的轮径是 1--12寸,或者 12--28寸,车轮的断面宽度是 1--10厘米; A17.8,感测到微型路障时,数据处理器做出指令,由靠近人体感官的声音、视觉、震动中的至少一种警示设备进行提示,驾驶员选择解除或执行系统的保护,使车辆服从驾驶员的驱动指令; A17.9,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时间差运算的测量,设定一个起始参数作为平坦路面,当车辆移动过程中,出现路障时,测量的数据大于一个预定数值时,视为有效数据,其作为第一测量点,当测量的数据突然恢复成起始参数时的前一个时间点作为第二测量点,第一测量点和第二测量点之间的时间差结合车辆本体的行驶速度计算得出的数值为路障的大小; A17.10,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图形差运算的测量,感测到路障时,由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形为波浪形且波浪曲率大于预设值时判断为路障,根据波浪的曲率计算出路障的大小; A17.11,超声波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远方路障,发现路障时,开启大功率强发光的激光测量设备,减少耗费电能的情况下应用于强光环境; A17.12,检测微型路障的测量传感器是车载设备,或者,检测微型路障的测量传感器是穿戴于驾驶员的电子设备其包括但是不限于眼部或头部的显示器,穿戴于驾驶员的电子设备与车载驱动装置通讯电连接; A17.13,基于检测微型路障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联合控制,车辆服从驾驶员选择解除或执行辅助驾驶的切换控制指令,人力驱动、机动力驱动、人机混合助动力驱动,其互动结合进行行驶;

自动化驾驶控制系统 B,适用但不限于至少 3个车轮三角形布设,包括 B1至 B6中的至少一种:

B1,自动化驾驶控制系统,其包括以下一种装置或其任意结合以用于车辆导航导引,其包括:光学导引装置、方位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电磁导引装置、测距传感与避撞装置;

B2,远程控制操控系统,是指车辆设置有无线通讯的车载交互系统,异地指挥中心借助无线通讯系统与之交互对其监控与调度,以用于车辆的远程控制;

B3,交互操控以及执行系统,包括以下一种或其各种结合:图像采集装置、语音采集装置和发声装置、发光装置、显示信息的可视界面、用于人机交互的操作界面,车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存储单元,借助无线通讯系统将信息发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包括人可操作的人机对话界面和远程控制装置,远程控制包括控制车辆的前进、倒退、转向,与车辆以及车辆附近的人进行视听交互;

B4,自动搜索随行系统,包括,无线遥控系统和车载无线随行系统,其中,无线遥控系统包括,用户携带的遥控器;车载无线随行系统包括,自动随行装置、中央数据处理器以及控制系统、电机驱动控制器用以控制电机和驱动轮的运转方向和运转速度;允许车载系统按照预设值随行并按照遥控器的运动路径移动;自动随行装置包括,遥控器与车载系统通过特定编码相互通讯连接,搜索并识别遥控器的方位、距离、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的信号,识别信息传至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并发出指令给电机和驱动轮,调节驱动轮的运转,对两个驱动电机发出彼此不同的运转指令,遥控器控制车辆随行做出对应动作、转动方向、角度、行进距离的控制,保持并限定障碍物与车的间距、限定并自动保持两车间距;

B5,自动导航状态下,定速巡航,车辆之间相互通讯、随行、按照预设的参数和指定排布的阵列行驶;

B6,自动转向驾驶模式下,规划路径指定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的行驶轨迹,预设与距离相关的数据用于自动循迹行驶,同时,可以选择性的,车辆的行驶轨迹转换成电子文件后记录在车载数据库里或者借助通讯网络上传并由服务器处理之后显示于地图界面;

B7,纵向部件及其上部向车后方倾斜设置,非载人模式时重心线接近车体中部;

包含电机驱动装置的不同种驱动控制系统 C,包括 C1至 C5中的至少一种:

C1,不同种驱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包括脚撑位于载体的载人车辆,操控器及控制单元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信号之后对驱动装置发出控制信号,使车辆完成不同指令,轻型电池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装置驱动脚轮转动,人力转向驾驶模式和电控转向驾驶模式可供用户自行选择,人力转向驾驶模式下,适用于载人并由驾驶者的人力力量操作车辆机械转向机构转向驾驶;电控转向驾驶模式下,适用于车载设备完成至少部分操控驾驶,由驱动车辆行驶的驱动电机或转向电机进行转向驾驶;所述的电控转向驾驶模式包括,人工借助遥控器远程无线遥控驾驶、自动驾驶,所述的自动驾驶还包括自动循迹行驶、自动定位导航行驶、自动随行行驶中的至少一种;

C2,不同种驱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如特征 C1所述,并且,所述车辆的机械转向机构是,至少两个载体沿水平地平面方向布设,便于车体转向的回旋扭转机构将两个载体联接,回旋扭转机构受力使两个载体的位置相对旋动;

C3,不同种驱动控制系统的车辆,如特征 C1所述,并且,所述车辆的机械转向机构是,轴套、轴芯、与轴芯下部固联结合的轮轴支架、与轴芯上部固联结合的纵向部件;

C4,包括了自动随行驾驶的系统,借助遥控器、测距传感、角度传感器联合控制,在顶视图的平面坐标系中,牵引车与被拖车的轴线对称,或者,牵引车与被拖车沿行驶方向线相一致,实时随行或者采用延时算法,为了行驶路径的线相一致;

C5,机车底盘支持载人模式和无人模式,两者可选;载人模式和无人模式共用相同的电控驱动装置使机车底盘行驶、转向;选择性的设置适向轮自动联动提高转向效率;

自动保护系统D,当运行条件超出预设数值时,驱动轮停止运转;当运行条件符合预设数值时,驱动轮启动运转;可选择性设置警示模块,当运行条件超出预设数值时,警示设备发出声光提示或者语音提示。

10.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所述的滑板车,或者,权利要求 6或7所述的驱动控制系统,滑板车包括,侧视时主车架呈 L型,其特征还在于,采取若干个措施来减小车体体积、减轻车体重量、简化车体结构,适用于小轮径构成的轻小型车辆,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特征或其各种组合:

a,轻型电池是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含有石墨烯的电池、含有纳米材料的电池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搭配,轻型电池向驱动电机供电;

b,纵向部件和踏板是轻型结构、轻质材料,采用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和 /或轻合金材料,轻合金材料包括但是不限于铝、镁、钛金属;轻质复合材料包括但是不限于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包括但是不限于金属冲压钣金件并设置有凹凸作为加强筋,或者注塑件设置密布的筋条加强肋;

c,车轮轮径 1寸至 14寸;

d,整车重量是 2--10公斤之间的任意一个区间值,或者,当电池与车体是分体式时,去除电池后,车体重量 2--8公斤;

e,纵向部件顶部设置把手或折叠把手或不具有明显的横把手; L型车架可以选择性的设置成为折叠式或不可折叠式;纵向部件选择性的设置成为伸缩式或者不可伸缩式;纵向部件选择性的设置成为折叠式或者不可折叠式;可以选择性的设置纵向轴类转向机构或者不设置纵向轴类转向机构;伸缩式踏板具有锁定机构固定住伸缩状态;

f,构件内置式车体不限于 f1至 f5中的一种: f1,轻合金挤拉伸制造成型的空腔; f2,纤维增强树脂共混成型的空腔; f3,至少两个板片结合而成的空腔,至少一个板片设置网状垂向筋条; f4,金属板片冲压成型并且垂向设置若干个凹凸,上下两个板片结合成空腔; f5,纵向部件上附着的盒式腔体;

g,车架或者纵向部件是变截面管;

h,前视或者后视时,纵向的车架构件与底盘结合呈三角形或者梯形支架,侧视时,纵向的车架构件与底盘呈L 形;支架上部延伸出把手,T 型把手的下部与支架上部铰接连接结合成为折叠型,和/或,纵向车架构件与底盘铰接连接,在折叠状态下,纵向车架构件与底盘方向一致;支架上部设有向车一端延伸的座椅,座椅与底盘基本平行,座椅适宜为折叠型,折叠状态下,座椅与纵向车架构件方向一致,和/或,折叠状态下,座椅位于纵向车架构件之间;双驱动轮分别结合于底盘两侧且沿着行驶方向的垂向布设;双驱动轮由电机分别驱动且等速前行差速转向;车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适向轮;纵向车架构件与底盘相互适配选装,拆卸分开或者相互安装结合;当纵向车架构件与底盘拆卸分开时,底盘可以独立运转驾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